人民教育

人民教育杂志 北大期刊

People's Education

杂志简介:《人民教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99/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社评、观点、观点_锐眼·阅悟、观点_锐眼·眼界、核心议题_全面提升未成年人学校保护工作总体效能、政策、智库、广告·书评等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报刊社
国际刊号:0448-9365
国内刊号:11-1199/G4
全年订价:¥ 432.00
创刊时间:195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3
复合影响因子:0.88
总发文量:6801
总被引量:17219
H指数:54
立即指数:0.0296
期刊他引率:0.996
平均引文率:0.0444
  • 他们为何会失却人伦之情?

    作者:刘云杉 刊期:2016年第11期

    校园欺凌最近迅速成为社会热点。国务院专门为此下发文件,将开展长达8个月的专项治理。

  • 唯有公道不能辜负

    作者:程路 刊期:2016年第11期

    这些年为什么辱师事件越来越频繁?我们处理校园冲突为什么总会不自觉背离公道的原则?这又会有什么危害?

  • 如何教会学生拟定学习目标?

    作者:王锋 刊期:2016年第11期

    读了《人民教育》2016年第7期《学车给我的思考》,我总结发现:教会学生拟定学习目标可遵循“两忌两宜”原则。

  • “学习”和“学车”有哪些不同?

    作者:张玉成 刊期:2016年第11期

    《人民教育》2016年第7期《学车给我的思考》一文将“学车”与“学习”联系对比,具有启示性,但是同时需要注意学车与学习的不同。

  • “好教师”是一辈子的追求

    作者:黄剑峰 刊期:2016年第11期

    《人民教育》2016年第7期成尚荣先生的《慢慢来,先努力做个好老师吧》引起了我的共鸣。教师培养究竟需要花费多长时间?

  • 锐眼·灼见

    刊期:2016年第11期

    将重要的教育价值元素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不是要刻意增加贴标签式的说教内容,也不需要专门占用教学时间,关键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要根据教学的知识性内容,自觉地将这些价值元素渗透到教学当中,做到文以载道、教育无痕、润物无声。毫无疑问,这是对教育者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的更高的要求。

  • 教师对孩子非认知能力的影响难以测量

    作者:蔡娟 刊期:2016年第11期

    美国布朗大学一项持续多年的研究发现,教师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的能力、在工作中继续学习的能力、解决松散任务的能力等这些非认知能力的培养的作用则难以衡量。

  • 有破坏和多动行为才是多动症?

    作者:韩丰 刊期:2016年第11期

    很多教师和家长对注意力缺乏多动障碍(ADHD),即我们所谓的“多动症”缺乏帼应认识,常常存在一些误解。美国著名“多动症”专家内德·哈洛韦尔梳理了几种常见的误解。比如认为“多动症等于智障”。实际上,ADHD患者在智力方面存在个体差异,类似于普通人的智力水平差异。很多ADHD患者智商很高,尤其是在创造力、直觉、问题解决和情绪管理方面...

  • 新加坡:未来教育必须加强“创新”与“爱国”品质培养

    作者:邵亦鹏 刊期:2016年第11期

    新加坡教育部代部长黄志明在一次新校长委任仪式上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与“爱国”品质是新加坡未来教育必须加强的两个重要领域。

  • 新西兰:应重新“放养”孩子

    作者:李绍文 刊期:2016年第11期

    如今很多孩子都沉迷于电脑、平板以及各种电子游戏,对此新西兰育儿专家向家长提出建议:重新“放养”孩子,允许他们在户外进行一些“危险”的游戏。

  • 俄罗斯:“家长大学”成为家校沟通新平台

    作者:刘晓璇 刊期:2016年第11期

    为了巩固、加深中小学和家庭之间的联系,今年3月,“全俄罗斯家长大学”正式成立。“家长大学”是一个专家、教师、心理学家、家长和学生非官方交流的平台,其课程依托大学或其他机构展开,每星期、每月或者每季度安排一次课程。

  • 欧盟:16岁以下青少年使用社交网络需家长同意

    刊期:2016年第11期

    在近日的欧盟会议上,—项新法案将于2018年生效,届时,16岁以下的青少年如果要使用社交网站及信息应用,首先要征得父母的同意。若不遵守该法律,社交网站将面临重罚,最多可罚款其全球营业额的94%。但这也为社交媒体制定儿童规则带来更多困扰,他们将不得不针对不同年龄限制的国家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 无“法”不足以治“欺”

    刊期:2016年第11期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一再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截至目前,欺凌整体现象如何,我国尚缺乏全国性的调查数据。但一些零星的调查显示,校园欺凌正呈蔓延之势。比如2002年针对山东9000多名城乡中小学生的调查表明,自认为是受欺凌者、欺凌者的分别为14.9%、2.4%。而2014年,一项对某沿海省份某市三所初中1400多名初一新生的调查发现,有23.7%...

  • 治理校园欺凌法律不能缺位

    作者:侯春平 刊期:2016年第11期

    与校园欺凌行为的严重程度相比较,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处理过轻。

  • 美国:层层立法 疏堵兼施

    刊期:2016年第11期

    美国的校园暴力事件让人刻骨铭心,因此他们把很大的精力花在了及早发现不良苗头、防微杜渐上,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