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人民币结算论文

人民币结算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1 16:24:40

人民币结算论文

人民币结算论文第1篇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受诸多因素限制

1.宏观因素。首先,2009年1季度国内新增贷款4.58亿元人民币,同比多增3.75亿元,已有数据证明部分新增贷款已流入非实体经济,如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这些都是引致中短期人民币通货膨胀的潜在因素。当然,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还未到位,产能过剩与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通货紧缩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国内经济学界大都认为通胀的可能性远大于通缩的可能性。因为从长期看,人们的需求总是要提高的,只是在现阶段被暂时压制了,一旦外部环境改善,通胀的威胁将不容忽视,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可能性将加大。其次,我国对东盟的贸易顺差近年来呈下降趋势,甚至开始出现逆差,这也是人民币汇率存在贬值倾向的一个潜在因素。再次,目前海外人民币来源主要是与我国互换获得的人民币资金和通过出口获得的人民币资金,如果放开人民币结算就会加大国际金融对我国国内金融的影响,增加国内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另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必然会对我国金融管理能力、金融人才储备和银行国际化的竞争力提出硬性挑战,最终的结果难以预料。

2.微观因素。首先,此次试点企业主要是规模大、信誉好的国企,中小企业或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受进入资格、定价权等因素的限制无法马上或直接享受到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工具所带来的汇率收益。另外,此次试点只对货物贸易开放,而像旅游业、建筑业等服务贸易均不能享受到人民币结算所带来的诸多可能收益。其次,出口对象主要为欧美国家的企业也享受不到人民币结算带来的可能收益。据央行有关部门测算,此次试点人民币总需求规模在100亿~200亿元人民币,远远小于中国同东盟国家的贸易总额。另外,人民币作为区域性结算货币带来的潜在资本风险还具有不确定性,由此限制了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规模。再次,国内进口企业享受不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率收益。国际贸易中通行的做法是,进口支付一般用软货币(货币有贬值的趋势),这样在合同金额一定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就可以用相对少的本币支付给外商,当下如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与外商交易不一定会有优势。最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将不再经过收汇、核销等原本由外汇管理局控制的环节,这就意味着申报出口退(免)税的手续相对简化。但这同样也给了试点企业涉税违规的便利,涉税风险也会随之增加。税务机关为防范出口骗税的发生,确保出口退(免)税的真实性,在审核、审批程序上相对会更加严格,有可能还会延长退(免)税时限。

二、试点企业应谨慎选择

人民币结算论文第2篇

关键词:后布雷顿森林体系 核心货币 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083-02

一、货币星云学说是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理论基础

货币星云学说是世界货币体系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学说的创立者蒙代尔教授受天文学上日心说形成过程的启发:认为货币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演化过程,首先各种货币产生于经济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随着各地区经济交往的深化和广化,以及各种货币之间的竞争,在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地方就会形成货币中心,该地区的货币就成为核心货币,其它货币则变成货币,像各行星围绕在太阳周围一样,货币也围绕在核心货币周围。这个理论得到了历史的验证,有记载以来,人类社会大约生成了1.7万余种货币,而现在只剩下几百种,且少数货币具有霸权地位。美元就是当前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货币。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元又是当前的国际结算货币,所以很多国家要想参与到世界经济中,就必须储备美元,美元也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交换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的功能。历史上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还通过国际合约的形式将美元确定为世界货币的核心。虽然随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以及欧元的出现,动摇了美元的核心地位,形成了当今世界的货币体系,很多国家选择了多种货币作为储备货币,施行浮动汇率制度。但如果仔细研究则会发现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尤其是东亚国家,美元仍是核心货币,为了规避世界贸易中的风险和增加出口,仍然将美元作为主要的储备货币和货币锚。因此有学者就将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称为“后布雷顿森林体系”。①可见货币星云学说揭示了世界货币体系发展的逻辑,在发展的任何时期国际货币总有核心和之分。同时这也是本文将其作为理论基础的原因。

二、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作为核心货币的数据验证

从两个方面可验证美元的核心地位,首先美国是一个强大的经济体,是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这是形成核心货币的基础。根据McKinsey(2008)的研究,美国GDP占世界总GDP比重为21%;美国资本市场金融资产价值为56万亿美元,接近全球金融资产总值的30%。②其次,美元在世界经济中起到交换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的重要功能。目前世界4/5以上的外汇交易、60%以的国际贸易用美元结算,虽然欧元占世界外汇储备的比重从1999年成立时的17.9%增加到2008年的26.5%,同时美元的比重从2002年开始就逐步下降,但相对于欧元的26.5%、英镑的4.1%和日元的3.3%来讲,2008年美元仍占有64%的比重。③综上所述,美元有着其它货币不能取代的地位,美元绝对是当前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货币。

三、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人民币作为货币的数据验证

根据上文分析,当前的货币国家有着以下特点:出口是这些国家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为了降低在国际贸易中的风险和刺激出口,这些国家采取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并且大幅度低估本币价值。由于长期稳定的汇率和贸易顺差,这些国家也形成了较高的外汇储备。

中国具有和大多数货币国家相同的特点,首先,对美国大量的贸易顺差。2000―2010年的10年中,除2001年、2009年和2010年受外部影响导致贸易顺差减少以外,10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43.5%,2008年贸易顺差为436107百万美元。其次,与美元长期稳定的汇率。虽然人民币处于升值趋势中,但是从2000―2010年的升值幅度不大,从2000年的1美元对8.28元人民币到2010年的6.67元人民币。最后,巨额的美元外汇储备。从2000―2010年中国外汇储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0.8%,2010年达到28473亿美元。以上的数据可以证明中国是货币国家。

四、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中国面临的问题

1.丧失铸币收益。所谓铸币收益是铸币行业除去铸造成本后的正常所得。④铸币收益自古就有,在古代人们将黄金送到铸币处,铸币匠将黄金扣除一部分留给自己,形成铸币收益。虽然铸造成的金币含金量下降,但是不影响黄金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如果把这套规则应用到纸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当前,则可发现铸币行业具有超额垄断收益。铸币匠不再需要别人送来黄金,就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创造纸币,每一张纸币直接形成铸币收益。现实中的铸造匠就是各国的中央银行,同时收益归国家所有。在世界贸易中,美元是结算货币,美国作为核心货币国家会享受铸币收益,货币国家中国对美国形成的巨额贸易顺差也为其获得铸币收益创造条件,但是这种关系并不公平,中国在为是世界经济作出贡献的同时没有分享到相应的铸币收益。

2.通货膨胀风险。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可以向中国输出通货膨胀,原因在于人民币要保持与美元的汇率稳定,其运行机制如下:假设世界上只有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假如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通过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导致市场利率降低,市场利率下降进一步造成美元资产的回报率下降,人民币资产回报率相对上升,投资者就会增加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在外汇市场上抛美元、要人民币,导致人民币面临着升值压力,为了保持汇率稳定,中国政府会在外汇市场上抛人民币、收美元,其结果就是人民币的供给增加,中国出现了通胀压力,美国通过刺激政策向中国输出了通货膨胀。宏观经济调控有四大目标:控制失业、稳定通货膨胀、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促进经济增长,显然美国给中国带来的通货膨胀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会在这个货币体系中受到损害。

值得注意的是:与布雷东森林体系不同,当前中国维持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稳定是自愿行为,而这种自愿行为会面临美国输出通货膨胀的更大风险,因为在布雷顿森理体系下,美国还会顾忌自己的承诺,维持1盎司黄金对35美元。但是当美国对世界没有这种承诺时,可以更加自由的实行自己的货币政策,导致大多数像中国这样的货币国家只能被动接受美国输出的通货膨胀。

3.外汇储备风险。上文提到货币国家会储备大量核心货币,当前中国就有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而中国管理外汇储备的最常见方法是将外汇储备投资美国资产,但这会存在很大风险。

本文从美国经济的发展模式角度探讨这个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导致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高科技和金融产业成为美国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些产业需要大量的流动性来支持,而美国则利用美元实现这个目标,一方面长期国际收支逆差,美元外流;一方面又通过其发达的资本市场吸引顺差国家将美元投资于美国,形成资本项目顺差,像中国这样的货币国家,无论是由于美国资本市场的吸引还是出于对美元储备风险管理的需要,都会不断地将储备的美元回流到美国,这样国家就成为了美国的“准银行”。然而美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严重脱离,导致这之间存在很大风险。2007年从美国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例证,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美国的资产价格就会受到影响,本文不同意阴谋论的说法,因为中国的美元资产与美国整体的资产相比很小,资产价格的波动对美国本身的影响最严重,因此,从根本上说,中国外汇储备面临的风险来源于美国经济不平衡的发展模式。而中国之所以陷入两难困境就是因为现行的储备体系。

五、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中国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改革

本文认为中国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人民币国际化,努力建成以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和人民币为核心的多元化储备体系。而当前学术界提出的建立超货币和亚元制度都不应成为努力的方向。

1.超货币理想和现实的不可能性。斯蒂格利茨和周小川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了创建超货币的思想。斯蒂格利茨认为:货币国家为获得必要的国际储备必须保持经常项目顺差,如果核心货币国家不希望出现等量的经常项目逆差,世界经济的总需求就会减少。因此,现行储备货币制度对世界经济存在紧缩作用。创设全球货币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方法之一是大量增加SDR的发放,每年增发2000亿美元的SDR,就无需美国维持经常项目逆差,也能够满足全球经济对国际储备积累的需求。⑤周小川认为:当前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会造成核心货币国家与货币国家货币政策相互冲突,只有建立超货币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认为建立超货币只能是一种理想,不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原因在于这种制度无法协调当前国家间的利益:首先西方发达国家不会支持SDR常年的增发,由于发达国家具有充分的国际清偿力,他们不必要持有特别提款权。反而增发会导致国际通货膨胀从而损害他们的利益。其次,面临来自美国的阻力。增发SDR会削弱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一票否决权和美元的核心地位,美国不会任其损害自己的利益。⑥最后,超货币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必须有市场,即人们愿意在国际贸易中使用超货币进行交易,而转换交易货币对买卖双方而言都存在着转换成本。

2.亚元制度的建立和现实的不可能性。国内有学者提出以东盟和中国为基础建立亚元制度。这种想法显然是受到欧元区建立的启发,但是东盟和中国不具备建立最优货币区的条件:首先,建立最优货币区要求货币区内各国市场、贸易和金融一体化程度较高,只有这样新的货币才能很快地被成员接受,体现出增加货币有用性带来的好处,减少经济的不稳定性,但是东盟和中国的一体化程度还很低。其次,建立最优货币区需要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相互协调,一定程度上限制各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东亚各国对这种问题十分敏感,这给建立亚元制度造成了政治阻碍。综上所述,成功建立亚元制度的可能性很小。

3.逐步推进人民币贸易结算是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最优选择。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要建立一个世界性和区域性统一的货币都具有不可能性,所以只能从提高人民币的地位出发,推行人民币的国际化,将人民币转变成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并列的国际储备货币。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战略选择,需要逐步展开,包括建立完善的人民币资本市场体系,信用体系,开放资本账户等等。要实现以上的目标则需要来自政府、企业和民众等各方面的长期努力和协调配合。本文在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改革中国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最优选择的观点下,忽略了对这些长远问题的探讨,把视角转向一个相对短期的问题,即推进人民币贸易结算是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下面从推行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基础、人民币贸易结算给进出口双方企业带来的好处、推进人民币结算有利于中国解决外汇储备的问题以及有利于削弱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霸权四个方面论述。(1)推行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基础。有资料显示:目前,在东南亚国家大约有1000万人民币,日本大约有1000万人民币,北美也有几百亿的人民币。这个资料说明,中国政府在发行人民币的时候,有一部分人民币流通到了国外,并且被外国人储藏了起来,不论这种储藏的动因是由于人民币预期升值造成的,还是由于外国人认为人民币就是硬通货,结论都是一致的:人民币在海外的数量越多,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工具就越具有可能性。(2)人民币贸易结算给进出口双方企业带来的好处。首先有利于我国的进口企业和外国的出口企业,对于我国的进口企业而言,人民币的贸易结算有利于优化汇率风险管理、节约向银行结汇时的汇兑成本,同时对于采用外币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锁定汇率风险的企业,以人民币结算可以节省外币衍生品交易费用。对于外国的出口企业,以人民币结算虽然丧失了节省汇兑成本方面的优势,但是在人民币预期升值的背景下,持有人民币相当于投资于人民币,这会给持有人民币的企业带来收益。其次,有利于我国的出口企业和外国的进口企业,对于我国的出口企业来说,可以有效的防范在国际贸易中的汇率风险,这样在国际贸易中就会有利于企业创造稳定的收益,促进我国企业的出口。对于外国的进口企业来说,由于这些进口企业所在国货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等国际货币。这些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相对完善,有多种金融工具可供企业选择,因此这些进口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完成汇率风险管理或外汇套期保值。同时外国企业还可以获得更多和中国出口企业讨价还价的筹码,在出口价格上获得折扣。总之,推行人民币贸易结算是有利于进出口双方企业。(3)推进人民币贸易结算有利于中国解决外汇储备问题。推进人民币贸易结算有利于中国解决外汇储备问题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以人民币结算的出口不需在银行结汇,外汇储备不必增加;另一方面,原先以美元结算的非美国经济单位的出口现在使用人民币结算可以明显降低美元在我国外汇储备资产中的比例。(4)有利于削弱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霸权。人民币结算范围的扩大意味着美元和其他国际货币结算范围的相对缩小,必然要触及美元的霸权地位。从这个方面来说人民币国际化会受到来自美国的阻碍,所以更需要中国逐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不对称的体系,中国作为货币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核心货币国家的损害,中国要想消除这种损害,必须在国际经济中提高自己货币的地位,推行人民币国际化,而当前的第一步改革应是推行人民币贸易结算,当前中国具有推行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条件,而且人民币贸易结算不但有利于进出口双方企业还有助于解决中国的外汇储备问题和削弱美元的霸权地位。另一方面,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一个有利于世界的选择,建立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多元化的储备体系,对繁荣亚洲和世界经济都有着积极地作用。综上所述,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是改革中国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最优选择。

注释:

①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文献综述[J].金融发展评论,2010(3)

②朱小梅.现行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10(4)

③袁志刚,邵挺.重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力量来自何处[J].世界经济研究,2010(5)

④曹和平.20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三大缺陷―兼论21世纪世界货币体系和亚元建立设想[J].北京大学学报,2003(7)

⑤施建淮.现实的选择:力推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体系[J].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9(5)

⑥黄范章.G20集团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J].金融研究,2010(2)

人民币结算论文第3篇

【关键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国际化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金融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阶段而产生的全新课题,真正意义上的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的研究近几年才开始,至今还鲜有关于这方面的专著,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零散的。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正式开展前的研究状况

人民币的境外流通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事实,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后所表现出的稳健态势,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使得人民币境外输出的速度大为加速,早期也有部分学者和金融机构对境外人民币流通量和沉淀量进行了估算。姜波克(1994)对1993-2003年10年期间人民币输出数量进行了预测性估计,认为到2003年,人民币累计输出总额应达到2000亿元。李婧、管涛、何帆(2004)对人民币跨境流通的使用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据估算,2002年实际的人民币跨境流通规模估计在1200-1400亿元左右。中国人民银行(2005)的调查结果表明,2004年末全年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出入的总量为7713亿元,人民币现金在周边接壤国家和港澳地区滞留量约为216亿元。孙东升(2008)利用1978-1996年的数据估测1997-2005年的境外人民币数量,估计2004年境外流通人民币现金数量达到227.6亿元。巴曙松(2008)基于1978年至2008年的年度数据和缺口估算法,估计境外人民币需求规模在2008年已经达到3426.99亿人民币。由此可见,出于某些技术、方法等原因,这些估测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巴曙松(2003)也提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动力之一是边境贸易。梅新育(2005)指出短期内人民币国际化重心是推进人民币对外贸易计价和结算。刘崇(2007)提出通过借助人民币承担贸易工具的机会,不断提高人民币在对外贸易中的使用规模,实施以贸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务实战略。

人民币在境外流通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和问题并非只是到现在才显现,较早时期就有学者指出了各种潜在的障碍和风险,并给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这些建议对于我们当前人民币跨境贸易仍是大有裨益的。李婧(2007)认为,人民币跨境流通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它们来源于与实体经济交易和非实体经济交易带动的人民币跨境流通,这些潜在风险有可能放大国内金融风险。曹红辉(2008)也赞同这一观点,还指出现阶段我国缺乏相应的支付信息来源和结算系统,而且金融市场建设还不完善,制约了汇率改革和资本项目的开发进程。梅新育(2006)提出,鉴于境外人民币滞留存量不大,要稳步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就必须大力拓宽人民币流出渠道。人民银行2008年的报告和李东荣(2008)课题组的研究中都有关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障碍的分析,归纳起来包括:外汇制度安排上存在制约;企业定价能力弱;缺乏有效的人民币境外债权结算渠道;缺乏全方位的人民币跨境清算网络等。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正式开展后的研究成果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从2009年开始试点,到2012年已经进行三年,在此过程中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无论从交易规模上还是从交易范围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高。2012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保持较快增长,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2.94万亿元,同比增长41%。截至2012年末,与境内发生实际收付的境外企业所在国家和地区达到206个①。

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积极影响

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更多的集中于对微观企业层面积极意义,比如节约汇兑成本,避免汇率风险及便利融资等。苏宁(2010)指出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容易锁定贸易的收益和成本;有利于避免汇率风险和减少汇兑成本及贸易对手防范汇率风险。陈莹(2010)认为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助于提升人民币的利国际地位,降低进出口企业的成本和风险,拓展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空间。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2011)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外贸经济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外贸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与出口贸易相比,对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2.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发展的风险因素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以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刚开始的时候也遭遇了一段低谷期,之后才慢慢由冷变暖而蓬勃发展起来。其中的原因也很多,一部分是受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影响,还有就是各进出口企业自身的原因等。

黄金老(2009)认为中国在国际贸易地位的偏弱势,导致就贸易论贸易,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上推动不大;跨境资本的流动才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强大推手。孙立坚(2009)认为,我国结算体系的先进度和运作效率造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风险,并且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现有国际货币的“历史惯性”也同样影响着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应坚持周边化、区域化。梁京华(2010)认为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出口试点企业资格审核环节过多,融资、信贷等一系列业务的配套还需政策支持,日常监测系统亟需完善。汪飘(2011)从现状出发,指出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影响因素及实际结算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支付清算体系建设、人民币投资渠道拓宽、金融产品创新及金融风险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解决思路。

贸易中的产品问题直接关系到进出口企业的议价、谈判能力,这一直是首当其冲的问题。赵锡军(2009)认为,目前中国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根本上制约了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相关配套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实施技术问题的尽快解决也对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进程产生影响。潘伟华(2010)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仍处于渐进过程,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缺乏主导权,调整结算币种需要较长时间,部分企业对采用人民币结算尚存顾虑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受制于当前我国出口产品缺乏竞争力、议价能力不足等,人民币结算规模有限,占贸易比重甚微。这也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汇率波动频繁,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吸引力不大。同时,随着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开展,对外债权债务关系错综复杂,金融当局进行清算监管的难度也随之增加,这也影响了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性的发挥。

李婧(2011)进一步指出,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的重要一步。为此,需要在不显著改变原有制度框架的条件下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提升国内银行业的服务水平以及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发展并完善外汇市场,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梅德平(2012)指出当前我国正在着力推进人民币贸易结算进程,正是中国政府稳步实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逻辑起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不言而喻,更多的学者认为它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迈开的第一步,是一种基础性的支撑力量,并期望通过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逐步发展,克服已有的一些制度约束和障碍,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完善、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等。

三、简要评述

在宏观层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走出国门的一个正式开端,是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一个起点;在微观层面,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的结算满足了进出口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需求,也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随着此项业务的全面铺展开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壮大发展不仅需要政策层面和监管层面的大力支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面临的各种挑战,避免和控制其对宏观政策和微观经济的潜在风险;也需要各金融机构和企业主体的高度重视和配合,在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层次的同时,不断树立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作为定价货币的国际形象。

注释:

①中国人民银行.2012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

参考文献

[1]陈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收益成本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0(8):57-59.

[2]李东荣等.人民币在对外交往中计价结算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9(1):42-49.

[3]李婧,管涛,何帆.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现状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4(9):45-52.

[4]李婧.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潜在风险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7(5):63-66.

[5]李婧.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看人民币国际化战略[J].世界经济研究,2011(2):13-19.

[6]刘崇.以贸易发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J].南方金融,2007(10):21-24.

[7]梅德平.跨境贸易的本币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J].江汉论坛,2012(10):41-45.

[8]梅新育.稳定推进人民币计价结算[J].中国金融,2006(5):18-19.

[9]潘成夫.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突破、影响与前景[J].金融与经济,2009(8):4-6.

[10]潘伟华.加快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思考[J].金融发展研究,2010(10):86-87.

[11]苏宁.稳步推进长三角地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J].中国金融,2010(8):8-9.

[12]孙东升.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理论与实证分析[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13]孙立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机遇与挑战[J].金融博览,2009(8):16.

[14]汪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助推人民币国际化[J].时代金融,2011(8):9-10.

人民币结算论文第4篇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关键货币 中国贸易

一、绪论

当今世界除以美元作为主要世界性货币外,欧元、日元等也发挥着一定的世界货币职能。而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强劲势头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加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和对外贸易体之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外金融管制逐步放松,人民币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一现实促使人们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实际上,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人民币在越南、泰国、缅甸、朝鲜、蒙古、俄罗斯、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作为支付货币和结算货币被普遍接受;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老挝、柬埔寨、新加坡、韩国等国已经接受人民币存款业务并办理人民币的其他业务。在东南亚,人民币的自由流通受到“第二美元”的礼遇。笔者认为,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实现国际化,但是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会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

在2009年3月20日的G20首脑会议中,中国政府主张国际货币体制的改革。2009年3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声明,主张把跨国的储备货币改用国际关键货币。这种表现是对美元不信任的明确解释。在2009年4月8日,中国政府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目前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和政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人民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将主要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中国贸易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

1、货币国际化的定义

货币国际化的定义是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说明的。其中最普遍的解释是指某些国家的货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实现货币国际化的一国货币,其货币构成每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中的一部分,或者成为国际债券发行使用的货币,在国际上通用。在国际上使用的一国货币,被称为关键货币(Key Currency),这种关键货币也常被称为国际货币。

2、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定义,比如有的人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并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需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是人民币作为价值尺度、计价手段;第二是作为债权或者国际清算当中的结算支付货币;第三是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本文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人民币现金在境外具有足量的流通度;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量应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一国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就要被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参与者普遍接受,在一个相当大的市场范围内充当一般等价物,发挥货币的各项职能。因此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就是随着中国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国外市场逐步扩展,跨越国界,在境外市场履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价值尺度的职能,从而由主权国家货币走向区域货币,再走向世界货币的过程。

3、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并不是任何货币都可以成为国际货币,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也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是具有经济上的实力,在国际上占有一定的经济地位。这是因为一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是该国货币国际化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稳定的政治环境能够为本国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一个经济实力强大、政治稳定的国家形象保证了该国货币对内和对外价值的稳定,大大提高了该国货币持有者对该国货币安全方面的信心。一国GDP在世界中排名是衡量该国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是国际上货币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一国的经济实力与货币国际化程度具有高度相关性。

从中国来看,今年中国的GDP首次超过了日本,占据了世界第二的位置,这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为7.7%,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对外贸易大国,而且这种贸易在亚洲地区也已呈现出较强的人民币贸易结算要求。

另外,截至2009年9月,中国已有约2.27万亿外汇储备,能抵抗人民币自由兑换后国际资本非正常流动的冲击。因此可以说,正是中国经济的强大一步一步地赢得了世界的信赖与依托。

其次是具有经济上的开放性。一国货币流动性的强弱在于其是否具有高度开放的经济,一国高度开放的经济能够拓宽非居民获取该国货币及交易该国货币的途径。货币发行国货币流出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外投资,二是对外贸易。非居民也主要通过这两个途径来获取该国货币。一国对外投资及贸易的规模及范围直接关系到该国货币被非居民接受的规模及范围。同时,非居民持有者出于收益方面的考虑,也会有交易该国货币的需要。一国货币对非居民持有者的吸引力在于该货币发行国的金融市场是否开放。通常,一国经济开放包括贸易的开放和金融的开放。贸易开放度可用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测度。金融开放度可用一国货币资本项目的开放及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来衡量。这些年来,中国的贸易开放度呈上升趋势,进出额也是逐渐增加,虽说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进出口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中国的开放程度还是越来越大的。

实际上,金融危机的发生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当前,美国正处于金融危机的中心,在货币上打压中国一定会力不从心。美元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为防止美元危机扩散,各国政府正在谋求更安全币种和储藏货币的多元化。人民币国际货币本位币的适时推出,适应了当前国际金融的发展潮流和需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与现状

1、货币互换(Currency swap)的缔结

中国政府通过跟很多国家缔结货币互换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首先开始缔结的是因金融危机而受难的国家,2001年初次缔结,与泰国进行了20亿美元规模的货币互换。然后根据Chiang Mai Initiative树立的“10+3”互相互换,缔结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从而进行货币互换。

2、人民币的贸易支付以及结算

人民币作为支付和结算货币已被许多国家所接受,人民币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或地区已经成为硬通货。并且学者张适兆(2008)将近几年人民币在周边地区流通情况及使用范围归纳为三类:第一,在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旅游业的兴起而得到发展的;第二,在中越、中俄、中朝等边境地区,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伴随着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民间贸易和边境旅游业的发展而得到发展;第三,在中国的港澳地区,由于内地和港澳地区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每年相互探亲和旅游人数日益增多,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相当普遍。

虽然人民币还未实现自由兑换,但上述现象表明市场中的确出现了对人民币的较大需求。其中,较为现实和主要的需求体现在计价和结算功能上。事实上,在周边地区的经贸活动中,人民币已经开始作为区域结算货币而成为周边地区边贸结算的主要币种之一。可以说,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的自然过程其实早已经开始,根据货币国际化的含义,人民币已经开始步入国际货币的行列。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对外经济贸易规模的扩大,人民币的境外流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四、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贸易的有利影响

1、有利于减少利率的风险

汇率风险对中国外贸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人民币对美元的大幅度升值,直接影响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其二,在目前国内外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下,企业根本无法通过对冲型的外汇远期交易规避风险,许多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故存在较大货币敞口风险。其三,汇率的剧烈波动也使不少外贸企业因此不敢贸然接单,影响了中国对外贸易额。前两个方面表现为直接影响,第三个方面是间接影响,反映出保持稳定的汇率对进出口企业的重要性。

中国是世界经贸大国,但在现有贸易结算体制下,外贸企业的进出口业务都采用外币进行结算,主要的结算货币是美元和欧元。出口企业必须通过出口收汇和出口结汇才能完成出口结算行为,进口企业必须通过进口购汇和进口付汇才能完成进口结算行为。在对美欧贸易中采用美元和欧元,无论汇率升降,风险都集中在中国贸易企业;而在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行贸易结算时使用第三国货币,双方均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

因此可以说,自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后,美元、欧元汇率剧烈波动,企业经营风险大大增加,市场上以币值相对稳定的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呼声日趋强烈。跨境贸易中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可以简化企业的跨境贸易手续、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有利于中国出口企业在贸易中规避汇率风险。

2、有利于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

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支付货币已经在亚洲国家中大量存在,并能够同这些国家的货币自由兑换。在某些国家甚至全境通用,有些国家正式承认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在一定程度上,人民币已经成为一种事实上存在的区域性货币。

中国的周边国家较多是自然资源丰富但市场供应短缺的国家,这与中国形成了互补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边境贸易发展很快。边境贸易和旅游等实体经济的发生,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推动和扩大了双边经贸往来,加快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3、有助于减少交易成本

外贸企业认为用美元结算一是手续比较繁琐,二是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手续费。这些成本对处于微利的企业是一笔很大的负担。人民币结算对于企业的最大好处是减少了汇率变化带来的定价成本,可以在贸易谈判中一次性锁定价格。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企业可以更多地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结算,这将大大降低企业因使用外币而增加的交易成本,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那些与中国有经贸合作关系的周边国家,特别是那些对中国的贸易为顺差的国家,它们普遍存在着国际贸易结算手段不足和外汇短缺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贸易发展。而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助于缓解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推动和扩大双边经贸往来。

五、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贸易的不利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带来诸多好处,但在享有人民币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中国的外贸也会不可避免地遭受到外部的冲击。

人民币国际化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对中国经济金融必然会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例如,当国内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提高利率时,国际上流通的人民币则会择机而入,增加人民币的供应量,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而国际化后的货币将很容易作为一种传导工具。由于货币管制壁垒的撤除,国际上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等都可以通过货币兑换直接传导到国内。在资本流动比较自由的情况下,中国受国际热钱攻击的风险将会急剧增加。

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使得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这必将影响到中国的出口。由于存在较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出口的减少会导致国内总需求降低,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境外对人民币需求的增长引起利率水平的上升,利率的提高会减少国内投资,投资下降也会影响增长速度。因此,总需求和总投资都有可能因人民币的国际化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监测难度较大,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难度。同时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可能会加大一些非法活动如走私、、贩毒出现的可能。伴随这些非法活动出现的不正常的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一方面会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工作的难度。但本文认为,如果是从中国长远的国家利益考虑,人民币国际化的益处要远大于其弊端。

六、结论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国际货币体系面临深刻的调整,各主要货币纷纷走上国际化道路。国际货币已经形成了美元、欧元和日元的格局。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10年跃居全球第二,紧随美国之后。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地区均以硬通货的形式出现,已经实现了准周边化。人民币国际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减少企业汇率风险、促进周边贸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加中国在这些国家对外贸易和外来投资中的份额,通过商品输出,提高这些国家在其对外贸易活动中对人民币的依赖程度;有利于降低贸易的汇率风险,增加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量及国民收入;有利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大,进而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1] 叶华光:对外贸易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结构效应研究[J].甘肃金融,2010(4).

[2] 叶晓东:论人民币国际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4).

[3] 魏可嘉:论人民币国际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中国经贸,2010(2).

[4] 程明:探析人民币国际化给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商业,2010(9).

[5] 马章良: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J].金融与经济,2009(5).

[6] 张驰: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与政策建议[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6).

[7] 裴真: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成本比较[D].河南大学,2010.

[8] 何世红、金岩:中小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包头市商业银行现象解读[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9] Koo gi bo:人民币国际化与应对[Z].对外经济政策研究所,2010(6).

[10] No sang chae:货币金融论[Z].Pakyoungsa,2006.

人民币结算论文第5篇

关键词:离岸人民币市场;汇率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01

一、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现状

目前,人民币在我国周边地区大量流通,部分国家将人民币纳为外汇储备,有些双边贸易以人民币为结算工具。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人民币离岸市场正是人民币国际化中的重要一步。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和其他国际货币离岸市场有明显的不同。目前,世界上离岸市场的主要货币基本上都是可兑换货币。而人民币还处于受管制的不可兑换状态,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发行流通自己的货币,与内地相对隔离。得益于该独特条件,中央既可以调控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又可以通过“两制”的单独经济运行环境最小化人民币离岸市场对国内金融市场的不利影响。

根据香港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11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累计额高达16,759亿元,是2010年全年总额的四倍有余。在港人民币存款余额由2010年底的3149亿元跃升至2011年11月底的6273亿元。2012年第一季度,受疲软的外贸影响,人民币存款和贸易结算量有所减少,但人民币存款仍占外币存款总额的17.8%。同时,香港是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2012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债券发行额由去年同期90亿元增加至250亿人民币。可见,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迅速。

二、离岸人民币市场对人民币需求面影响的货币替论分析

国际金融领域各派学者对汇率的决定机制争执不下,但大都认同汇率受该国货币的供求关系影响的基本观点。

货币替代是开放经济必然存在的金融现象。货币替代在本质上表现为外币在货币职能上替代本币,也可从货币需求动机上对其进行替代。利用货币替代论可以研究对人民币的需求,进而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

1.交易媒介的需求。随着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的提高,近年来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增长迅速。2012年第一季度的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同比增长83%。跨境交易媒介职能的实现使人民币更有用武之地,增加了其边际收益。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使持有人民币的边际收益增加,边际成本降低,因此应增大人民币的持有比例,以求获得最大化的货币服务,即对持有人民币的需求将提高。

2.综合服务的需求。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不仅有基本的人民币存款、贷款、汇兑等业务,债券市场也逐步发展,投资产品正努力多元化。根据Solmaz的货币替代资产组合理论,人民币所提供的货币服务比率逐渐提高,表明持有人民币的效益逐渐增大,人们更倾向于持有人民币。即随着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业务的不断完善,对持有人民币的需求将逐步提高。

3.预防性需求。中银香港人民币离岸债券指显示,离岸人民币债券收益率呈下降趋势。根据Stephen S·Poloz的货币替代预防需求理论,人民币债券收益率下降,将增加对本币和外币的需求,发生债券与本外币的替代。这又从预防性需求方面增大了持有人民币的需求。

利用货币替代论对上述三方面需求的分析,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增加了对人民币的需求。

三、离岸人民币市场对人民币供求总影响的历史数据分析

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处理境外人民币的汇兑、存储、结算业务,放宽人民币使用限制,但由于还有一定的回流机制,直接用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存贷款增量作为人民币供给的增量进行分析并不合适。因此利用对历史数据回归分析其对人民币供求关系的总效应。

根据货币主义模型,汇率ER是两国相对货币供给(m-m*)、相对国民收入(y-y*)和相对通货膨胀率(p-p*)的函数。从香港政府统计局和中经网得到以上需要的季度数据,以2004年第二季度至2012年第一季度为样本区间,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ER=β0+β1*(m-m*)+β2*(y-y*)+β3*(p-p*)+β4*s+β5*r

经过一系列统计准则的检验和修正,得到最小二乘估计结果如下:

ER=587-0.0002(m-m*)-0.0006(y-y*)+3(p-p*)+0.00005*s+69*r

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β4和β5的系数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即离岸人民币市场所带来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增加幅度相当,对人民币汇率影响并不显著。

四、总结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人民币在境外的可得性,从交易媒介、综合服务、预防性需求三方面使人民币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离岸人民币市场意味着更多的人民币流出,增加了境外的人民币供给。理论上,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引起需求和供给同时增加。最终的净效果由需求量和供给量的相对变化程度决定。

因此,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扩大实质性影响力,如增加跨境结算人民币使用量,增加境外机构对人民币的持有和投资等;至于其对影响人民币汇率、推动人民币汇率趋向均衡汇率的进程,作用很小,并不显著。因此,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市场化,并使人民币趋向均衡水平,仅靠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并不足够,而需要制度性改革。

参考文献:

[1]杨小军.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新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兼论人民币国际化[J].金融发展研究.2008(09).

[2]巴曙松,黄少明.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路径及其影响[J].中国审计.2003(20).

[3]Marc A. Mlies, “Flexible exchange rates and Monetary Independenc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8(6)

人民币结算论文第6篇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特里芬两难

众所周知,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重创了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这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机会。2009年7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实施细则》,选择5个城市的365家企业作为试点,开展直接使用人民币的跨境贸易结算。这成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起点,6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迅速,对国际经济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2015年12月1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迎来了里程碑的时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人民币于2016年10月1日加入SDR,成为可以自由使用的货币。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中国政府已经将人民币国际化提高到了战略高度,在过去十年间,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化已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和扩大,扮演了国际货币的多项角色,比如: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存货币。同时,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上的使用渐趋活跃,2015年上半年,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分别发生3万亿元、3711亿元。在资本项目上,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1670亿元、4866亿元。

近年来,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迅速。中国逐步推进了离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2011年8月,中央政府表示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积极支持香港人民币市场发展,拓展香港与内地人民币资金循环流通渠道,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发展。由此,香港成为第一个人民币离岸市场所在地。

在2015年11月的最后一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现在,人民币已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5大主要“自由使用”储备货币之一。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

人民币国际化将分三步走。第一步,通过允许人民币在内地以外的地区流通,使人民币成为国际交易的一种结算货币。第二步,加深并扩大海外的这种货币总库,包括通过发展离岸人民币计价资本市场。第三步,香港企业以及合格的投资者被允许利用离岸人民币进行在岸投资。

2014年11月,国际投资者可以利用上海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直接进入内地股票市场。2015年10月,中国启动了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为支付清关和结算提供了简化的平台。2015年12月初,韩国成为首个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国家,该债券被称为“熊猫债券”。那么,下一步的人民币国际化,将是建立一个由国际机构掌管的超储备货币并利用它控制全球的流动性,这是一个值得想象的目标,但任重而道远。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美元作为了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著名国际金融学家、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针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无法调节的内在矛盾提出了著名的“特里芬两难”。特里芬两难指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一国的经济基础上的,以美元一国货币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和支付货币,如果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那么国际储备资产就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就会发生美元供不应求的短缺现象--美元荒;但如果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那么国际储备资产就会发生过剩现象,造成美元泛滥--美元灾,进而导致美元危机,并危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两难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和的必然性。

那么,在寻求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人民币,也将面临“特里芬两难”。而这一次,主角不再是美元,而是人民币。如果人民币想成为国际结算、投资和储备货币,必然伴随着大量的人民币流出,可能会造成国际收支的逆差。然而,人民币要想坚挺,必须得有着国际收支的顺差来支撑。可以预测,不久后的人民币也将面临这个难题,而如何解决它,将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一项挑战。

四、总结

随着2015年11月人民币加入SDR,人民币国际化迎来里程碑。配合人民币“入篮”和国际化,中国的金融改革,无论是个人的投资,还是资本市场的开放和资本项下的可自由兑换的步伐都在稳步推进。同时,人民币“入篮”对于中国而言,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摆脱对美元的依赖,摆脱长期以来的美元陷阱。当然,人民币“入篮”也将挑战令人并不怎么放心的中国金融的安全体系。考虑到中国欠缺的国际金融博弈的经验和软实力。总之,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余永定.再论人民币国际化[J]. 国际经济评论, 2011,(5).

人民币结算论文第7篇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风险;防范

一、货币国际化的定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货币超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层次上自由兑换、流通,进而在国际贸易、金融、投资、储备以及国际市场干预中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的职能,并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的经济过程。

一种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需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历史。若传统的商业惯例都愿意接受和使用一种货币,这种货币就容易成为国际货币。二是贸易和金融发展水平。一种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占有较大份额的货币具有成为国际货币的天然优势。三是自由完全发展的多层次金融市场。四是对货币价值的信心。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欧债危机的蔓延,世界经济总体不景气,使得美元和欧元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都有一定的削弱。然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币币值稳中有升,以及中国政府在历次危机中展现的高度责任感,使得人民币国际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人民币FDI已进入试点阶段

2011年6月,央行公布了《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正式明确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的试点办法,成为推进人民币跨境流动的又一重大举措。

(2)在贸易计价结算领域

人民币主要在我国与周边一些小国的贸易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和企业中使用,2010年6月,结算试点地区范围扩大至沿海到内地20个省区市,境外结算地扩至所有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人民币在部分国家、地区和部分行业中已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第三大结算货币”,且这一势头还有继续扩大迹象。

(3)货币互换协议规模扩大

2008年12月以来我国先后与韩国,马拉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4)发行人民币债券

2007年6月,首只人民币债券在登陆香港,此后内地多家银行先后多次在香港推行两年或三年期的人民币债券,总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

1.进出口结算比例有所改善,不平衡风险依然存在

2010年以来,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扩大至20个省区市,境外结算地扩至所有国家和地区,结算业务发展非常迅速,但还存在着进出口比例不平衡,即进口结算支出远大于出口结算收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结算比例不平衡的现象,2010年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结构5.5:1,大部分人民币升值的益处都被输送到了国外市场。尽管2012年第一季度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比例达到1.4:1,但这并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和人民币在国际市场被广泛接受的结果,更主要是因为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弱,导致利用人民币结算的出口额提高,不是一种正常的平衡,因此如果人民币升值预期再次提高,进出口结算不平衡的状况有可能会“卷土重来”。

2.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进入阻挠

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进入阻挠是现有国际货币对人民币成为一种国际货币进入国际市场的阻挠行为。从宏观方面来说,在以美元和欧元为主导的货币体系下,美、欧也不愿意把原有货币体系中的“铸币税”收益与中国分享。况且美国和欧洲是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拥有强势货币,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买方市场仍然占主导地位,美国和欧洲掌握了货币结算的选择权。从微观方面来说,原有货币体系中的很多制度也会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比如,国际上大宗商品、重要能源以及与能源相关的一些衍生工具都以美元来计价、交易,这一点对于人民币来说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必然导致人民币在国际上使用时,投资渠道受到限制。

3.宏观金融调控难度加大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减弱的风险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其流通范围会继续扩大,世界市场上的人民币存量剧增。境外人民币资产不仅会对境内人民币的汇率、利率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也会冲击境内的流动性管理并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境外人民币资产的汇率和利率价格会对境内形成冲击。突然大规模的货币回流或货币需求都可能使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陷于被动局面。

四、人民币国际化风险的防范

1.稳步推进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如果脱离与之密切关联的经贸与投资网络,是不可能深入发展的。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该从加强人民币交易结算网络系统入手,注重发展我国的亚洲区域内贸易和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扩大人民币记值定价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例,规避外汇风险。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对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检测;尽快解决人民币回流途径问题,我国政府应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政府的协商,通过缔结人民币境外流通双边协议的形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2.增强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完善中央银行职能,确保人民币币值的稳定

从根本上说,一国经济的基本面决定了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的程度,较大的经济规模、较强的国际支付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态势是建立交易者对该种货币信心的经济基础。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加大,并且承担更大的金融稳定的责任。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中国人民银行需要建立更加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更加灵活的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及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利率及其他间接的调控手段,保证国内货币政策的执行不受干扰,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3.发行“熊猫债券”

“熊猫债券”指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在华发行的人民币债券。虽然中国当前的金融体系不健全及存在资本管制等问题,债券发行规模有限,但其对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意义是显著的:有利于改善外汇储备的结构,降低或者减缓外汇储备中美元进一步增长,避免汇率波动给外汇储备带来的不利影响,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建立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储备地位。

参考文献:

[1]李卉.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徐挺.人民币升值进程中的货币政策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8.

人民币结算论文第8篇

近两百年来,国际货币体系在激烈的变动中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发展阶段,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壮观的画卷。19世纪是英镑的世纪。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以英镑为核心的国际金本位制,美元成为了国际强势货币。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美国倚仗强大的实力与遭到战争重创的英国展开争夺世界货币霸权的斗争,最终于1944年达成了“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到20世纪末,美元在国际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仍占据着2/3的份量,20世纪是美元的世纪.

进入21世纪,欧元?M空出世,打破了美元独霸天下的局面,经过短短10年的发展,欧元大大挤压了美元的国际空间.

正当楚汉相争激烈进行之时,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无论美元还是欧元,抑或其他非主流国际货币,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巨大的冲击。当世界次贷危机乌云密布,经济金融萧条之时,人民币却以其良好的信誉和稳定的币值倍受世界注目,尤其在亚洲区域受到了亲睐。于是,改造国际货币体系,提升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推进人民币区域化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二、中国货币跨境流动的历程与展望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光辉灿烂的文化。构成我国文化之一的货币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影响深远,备受国际货币史学术界所推崇,被誉为东方货币文化的代表。翻开中国历史,远在汉朝,中国铜钱就走出了国门,唐宋以后,中国铜钱继续延着陆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穿大漠下西洋,远涉非洲和欧洲,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国际货币。在一些国家和民族地区,铜钱至今还被人们视为吉祥物而保存着。今天,人民币区域化的开端,正是对中国古代铜钱国际货币地位的历史回归.

展望人民币的未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中国经济依然迈着稳健的步伐。随着国际政治地位乃至军事地位的提高,有学者预测,在未来一、二十年,人民币将与美元、欧元共同分享全球储备货币总量的3/4,其他少数几种货币分享余下的1/4,形成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的局面。与世界经济多极化相适应,国际货币格局演变终将走向多元化。一个国家货币的强弱,最终是由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的.

所以,无论将来国际货币体系如何演变,人民币必将成为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强势货币,这是无庸置疑的大趋势.

为顺应这一趋势,中国政府于2008年12月24日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不仅有利于微观经济主体降低汇率风险,减少汇兑成本,加快结算速度,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加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和投资往来,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与开放,是推动人民币区域化进程的重要制度安排,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从2009年7月6日第一笔跨境人民币结算顺利完成开始,整个试点工作在不断探索中进行着,虽然结算笔数和金额还不够理想,但是随着新的试点地区的加入和配套政策的完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必将迎来一个壮阔的局面.

三、云南省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实践

云南省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一直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边境线长4061公里,是中国陆上唯一能与东南亚、南亚直接相通的地区。边境一线分布着13个部级一类陆路、水运、航空口岸,7个部级二类口岸和90多个边境通道和边民互市点,漫长的边境线和众多的口岸为云南省与周边三国发展边境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区位优势。早在1994年,中国农业银行云南河口县支行与越南农业银行老街省分行签订了互开账户协议书,通过对开人民币、越南盾资金往来账户,开始办理边贸结算业务,形成了中越边贸银行结算的最初模式。2003年,中国农业银行河口县支行、麻栗坡县支行开始办理中越两国银行间人民币现钞出入境调运业务,开创了我国国际间人民币现钞出入境调运业务的先例。2004年云南省河口县农行率先在全国边境口岸开办了人民币对毗邻国货币(越南盾)的兑换业务。2005年10月,在西双版纳州和思茅市试办与非毗邻泰国北部地区一般贸易人民币核销业务,在一般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方面迈出了第一步。2005年云南省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人民币跨境流动检测体系。2007年12月,云南省在全国率先批准境外银行使用人民币结算头寸购汇和境外银行人民币透支业务。近几年来,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始终把扩大边贸人民币结算作为推动人民币区域化的重要工作来抓,并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促成了多项有利于边贸发展的政策实施,推动了云南省边贸结算发生根本性变化。其变化特征是:边贸结算货币从以美元为主转变为以人民币为主,边贸人民币结算占比连续多年保持在90%之上;结算方式从以现钞结算为主转变为以跨境对开账户结算和境内账户转账结算两种模式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