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家

当代教育家杂志 省级期刊

Contemporary Educator

杂志简介:《当代教育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488/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微观_首发、微观、微观_图说数据、微观_锐词、微观_视觉、人物_封面故事、人物_特写、专题、专题_“播火者、课程_创意课程

主管单位: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刊号:2095-3526
国内刊号:37-1488/G4
全年订价:¥ 316.00
创刊时间:2012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2888
总被引量:115
H指数:4
  •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全人教师”

    作者:杨东平 刊期:2017年第09期

    今年的"全人教育奖"已经是第三届了,又有4位教师获奖,首先,我代表主办方向他们致以热烈的祝贺!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随着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今天,关于教师的奖项越来越多。表彰的价值,也已经超越了燃烧自己、无私奉献的道德楷模,突出了改革和创新的方向。

  • 声音

    刊期:2017年第09期

    “读大学的价值,也许在于能认识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朋友,能分辨哪些人自己一辈子都不会交往,能集中解决很多困惑,从而形成自己的原则,开始学会拒绝……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 视野

    刊期:2017年第09期

    德国:"跨行"教师在兴起 近年来,师资短缺问题严重困扰德国中小学校。为紧急应对这一问题,跨行教师成为德国政府的首选,尤其是在数学、信息、自然科学和技术这4门组成的MINT(四学科英文首字母缩写,简称MINT)学科课堂上。跨行教师,即来自其他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经由转行与入职培训跻身教育行业的教师。

  • 数据

    刊期:2017年第09期

    20万元 今年教师节期间,盐城教育界存全国率先重奖高层次教育人才:被评为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的,每年奖励20万元;被评为省特级教师或教学名师的,每年奖励10万元。但也有人指出,这些高层次教育人才多为学校领导、市县区教育局领导以及教研室教研员,对一线普通教师的激励作用有限。

  • 解读

    刊期:2017年第09期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通知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是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适用于所有普通中小学,作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指南》确立了中小学德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责任意识以及文化认同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按照小学低年级...

  • 人即目的 第三届“全人教育奖”专题报道——“全人教师”是如何诞生的

    作者:伍松 刊期:2017年第09期

    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教育曾经致力于让人成为君权神授下的臣民,成为大工业生产中的一颗螺丝钉,成为各种社会关系中的孝子、贤妻、慈父,而唯独没有让人成为他自己。直到18世纪末,康德借法国大革命震撼世界之势,首次宣告"人即目的,不是工具"。这声音好似从人类古老的心跳传来,遥远,又仿佛一直都在。为什么每一次战争,无论正义或是邪恶,都...

  • 你,依然可以有所作为

    作者:束晨晨 刊期:2017年第09期

    8月15日,当主办方之一、心和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伍松在颁奖台上宣布:"全人教育奖"教师将获得奖金20万元,3位"全人教育奖提名奖"教师将各获得奖金10万元时,台下不少记者发出了惊叹。这大概是国内民间针对一线教师金额最高的教育奖励。

  • 打破“阶级固化”的魔咒

    作者:秦红宇 刊期:2017年第09期

    一份教育肾怀的生命牵引 出生于上海农村的张轶超,小时候一直是家长、老师眼中的“乖学生”。高中时,他饱读中外名著,由此开始思考人生与世界。1996年,考进复且大学文科基地班的他,接受了当时“大文科”的贯通教育,后直升入复旦哲学系,专攻中国哲学史。

  • 教育的器量

    作者:张轶超 刊期:2017年第09期

    2001年,我还是复旦大学在校研究生。当时,我来到了上海杨浦区江湾镇的一个地方,那里聚居了很多外来工。有很多专门给这些外来工子弟提供教育的,所谓的农民工子弟学校。那边有一条臭水沟,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个小女孩,她们家用木板和石棉瓦,简单地搭了一个房子,就住在那个臭水沟旁边。

  • 让每一名学生得到“他的”发展

    作者:李鲁山 刊期:2017年第09期

    四十四岁的贲友林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一位温和认真、喜欢读书写作的数学教师。他有一个习惯——多年坚持在每堂数学课结束后写“教后记”,对于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的表现与错误,写下他“教”的得失与感想。1990年夏,贲友林从南通师范学校毕业,回到儿时的母校江苏省海安县大公乡疃口小学任教。

  • “大侠”贲老师

    作者:王倩 刊期:2017年第09期

    在南师附小,人称贲友林老师"大侠",我起初不解:一个儒雅之人,身上何来"侠气"?几年相处下来,我觉得贲老师是一个"正能量"满满的人。侠,夹人也,引申为助人。熟悉贲老师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无私大度之人,帮助人、成就人已成为生命中的习惯。这些年,他做的教育奉献很多,侠义之名在教育界颇有影响。

  • 教室,师生的自由王国

    作者:王艳珍 刊期:2017年第09期

    “逃”进了自己的王国 1987年,当得知自己被师范学校录取时,常丽华大哭一场。那时的她,胆小到无法在人多的场合说话,只喜欢一个人读书写小说。内向、胆怯的性格,让她认为自己无法面对讲台。三年的师范生涯.常丽华一直躲在图书馆里贪婪地阅读,同时坚持每天写日记,三年居然写了20本日记。

  • 一天,就这么倏忽而过

    作者:常丽华 刊期:2017年第09期

    "全课程"包班老师的典型一天如何度过呢? 7:00~7:55到校 早上到校,孩子们有的复习晨诵听写的内容;有的打开金子美铃的诗集,温习背诵诗歌;有的从班级书架上拿一本书读——每个孩子,依照自己的情况,为一天的开始做准备。就像鸟儿在晨间鸣唱,或梳理羽毛,或窃窃私语,我们的规则是:不打扰别人,让教室舒服,做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

  • “不迎合”地激发儿童写作兴趣

    作者:蒋军晶 刊期:2017年第09期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写作兴趣的激发只停留在"迎合"这个层面上。比如有的老师喜欢在学生动笔写作之前做游戏、变魔术。"游戏作文"甚至成为一种理念,一种主张。我倒不是反对"游戏作文",偶尔我自己也会上,但不多,为什么呢?第一,太消耗时间;第二,把握不好就会过度游戏化、娱乐化。

  • 做教书匠还是教育者

    刊期:2017年第09期

    在推动"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的同时,教师的职业成长和发展均面临着新难题:教师如何从教书匠成长为教育者?如何在课堂"耕作"中找到成长的力量?获奖的四位教师与上一届"全人教育奖"获奖者樊阳一起,就"职业困惑""学生故事"和"教师成长"等话题展开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