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小学教育

现代中小学教育杂志 部级期刊

Moder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杂志简介:《现代中小学教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96/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教改论坛、教学新论、政治教学、语文视角、数学研讨、体育教学、班级管理、学校管理、外国教育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
国际刊号:1002-1477
国内刊号:22-1096/G4
全年订价:¥ 216.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5
复合影响因子:0.45
总发文量:3812
总被引量:8128
H指数:34
引用半衰期:5.7679
立即指数:0.0313
期刊他引率:0.9262
平均引文率:4.7594
  • 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权受损问题探讨

    作者:贺慧 刊期:2005年第11期

    随着我国大量流动人口的出现,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我国义务教育有一定的法律保障,但是流动人口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目前一些制度政策与法律不一致以及法律意识缺乏等原因,他们的教育权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建议改革这种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的各项制度,通过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正式纳入法律体系,提高法律...

  • 透视上海外籍中小学生教育

    作者:闫温乐 刊期:2005年第11期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上海市外籍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描述了上海市近年来外籍学生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并对上海发展外籍中小学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及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外籍中小学生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21世纪新加坡中小学国民教育的特色

    作者:王学风 刊期:2005年第11期

    在剖析新加坡中小学国民教育的目标、内容与途径的基础上,总结出其特色:国家意识主导性;传统价值观创新性;东西方文化融合性.

  • 新形势下中学德育网络建设省思

    作者:桑青松; 何修国 刊期:2005年第11期

    未成年人道德信仰缺失、享乐主义滋长、诚信丢失等问题受制于社会文化环境、传统的成才观、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健全校园德育网络,深化德育,努力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未成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网络具有重要的价值.

  • 促进品德内化 提高德育实效

    作者:成卫东 刊期:2005年第11期

    在改革开放、多元化价值并存的时代,传统的学校德育却仍在按照一种所谓的理想模式在灌输德育理论,采取强调单纯的道德知识灌输或单纯的道德行为训练的"说服式"和"管教式"的德育模式,由于它不重视品德内化过程,所以弊端多多,德育实效差.通过品德内化,就能较好地引起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新需要和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从而能更好的提高德育效果.

  • 教学反思的条件及其营建策略

    作者:周明明 刊期:2005年第11期

    基于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要求,目前,很多中小学教师都在进行一定程度的教学反思.但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反思能否顺利进行、是否有效则受一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影响教师反思的因素包括教师自身的反思意识、反思态度和知识基础等内在条件和学校缄默文化、个人主义文化和封闭文化等外在条件的影响.学校应在校长的带动下,创设符合反思精神的管理机制,以...

  • 基于课程资源整合的探究式教学初探

    作者:张雪芳 刊期:2005年第11期

    通过整合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符合新课程教学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给课堂带来了鲜活的知识和无限的生机,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重点探讨以下三方面的"整合与探究":整合社会热点,在探究中感悟责任;整合乡土资源,在探究中体验乡情;整合人力资源,在探究中发展自我.

  • 新课标下《品德与社会》创新教学设计策略

    作者:杨静 刊期:2005年第11期

  •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文化的重建

    作者:王志曲 刊期:2005年第11期

    课程改革与课堂文化重建是一种共生共在的互动关系.课堂文化重建的价值诉求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最大发展,使课堂呈现出一种生活常态,充满生命的涌动与智慧的探险.课堂文化重建的实践形态为对话、合作、探究.课堂文化的重建依赖于教师教学观念、课堂评价制度、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师生关系的优化.

  • 主体性课堂教学构建策略

    作者:吴兴红 刊期:2005年第11期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是实行主体性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生的自主参与、主动参与以及创新思维的涌动应成为主体性课堂教学追求的三个层面,教师应树立主体性教学观并把主体性教学观转化为教师日常具体的教学行为.

  • “音体美”特长班生物课堂教学新探

    作者:周晶 刊期:2005年第11期

    针对"音体美"特长班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教材,适当降低课堂教学要求,合理地掌握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学习动机的心理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达到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

  • 运用“完形”理论 拓展思维空间

    作者:李华 刊期:2005年第11期

    传统教材的呈现模式是与知识本位的课程观密切联系的,必然导致教材的封闭性,缺乏活力,给师生有效开发课程的空间太小太窄,不适应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时代需求.因此要通过以下方式个性地构建教材,以给学生营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一是构建有障碍的"不完形"对话文本,激发思维的兴趣;二是构建缺结论的"不完形"对话文本;三是构建无结尾的"不完形"...

  • 对北师大新编初中数学教材的分析

    作者:何聪 刊期:2005年第11期

    试用北师大版七年级至九年数学新课标教材以来,发现了一些优点与不足.优点体现在:新教材图文并茂,兴趣盎然;为学生提供线索、交往的时间与空间;材料取舍得当;增加了反映时代要求的内容;强调应用,强调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减少了繁琐的计算,增加了观察和动手实验.其不足体现在:教材的知识体系呈现形式为螺旋式上升;教材应用有局限性;有部分表述不...

  • 谈学生解题策略的培养——“圆的认识”教学谈

    作者:吴国和 刊期:2005年第11期

    课堂教学中,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创设猜想情景、列举生活实例、设计实验操作、引导有序思考、启发大胆想象,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多种解题策略,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数学的尝试

    作者:王根柱 刊期:2005年第11期

    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教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向我们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网络环境下应从以下两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倡导课前预习,养成自主预习习惯;创设数学实验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