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上)

文学教育(上)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ture Education

杂志简介:《文学教育(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78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每月一家、新作快评、长篇点击、博士发言、外国文学、古典重读、文学教法、作家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
国际刊号:1672-3996
国内刊号:42-1786/I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27976
总被引量:8109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6.1319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0.929
平均引文率:1.4268
  • 约翰·契佛:被囚禁的阿特拉斯

    作者:梁卫星 刊期:2019年第32期

    约翰·契佛有多部长篇小说与剧本传世,其中,《华普肖之家》与《猎鹰者监狱》更是声名卓著。但据说最能体现他作为现代美国重要作家成就的,仍然是短篇小说。这从他被誉为“美国郊外的契诃夫”即可印证。契佛一生创作了100多部短篇小说,不仅数量巨大,质量也多属上乘。我对契佛的琐屑议论均源于《契佛短篇小说选》,这显然不是完整的契佛,事实上,即使...

  • 话剧《天窗》与电影《推销员之死》比较分析

    作者:裘佳妮 刊期:2019年第32期

    话剧《天窗》与电影《推销员之死》均在家庭框架内讨论了社会存在与个人梦想,实质上属于针砭时弊的社会剧.主人公威利和汤姆是主流价值观的代表,而威利的儿子比夫和汤姆的情人凯拉则力图逃离这种主流价值观,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两者都非线性叙事,而是从某个场景开始,以回忆的方式追溯过去.积压已久的矛盾在偶然事件爆发之后再也无法调和,激烈的...

  • 邓小平南巡讲话的语言艺术

    作者:陈梦 刊期:2019年第32期

    1992年邓小平到访中国南方沿海地区期间的一系列非正式讲话被统称为“南巡讲话”,这一系列讲话对当时乃至今天的企业发展都有着发人深思的意义。本文以“南巡讲话”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内在的言语形式与风格,嵌入进字里行间的文化传统表达、修辞手法等,以期能够解析“南巡讲话”的艺术魅力所在。

  • 悲剧的消弭与反思:论《一天》的反讽艺术

    作者:许仟 刊期:2019年第32期

    《一天》的叙述者"我"作为单妮的叔叔,与单妮死后引发的赔偿事件保持较远的心理距离,对一天内发生的事情冷眼旁观,营造出戏谑可笑、荒诞不经的反讽效果,具体可以从情景反讽、人物反讽和结构反讽三方面得到印证.从反讽的修辞层面、哲学层面出发,可以解读出小说蕴含的多重反讽意图,表达出作者对现实中世俗卑琐人性的道德批判意识,对生命、存在之荒...

  • 试析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作者:滕彦泠 刊期:2019年第32期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一词文笔畅达,蕴意深刻。本文旨在梳理词意,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感受在这首词中,辛弃疾表达出来的属于英雄的孤独寂寞。同时,本词豪放的基调中蕴含着忧患意识也是一大亮点。本词的解读能够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辛弃疾作为一个英雄词人背后的孤独和豪壮。

  • 略论《百年孤独》中的神话思维

    作者:李玉珠 刊期:2019年第32期

    《百年孤独》是一部将拉美近百年历史神话化的作品,小说使用了最原始的神话思维去审视与思考拉美的多元文化问题,本文主要从希腊神话、基督教与《圣经》、拉美本土宗教以及民间巫术四个角度阐释《百年孤独》中的神话思维,揭示拉美在西方文明冲击下的处境问题,探究拉美在对多元文化进行取舍时的矛盾性心理.

  • 文学伦理学视域下《骨》主要人物的伦理选择

    作者:梁玉梅 刊期:2019年第32期

    华裔美国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讲述一个华裔家庭在旧金山唐人街的故事.本文以文学伦理学为视角,探讨小说《骨》中主要人物在伦理困境中所做出的伦理选择.首先简要介绍小说和文学伦理学,其次探究了小说的伦理线,最后解读了在这条伦理线下小说主要人物的不同伦理选择,以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伦理意义和文化意义,更好的理解当代华裔作家的作品中的...

  • 莎士比亚《暴风雨》的空间意象

    作者:端木红梅 刊期:2019年第32期

    《暴风雨》的空间并不仅仅作为一种地理标识,而是与其背后的社会属性紧密相连。它从广泛的意义上构成了一组空间意象,它是地理空间、精神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等多种空间的结合.

  • 论艺术家的社会处境:《饥饿艺术家》解读

    作者:袁筱凤 刊期:2019年第32期

    《饥饿艺术家》从宏观的角度隐喻了艺术和艺术家在社会上的处境,是对现代社会中艺术家处境的再现和批判。卡夫卡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肤浅的、被间离、被异化的世界,一个被社会孤立的、绝望的艺术家形象。

  • 《小城畸人》中的怪诞人物形象成因分析

    作者:田彦兰 刊期:2019年第32期

    《小城畸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整部作品由看似独立实则内在相关联的25篇短篇小说故事组成,整部作品的主人公是乔治·威拉德.通过细致的观察、深入了解美国中西部工业化过程中小镇居民的内心世界,表现他们的爱恨经历,精神探索和追寻,他们的空虚、失落、迷茫乃至畸变、异化,安德森成功塑造了"畸人"这一独特的人...

  • 浅谈《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文本空白

    作者:杨建猛 刊期:2019年第32期

    优秀的作家往往擅长于布局文本空白.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因为作家的刻意布局而产生了大量的形象空白、情感空白和情节空白,这样做不仅极大地增加了文本的艺术效果,而且为读者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 从福柯看《延禧攻略》中后女性主义话语构建

    作者:徐丹 刊期:2019年第32期

    福柯对权力话语的分析以及伦理主体的构建解构了女性的主体地位,并为女性寻找自己的话语权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利用以上理论分析《延禧攻略》在女性话语构建方面呈现的新特点,显示出传统的女性的“主体性”的解构以及将个体构建为伦理主体的新女性形象的出现.

  • 《香水》一个唯美主义者的故事

    作者:李玉锦 刊期:2019年第32期

    唯美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为艺术而艺术",将艺术与道德和社会分开.在德国作家居斯金德的小说《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和由它改编的同名电影中,香水制造者格雷诺耶连续杀害少女,用她们身体的香气做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香水.故事发生在18世纪的巴黎,那时作为文艺流派的唯美主义并未形成,但是格雷诺耶具备唯美主义者的特质:追求感官的极致,不受伦理道...

  • 从《金色笔记》看莱辛的女性观

    作者:唐青; 赵亚珉 刊期:2019年第32期

    作为斩获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大作,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小说《金色笔记》不仅以其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和见解新颖在文坛上享有声望,更因其体现出女性追求自由平等和解放的精神深入人心.本文在梳理莱辛文学创作主题的前提下,着重阐明了《金色笔记》与女权运动的关系,分析了《金色笔记》中的两性观,结合中国的社会现实,揭示了莱辛女性观...

  •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分析《野草在歌唱》

    作者:郭琳 刊期:2019年第32期

    生态女性主义关注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认为世界是相互关联的,主张打破父权制度.构建和谐世界。本文以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为例,分析这部作品的女主人公的经历、心理和悲剧,剖析女主人公对待自然的态度,着重研究这个厌恶自然的女性角色与大自然的相互关系,并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探究作品中女性角色对待自然的态度对其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