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上)

文学教育(上)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ture Education

杂志简介:《文学教育(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78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每月一家、新作快评、长篇点击、博士发言、外国文学、古典重读、文学教法、作家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
国际刊号:1672-3996
国内刊号:42-1786/I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27976
总被引量:8109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6.1319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0.929
平均引文率:1.4268
  • 写作是对故乡和童年的深切回望——访问刘玉栋

    作者:周聪 刊期:2018年第25期

    刘玉栋,1971年生,山东庆云人。1993年开始发表小说,在《人民文学》《十月》《天涯》等多家文学期刊发表小说一百多篇(部)。小说曾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长篇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等选刊转载,并几十次入选各种选本。

  • 金鱼

    作者:顾拜妮 刊期:2018年第25期

    他把舌头伸向她的嘴里,亲了几个回合,摸得也差不多了,叔叔想到床上去。余小凤开始犹豫了,她的理智大概正在回来,但叔叔已经势不可挡。余小凤挣扎了几下,半推半就地被这个十九岁的少年强奸了。叔叔在自己的日记里用的也是这个词,对,强奸。但显然叔叔对这个词并不了解,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

  • 用“迷失”抵抗荒谬——评顾拜妮的《金鱼》

    作者:曹霞 刊期:2018年第25期

    顾拜妮的小说有一些共同特征或说是"标签":"剥洋葱"式的手法、隽永的意象、现实与回忆的交叉等等。在《天堂给你们,我只要现在》、《天下坑》、《白桦林》等小说中,都可以看到这些特点。当然,没有一个作者愿意承认自己是有"标签"的。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标签"就是风格,是具有高辨识度的个人化标志。《金鱼》同样是"顾拜妮"式的,小说...

  • 走,到乡间去

    作者:曹景常 刊期:2018年第25期

    我听到这样一个声音,在我心底响起。这不是幻觉,也不是臆想,而是澎湃在心底的、一个强烈的声音。我知道,这是那片广袤无垠、深情厚土的呼唤,这是那片郁郁葱葱的青纱帐的呼唤,这是那片纯净天地的呼唤!是啊,真的到了应该走出这个钢筋水泥构建的生活空间,到大自然怀抱去的时候了。走,到乡间去。

  • 文字是一粒种子——评曹景常的《走,到乡间去》

    作者:高维生 刊期:2018年第25期

    一个坚定的声音响起,催促作家放下所有的东西,去到大地的深处,在乡间感受宁静。近日读曹景常的散文《走,到乡间去》,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作家的内心世界。他听从声音的指引,走在精神的朝圣之路。这不是当下文学的采风活动,而是摆脱焦虑,渴望回归的寻找。逃离潮水一般的喧闹,作家走进大地乡间,融入草木中,心变得踏实,安静下来。

  • 有温度的人

    作者:周庆荣 刊期:2018年第25期

    1.沉默的砖头会有这么一天的。一块一块的砖头,在建筑的下面,它们来决定一切。苔迹,不只是岁月的陈旧。蚂蚁,或别的虫豸,访问着这些沉默的砖,它们或许爬出一个高度,它们没有意识到墙也是高度。有一天,这些砖头会决定建筑的形状。富丽堂皇的宫殿或不起眼的茅舍,这些砖头说了算。上层建筑是怎样的重量?沉默的砖头,寂寞地负重。

  • 朴素更接近自由的精神——评周庆荣的《有温度的人》

    作者:赵目珍 刊期:2018年第25期

    周庆荣是中国散文诗人群体中一个有温度、有理想、有远方的人,一直以来他都在探寻和开拓着散文诗的经验场域和精神空间,除了追蹑个体对宇宙、人生的独特感悟,他也将自然、历史、哲学以激荡变化的潜在意识打并入对尘世的辨认与救赎。周庆荣在散文诗中纷呈着个人的生存经验以及对时代的历史性拷问,一方面他审视和修炼自己,渴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温...

  • 浅论《呼兰河传》中的审美意象描写

    作者:张淑杰 刊期:2018年第25期

    萧红的《呼兰河传》,不仅以散文化的笔调展开叙述,在审美意象的选取组合与描摹上也有其独到之处。作者描绘着"豆腐"、"白兔"、"小白牙"这看似杂乱,实则构成有机联系的"白色审美意象组合",并将其凸显于呼兰河城黑色的土地之上,进而增强了文本张力及其背后的现实张力与读者冲击力。

  • 莫言《红高粱》的语言艺术

    作者:严元容 刊期:2018年第25期

    莫言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他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他写的小说《红高粱》对新时期的文章来说具有转型意义。他利用独特的叙述技巧,为我们带来了很有特色的《红高粱》开创了中国新历史小说叙事的新纪元。本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十分鲜明,他写作时运用的修辞手法,诙谐幽默的方言词汇对地域色彩进行展现,变异化的语言以及自然的抒情技巧等等。这些技...

  • 全球化视野下解读《我爱比尔》

    作者:时雪丽 刊期:2018年第25期

    八九十年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各种新事物的冲击,人们面临的诱惑也很多。王安忆在《我爱比尔》中,通过一个知识女性的堕落过程来表现社会转型期的历史残酷性。女主人公阿三和外国人的情感纠葛其实是东西方文化文化冲突的隐喻。"全球化"语境下,西方国家企图建立自己的文化统治地位,他们居高临下的审视第三世界国家。在西方现代性与传...

  • 余华《第七天》的主题思想探析

    作者:郑冬玲 刊期:2018年第25期

    继《兄弟》问世七年后,余华在《第七天》中又用他怪诞的笔法描绘了一幅当代中国社会的浮世绘。怪诞的社会现实使他再次看到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苦难与温情,同时也表现出对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批判,以及对美好社会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 《白鹿原》:现实制约下的魔幻

    作者:庹银泽 刊期:2018年第25期

    魔幻手法的运用,成功地增加了《白鹿原》的魅力。但在陈忠实的创作中,这确实只是作为一种手法而存在,核心意识仍然是现实主义。在运用魔幻手法的每一个地方,他都在有意无意地进行某种"说明",让作品重新回归现实的轨道,这就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张力。然而,魔幻与现实并非对立关系,它们在小说中的交替,为文本营造了更广阔的阐释空间。

  • 论《凤子》“对话性”与沈从文的“人生观重造”

    作者:王雪静 刊期:2018年第25期

    《凤子》这篇著作通过人物频繁的对话展现了作者有关自然神性的思考。这部作品处处充斥着冲突——青年人与老年人人生观的冲突,城乡爱情观的冲突,有关神性自然与科学观念的冲突......但归根结底还是两种文明——乡间文明与都市文明的冲突和碰撞。来到城市的乡下人璇着与曾经去过乡下的城里人——老年绅士,二人在年轻时皆受到一种爱欲的折磨,但最...

  • 论余华小说国际流行的原因

    作者:王晓 刊期:2018年第25期

    余华的小说作品受到国外读者的认可不是偶然,有其作品自身的独特优势,作品风格决定了他在国际读者群受到广泛认可,随着更多新作的问世,他的国际知名度也会越来越高。

  • 韩寒与冯唐:80后作家的“金线”与70后作家的“油腻”

    作者:孙姝 刊期:2018年第25期

    70后的人气作家冯唐撰文否定了80后的青年作家代表韩寒的文学创作,认为韩寒不具备"文学的金线"。这两位作家在商业写作范畴中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文字写作之外的影视剧传媒领域也颇有收益,是跨界成功的文人代表。对两位作家的代表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冯唐的"文学金线"的内涵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