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上)

文学教育(上)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ture Education

杂志简介:《文学教育(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78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每月一家、新作快评、长篇点击、博士发言、外国文学、古典重读、文学教法、作家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
国际刊号:1672-3996
国内刊号:42-1786/I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27976
总被引量:8109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6.1319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0.929
平均引文率:1.4268
  • 小说的可读性从哪里来

    作者:晓苏 刊期:2017年第23期

    一 小说写出来是让人读的,如果没有可读性,就没有人愿意读,没人读,那小说就没必要写,写了也是白写.因此,我一直把可读性视为小说的生命,同时也把它当成小说写作的最高追求.

  • 卜者之卜

    作者:安庆 刊期:2017年第23期

    一 傍晚时分,马达终于站到了罗布的对面.

  • 被命运拨弄的孤儿——评安庆的《卜者之卜》

    作者:曹霞 刊期:2017年第23期

    “卜者之卜”,这个题目听起来像是一个自我消解的悖论:一个占卜之人需要占卜,一个手握他者命运密码的人需要别人为他解密。

  • 蛋白质乡村

    作者:舒飞廉 刊期:2017年第23期

    这一轮的南方暑热,我在乡下,差一点就被三伏大魔王打败了.立秋前一日下午,气温累积到37摄氏度,五六点钟的太阳哪里就饶人了,空气好像是由铁匠铺子里放出来的.

  • 破译乡村的基因密码——评舒飞廉的《蛋白质乡村》

    作者:周聪 刊期:2017年第23期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乡村是一种文学想象的方式。当我们试图用炊烟、石磨、燕子、稻子、小河、池塘、棉花、蒲公英、鸡鸭、孩童等词语描绘乡村时,乡村的面貌事实上已经不可避免地被选择和提纯了.

  • 出梅入夏

    作者:茱萸 刊期:2017年第23期

    1.红衣小夜曲 灯光此刻洒衣裳,良夜沉沉 不堪通梦寐.酒杯中的波纹

  • 别有幽怀与歧异性接纳——评茱萸的《出梅入夏》

    作者:赵目珍 刊期:2017年第23期

    无论如何争议,百年新诗史不时出现对古典的回响与再造已成为既定事实。在回望历史的最近一段时期,新诗对于古典传统似乎也变得更加亲近起来。

  • 芥川龙之介的分身文学考察

    作者:温巧慧 刊期:2017年第23期

    芥川龙之介是新思潮派的主要作家,是新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日本文坛“鬼才”.其 作品《杜子春》取材于唐代传奇小说《太平广记·杜子春传》,1920年(大正九年)发表于童话杂志《赤鸟》.当时的 芥川正饱受精神及肉体的双重痛苦折磨,因此借《杜子春》一文显示出对人性利己主义的强烈控诉.本文在综合 国内外的芥川分身文学研究基础上,重点...

  • 从《马铁奥·法尔哥尼》看梅里美小说风格的初步确立

    作者:侯国玉 刊期:2017年第23期

    梅里美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是从《马铁奥·法尔哥尼》这篇小说开始逐步确立起 来的.它的独特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题材选择上富有浓烈的异国情调和鲜明的地方特点;二是塑造的人 物性格粗犷强悍、带有原始气息;三是运用筒洁明快、冷峻客观的语言.这种风格在后来的《嘉尔曼》、《高龙巴》 等小说中走向成熟和稳定.梅里美小说风格的...

  • 论《长日留痕》中的回忆叙事策略

    作者:陈程 刊期:2017年第23期

    《长日留痕》是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的代表作.作品主要以主人公的第一人称回忆展开叙 事.本文对作品中的回忆叙事策略展开分析:叙事的双重路径凸显了回忆的不可靠性,使情节呈现出复杂的动 态发展;叙事的双重视角体现了人物的多层面的性格特点,塑造了复杂的人物形象;叙事的双重声音则彰显了 主人公最终回归真实自我这一主题.

  • 毕晓普《人蛾》的异化解读

    作者:盛永宏 刊期:2017年第23期

    伊丽莎白·毕晓普是美国当代女诗人,曾获得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等重要奖项,她的诗歌数量不多,但意象独特、语言精准、质量极高,《人蛾》是其中的一首,以一个类似于能飞的昆虫为题材,叙写他的各种形态。从异化角度出发,分析诗歌《人蛾》中所蕴藏的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及背后原因,可以加深对毕晓普诗歌的理解。

  • 《无声告白》中真假自体在两代母女关系中的冲突

    作者:王帆; 高艳梅 刊期:2017年第23期

    本文从自体心理角度学角度入手,分析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小说《无声告白》中真假自体冲突在两代母女关系(多丽丝、玛丽琳和莉迪亚)的表现,揭示代际成长过程中母女关系定位对于自体心理成长的影响.

  • 论《祈祷的螳螂》中的空间政治

    作者:李曼曼 刊期:2017年第23期

    安德烈·布林克的作品,《析祷的螳螂》是一部黑人奴隶时期带有神话色彩的小说.布林克在《析 祷的螳螂》中通过两性在空间的对立和隔阂,尤其是女性及其所属空间的附属性和边缘性,揭露了空间中的性 别政治.布林克的精妙之处不仅仅体现在他对两性关系的剖析,更在于他对黑白种族两个种族的关注,对女性 批判性主体意识的阐发.

  • 《摩登家庭》:美国现代家庭生态的一扇窗

    作者:刘长庆 刊期:2017年第23期

    美国《摩登家庭》中的核心家庭,混合式家庭,同性恋家庭等三组家庭模式是美国现代家庭生态 的缩影,剧情表明,美国现代家庭模式是非典型模式与典型的传统模式共存,人们对非典型家庭的态度是排斥 与妥协、接受和适应并存,美国现代家庭呈现出多元共存的生态模式.

  • 非虚构写作下的人文关怀和历史理性——解读阿列克谢耶维奇《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我还是想你,妈妈》

    作者:于梦雪 刊期:2017年第23期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以非虚构的写作手法,切入人物的心灵和情感,用倾听去挖掘一个个故 事主人公内心深处的记忆和情感,尤其是选取女性和儿童为对象,是一种细腻的贴近人性的救赎,体现了厚重 的人文关怀.但这种情感的泼墨并不失历史理性,作者立足于非虚构的创作手法,不仅为读者挖掘并呈现那些 “边缘”人物,而且还将那些人物和情绪还原至当时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