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上)

文学教育(上)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ture Education

杂志简介:《文学教育(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78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每月一家、新作快评、长篇点击、博士发言、外国文学、古典重读、文学教法、作家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
国际刊号:1672-3996
国内刊号:42-1786/I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27976
总被引量:8109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6.1319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0.929
平均引文率:1.4268
  • 艺术评论两则

    作者:汤伟 刊期:2017年第20期

    1.歌剧《惊园》——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2016年夏天林肯中心歌剧节上,歌剧《惊园》大获美国主流媒体好评,这是极少有的情况。在我的印象中,主流美国媒体的艺术评论对来自中国的作品一向比较挑剔,持批评态度居多,

  • 萧军与胡风的一世交往

    作者:方朔 刊期:2017年第20期

    萧军与胡风1935年初在鲁迅身边相识,50多年历经磨难,二人保持了至死不渝的友情。世道沧桑,追溯往事,展现天地间的人性、良知、真诚和勇气,颇值称道。

  • 串起半个民国文艺圈的刘半农

    作者:佚名 刊期:2017年第20期

    鲁迅在《忆刘半农君》中曾说,“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 跨文本性:霍桑儿童文学的叙事策略

    作者:方文开; 潘方圆 刊期:2017年第20期

    霍桑的最后两部儿童文学作品集较好地体现了跨文本性,尤其是副文本性和承文本性,这种通过改编古希腊经典神话的叙事策略一方面彰显了作家的自信,另一方面赋予了古典神话新的时代内涵,展现了作家希望通过重构经典神话来有效地教育下一代的美好愿望。

  • 试论《刀疤》中的多重叙述者“我”

    作者:苏婧婧 刊期:2017年第20期

    博尔赫斯创作的短篇小说《刀疤》讲述了穆恩怀着爱国理想参加了爱尔兰独立革命党,却在直面战争的残酷现实后为保全自身、背叛朋友的故事。这段经历并不是直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是穆恩以英雄的第一人称的形式向名为“博尔赫斯”的叙述者讲述关于刀疤的记忆,然而他自己实际上却是故事里的叛徒。文本中多重叙述者“我”的出现凸显了记忆叙事的...

  • 华裔作家谭恩美《喜福会》笔下的中国人

    作者:米丽娜; 苏蜨兰 刊期:2017年第20期

    美国华裔女作家Amy Tan是美国当代社会首屈一指的流行小说家,她的作品多涉及代表不同文化的母女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其文字内外透露出来的大量中国元素,以及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为其吸引了大量读者。成名作《喜福会》正是一部这样收获巨大成功的作品。小说中对中国人性格的描写一方面符合了读者的对异域元素的期待视野,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

  • 《世界收藏家》中昆达丽尼的性别他者和文化他者的结合

    作者:马双兵 刊期:2017年第20期

    在后殖民理论的框架中,“他者”一词主要是指处于权力关系弱端的一方,例如东方被殖民国家较之于西方殖民国家,女性相对于男性,自然界相对于人类,都属于他者。在西方的想象中,西方是男性的自我,而东方是女性的他者。《世界收藏家》中印度妓女昆达丽尼与英国殖民军官理查德?伯顿之间的关系正是男女关系和西方殖民与东方被殖民关系的融合。...

  • 凝视与反凝视:《美妙的新世界》中的人物身份危机解读

    作者:邱扬林 刊期:2017年第20期

    本论文主要运用拉康和萨特的相关理论,从“凝视”与“反凝视”的角度探讨小说主人公阿尔法伯纳和野蛮人约翰的身份危机以及主体建构。在一个具有严格等级界限的极权世界中,伯纳和约翰的特殊身份使他们沦为其他人目光中的异类,他者的凝视对两人的身份进行了无情的解构,身份危机的出现不可避免,而反凝视的使用表现了主人公的反抗,并尝试建构...

  • 比较文学视阈下的中英爱情诗歌研究

    作者:赵星 刊期:2017年第20期

    比较文学是全球化大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的一类艺术研究形式,对诗歌来说,采取比较文学视阈的核心正是跨文化体系的艺术分析和研判。中英爱情诗歌因其各自悠久的历史进程而产生了各自独特的个性化发展特征,但同属诗歌领域的艺术本质却又使二者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本文尝试从中英爱情诗歌的相似与不同处着手进行跨文化的研究分析,从而...

  • 异质空间的审美意蕴探究

    作者:谭文旗 刊期:2017年第20期

    随着西方后现代思想文化的“空间转向”,异质空间凸显出来。康德的物自体、列维纳斯的绝对他者、福柯的异托邦都显示出异质空间状态。相较于本体论、认识论、主体论,异质空间是一种更本源的存在性境遇。它带来“惊异”,引起审美发生;它激发想象,生成审美意蕴;它产生意义,形成后现代审美特征。异质空间促使我们对审美活动作更深入的思考。

  • 有关美国生态文学的研究

    作者:王淑婕 刊期:2017年第20期

    美国是生态文学的起源和发展中心,在全世界文坛中占据较高的位置。本文在引入生态意识的基础上,探究了美国生态文学的发展历程,看到了一代代的美国作家由“自然文学”向“生态文学’’的转变,读懂了美国作家反思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唤起国人乃至全世界人们,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 俄罗斯文学与宗教文化

    作者:李姝 刊期:2017年第20期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对其整个民族的文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自然也会受到宗教意识形态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对俄罗斯宗教文化的分析,试着探讨宗教文化对俄罗斯文学的影响及表现。

  • 《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冰玉悲剧形象探析

    作者:陈延文 刊期:2017年第20期

    《穆斯林的葬礼》塑造了多个典型的悲剧形象,而粱冰玉作为一名“新女性”,成为了其中较为特殊的一个。梁冰玉经历了同杨琛、奥利弗、韩子奇的爱情悲剧,又饱受同姐姐梁君璧、女儿韩新月亲情悲剧的折磨,而她悲剧命运的成因,除了个人因素外,还有着包括封建礼教与宗教在内的复杂的时代背景。

  • 浅析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中的文化底蕴

    作者:苏金玲 刊期:2017年第20期

    《清水里的刀子》是宁夏文学代表人物石舒清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体现出来的地方特色比较浓郁,书写了西海固大地上普通人的生命存在,表现了对生命、死亡等问题的思考。本文将在文化底蕴方面对回族人独特的死亡观、乡土文化上孕育出来的高洁精神追求、人文关怀等三个方面进行解读,阐释这种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气息。

  • 浅谈《北京人》和《芳草天涯》中女性的抗争

    作者:尹晓媛 刊期:2017年第20期

    《北京人》、《芳草天涯》是四十年代曹禺和夏衍的两部重要作品,两部作品对人性都有深刻的揭露,而其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本文选取妇《北京人》、《芳草天涯》中愫方和孟小云两位女性,试着揭示在抗战的背景下两位生活环境、性格完全不同的女性,在面临爱情和人生的困境时,灵魂的挣扎和精神的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