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上)

文学教育(上)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ture Education

杂志简介:《文学教育(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78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每月一家、新作快评、长篇点击、博士发言、外国文学、古典重读、文学教法、作家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
国际刊号:1672-3996
国内刊号:42-1786/I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27976
总被引量:8109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6.1319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0.929
平均引文率:1.4268
  • 智慧重于钱财的林氏家风

    作者:汤伟 刊期:2017年第18期

    2015年7月9日早上,接到好友林伯工告知其父林同奇教授去逝的消息后我甚感突然。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林教授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他心态平和,加上伯工、立和夫妇以及家人的悉心照料,是能够更加长寿的。自然规律的无情,令我们感到十分无奈。这一天,我内心仿佛失去了什么,一直有些不安。我的记忆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回到林教授身上。

  • 鲁迅为何骂郭沫若

    作者:许纪霖 刊期:2017年第18期

    鲁迅一生骂过无数人,在我看来,骂得最狠的莫过于郭沫若,说他是“才子加珂罗茨基(流氓痞棍)”。郭沫若被骂是因为他先去惹了鲁迅,说鲁迅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资本主义对于社会主义是反革命,封建余孽对于社会主义是二重性的反革命,鲁迅是二重的反革命人物”,甚至骂鲁迅是“一位不得志的faseist(法西斯谛)!”

  • 俞平伯与胡适的泾渭相异

    作者:游宇明 刊期:2017年第18期

    俞平伯与胡适是一对很有意思的朋友。一方面,他们都有相当的爱国心,当国家遭遇异族侵略,一个来到大后方,费尽心血为多灾多难的祖国培育人才:一个不惜放下学问,违背不做官的原则从事外交。两人的关系也极好,彼此的日记中都有对对方的大量记述,俞平伯的红学研究深受大他9岁的胡适的影响,中年时他甚至因为胡适受过政治上的委屈。然而,另...

  •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与《格列佛游记》艺术特色对比

    作者:胡学平 刊期:2017年第18期

    内容摘要:本文从《鲁滨逊漂流记》和《格列佛游记》两部小说的的作者入手,分析了他们各自的不同政治主张对小说主题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论文就作者的创作思想、人物形象、小说主题及创作风格做了细致的对比,并指出了它们在英国游记小说史上承先启后的文学地位。

  • 以《玩偶之家》为例谈女性主义意识的出现

    作者:刘晓勇 刊期:2017年第18期

    内容摘要:《玩偶之家》中的主人公娜拉是丈夫的玩偶,生活习惯和思想意志都要受到丈夫的控制,在家庭中处于从属的地位,缺乏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的家庭地位。通过对娜拉女性形象的塑造,充分展现了一个追求女性主义思想的新型女性。本文对《玩偶之家》中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研究,揭示出了这部作品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意识,并简明地阐述了《玩偶之...

  • 从存在主义角度看《权利与荣耀》

    作者:沈姝 刊期:2017年第18期

    内容摘要: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是20世纪一位杰出的英国作家,他最受世人关注的“宗教三部曲”:《布赖顿硬糖》《权利与荣耀》和《问题的核心》,为他带来了“天主教作家”的称谓。这三部作品集中体现了对宗教的怀疑和角色们在“格林之原”上对于自身生存的苦苦追求,质疑和反思。格林对于情节和人物独特奇妙的设置以及对人类生存的理...

  • 伊利亚·特罗亚诺夫小说《世界收藏家》中的后殖民叙述特点

    作者:马双兵 刊期:2017年第18期

    内容摘要:作家伊利亚·特罗亚诺夫在撰写长篇小说《世界收藏家》的过程中曾明确表示要从东方视角出发,突破一种单一的西方自我对话模式,来展示各种不同的文化意识和心理。本文重点关注作者在小说中如何实现角度多元化,打破西方主导的宏大叙述模式,从而解构殖民话语的权威等问题。

  • 论《鸟人》主人公在商品社会中的畸形人格

    作者:徐芳 刊期:2017年第18期

    内容摘要:2015奥斯卡最佳影片《鸟人》讲述了一位落魄的电影明星瑞根·汤姆森试图通过自导自演舞台剧来重新获得观众认可的故事。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从本我、自我、超我三个方面分析了瑞根的人物形象,探讨了其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揭示了电影《鸟人》所反映的主题:人格的畸形发展即是对商品社会唯利是图的价值观的批判...

  • 《达·芬奇密码》的叙事策略分析

    作者:胡静 刊期:2017年第18期

    内容摘要:美国作家丹·布朗的力作《达·芬奇密码》自2003年问世以来,销售量突破了千万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和称赞,成为侦探小说史上自柯南·道尔后的又一个奇迹。它充分体现了侦探推理小说的情节特点:悬疑和离奇。同时,在叙事策略上又有其独特的魅力,比以往的侦探小说更有进步,这是本书风靡全球的一个重要原因。小说的叙事研究包含叙...

  • 论芥川龙之介文学中的佛教“无常”思想

    作者:潘贵民 刊期:2017年第18期

    内容摘要: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在其文学中涉及了基督教、佛教、道教等众多宗教题材。在学者们对其基督教题材文学十分关注的情况下,对其佛教题材作品却鲜有涉及。事实上,芥川文学中涉及了诸多佛教“无常”思想。可以说,芥川文学佛教“无常”是触及芥川内心最根本的东西之一,亦是了解芥川及其文学的重要桥梁和钥匙,对全面认识芥川文学与...

  • 迈·台木尔及其作品研究现状综述

    作者:何琦 刊期:2017年第18期

    内容摘要:迈哈穆德·台木尔是享有国际声誉的埃及现代作家,也是阿拉伯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的重要奠基人。国内外对台木尔以及台木尔小说作品研究成果丰硕,但少有学者对此进行归类研究,文章从对台木尔生平经历的概括、对台木尔创作方式的分析、以及对台木尔小说主题的研究三个角度入手,对现有学术成果进行整理归纳。台木尔结合自身实际体会,以...

  • 陆游家训诗的当代价值

    作者:蔡丽平 刊期:2017年第18期

    内容摘要:我国家训诗发展最具巅峰时期在宋代,而宋代最具代表性家训诗人为陆游。陆游作品对当时的个人修身、齐家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富强。本文从文学、教育及社会三个方面着手,结合实际的情况,阐述其当代价值,以助力推动个人成长、家庭建设和社会发展。

  • 杜甫《丽人行》的文化学阐释

    作者:张瑞静 刊期:2017年第18期

    内容摘要:本文站在文化学的角度对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名作《丽人行》进行了阐释,并从中对作品蕴含的复杂、深邃的历史文化意蕴进行深度挖掘与思考。

  • 《论语》中孔子批评观照下的子路形象分析

    作者:张晓丽; 孙漪明 刊期:2017年第18期

    内容摘要:在杨伯峻的《论语译注》的《论语》原文中,子路(含季路、由、仲由)共出现了82次,42条目。孔子与子路的对话出现了30次,其中孔子教授子路15次,子路主动提问孔子15次。孔子对子路的评价有26次,其中对子路提出表扬的有8次,对子路进行批评的多达20次。这位频频出现的弟子,出场总伴随着孔子对他的斥责亦或是他对孔子的批评,正是...

  • 《世说新语》中的人与自然互拟现象及其文化背景

    作者:黄沁茗 刊期:2017年第18期

    内容摘要:《世说新语》品题人物的一个最突出特点是注重人物美与自然美之间的相互会通、借喻比况。采用这种人与自然互拟的方式来品评人物,除了与魏晋时期人与自然的双重发现有直接原因,更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因为在中国古人看来,天人同构,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