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上)

文学教育(上)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ture Education

杂志简介:《文学教育(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78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每月一家、新作快评、长篇点击、博士发言、外国文学、古典重读、文学教法、作家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
国际刊号:1672-3996
国内刊号:42-1786/I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27976
总被引量:8109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6.1319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0.929
平均引文率:1.4268
  • 中国人“送你”与美国人送礼

    作者:汤伟 刊期:2017年第16期

    1.中国人送礼——面子文化 中国人为送礼所困,国人皆知。近日看到中国媒体有篇题为《份子钱被人情“绑架”渐成国人负担》的报道说:伴随着国庆的结婚大潮,份子钱成了不少民众黄金周的一项大开销。有些网友国庆期间参加了数场婚礼,出了几千元的份子钱。有一位在国庆期间参加了六场婚礼,

  • 萧军:辽西凌水一匹夫

    作者:刘一力 刊期:2017年第16期

    萧军是20世纪30年代涌现出的“东北作家群”中的杰出代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秀作家。他与鲁迅先生的交往早已传为文坛佳话。萧军的一生,大半辈子坎坷和多难,其“张扬个性”的“怪异行为”常常被人不解,人们也习惯把这一切归咎于其刚直暴烈、侠骨柔肠的性格,晚年的萧军更是以“辽西凌水一匹夫耳”自嘲。其实,一个真正...

  • 情哀周瘦鹃

    作者:黄恽 刊期:2017年第16期

    周瘦鹃高高瘦瘦,颇有些浪漫文人弱不禁风的样子。他喜欢戴一顶帽子,一副墨镜,看不出墨镜后面的眼神蕴蓄着什么喜怒哀乐。也许是文人的缘故吧,不容易掩饰自己的真实内心,他需要借助墨镜;也有人说墨镜只是为了保护他受损的视力,然而终于给人一种不易亲近的印象。

  • 布尔加科夫魔幻小说中的空间意识

    作者:邢曼 刊期:2017年第16期

    小说要展开正常的叙事功能必然离不开“空间”,空间并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能够容纳多种文化、多个时间与空间的无限容器。布尔加科夫的魔幻小说中打破了传统和常用叙事的线性手法,多种空间的自如切换令其成为了二十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本文主要从空间意识的简介入手,对空间意识在布尔加科夫魔幻小说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研究。

  • 中日文化下具有人性内涵的主流狐形象研究

    作者:仇丹烨; 何书卿 刊期:2017年第16期

    现代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中开始出现狐的形象,狐被赋予了很多神秘的色彩。在这些作品中吸引大众的不仅仅是狐本身,更有其体现出来的人性内涵。然而不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其狐形象在相同中又存在着不同。本文就中日文化对主流狐形象进行了简要的对比,分析了中日文化中狐形象的人性表现以及人性内涵背后的中日文化差异。

  • 田纳西·威廉斯散文的美学及艺术流变

    作者:杨婷婷 刊期:2017年第16期

    从这近九十篇的散文作品中,会慢慢发现威廉斯在美学及其戏剧表达艺术上的变化。从刚开始的抒情派诗人,当初其创作诗歌只是为了寻找一种不一样表达的方式,到后来变成为戏剧家,因《玻璃动物庄园》而一夜成名。这些散文反应了威廉斯在几十年期间的成长与变化。

  • 从英语语言文学分析《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人物形象

    作者:李鲜 刊期:2017年第16期

    文章通过阐述英语语言文学对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作用,对基于英语语言文学分析《老人与海》圣地亚哥人物形象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英语语言学习的有序开展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 从《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看苏联解体前后的俄罗斯民族问题

    作者:袁觊歌 刊期:2017年第16期

    《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是俄罗斯作家拉斯普京的一部中篇小说,这部作品不仅写了苏联解体前后俄罗斯人民艰难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指出了俄罗斯民族问题。苏联解体前后,民族问题不断,俄罗斯历史上出现过的民族政策以及民族迁移等遗留下了一些民族主义情绪。本文就是以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这种思潮在小说中的反映为切入点,反思民族主...

  • 从翻译行为到译者行为:戴乃迭女性译者文化身份

    作者:宋健; 崔伟男; 罗水莲 刊期:2017年第16期

    译者行为是翻译行为的外延,是在关注文本间的对应关系基础上,将翻译活动的社会属性纳入到翻译研究。女性译者作为特殊的翻译群体,具有特定的译者行为特征,表现为独特的选择性倾向。本文以戴乃迭的《边城》译本为例,通过具体的译例对照分析,旨在研究女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行为倾向和感情倾向。

  • 翻译伦理视角下林语堂自译与他译的对E匕研究

    作者:连伟璘; 崔巧林 刊期:2017年第16期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际跨文化的社会性活动,具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伦理。本文从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模式出发,探究林语堂在自译和他译(翻译他人作品)时,其遵循的翻译伦理有怎样的异同:自译者作为原文本理想的解读者,能够更加精确的传达原文的内涵,有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从事自译的人凤毛麟角,但翻译者可以借鉴自译者的翻译策略,并对译者...

  • 关于《药》的曲笔艺术研究

    作者:姚丽 刊期:2017年第16期

    对于《药》文末的红白小花,鲁迅先生《呐喊》自序解释是“用了曲笔”,这一点历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笔者在引导学生细读作品时,发现《药》中的曲笔艺术很有味道,于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整理。

  • 论《耶路撒冷》对70后一代心灵世界的艺术呈现

    作者:顾彦秋 刊期:2017年第16期

    徐则臣的长篇小说《耶路撒冷》可以看做是为70后一代人所写的心灵史或成长史,他在作品中塑造了几个典型的70后人物形象以描摹处于中国社会疾速转型时期的70后一代的精神脉络走向,且通过专栏的形式审视关照70后一代所面临的普遍的精神困境,并最终指向70后一代的信仰问题。

  • 从目的论视角浅析《论语》节选译本

    作者:杨芳芳; 万向兴 刊期:2017年第16期

    本文以目的论为基础,分析《论语》的语言特点并且运用目的论三个主要原则对《论语》节选译本进行分析,旨在说明译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

  • 基于《官场现形记》探讨清代官场的黑暗

    作者:黎煜 刊期:2017年第16期

    在清代末期我国逐渐出现了一些具有讽刺韵味的小说,这些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对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整治腐败现象加以有效揭露,之后这类小说内成为谴责类小说,具有一定的谴责含义,我国著名作家鲁迅认为这种类型的小说主要是为了迎合群众们对当时政府统治事务不满的心理而出现的,因此,大量的具有讽刺意义的小说争先发表,促使清末的小说种类丰富...

  • “霸王别姬”的现代叙事嬗变

    作者:王子硕 刊期:2017年第16期

    对演绎的演绎和对叙事的叙事,成为了一种拓维的叙事展开机制,开启了叙事在经典文论之后的拓维机制。这时的叙事不再重复于简单二维的再现与模仿了,叙事本身和叙事内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