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上)

文学教育(上)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ture Education

杂志简介:《文学教育(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78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每月一家、新作快评、长篇点击、博士发言、外国文学、古典重读、文学教法、作家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
国际刊号:1672-3996
国内刊号:42-1786/I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27976
总被引量:8109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6.1319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0.929
平均引文率:1.4268
  • 范雨素与文学性

    作者:王家新 刊期:2017年第15期

    范雨素"一夜成名"后,各种评论也多了起来.但这些年的经验告诉我,在这样的事情上我宁愿相信普通读者,普通读者靠的是他们的本能和直觉,好就好,感动就感动,而那些所谓"专业人士"却在那里打太极,天知道他们在兜什么圈子.

  • 牛骨汤

    作者:朱山坡 刊期:2017年第15期

    父亲越来越不相信别人.因为他沒有多余的体力浪费在大海捞针般的觅食路上.两年来,他早出晚归,像野狗一般东奔西跑.卑贱得像个乞丐,像个流民,像只丧家犬.有时候带回来可怜的一点食物,比如蛆蛀过的红薯、发霉的芋头、糜烂的野果,也有说不清名字却可以咽下肚的东西.更多的时候是一无所得地回来,进门时他不知道如何安放空空荡荡的手.从他身上闻不到...

  • 南方幻影与鬼魅叙事——评朱山坡的《牛骨汤》

    作者:曹霞 刊期:2017年第15期

    要说文学叙事与地域之间的关系,确实是很奇妙的。读朱山坡的小说时,我不时能从字里行间捕捉到一丝熟悉的南方幻影和气息,回想起来,在初读同为广西北流作家的林白的小说时也有这种感觉:潮湿、阴郁、飘忽不定的魅影、捉摸不透的意蕴。当然,

  • 拓河西

    作者:刘梅花 刊期:2017年第15期

    西凉,风吹劲草 大风吹折黄草,一群羊,慌慌张张跑过荒野。羊和草,都一样,枯瘦,枯瘦,没有一点水分,干干的模样。

  • 苍凉的诗意——评刘梅花的《拓河西》

    作者:周聪 刊期:2017年第15期

    西部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词语.它既指地理意义上相对于东、南、北、中等方位而言的西部地区,也隐含了一种与主流话语相疏离的话语形态,西部地区在政治、经济上的地位决定了其边缘的位置。单就自然风光而言,

  • 恍惚诗

    作者:孙文波 刊期:2017年第15期

    1.呼伦贝尔游补记天低,云仿佛可摘。把玩一下的意识冒出来。于是停车,抬头观望,一朵像狸猫,一朵如白莲,还有一朵犹如翘屁股的女人。随物赋形,不免让人想入非非,草原如毯,可做大爱。

  • 在精神的绝对高度上走——评孙文波的《恍惚诗》

    作者:赵日珍 刊期:2017年第15期

    知天命之年时的孙文波在他的诗观中如是说:“在今天谈论诗,其他的道理我认为已没有必要再讲,只要把‘活力’二字记在心里就行了。有了这两个字,

  • 论索尔·贝娄流浪汉小说的现代性

    作者:张宪军 刊期:2017年第15期

    索尔·贝娄的小说创作中成功的运用了流浪汉小说这一众所周知的艺术形式,并根据时代的需要对其艺术方式和表现内容有所发展和丰富,体现出鲜明的现代性.通过对其创作的流浪汉小说的现代性的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其创作的独特性意义.

  • 男权文化对女性的期待——以《恰似水之于巧克力》的主要角色为例

    作者:刘丽 刊期:2017年第15期

    劳拉·埃斯基韦尔的小说《恰似水之于巧克力》,描述了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大革命时期一个没落庄园家庭内部四个女性的不同命运,小说一经问世在拉丁美洲文坛引起巨大反响.大部分的文学评论都把视点集中于从小说女主人公蒂塔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但实质上,无论是蒂塔,还是家族三代女性中的其他角色,甚至是作者本人的命运都或多或少受到了男权的...

  • 解读《布鲁克林》中女性的自我实现主题

    作者:钱俞茜 刊期:2017年第15期

    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在其作品《布鲁克林》中讲述了一个爱尔兰小镇女孩在美国布鲁克林区的成长历程.从女主人公艾丽丝在布鲁克林经历事业、生活的挫折与追求,爱情、婚姻的矛盾与独立以及亲情、伦理的挣扎与释怀三个方面分析艾丽丝的转变历程,探索小说关于女性的自我实现主题.

  • 《对纯真的爱》中的战争创伤书写

    作者:涂媛媛 刊期:2017年第15期

    小说《对纯真的爱》是德国作家威廉·格纳齐诺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作为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代,格纳齐诺没有急于追问父辈应对二战所承担的罪责,而是将他们作为战争的受害者,描写战争如何摧毁了他们的信念﹑理想和希望,导致他们在战后因这种心理创伤而无法正常生活.小说不仅书写了战争亲历者的直接创伤,还书写了战争对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所造成...

  • 尼采悲剧观视野下《伊利亚特》的英雄主义

    作者:朱伟健 刊期:2017年第15期

    尼采的悲剧观源于酒神精神,发展于叔本华.主要内容在于"自由""超人"以及"权力意志"等,肯定狄奥尼索斯的酒神情态,削弱理性,以欲望为动力,通过努力奋斗积极进取而捍卫自身权力以及获得征服的愉悦感.《伊利亚特》的英雄们也显露出了这一点.

  • 《等待戈多》: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与超越

    作者:韩方方 刊期:2017年第15期

    《等待戈多》是一部思想深刻的荒诞派戏剧,作品为我们描摹了一幕现代人生存困境;剧中的戈戈和狄狄,是苦苦寻求救赎希望的现代人的缩影.在作品的表层含义之外,它还包含着"使现代人从精神的贫困中得到振奋"的东西.

  • 《百年孤独》中的吉普赛人:文化交流与文学想象

    作者:张桐 刊期:2017年第15期

    《百年孤独》[1]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亦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作.作品中的吉普赛人作为马孔多小镇最早的外来者,成为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本文首先从群像和个体形象(智者梅尔基亚德斯)两方面对吉普赛人在文本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又跳脱出文本之外,运用比较形象学的方法,说明了失语的吉普赛人在文学想象中如...

  • 挖掘《呼兰河传》中的语文教育价值

    作者:张寻 刊期:2017年第15期

    《呼兰河传》是"30年代文学洛神"萧红的巅峰之作.小说中蕴含的散文化的笔法,拙朴天成的语言和乐观与悲观相容的生命意识正契合语文新课程精神.本文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试图从写作案例教学、语言教学、生命意识教育、对比教学四个方面挖掘《呼兰河传》中的语文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