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上)

文学教育(上)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ture Education

杂志简介:《文学教育(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78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每月一家、新作快评、长篇点击、博士发言、外国文学、古典重读、文学教法、作家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
国际刊号:1672-3996
国内刊号:42-1786/I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27976
总被引量:8109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6.1319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0.929
平均引文率:1.4268
  • 她是天使,还是恶魔

    作者:汤伟 刊期:2015年第16期

    七年半前轰动全球的、美国西雅图女子阿曼达·诺克斯(Amanda Knox),涉嫌在意大利佩鲁贾(Perugia)将英国籍室友梅雷迪思·克尔彻(Meredith Kercher)杀害的案子最近终于落下帷幕。2015年3月27日,意大利高等法院再次推翻了佛罗伦萨上诉法院重审该案的决定。1.事件回放阿曼达·诺克斯去意大利佩鲁贾一所大学留学前是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的大学生...

  • 干校里养猪的何其芳

    作者:杨津涛 刊期:2015年第16期

    何其芳谈及养猪"心得":"其实猪并不蠢,它能看出你的眼神,你的脸色,能明白你的情绪,还能听懂你的话语,可见哺乳动物也是有灵性的哩……"对很多人来说,何其芳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因为无论是在小学课本,还是在中学教材中,从来都不缺少他的作品。

  • 那个年代的作家故事

    作者:舒新宇 刊期:2015年第16期

    1.彭荆风与王蒙1978年6月24日,我从湘西来到北京,住进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创作小楼,修改书稿。这一住就是三个多月,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才离开北京。三十年过去了,回首当年,往事历历在目。那时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高层正在博弈,平反冤假错案的呼声不断,各种小道消息频传。

  • 多丽丝·莱辛《屋顶丽人》中的两性关系

    作者:刘珊 蔡奂 刊期:2015年第16期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出发,运用福柯的权力理论,劳拉·穆尔维(Laura·Mulvey)的男性凝视学说,聚焦于小说中的女性身体,分析其所承受的男权压抑,以及反过来对男性权威的消解。以期观察在父权体制的规训下,女性身体承载的价值判断以及权力关系,指出两性应突破重重交流障碍,和谐相处。

  • 《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美学特征

    作者:杨智华 刊期:2015年第16期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两部作品,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代表作,两位作者在生活年代与时间上均有抑制性,两部作品都是以追求理想中的爱情为基调,两者之间的人物特征和戏剧冲突上有着一定的差异存在,进而表现出了中西方在价值观念与审美追求之间的不同。

  • 寓言《黑羊》的二元对立分析

    作者:张茜 刊期:2015年第16期

    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意大利小说家之一。《黑羊》是他写的一篇微型小说,故事虽然字数不多,但深受《意大利童话》的影响,深刻体现寓言童话的特点。许多研究者对该小说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文学理论进行解读,从而从不同侧面揭示卡尔维诺作品的内涵。基于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方法,该文试图从文化现象入手,探讨卡尔维...

  • 威廉·福克纳小说的现实意义

    作者:赵亚珉 汪徽 吴建兰 刊期:2015年第16期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以虚拟而神秘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描写了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对南方传统价值的破坏及给南方人带来的精神痛苦,批判了美国清教、白人种族主义及现代工商业的丑恶,以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情怀,对逝去的南方文明表达了批判和反思,期待对人类社会进行有益的拯救,实现一个作家的神圣使命,这一点对现代中国有着一定的...

  • 18世纪圈地运动与英国诗歌的乡村写作

    作者:吾文泉 刊期:2015年第16期

    托马斯·格雷的《墓园挽歌》、哥尔德斯密斯的《荒村》(和乔治·克莱布的《乡村》是18世纪英国乡村诗歌的代表之作,都描写圈地运动前后英国农村的沧桑巨变,表达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对农村因圈地运动而衰落所产生的无限悲伤之情。本文从圈地运动与18世纪英国诗歌的关系入手,探讨圈地运动对英国农村、人性、道德观和价值观等的深刻影响以及在文...

  • 扎米亚金《我们》中的性与政治

    作者:蒋娇 刊期:2015年第16期

    扎米亚金的反乌托邦小说《我们》戏拟了一个高度数字化、集中统一管理的"联众国"。"联众国"的管理处处体现了阿伦特所界定的"极权国家"要素,学界也一直着力于对小说的极权要素进行分析,但却鲜有人从性这个层面进行切入。笔者认为,联众国之所以能完美地统治"号码"们,就在于其对性的控制和管理,而完美统治的动摇,也正在于性作为一种革命动...

  • 余华《第七天》的言说与困境

    作者:李文静 刊期:2015年第16期

    《第七天》表面上叙述语调客观冷淡,实际文本背后是"活着"的温情。文本架构上,余华把"七天"作为纵向展开的标尺,把空间作为横向延伸的平面,将文本中大量的故事平铺互文。现实与虚构的错杂间离,既是作家对个体存在脆弱无助的现实言说,也体现作家对自我的深刻怀疑与精神困境。

  • 莫言作品中红高粱文学意象研究

    作者:王鹰 刊期:2015年第16期

    红高粱,一个突破传统、火辣热情,从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学意象;莫言,一个从高密东北乡走出来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回到大地、回到童年、回到心灵,以审美的态度,用文学作品演绎了高密东北乡那片生机勃勃、充满野性的红高粱,红高粱自此成为莫言文学诗意的栖居地。

  • 女作家戴厚英的人性自省

    作者:戴红燕 刊期:2015年第16期

    新时期以来在长篇小说领域,著名女作家戴厚英第一个高举起人性自省的大旗,真挚地呼唤人情、人性、人道主义,发出"人啊,人"的慨叹。她以人性的自我反省,由生活而创作,由痛苦而创作,甚至于为人性的理想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 浅析鲁迅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作者:栾岚 刊期:2015年第16期

    鲁迅作品中展现出的人物形象,既不是按照政治与经济地位划分为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也不是基于道德角度划分为善与恶。如果从阶级角度展开划分,那么鲁迅作品中的阿Q、柳妈以及"花白胡子"等人便明显是被压迫阶级。鲁迅对这些人的态度与情感除了哀其不幸外,更多的是对他们的怒其不争。基于此,本文就鲁迅作品人物具有的特征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展开深入...

  • 从《天才梦》看张爱玲成才的原因

    作者:张西爱 刊期:2015年第16期

    张爱玲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得不提到的人物,其天才的创作和富有传奇性想一生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其散文《天才梦》是其公开发表的众多散文之一,该作品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了张爱玲之所以成为天才的原因,即家庭的熏陶为其打下了创作基础,学校的培养为其创作做了基本的技能储备,爱情的浇灌和社会的磨砺使其创作更富有内涵和意义...

  • 论朱自清散文的情景美

    作者:华向娟 刊期:2015年第16期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本文从其散文写景、抒情的特色出发,探讨了朱自清散文情景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