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上)

文学教育(上)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ture Education

杂志简介:《文学教育(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78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每月一家、新作快评、长篇点击、博士发言、外国文学、古典重读、文学教法、作家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
国际刊号:1672-3996
国内刊号:42-1786/I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27976
总被引量:8109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6.1319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0.929
平均引文率:1.4268
  • 江苏作家的三个短篇小说欣赏

    作者:汪政 刊期:2013年第13期

    一.苏童《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是苏童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体现了作家那个时期小说的典型特征。几乎从不作按部就班的叙述,而是把故事拆碎了置于时空倒错的框架和花团锦簇的意象之中,这样,读者由于失去了故事逻辑的依凭,便使自己淹没在接踵而至而又倏忽即逝的意象之中.

  • 酒疯子

    作者:晓苏 刊期:2013年第13期

    八月的一个中午,天上的日头像是烧化了,直往地下掉火。村里人都躲在自己家里不敢出来,生怕把脑壳烫破了。我杂货铺的生意差到了极点,整整两个钟头,硬是没半个人进我的铺子。我连一包烟也没卖出去。还好,正感到无球聊儿,媳妇娃子在后头灶屋里喊我吃中饭。

  • 神奇的转化——评晓苏的《酒疯子》

    作者:李昌鹏 刊期:2013年第13期

    这篇小说建立在陈旧题材的基础上:一个村长和村民的老婆的故事。晓苏化馅朽为神奇,没有直接写村长,而是转化为写这个村民,通过这个好酒的村民袁作义和杂货店卖酒的老板“我”之间的交流来展开。切入角度变化,把一个旧题材引向了新的观察角度,构成新的故事主体。

  • 蚊子

    作者:昊官正 刊期:2013年第13期

    八月二十四日下午六七点钟,我在院中同工作人员交谈,发现有六只蚊子在我手上吸血。它们太贪婪了,我一个一个把它们拍死,血迹斑斑。几分钟后,两只手起了七八个包,痒痛难忍。

  • 文字背后的政治话语——评吴官正的《蚊子》

    作者:石华鹏 刊期:2013年第13期

    一个人出一本书,很平常;一个前国家领导人出一本书,不平常;一个前国家领导人出一本文学书,就更不平常了。这“更不平常”的感觉,是由“前国家领导入”的公众身份和“文学书”的个体身份之间的张力形成的。当一个政治家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可以由他的文学作品去填充时,这样的“文学书”当然会显得与众不同。

  • 柴达木盆地

    作者:潘维 刊期:2013年第13期

    1.柴达木盆地 扛着云梯的昆仑山脉,把须状闪电烙在盐湖上;波纹扩展,给油菜花和胡杨林镀金.终止于风蚀成迷宫的雅丹地貌。(好奇心总是披头散发,通过沙尘暴作祟的)清展,撒拉族少女撩开门帘,

  • 地域想象的多种可能——评潘维的《柴达木盆地》

    作者:伍明春 刊期:2013年第13期

    浙江诗人潘维诗中的江南想象,业已成为当代汉语诗歌写作的一道引人注目的独特风景。在谈及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几位江南诗人的创作风格时,柏桦曾用“湿润阴凉”一词,十分精准地概括了潘维诗歌中的精神气质。

  • 李凤群《颤抖》评介

    作者:王海燕 魏耀武 刊期:2013年第13期

    文学和疾病的关系渊源已久。“在文学介体和语言艺术作品中,疾病现象包含着其他意义,比它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世界中意义丰富得多”,“疾病在文学中的功用往往作为比喻(象征),用以说明一个人和他周围世界的关系变得特殊了”或“揭示社会和个人的失灵”。

  • 试论《枕草子》主人公中宫定子的悲运

    作者:李传坤 刊期:2013年第13期

    清少纳言通过作品《枕草子》充分表达了自己对中关自家的赞美和对中宫定子的热爱。但后来中官定子受中关白家意外衰落的影响而被迫离开皇宫,过着孤寂的生活。清少纳言虽然没有直接描写中宫定子及其一家的逆境,但在作品的一百三十七段中,其笔端却无意中触及了中宫定子的孤独与不幸,而这一悲剧命运通过白居易诗文的古典世界间接而淋漓地表现了...

  • 浅谈《艾菲·布里斯特》中艾菲的人生悲剧

    作者:胡清韵 刊期:2013年第13期

    本文深刻分析冯塔纳作品《艾菲·布里斯特》中主人公艾菲的性格和其所处时代特征,揭示造成艾菲婚姻和人生悲剧的原因;并与同时代另两部批判现实主义经典名作《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宁娜》进行多角度的异同对比,分析得出和与之齐名的这两部作品相比《艾菲·布里斯特》没有被太多中国读者熟知的原因。

  • 论昆德拉小说中的存在之谜

    作者:马岳玲 刊期:2013年第13期

    “人的存在”是一个古老而不衰的哲学命题。米兰昆德拉以特别的方式——小说,探索了人的存在的种种可能性,即人性的多面性。本文主要从昆德拉的小说文本入手,从小说的形式和内容分别说明了人在社会中的处境,人作为个体的选择,人的英雄主义情愫以及人的存在的被遗忘。

  • 从环境因素看珍妮的爱情悲剧

    作者:崔曦 刊期:2013年第13期

    《珍妮姑娘》是西奥多·德莱塞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女主人公珍妮迫于环境压力,一次次牺牲自己的爱情。本文通过分析环境因素在小说中的体现指出珍妮的悲剧主要是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最终说明珍妮的悲剧是一种必然。

  • 从阿喀琉斯的愤怒看《伊利亚特》中的伦理情怀

    作者:李玲 刊期:2013年第13期

    阿喀琉斯的愤怒是《伊利亚特》行文的主线,既巧妙地把规模宏大的史诗内容紧密连接在一起,又展现了伦理在文本中展开的过程。本文试图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围绕阿喀琉斯愤怒的原因进一步探讨其中蕴含的人类对于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思考与探索,并通过阿喀琉斯的愤怒给希腊联军带来的巨大损失启发人们认识到...

  • 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读《黄色墙纸》

    作者:徐园秋 刊期:2013年第13期

    《黄色墙纸》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权主义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主要作品。小说是女性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对女性历史的书写。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视角,连接历史与文本,解读小说的创作。探讨历史在文本中的延伸以及文本对历史的反映。

  • 梦:川端康成小说之符码解析

    作者:李冰清 刊期:2013年第13期

    梦作为川端康成小说的一个符码,连接着现实与虚幻的空间,表达着人类生活中自然与自由的强烈冲突,弗洛伊德曾经让梦改变了人们的祝界,而川端康成也尝试着以梦作为一个符码来传递诸多情感与欲望。本文试着以《山音》为例,解析川端小说中的这一符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