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上)

文学教育(上)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ture Education

杂志简介:《文学教育(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78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每月一家、新作快评、长篇点击、博士发言、外国文学、古典重读、文学教法、作家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
国际刊号:1672-3996
国内刊号:42-1786/I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27976
总被引量:8109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6.1319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0.929
平均引文率:1.4268
  • 我在写作时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与方方对话

    作者:姜广平 刊期:2009年第02期

    姜广平(以下简称姜):很多人都认为你是新写实流派中的旗手型作家,与《烦恼人生》时期的池莉是新写实中的双子星座。你如何看待这种定位?当然,我知道这种分类法,你不一定接受,更不一定喜欢。

  • 游离于市井的士人形象——以唐传奇中李益、张生、荥阳郑生为个案

    作者:杨秋利 刊期:2009年第02期

    本文以唐传奇李益、张生、荥阳郑生为个案,浅析了唐代士人既游于又高于市井这一人生轨迹形成的原因、对后世士人形象塑造的影响及其文化意义!

  • 浅析张洁早期小说对男权传统的认同——以《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和《祖母绿》为例

    作者:蔡琳彬 刊期:2009年第02期

    新时期以来,张洁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在作品中一直表现出强烈鲜明的女性意识,但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之中却难以逃脱男权话语的禁锢。本文就将试从她早期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和《祖母绿》分析张洁在潜意识中对男权传统的认同。

  • 记忆的永恒——对萨尔瓦多·达利画中“柔软的钟表”的祭奠

    作者:李晓娟 刊期:2009年第02期

    《记忆的永恒》是达利超现实主义的名作,画中柔软的钟表也成为达利的标签,成为达利超现实主义思想的代名词。这一形象同时也达利其他作品中不断地重复、延伸、意味深长。

  • 试论苏词中的戏剧元素

    作者:郭伟婷 刊期:2009年第02期

    在文体嬗变的历史中,每一种新生文体都是从已有文体中孕育的,因此任何一种文体我们都不能完全孤立的去研究其演变的轨迹,无论是“文赋”的出现,还是“诗词同源”、“以诗为词”、“以文为词”的提出都证明了这一点。陶文鹏和赵雪沛先生在《论唐宋词的戏剧性》一文中初步论证了两者的关系,但限于篇幅,文中并未系统地阐述各词人词作的戏剧性...

  • 《水龙吟》赏析

    作者:古家臻 刊期:2009年第02期

    苏轼的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本文重在赏析“咏物最工”的《水龙吟》,通过对杨花的描摹传达思妇的怀人以及自我情感的贯注,他变传统婉约词的“以俗为美”“以艳为美”为“以雅为美”,淡化、内化了婉约的脂粉香味,他以诗为词,使词“以律就意”,由类型化到情感化、个性化,给传统婉约词注入了活力和生气。

  • 冷暖叙述下女性的沉沦与升华——张爱玲王安忆小说女性形象比较论

    作者:凌媛媛 刊期:2009年第02期

    张爱玲和王安忆虽然相隔近半个世纪,但二人对城市和女性都投入了深切的关注。然而,截然不同的人生体验导致了两位作家女性意识的迥异,这种迥异在两人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上被折射出来,一冷一暖的叙述演绎着女性的沉沦与升华,本文将通过对作品的比较来探讨张王笔下女性形象的差异及其根源。

  • 浅析李白的帝都情结

    作者:赵楠 冯珊 刊期:2009年第02期

    本文通过分析李白诗歌中的帝都情结,发现儒家所倡导的力行兼济的生命取向,应是李白人格结构的核心与支撑点。功成身退是李白理想的人生模式,功成是身退的前提与条件,对李白而言,只要匡君济世的既定目标没有实现,逍遥隐退就不可能真正成为他唯一的追求和最后的选择。帝都长安不是李白人生的乐园,却是他梦中的热土。尽管在现实生活中,李白...

  • 自古红颜皆祸水——浅谈《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生国彦 刊期:2009年第02期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所散发出来的有关性别角色的观念,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对《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女性加以分析,进而深入去探讨形成这种红颜祸水观念的深层原因。

  • 从叙事学角度解读《百合花》的情感历险

    作者:晋文婧 刊期:2009年第02期

    茹志娟的小说《百合花》,是一个战争背景下的温情故事,也是一篇宏大主题下的精致文本。本文试图从叙事学角度,着重于第一人称叙述者的话语,叙述视角和叙述节奏三个方面的突破,来证实《百合花》中“我”的情感历险。

  • 觉醒之后——鲁迅小说《伤逝》中子君形象的生存论分析

    作者: 刊期:2009年第02期

    《伤逝》是鲁迅小说唯一一篇细致描写爱情的小说。同时也是比较扑朔迷离的一篇。有学者说,鲁迅的《伤逝》是鲁迅的自传体小说。可是,鲁迅小说的自传性意义和价值,并仅仅不在于对实际生活中的人事有所依托或影射,而是在其深层心理和意识的强烈投射。更值得注意的是,《伤逝》这篇小说包含了关于记忆与忘却,死亡与新生的思考。

  • 牡丹亭《惊梦》赏析

    作者:许幸 刊期:2009年第02期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其思想和艺术的成熟都在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清初著名戏曲家李渔曾语:“即汤若士《还魂》一剧,世以配飨元人,宜也。问其精华所在,则以《惊梦》、《寻梦》二折对。”本文从内容上对《惊梦》一折进行了分析,“姹紫嫣红开遍”的满园春色,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以及春风飘送的“晴丝”,通过赏...

  • 浅析《寒夜》中曾树生的思想性格特点

    作者:张丹 刊期:2009年第02期

    巴金长篇小说《寒夜》中曾树生形象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曾树生形象是“五四”新女性形象的丰富和发展。本文仅针对这一典型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形成原因做了简单分析。

  • 张爱玲小说中的“家”风景

    作者:劳丽君 李炜 刊期:2009年第02期

    张爱玲小说有比较明显的旧式封建大家日渐式微的模式,在作家的笔下,所谓“家”,不只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和环境,而是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昏暗,阴森,沉闷,令人感到无限恐怖的氛围,充满着被压抑的悲观绝望的情绪。可以说这种无处不在的家的阴影,构成了张爱玲小说的整体意象。本文以“家”作为思考起点,试图通过对张爱玲作品中“家”的总...

  • “张力”的存在方式——以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为例

    作者:池景彦 刊期:2009年第02期

    “张力说”作为新批评派的著名理论观点之一,这一理论在当下的文学鉴赏实践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这一观点为指导,对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进行新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