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上)

文学教育(上)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ture Education

杂志简介:《文学教育(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78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每月一家、新作快评、长篇点击、博士发言、外国文学、古典重读、文学教法、作家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
国际刊号:1672-3996
国内刊号:42-1786/I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27976
总被引量:8109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6.1319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0.929
平均引文率:1.4268
  • 关于新诗及当代诗坛中的几个问题——罗振亚教授访谈录

    作者:谭爱平 刊期:2007年第9X期

    远离人类的艺术自然会被人类冷落。有的笔者将写诗作为一种语言游戏,"玩诗"将诗内在的东西丢掉了,这是诗人的悲哀,更是诗的不幸。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诗歌是一种宗教。需要诗人付出绝对的虔诚,付出他们终生的心血。现在将诗作为一种生存方式的诗人太少了。大部分诗人将诗作为养家糊口的工具,一种出名的工具,而没有将它作为生命与生存的方式。

  • 心灵碎词

    作者:征衣 刊期:2007年第9X期

    朝圣者是灵魂拽着肉体行走,匍匐者往往是肉体拖着灵魂前行。我以一个无神论者的身份,向崇神崇巫的人们投去羡慕的一瞥。在远离文明的山野之间,人们生活在一种敬畏之中。这敬畏,曾受到过我彻底的诅咒与嘲笑。如今,生活终于使我认识了敬畏的另一面:它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维持着一种秩序,一种平和,即使是死,也从容,有所托。

  • 汪曾祺的豆腐诗文

    作者:金实秋 刊期:2007年第9X期

    <正>在现代作家中,不少人对豆腐情有独钟,曾专文写过豆腐。如梁实秋、周作人、郭风、林海音、黄苗子、林斤澜、忆明珠、高晓声等,但对豆腐反复咏吟、再三讴歌的,似乎只是汪曾祺先生一人也,可谓是独步文坛、别

  • 我的崇拜

    作者:彭见明 刊期:2007年第9X期

    <正>现在能见到老祖父的人已不多了。能和老祖父一起生活的人更少。我有幸见到我的老祖父并且与他共同生活了20多年。我崇拜我的老祖父。这种崇拜是排除了亲情因素的崇拜。我老祖父是一个文盲。但作为一个

  • 一座村庄的消失

    作者:杨小波 刊期:2007年第9X期

    <正>终于,我再次回到这座村庄,回到曾无数次往返留下我第一个脚印的村庄。但在我眼中,这座村庄只属于过去,它正在逐渐消失。这是一种真实无可挽留的消失。时间的间隔让我每一次都能清楚地看见它向消失迈进的步伐,尽管那步伐细微得如一个人一天内的衰老。

  • 钱基博与中国近代文学

    作者:张筱南; 程翔章 刊期:2007年第9X期

    <正>钱基博(1887-1957)是我国近现代学问淹博的著名国学大师。他虽身逢乱世,却秉承家学,矢志不改,不离典训,著作等身,以自己一生的心力为中国近代文学的研究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以林黛玉三首诗为视角看宝黛爱情

    作者:宋红霞 刊期:2007年第9X期

    <正>宝、黛爱情是《红楼梦》中最经典最突出最吸引人的故事,也是几百年来《红楼梦》接受史上的焦点话题,尽管爱情叙事只是这部博大精深的小说中的一小部分,但它的精彩光辉却深深地吸引着读者,以至于掩盖了其它方面

  • 以陈染林白为例看新女性写作

    作者:缪爱芳 刊期:2007年第9X期

    <正>有关女性的写作(在这里指女作家写作)由来以久,从"五四"运动倡导个性张扬,自由平等,妇女解放之时,女性写作就已蔚为大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作为生活在都市中的新女性,在卫慧棉棉等人走向通俗大众化的路线,

  • 文学与献祭——福楼拜、康拉德及卡夫卡

    作者:徐红霞 刊期:2007年第9X期

    <正>一从人类学上说,"献祭与祈祷是信仰者与信仰对象、人与神进行交际和交通的行为方式,表现了人对神的感情和态度……献祭和祈祷乃是对神灵依赖感和敬畏感等宗教感情的行为表现。信仰者通过这样的宗教行为与其所信仰的神圣对象打交道,求得神

  • 解读铁凝《大浴女》的女性自我成长史

    作者:高娓娓 刊期:2007年第9X期

    <正>铁凝在关于文学创作答《女友》记者问时曾说:"人性结构的丰富给文学带来了说不尽的视角,也许我们,只找到了万分之一,我们应该力求发现得更多。"[1]于是继轰动文坛的"三垛一门"(《麦秸垛》、《棉花垛》、《青草垛》、《玫瑰门》)之后,铁凝又

  • 李贺诗歌的浪漫特征

    作者:马磊 刊期:2007年第9X期

    <正>中唐浪漫主义诗人李贺,一位独辟蹊径的诗人,他用短暂的生命奏响了中唐诗坛上浪漫主义诗歌的新乐章。打开李贺的诗稿,那"奇特的语言、怪异的想象,幽奇冷艳的诗境"会扑面而来,在五色斑斓的氛围中充满着森森

  • 《望海潮》与《西湖七月半》的异同比较

    作者:莫志华 刊期:2007年第9X期

    <正>《望海潮》与《西湖七月半》[1]是收录在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中的两篇文章,同属写景记游类作品。《望海潮》是词,作者柳永;《西湖七月半》属小品文,作者张岱。通过对比解读这两篇文章,我们会发现四个相似点和四个不同点,从而达到对这两篇文

  • 《读书》关于巴金作品讨论运动的实质

    作者:王龙飞 刊期:2007年第9X期

    <正>从1958年开始,巴金自编的《巴金文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出版,至1962年全部14卷出齐,再一次掀起了阅读巴金的热潮。据巴金自己八十年代估算,仅《家》在那时就印了几十万册。1958年第16期《读书》[1]的"读书讨论会"栏目将巴金

  • 尤三姐悲剧的审美内涵

    作者:邱燕 刊期:2007年第9X期

    <正>人类的悲剧性历史是靠无数个体的超越形成的冲突来实现的。个体的悲剧中凝聚着社会性的悲剧,社会的悲剧通过个体的悲剧来体现。《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尤三姐是其众多悲剧中的一出,是"悲剧中的

  • 试析沈从文小说对人性的宣扬

    作者:肖建勋 刊期:2007年第9X期

    <正>从湘西大山走来的沈从文,他的小说充满了对神秘的大自然的崇拜,他用很大篇幅记叙了楚地神秘、虚无的巫风和巫术,也对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民的性格、生命充满了赞美。而沈从文小说的本意却不在对神巫的忠实记载,不局限于楚地巫风的点滴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