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476/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研究_网络时代的变革及其趋势、哲学、经济学、法学、新闻传播学、科技与社会、文学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刊号:1000-5420
国内刊号:11-1476/C
全年订价:¥ 316.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72
复合影响因子:2.53
总发文量:1320
总被引量:25576
H指数:76
引用半衰期:4.775
立即指数:0.1667
期刊他引率:0.9935
平均引文率:11.9848
  • 中国40年大规模减贫:推动力量与制度基础

    作者:汪三贵 刊期:2018年第06期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按照2010年的贫困线估计,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3046万人,累计减贫约7.4亿人,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下降为2017年底的3.1%。中国取得如此大规模减贫成就是高速经济增长和扶贫开发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中国在多个方面的制度优势是大规模减贫的坚实基础...

  •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变革逻辑——基于166项干部人事政策的样本分析

    作者:祁凡骅; 林欣 刊期:2018年第06期

    干部人事制度的政策取向包含控制和发展两个维度。对于执政党来讲,政权的控制是基础,整体的发展是关键。改革开放40年的干部人事制度变革,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控制和发展偏好。从政党治理和领导力的视角出发,将干部人事政策分为控制导向政策、发展导向政策和综合性政策三类,对改革开放40年的166份干部人事政策进行梳理、编码、分类...

  • 改革开放40年来出版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的四大问题

    作者:周蔚华 刊期:2018年第06期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出版业进行了一系列以问题为导向的体制改革。出版体制改革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四个方面:通过供求关系、价格、资本市场、生产要素、市场体系等改革举措充分发挥市场在出版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打开市场准入壁垒,在出版领域构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参与出版活动的所有制结构;明确出版单...

  • 新时代哲学的使命:范式创新、思维革命、方法论自觉

    作者:冯颜利 刊期:2018年第06期

    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根据时代、实践、认识的发展不断创新,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的关键,也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源泉,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动力。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必须把握三个重点方向:范式创新、思维方式革命、方法论自觉。以“问题”为导向的范式创新...

  • 比较与诠释视野下的墨家逻辑思想探视

    作者:杨武金 刊期:2018年第06期

    墨家逻辑研究自梁启超、胡适、章太炎以来,比较与诠释一直都是重要的研究方法。墨家逻辑研究应该从三个结合点上来进行:第一,对象逻辑与元逻辑研究相结合;第二,逻辑理论与逻辑应用研究相结合;第三,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研究相结合。墨家逻辑的最终目标是要“处利害,决嫌疑”,要完成这个任务,最为根本地就是要明是非之分,而为了达成这...

  • 如何实现橄榄型分配格局?——基于客观阶层标准的实证分析

    作者:杨天宇; 张令达 刊期:2018年第06期

    基于城乡收入口径统一的微观数据库CHIP2013,采用有限混合模型提供的客观阶层标准代替人为确定阶层上下限的主观阶层标准,测算了全社会各阶层的人口规模、收入份额和收入来源。测算结果显示,由于将数量庞大的农村低收入家庭纳入分析范围,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仅为10.63%,而低收入者比重却高达54.04%,呈现明显的金字塔型分配格局。对实现...

  • 从政策文本出发分析我国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基本逻辑

    作者:姚东旻; 颜缙; 李静 刊期:2018年第06期

    事权是研究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关键突破口。政府规范性文件和权力清单是刻画我国事权实际划分情况最基本的分析依据。在纵向维度,我国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基本模式从“集权一分权”循环的事权调整转变为寻求“适度集权”下的事权匹配。在横向维度,“取消事项”是政府单独发文的主要事权调整项目,以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提...

  • 网络媒介与主观公平感:悖论及解释

    作者:朱斌; 苗大雷; 李路路 刊期:2018年第06期

    在一个社会不平等维持在较高水平的社会,主观公平感对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既有研究聚焦于客观社会经济结构与主观公平感的关系,揭示了其中存在的社会认知机制与相对剥夺机制,却较少关注影响这两种机制的具体因素。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介的使用对主观公平感产生了复杂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媒介的“守门人”效应更弱,使用者可以...

  • 后《巴黎协定》时代气候正义基本共识的达成

    作者:张肖阳 刊期:2018年第06期

    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和治理进程目前已经进入后《巴黎协定》时代。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带来了一系列“政治不确定性”,动摇了国家行为体间气候治理的领导力。气候正义基本共识的达成是气候治理全球领导力重建的前提。气候正义基本共识的达成主要基于四重背景,并依赖三个必要条件:尊重“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识别气候正义基本共识形成的理...

  • “理性他者”的依归——让与担保实践争议探源与启示

    作者:姚辉; 李付雷 刊期:2018年第06期

    在实践中,让与担保无论是被认定为无效还是承认其债权效力,抑或立法予以成文化,都没有脱离物债二分的窠臼,究其实质不过是对财产权体系进行人为划分的结果,难以妥善解决让与担保纠纷。法官在司法裁判中应该回归契约规范主义,依据“转让标的物的所有权来担保债权实现”的意图来认定让与担保;加强对债务人的保护,尤其要保障其请求清算的权...

  • 注释法学的“拜占庭血统”与“波伦那气质”——以《优士丁尼新律》三个版本的传播史为中心

    作者:高仰光 刊期:2018年第06期

    学界通常认为,注释法学发轫于12世纪的波伦那,是现代西方法学的源头。然而,值此之时,以罗马法注释为载体的法学教育在君士坦丁堡已经存在了五百年之久,并发展出形式多样的注释体例。从《优士丁尼新律》的三个版本在意大利迭次传播的历史中不难发现,波伦那的注释法学与君士坦丁堡既有的法学注释活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连续性”。但是,从12...

  • 占有及其限度——论吉拉尔的模仿理论

    作者:陈奇佳; 王丽 刊期:2018年第06期

    模仿论长期以来始终是西方文艺观念的基石之一,而吉拉尔的模仿理论在众多模仿论中独树一帜。吉拉尔将模仿视为构筑人类存在的始基,认为个体只能通过模仿他人的方式获得自我意识。由此,他认为个人自我意识的形成必然是占有性的,人与他人的关系必然是暴力性的。但吉拉尔的这种观念或许忽视了认知冲动和游戏冲动在模仿过程中同样的主导作用,它...

  • 文天祥与宋代自传文学的爱国主题

    作者:王莹 刊期:2018年第06期

    文天祥自传文本的诞生弥补了中国古代自传文学普世价值的关键一笔——爱国主题,充分体现了山河破碎下士大夫文人向救国武将的自觉转化,以及宋学对士大夫文人人格建构的深远影响,是宋代末年爱国文学高潮与个体人格表达的绝妙契合。文天祥的自传文本具有高超的谋篇之功和丰富的语言风格,呈现了家国、个人与自我三重复调并存,时间、空间与叙事...

  • 《孟子》对虞舜孝行的书写与“忠”“孝”一体的理论构设

    作者:梁奇 刊期:2018年第06期

    在早期典籍中,舜为乐官、贤臣和圣君。孟子着力宣扬舜的孝道与孝迹,突出其“父子有亲”的人伦道德规范,从而将舜塑造成“孝”“贤”“圣”三者兼具的典型形象。孟子之所以选择舜,是因为他既是天子,又有孝行见载于先前文献,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但是,当“孝”和“忠”产生冲突而不得不取舍时,孟子和孔子、曾子等先哲一样,主张取“孝”舍“...

  •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与中国近现代科技转型

    作者:刘大椿 刊期:2018年第06期

    明末清初发生的、伴随着耶稣会士来华传教而展开的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的历史事件,可以称为西学东渐第一波。它给17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却因各种客观的和主观的因素交互作用,逐渐由“西学东渐”蜕变为“西学东源”,终致中国近代科技转型的可能性在清代中叶之后完全丧失。然而,这一波西学东渐让西方科技开始传入中国,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