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人文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杂志简介:《人文》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1-1005/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先秦文史新论、西周史研究、乡村振兴研究

主管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0447-662X
国内刊号:61-1005/C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57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54
复合影响因子:0.82
总发文量:2235
总被引量:13098
H指数:38
引用半衰期:7.75
立即指数:0.1733
期刊他引率:0.9885
平均引文率:14.9158
  • 如何研究中国产业:多种理论资源综论

    作者:瞿宛文 刊期:2018年第12期

    :研究中国当代经济发展无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如何在引用西方经济理论时使其适用于中国并非易事。西方经济理论多假设了成熟且制度齐全的市场经济,问题意识多是检验静态效率。中国情况却非如此,且主要关切应是动态发展。因此在引用西方经济理论时需在制度、行为假设及问题意识上做出修正,而非直接套用。至今中国产业分析甚为缺乏,然如此...

  • 新结构经济学产业政策的应用范式与现实挑战——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

    作者:白让让 刊期:2018年第12期

    林毅夫教授基于“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的理念,构建了“两轨六步法”式的产业政策指南。本文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的出台、演变和实施为背景,对这一产业政策范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验证。文章发现,经过适当的改进或调整,“两轨六步法”关于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和有为政府的一般逻辑,也可用于指导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政...

  • 仅仅是“政策”之争吗?——方法论视角下“产业政策之争”再回顾

    作者:葛浩阳 刊期:2018年第12期

    虽然张维迎和林毅夫的“产业政策之争”热潮已经过去,但是反思这次争论本身,会发现问题本身并未得到解决。本文在梳理双方四个回合辩论的基础上,认为双方在现象层面的“政策”之争,根源在于所持方法论的不同,而这种方法论上的不同,具体表现在归纳法和演绎法、经验主义和先验主义、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等多个方面。在剖析了双方辩论中各自所体现出...

  • 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制度选择

    作者:龚刚; 马丽 刊期:2018年第12期

    一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应该与该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常态。新常态不仅意味着中国对内经济发展战略转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中国新的对外开放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的逻辑起点。一带一路首先意味着中国将通过一带一路去寻找自己的国家。针对中国的国家,中国应不再追求出口...

  •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东北亚区域旅游政治合作研究

    作者:刘雅君 刊期:2018年第12期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制约了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但更主要的制约因素是来自地区政治环境的复杂多变。东北亚地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合作却一直受制于政治因素影响而难以获得重大突破。跨国旅游是文化沟通交流的重要形式,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个人角度上看,都能对各方起到互通彼此,调整彼此交往关系的作用。政府如能有...

  • 曹冷泉先生关学研究述评——兼论现代关学研究之基本认识与方法

    作者:魏冬; 梁军莉 刊期:2018年第12期

    曹冷泉是早在民国时期用现代学术视野研究关学的重要学者。他认为关学是自横渠至民国一直延续不绝的“独立学派”。基于张载所奠定的“勇于从善”的学风及美学的“递变之迹”,他把关学发展划分为与洛学、闽学、王学合流三个时期,主张关学在整个流变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张载之学相一致的“基调”且有自身的“特有属性”,从而呈现出崇礼教、尚实行、...

  • 论关学的心学化及其价值

    作者:刘宗镐 刊期:2018年第12期

    关学发展至明代中叶,与当时崛起的心学思潮相遇。关学学者南大吉汲取姚江心学创始人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但未将其在关中有效传播和发展。迨晚明,关学学者冯从吾接受江门心学思想,并在关中大力弘扬,最终使关学心学化。清初李颙承绪冯从吾心学旨趣,弘道关中,使心学化的关学继续发展,以至再度复兴。关学心学化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推动了关学的...

  • 模态认识论探纲

    作者:张力锋 刊期:2018年第12期

    模态认识论主要讨论形而上学模态、模态信念和知识、获取模态知识的途径、确立模态信念正当性的规范等主要议题。现代哲学中即有模态认识论的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和语义主义思想源头,当代哲学家克里普克区分形而上学模态与认知模态,为当代模态认识论设定了核心议题及出发点。当前,人们讨论形而上学模态与逻辑模态、律则模态之间的关系,提出并试图...

  • 同中有异:吕荧、高尔太主观派美学之辨

    作者:祁志祥 刊期:2018年第12期

    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美学大讨论中,以吕荧和高尔太为代表的主观派是重要一派。学界常常着眼于二者之同,忽略了二者之异。其实二者虽然同属主观派,却有唯物论的主观派与唯心论的主观派之分。前者认为美虽然属于意识,但它是由社会现实决定的意识,与唯物论是统一的;后者认为美是主体的感觉,客观的美是不存在的。本文坚持在同中求异的原则下辨析二...

  • 克尔凯郭尔论反讽:苏格拉底或浪漫派

    作者:孙倩雯 刊期:2018年第12期

    克尔凯郭尔的反讽不仅是一种文学修辞,也是一种哲学上的自我辩证法。他的整体思想可以说是寓于反讽中的境界辩证法。本文围绕《论反讽概念》展开,辨析苏格拉底反讽与浪漫派反讽,并借助克尔凯郭尔的反讽理论进一步探讨他与德国浪漫派和唯心哲学之间的复杂关系;最终解释克尔凯郭尔为何自称是“基督教世界的苏格拉底”。

  • 晚清国人对中外关系认识的变化及应对——从“华夷秩序”到“战国秩序”

    作者:刘悦斌 刊期:2018年第12期

    晚清时期,中国传统的世界观有一个从“华夷秩序”向“战国秩序”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契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晚清士人以中国历史上列国竞争、兼并为特征的春秋战国时代拟之,并以此认识为基础,提出了变法自强、联络与国以抵御外侮的建议,促进了中国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 汉代的“汉人”称谓与“汉人”认同

    作者:刘志平 刊期:2018年第12期

    “汉人”称谓始见于楚汉相争之时,其指汉王刘邦一方人员之统称,还不具有族属和文化含义。汉初“汉人”称谓的含义是复杂的:在与“诸侯人”对言时,其不具族称含义;在与郡“道”之“蛮夷”对言时,其具有族称含义;在与塞内外之异族对言时,其亦具有族称含义。在汉初,由于与“诸侯人”相对而言的“汉人”在当时观念和现实中的显著存在,“汉人”作为真...

  • 精准扶贫中的家国关系

    作者:王雨磊 刊期:2018年第12期

    欧美的家国领域泾渭分明,中国的家国关系同构同伦,在现代的国家治理与社会建设视域中有必要重新梳理并反思家国关系议题。中国的家国关系在民族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呈现出一种紧张乃至对立的关系,但是作为社会底蕴的家国传统,仍然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特定历史时机中发挥着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本文以精准扶贫为例,详细阐释了国家介入家庭...

  • 多主体草场生态治理的困境及可能——以青海湖流域D村普氏原羚的保护为线索

    作者:郭海青; 董国礼 刊期:2018年第12期

    在中国的生态治理中,已有研究相继指出国家生态权威的绝对性、生态权力的“简单化”以及地方经验的适宜性,并指出在生态治理中国家整合地方力量的必要性,多主体治理作为一种理想图景,从而成为生态治理中的一种研究导向。本研究在普氏原羚的保护行动中发现,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社会,二者都不能避免增长的引擎和理性的驱动;且不同主体内部、主体之...

  • 保甲制度对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治理路径和机制的借鉴价值

    作者:陈蒙 刊期:2018年第12期

    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治理的难点,在于政府管理的触角无法延及数量庞大的居民家庭。我国多年来城市垃圾分类治理效果差强人意,关键是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保甲制度与城市居民垃圾治理面对的都是数量庞大、无组织体系的民众,解决的问题都是公共事务,其治理经验为后者提供了借鉴价值:一是从单纯政府管理转向与民众自治相结合的路径,真正把“全民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