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论坛

民间文化论坛杂志 部级期刊

Folk Culture Forum

杂志简介:《民间文化论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913/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间文学研究、民俗研究、民间艺术研究、书评、卷首语、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题、综述、申遗专稿等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8-7214
国内刊号:11-5913/C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65
复合影响因子:0.97
总发文量:1210
总被引量:4235
H指数:26
引用半衰期:8.6667
期刊他引率:0.976
平均引文率:2.3759
  • 民俗学的创新性与创造力

    作者:安德明 刊期:2019年第01期

    民俗学在许多国家的兴起,都是基于直面现实、关注底层民众传统生活实践的立场和视角。生活实践变动不居的属性,使得以之为研究对象的民俗学,也必须时刻因应时代的发展来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方法,以便更加准确地揭示生活文化传统的深刻内涵及其现实功能。这正是民俗学在总结和探究民俗文化传统的特征时既强调其传承性又强调其变异性的原因。可...

  • 创新、惯习与遗产:关于文化形式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论模型

    作者:杰森.拜尔德.杰克逊; 约翰.缪斯克; 张丽君(著); 黄若然(译) 刊期:2019年第01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俗学者更加有意地使用遗产概念,该术语正处于我们的理论争鸣和政策辩论的中心。遗产既是民俗学者们思考的一个世界性现象,也是我们所设想的一个概念。本文以经典研究和近期成果为基础,提出了一个理想型的遗产模型。该模型将遗产定位于时间之流中,并与其他文化模式相关联--尤其是创新文化和规范文化,后者在某种不同的框架里...

  • 在厄瓜多尔反思民俗化:表达接触地带中的多义性

    作者:约翰.霍姆斯.麦克道尔; 朱婧薇(译) 刊期:2019年第01期

    "民俗化"关注地方性艺术产品被加工为媒介化的文化展示的过程。在这里,我对民俗化必然走向衰落的既定假设提出质疑,转而探讨表达接触地带中文化产品的多义性,接触地带即本土文化与全球化进程的交汇地带。即使是被置于高度媒介化的表演背景下,盖丘亚族人的故事讲述和在厄瓜多尔北部的原住民制作的音乐光盘,都蕴藏着复兴本土符码的巨大潜能。

  • 行走在生产链上

    作者:杜博思; 刘奕伶(译); 彭牧(校) 刊期:2019年第01期

    "生产"包含着一个广大而多样的历史领域,人们能从田野调查中获益良多。许多关于生产的历史文献--关于物品由谁并如何被制造、运输、出售、购买的报告、记录与统计数据——本身就是数个时代以前的田野调查获得的一手资料。这些材料包括对手工艺如纺丝、木版印刷以及采盐等的或随意或专业的描述,包括关于特定地点如一个小镇或乡村的生产生活的研究...

  • 民间信仰的正典化与现代化——以宜兰大福补天宫的女娲娘娘信仰为例

    作者:刘惠萍 刊期:2019年第01期

    自20世纪80年代,由于两岸的交流日益频繁以及地方士绅菁英的主导,位于台湾宜兰县壮围乡大福"补天宫",这座台湾最早奉祀女娲的庙宇,原属祈求出海捕鱼及航海平安的江海神与村落保护神的女娲娘娘,逐渐被形塑为"全台唯一渡海来台"的女娲娘娘庙。近年来,由于各式各样的"情人节"日渐受到青年男女的重视,典籍文献中记有女娲"置婚姻"、是"皋媒之神",人们...

  • 扶箕之起源及发展

    作者:赵卫邦; 岳永逸(译); 程德兴(译); 王雅宏(校) 刊期:2019年第01期

    扶箕之名,盖始于宋。初本名请紫姑,为灯节时妇女之游戏,神降时惟箕动而已,未能为文字。此俗南北朝时已见记载。推其由来,殆起于人类之误信箕帚具法力(magicalpower);以箕卜事之俗,古希腊、印度、苏格兰、北欧均有之。

  • 毁灭、重建与扩建——主簿营村关帝庙历史的田野考察报告

    作者:张成福 刊期:2019年第01期

    主簿营关帝庙重建与发展的过程涉及村落历史的记忆与传说、村民的生计与生活、村民的行为实践与口头叙事、村落内外的信仰环境等等。民俗学关于公民日常生活的文化科学的研究趋向对学界的民间信仰研究应该有更多的启发意义。

  • 2018年民间文学研究报告:以神话、传说与故事为主

    作者:祝鹏程 刊期:2019年第01期

    2018年度的民间文学研究成果斐然,学者们在基础理论探讨、学术史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神话研究、传说故事研究各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新的学术生长点在不断涌现,体现出了学者积极"朝向当下"、把握热点问题、勇于探索前沿理论的学术追求。但也呈现出了对具体文类的基础理论探讨稍显不足、同质化倾向明显、缺乏理论剖析和提升等问题。如...

  • 《阿尔塔希迪王子传》在蒙古族地区的传播和影响及其与《尸语故事》《罗摩衍那》的关系

    作者:斯钦巴图 刊期:2019年第01期

    本文对五世班禅罗桑益西所著《阿尔塔希迪王子传》通过察哈尔格西罗桑楚臣的翻译在蒙古族民间以书面和口头方式流传情况作了梳理,探讨了佛经故事以书面和口头两种方式传播和以民间故事和史诗两种体裁演述时发生的规律性变化。同时认为,《阿尔塔希迪王子传》在故事来源上与藏族《尸语故事》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而根据其与《罗摩衍那》故事的诸多...

  • 历史与记忆的关系:土家族撒叶儿嗬仪式的个案研究

    作者:胡觅 刊期:2019年第01期

    历史与记忆的关系之辩由来已久,它是社会记忆研究的重要内容。土家族撒叶儿嗬仪式的民族志资料反映出,二者的形成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是文字历史和身体操演传达的社会记忆,都是人的身体实践的产物,共享了有关过去的意象。其中,历史成为土家族人社会记忆的参考文本,重塑了历史与记忆的关系形貌。

  • 礼物还是商品?——评《艺术、人类学与礼物》

    作者:蒋萍 刊期:2019年第01期

    当我们谈论“礼物”的时候,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①、马歇尔.莫斯( Marcel MauSS)的《礼物》②(也译为《论馈赠》),或是玛丽琳.斯特拉森( MarilynStrathern)的《礼物的性别》③、阎云翔的《礼物的流动》④、杨美惠的《礼物、关系学与国家》⑤、莫里斯《古德利尔( Maurice Godelier)的《礼物之谜》⑥。

  • 结果型社会

    作者:赫尔曼.鲍辛格; 吴秀杰(译) 刊期:2019年第01期

    “结果型社会”(Ergebnisgesellschaft),就是这样,这不是拼写错误。(在德文中与之仅有一个字母之差的)“体验型社会”(Erlebnisgesellschaft),几十年来一直是人们深人讨论的话题。霍斯特.奥帕绍夫斯基( Horst W. Opaschcwski )①在展望20世纪80年代时,就曾经将其关注重点放在人们对于体验的追寻上:“休闲的时间,大多会变成(获取)体验(感)的时间...

  • 从启蒙民众到对话民众——纪念中国民间文学学科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作者:刘雪瑽 刊期:2019年第01期

    中国的民间文学学科诞生于20世纪初,以1918年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钱玄同发起的“歌谣运动”为标志。而这场由北大发起的运动,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潮流中产生的,吸引了全国众多知识分子的目光。战乱年代,知识分子不断迁徙,运动的火苗也随之燃到了全国各地。最初的二十年间,最优秀的人文学者纷纷投身于民间文学的研究领域,涌现了一大批...

  • 2018“中国唐卡传承人口述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作者:邹茂; 刘冬梅 刊期:2019年第01期

    2018年11月4日,2018"中国唐卡传承人口述史"工作坊会议在云南民族大学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主办,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专业硕士学位点联合承办。共有27位参会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特邀嘉宾与点评专家各3名,项目课题组成员21名,分别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

  • 《钟敬文全集》

    作者:王素珍 刊期:2019年第01期

    2018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钟敬文全集》是“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的著作全编,全集十六卷,共三十册,总计一千余万字。钟敬文先生一生致力于创立了一门体系庞大的民间人文科学,他称之为“民俗诸科学”。他在这个系统内,开创了多个分支,包括民间文艺学、民俗学、民间传承文化学、历史民俗学和民俗教育学等。在国际民俗学的体系中,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