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论坛

民间文化论坛杂志 部级期刊

Folk Culture Forum

杂志简介:《民间文化论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913/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间文学研究、民俗研究、民间艺术研究、书评、卷首语、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题、综述、申遗专稿等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8-7214
国内刊号:11-5913/C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65
复合影响因子:0.97
总发文量:1210
总被引量:4235
H指数:26
引用半衰期:8.6667
期刊他引率:0.976
平均引文率:2.3759
  • 多元研究视角的意义

    作者:安德明 刊期:2018年第03期

    近二十多年来,民族志式的研究逐渐成了中国民俗学领域主流的研究方法。大量涌现的基于定点田野作业的个案研究,日益取代以文献综合比较为基础的分析,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状况,随着美国民俗学界以"表演"为中心的视角不断被国内同人所了解和接受,尤其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就民俗学作为一门"朝向当下"的"现代学"而言,这样的学术转型,作为...

  • 文化展示与时间表述:基于湖南资兴瑶族“盘王节”遗产化的思考

    作者:毛巧晖 刊期:2018年第03期

    湖南资兴瑶族的"还盘王愿"在遗产化过程中,其作为"文化"展示给"他者",同时亦进入社会"公共"领域,统一的活动流程改变了仪式的"时间"存在。在"文化展示"中,口头叙事因文化情境的需要被"选择性"传承,仪式的"内部性"与"边界性"渐趋隐蔽,"公共性"与"地域性"逐步凸显;不同社会、不同文化群时间表述与时间观不同,当"还盘王愿"...

  • 盘瓠神话与其多元化仪典演述探析

    作者:李斯颖 刊期:2018年第03期

    盘瓠神话以流传在瑶、苗、畲等民族支系中的叙述文本为典型。在其他民族中也流传着不少"非典型"的盘瓠神话,比如壮族的"龙王宝"、黎族的"五指山传"神话等,均依托相关仪典与文字传承至今。时代的不断变迁导致了盘瓠神话与仪典的脱节,相关仪典展示出传统的"再创造"过程。虽然盘瓠神话的相关仪典处于变化之中,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但中国悠久...

  • 盘瓠神话母题数据的资料学研究

    作者:王宪昭 刊期:2018年第03期

    盘瓠神话主要流传于汉族、苗族、瑶族、畲族、黎族等民族中。这类神话文本众多,母题丰富,构建盘瓠神话母题专题数据具有良好的理论依据与资料基础。通过母题数据的类型设置、层级建构以及多维度定位等方式,有助于充分发挥多类型盘瓠资料的综合运用,也会为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盘瓠神话的宏观研究与微观分析提供系统、全面、便捷的资料学...

  • 狗与蛙:盘瓠神话分化与演变的语音分析

    作者:吴晓东 刊期:2018年第03期

    古人将盘瓠神话的主角附会到以日月为原型,从"日月"语音演变出的系列人物名称,包括邦尕、翼洛、盘瓠、伏羲等,而这些名称中的古音与"狗""蛙"古音同音,致使盘瓠神话分化出故事主角为狗和蛙两个类型。也正是"日月"古音在演变过程中与"狗""蛙"偶合,产生了狗或蛙吃日月的神话,这一神话的变异构成盘瓠神话中狗咬敌头颅的情节。

  • 叙事情节与社会功能:盘瓠神话流传与变异辨析

    作者:周翔 刊期:2018年第03期

    盘瓠神话自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录以来,一直广受关注。目前,盘瓠神话仍广泛流传于苗族、瑶族、畲族、土家族、仡佬族、彝族、壮族、黎族、汉族及台湾少数民族等多民族生活地区,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异文。传统意义上的盘瓠神话一般是以犬为主角,主要情节包括"许诺→立功→嫁女→繁衍后代"等,以《搜神记》中的记载最为典型。之前学界一般认为盘...

  • 民俗的承启关系:暗示与启示

    作者:丹·本-阿默思; 张举文(译) 刊期:2018年第03期

    这是作者对民俗的承启关系(context;或译"语境")的三篇重要文章之一。~①丹·本-阿默思在1969年界定的"民俗是小群体内的艺术性交际"这个概念之后,又以此文进一步分析了民俗的承启关系的内涵,发表于威廉·巴斯科主编的《民俗学前沿》(1977)。巴斯科姆在该文集的前言中高度赞扬了作者的这篇文章。这是作者对承启关系研究的重要贡献,开拓了...

  • 民俗研究的历史:我们为什么需要它?

    作者:丹·本-阿默思; 贾琛(译) 刊期:2018年第03期

    作者以民俗学史为关注点,认为探索民俗研究的历史不仅有助于促进民俗学科实现理论转向,使之从经验之学发展为现代科学,从而确立学科主体性与合法性;而且,作为复杂社会关系的集合体,以民俗研究作为研究对象与研究范畴,有助于在更广泛的社会承启关系中检验不同时期构成民俗研究基础的理论和思想,探求民俗学科的发展模式与基本形式。

  • 民俗学的实践问题

    作者:福田亚细男; 菅丰; 塚原伸治; 彭伟文(译) 刊期:2018年第03期

    20世纪民俗学在其学科起步之时,提出"学问救世"的目标,并以"经世济民"为标榜,像宫本常一这样的实践派民俗学者辈出。此外,众多的民俗学者在学校、博物馆等文化公共机构展开与社会密切关联的活动。但是,随着20世纪50年代学院派向民俗学的渗透,这种实践性的目标和活动受到了轻视。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20世纪民俗学的21世纪化,福田氏指出了民俗...

  • 中日学者眼中的《桃太郎》

    作者:乌日古木勒 刊期:2018年第03期

    日本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桃太郎》在中国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中国学者主要从中日文化交流和影响比较的视角出发探讨《桃太郎》的起源;日本学者主要站在一国民俗学的立场上,研究"桃太郎"的诞生问题和文化内涵。由于中日学者研究《桃太郎》的学术立场、视角和方法的不同,他们眼中的《桃太郎》也存在较大区别。尤其是柳田国男对《桃太郎...

  • 比较语境下的新疆民间达斯坦文类

    作者:卡尔·赖希尔; 陈婷婷(译) 刊期:2018年第03期

    维吾尔达斯坦是以散韵结合的形式创作而成的,因而不同于西方史诗传统(比如荷马史诗)和中亚史诗传统(比如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此外,维吾尔达斯坦与《伊利亚特》和《玛纳斯》这样的英雄史诗的不同之处还在于:虽然达斯坦中也有英雄主题出现,但达斯坦更多的是聚焦在男女情侣的经历和感情上,比如《帕尔哈德—西仁》(Perhad–Sherin)、《...

  • 还俗于民:本杰明·博特金与美国民俗学的公共性实践

    作者:程浩芯 刊期:2018年第03期

    美国公共民俗学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但民俗学的公共性特征及相关实践自学科发展之初就从未断绝。本杰明·博特金的相关主张及活动鲜明体现了这一特色。他以包容的心态理解民俗,关注那些正在创造中的、鲜活的民俗形态;他坚持尊重民俗主体,并努力"还俗于民",帮助民众理解、欣赏、认同他们自己的民俗。了解他的思想观念有助于深化对美国民俗学...

  • 社会的民俗、历史民俗学与社会史——社会组织民俗研究课题与方法浅议

    作者:彭伟文 刊期:2018年第03期

    以社会,即某个人类集团本身作为学术观照对象的研究在中国民俗学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在日本民俗学中,民俗学独有的社会研究是以传承母体论的方式展开的,并由此实现了从柳田方法论向区域民俗学的转向。日本民俗学从创立伊始就确立了历史取向,传承母体论也是在此取向下设置的研究框架,继承和完成了历史民俗学的方法论建构。中国民俗学创立之时,顾颉...

  • 畜圈、厕所与民俗信仰——基于四川汉源的调查

    作者:刘勤; 杨陈 刊期:2018年第03期

    后,"厕所革命"力度加大。在"厕所革命"的同时,也应补齐"厕所民俗"这块短板。汉源地理位置重要,地质地形独特,小农经济和民风保存相对完整。这里历来为多民族聚居地,其厕所民俗和信仰也具有多元性。汉源的厕所形制主要是地圈和高圈,与此相关的民俗信仰异常复杂,诸如厕圈风水讲究、灶厕关系讲究、污秽压胜、立水柱巫术、姜子牙崇拜、扫圈习...

  • 民居的“语言”:亨利·格拉西《弗吉尼亚中部民居》评述

    作者:程梦稷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一、民居研究的民俗路径:Architecture without Architect 1964年11月到次年2月,美国建筑师伯纳德·鲁道夫斯基(Bernard Rudofsky,1905-1988)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办了主题为"没有建筑师的建筑"(Architecture without Architect)的展览,展示了一百余幅尘封已久的世界各地充满地域特色的乡土建筑摄影,在建筑学自身的谱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