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论坛

民间文化论坛杂志 部级期刊

Folk Culture Forum

杂志简介:《民间文化论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913/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间文学研究、民俗研究、民间艺术研究、书评、卷首语、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题、综述、申遗专稿等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8-7214
国内刊号:11-5913/C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65
复合影响因子:0.97
总发文量:1210
总被引量:4235
H指数:26
引用半衰期:8.6667
期刊他引率:0.976
平均引文率:2.3759
  • 以积极创新推动学术发展

    作者:安德明 刊期:2017年第05期

    人文社会科学的每一门学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相对稳定的学术传统,其有关研究对象、方法取向等方面内在的规定性,是保证该学科之所以持续存在的重要基础。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任何学科原有的传统,又都可能遭受种种新的挑战。例如,传统研究对象的改变、衰落乃至消亡,必然会促使一门学科就是否重新思考和定位相应的视角与方法做出抉...

  • “神话主义”的应用与“中国民俗学派”的建设

    作者:施爱东 刊期:2017年第05期

    杨利慧教授所定义的新"神话主义",是指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由于现代文化产业和数字化传播技术的广泛影响而产生的,对传统神话的挪用和重新建构。神话主义虽然摆脱了旧社区的生活语境,但是,它有助于将我们的研究视野引向更广阔的现代神话传承语境。所以说,神话主义是以当代文化为视角、为目的、为旨归的研究,是一个时代性的前沿学术概念,也是钟...

  • “朝向当下”意味着什么?——简评“神话主义”的学术史价值

    作者:王杰文 刊期:2017年第05期

    中国民俗学家有关"神话主义"的研究是一种将口头传统的文献研究扩展到人类交流活动的整体事件的研究。它拒斥"本质化"的观念,强调"实践"主体的能动性,考察"实践"活动中的权力、历史与文化的维度,隐含着民俗学家"表演"应然之未来的历史责任。这一研究方式具备解释高度复杂化的人际交流模式的方法论潜力。

  • 不可或缺的“朝向当下”

    作者:谭佳 刊期:2017年第05期

    中国神话学界鲜有"朝向当下"的,在后现代消费语境中进行研究的重量级成果。杨利慧的神话主义研究的"当代"视角,以及对"旅游"和"电子媒介"的应景考察,皆成为当下中国神话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耕文明社会(比如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与当代社会有根本性差异,恐不存在类似的"神话主义"现象。当下的"神话主义"的分析如何更具现实批判...

  • 实践民俗学视野下的“神话主义”

    作者:户晓辉 刊期:2017年第05期

    尽管"神话主义"概念开拓了神话研究的传统视野与既有领域,从某些方面澄清了神话在非遗时代和新媒体时代的功能延续与变异过程,但它在本课题中仍然没能真正变成一个实践概念。作者的实证研究立场不仅没有突显真正的主体性和普通人的自由意志,也未能彰显神话主义实践的本质特征与理性目的。只有在实践研究层面才能更直接地触及中国现实的根本问...

  • 神话作为方法——再谈“神话是人的本原的存在”

    作者:吕微 刊期:2017年第05期

    从形式优先论的角度剖析"神话内容优先论""神话形式优先论""人的本原的存在方式",定义"神话",提出"神话形式优先论"的神话判断标准,认为:神话所讲述的是人(现象)与人自身(本体)的存在论关系的信仰故事。其本质及判断标准由叙事的信仰存在形式(道德形式)与其道德性、超越性、神圣性、真实性信仰对象(道德对象)之间的先验(纯...

  • 神话的当代性

    作者:陈泳超 刊期:2017年第05期

    神话的概念宽泛,研究神话首先要进行概念界定。杨利慧的"神话主义"研究基于现实的实证主义,揭示了神话在当代社会中的运用,表现了鲜明的当下关怀。未来要努力探索的是,如何用民间文学的神话资源和概念来介入当代文化批评,彰显独特的学科价值。

  • 神话主义研究的追求及意义

    作者:杨利慧 刊期:2017年第05期

    尽管对神话的改造和挪用自古有之,但"神话主义"概念主要针对的是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由于现代文化产业和电子媒介技术的广泛影响而产生的对神话的挪用和重新建构。这一概念的提出及其与神话的适当区分,有助于为长期被学界排斥在外的相关社会文化现象确立学术合法性。神话与神话主义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不可截然分割。神话的神圣性并非绝对...

  • 民俗学的定义的问题

    作者:福田亚细男; 菅丰; 塚原伸治; 陈志勤 刊期:2017年第05期

    福田氏的民俗学的定义,作为20世纪民俗学的一个定义,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和强大的影响力。但是,这是体现作为20世纪民俗学主流的"历史民俗学派"的定义,是否是一个失之偏颇的定义?并且,如果眺望现代的学院派的趋势,并和其他学科相比较,这个定义在对象、方法的方面具有制约性,是否会成为作为一门学科的民俗学带来极限的主要原因?

  • 钱穆论中国民间文学、文艺

    作者:吴光兴 刊期:2017年第05期

    作为20世纪著名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新儒学"思潮代表人物之一,钱穆对于民间通俗文学、文艺有一系列论述,并且将之纳入到他构建的文化体系之中。他相关的雅俗之辨与"雅化"理论也颇有特色。

  • 韩国济州岛传承的活形态神话

    作者:李子贤 刊期:2017年第05期

    由于历史的原因,济州岛直到近二三十年才进入现代社会。古老的神堂(祭场)、神房(巫或祭司)、巫歌(祭辞)以及相关的祭仪至今仍在存续,因而一直保留着活形态神话赖以传承的文化生态系统。这样,济州岛成了当下东亚几个还在传承着颇具地域特色的活形态神话之地区之一。

  • 蒙古族女扮男装征婚史诗研究

    作者:乌日古木勒 刊期:2017年第05期

    蒙古族有一类少年英雄被害,妹妹把哥哥的尸体寄存在岩石缝里,女扮男装去遥远的他乡,通过难题考验,娶妻返回家乡,自己变成动物,让妻子使哥哥死而复生的特殊史诗,概括为女扮男装征婚史诗。蒙古族女扮男装征婚史诗建构了为复活家庭中的男性成员,保护以男性为中心的家庭和社会利益,甘愿冒险的勇敢无私的女性。蒙古族女扮男装征婚史诗虽然在故事表层...

  • 都市的认同感——浴火重生的城市文化

    作者:沃尔夫冈·卡舒巴; 吴秀杰 刊期:2017年第05期

    城市的兴起是工业化、现代化的伴生现象;大量人口密集居住的大都市生活造成的环境恶化、人际关系疏离、犯罪与暴力频发等问题,使得都市成为20世纪现代性批判的靶子,逃离都市一度成为现代人向往的生活方式。20世纪70年代以后,都市文化被重新发现和塑造,再度焕发出多样性、包容性、具有多重文化品位的魅力。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都市在打造自我身...

  • 城镇化发展与乡土文化景观保护

    作者:殷波; 潘鲁生 刊期:2017年第05期

    城镇化进程中,变迁的不只是地理和行政意义上的乡土,更有文化的乡土。重视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景观设计,加强视觉形态、景观和空间层面的设计治理与提升,划定新与旧保护发展的红线,明确勘察和尊重文化肌理的原则,积极引导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文化内涵的空间与景观塑造,有助于以文化发展补偿转型断层,以艺术形式增进情感维系,更好地涵养城镇化进...

  • 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民俗的调适与发展——以广东佛山“行通济”为例

    作者:陈恩维 刊期:2017年第05期

    近代以来,佛山社会经历了从工商古镇到现代化都市的变化,其"行通济"民俗在此进程中由一种古老的社区民俗蜕变为现代都市民俗。其发生时间,因佛山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参与主体的变化而发生了微调;其仪式细节,因环境和文化观念的变化而出现了诸如部分消亡、补偿、适应、强化等诸多变化;其巡游路线,与佛山城市空间的扩展同步扩张,通过城市边界确认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