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论坛

民间文化论坛杂志 部级期刊

Folk Culture Forum

杂志简介:《民间文化论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913/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间文学研究、民俗研究、民间艺术研究、书评、卷首语、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题、综述、申遗专稿等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8-7214
国内刊号:11-5913/C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65
复合影响因子:0.97
总发文量:1210
总被引量:4235
H指数:26
引用半衰期:8.6667
期刊他引率:0.976
平均引文率:2.3759
  • 以多样性的对话促进学术发展

    作者:安德明 刊期:2017年第04期

    作为联结和维系社会关系的重要媒介,对话自古以来就在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现代对话理论的日臻完善,“对话”在彰显社会生活的本质、构建人与人之间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的核心问题——中国传统的内在逻辑和传承机制

    作者:张举文; 周星; 王宇琛 刊期:2017年第04期

    中国的非遗保护运动一方面推动了民俗学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并促使民俗学家介入到非遗评估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为中国民俗学家与国际同行提供了交流对话的平台。了解中国的非遗实践是了解中国民俗和文化传承及转换机制的必要一步。关于非遗的研究不仅仅是针对“传统”或者“政治”的研究,更是探索当下中国文化实践和表象图景背后内在逻辑的一...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认识过程与越南的实践经验

    作者:黎氏明李; 沈燕; 彭牧 刊期:2017年第04期

    由于过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认识不足、理解有偏差,越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和信息单薄而不成体系。目前,越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缺少科学依据、专业人员短缺、管理者决定一切、数据僵化等问题。但近20年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积极推动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越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与经验

    作者:安德明 刊期:2017年第04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国已发展为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文化运动。它的迅速普及,植根于急剧工业化和全球化影响下不断增强的民族自觉意识,以及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激发和引领。自开展以来,这项文化运动的确为传统文化和人们的相关实践,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由于一系列与非遗保护相关的行为,以及国家、社区和研究者之间更加积极的合作,...

  • 《超越“20世纪民俗学”:我们从与福田亚细男的讨论中学习什么?》序言

    作者:菅丰; 赵彦民 刊期:2017年第04期

    所谓现代民俗学,是对“20世纪民俗学……迄今为止的民俗学”赋予至今未曾出现过的新的学术认识,进而超越“20世纪民俗学”,以面向新民俗学的变革为目标的学术潮流。

  • 为民俗学的衰颓而悲哀的福田亚细男

    作者:彭伟文 刊期:2017年第04期

    前言 菅:让我们开始《(讨论)超越福田亚细男——我们是否能从“20世纪民俗学”实现飞跃?》。这次以“超越”为题的研究会,可谓名副其实的“僭越”。福田先生能来参加,实在是感激不尽。

  • 中国神话传说的新采录

    作者:李福清; 刘亚丁 刊期:2017年第04期

    文章以女蜗和伏羲的传说为例,详细考察这一类传说在中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中的流传,也分析了其在南亚,尤其是在越南的流传,从乱伦、天地产生和生殖崇拜等方面阐释了其意义;文章还简论了尧、舜、禹的传说。

  • 地方文化视域中的牛郎织女传说研究述评

    作者:郭傻红 刊期:2017年第04期

    2006年以来,随着各地对于“牛女传说”起源地争夺的愈演愈烈,学界的研究也从以往对其形成、流变、主题的研究模式转移到了对传说起源地的探究。这种研究取向凸显了各地学者和民众对牛郎织女传说价值的再认识。各地对于传说起源地的争夺,所展示的是乡土传统作为地方文化资源背后所附载的经济价值与符号价值,而在全球化时代,这无疑已经成为地...

  • 山西大同东南乡寺庙之碑铭与历史

    作者:贺登崧; 卢梦雅; 贾美玉 刊期:2017年第04期

    致力于中国民间文化的调查与研究的比利时来华传教士贺登崧,在进行汉语方言调查时,发现方言资料较难得到,而庙宇资料比比皆是,于是决定以庙宇为主,将西方“方言地理学”的一套方法论整个移植到庙宇、宗教、民俗上来,开创了“民俗地理学”之于中国的研究方法。在山西大同庙宇研究中,其首先对山西大同东南乡现存所有的经幢、匾、纪念碑上的...

  • 田兆元、林美容对话:文化圈与信仰谱系——海峡两岸民间信仰的比较研究

    作者:田兆元; 林美容; 游红霞 刊期:2017年第04期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承办“海洋民俗文化研究”暑期学校授课期间,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与台湾慈济大学林美容教授就“海峡两岸民间信仰的比较”问题进行了学术对谈。林美容老师就文化圈问题,田兆元老师就信仰谱系问题,讨论了两岸民间信仰研究的路径。现整理分享给大家。

  • 锡伯族“喜利妈妈”与满族“佛托妈妈”信仰新论

    作者:朱佳艺 刊期:2017年第04期

    “喜利妈妈”和“佛托妈妈”分别是锡伯族与满族最常见的家神,在神职功能、祭祀物形态和祭祀仪式等方面,她们体现出高度的相似性。据考证,“喜利妈妈”与“佛托妈妈”很可能同源于萨满教的“乌麦女神”。然而,满族的“佛托妈妈”信仰与柳崇拜密切相关,锡伯族的“喜利妈妈”信仰却找不到柳崇拜的痕迹。根据种种现存的仪式、习俗和田野调查结...

  • 从杨柳青年画看天津年俗——谦论年画的文献价值

    作者:黄旭涛 刊期:2017年第04期

    年画是艺人描绘日常生活、表达生活理念的一种叙事方式,具有记录地方性知识和反映民众意识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研究地方社会的重要文献类型。杨柳青年俗年画反映了清末民初天津年俗中忙年、年节饮食、娱乐、祭祀活动的地域特色,及其中蕴涵的重视团聚、讲求秩序,崇商重利、渴望财富以及基于农耕文化的生活观念,折射出天津作为码头商埠发展起来...

  • 关中乡村院落建筑及民俗空间——以周至县G村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孟凡行 刊期:2017年第04期

    关中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土厚文博,乡民知礼节,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其居所表现出来。院落与房屋是关中乡村人文地理景观的基本构成单位,“家”的主要物质象征,乡民最重要的财产。盖房修院是乡民的主要物质建造活动和重要人生目标。乡民的主要活动是在自家院落内进行的。吃饭穿衣,纺线织布,取土用水,畜禽饲养,生婚寿葬,男女别...

  •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思考

    作者:郑璇玉 刊期:2017年第04期

    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社会娱乐经济的发展,改编和翻唱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以下简称“民间作品”)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从著作权的视角看,这实际是在作品的独立创作形式上从独立的创作变为对既有民间作品的再利用,它增加了新的创作形式,利用了现有作品以及现有作品的传播力度,缩短了创作周期也提高了经济价值。同时,随着市场化、专业化...

  • 一个机智人物的鲜活传奇——《陈细怪的传说》序言

    作者:刘守华 刊期:2017年第04期

    湖北蕲春县几位文化人精心编选的《陈细怪传说》即将问世。30年前曾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陈细怪这位著名机智人物的故事专辑,以更加充实完整而又多姿多彩的新面貌登场,我作为首位读者,情不自禁地为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