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论坛

民间文化论坛杂志 部级期刊

Folk Culture Forum

杂志简介:《民间文化论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913/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间文学研究、民俗研究、民间艺术研究、书评、卷首语、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题、综述、申遗专稿等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8-7214
国内刊号:11-5913/C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65
复合影响因子:0.97
总发文量:1210
总被引量:4235
H指数:26
引用半衰期:8.6667
期刊他引率:0.976
平均引文率:2.3759
  • 建设中国民间文化研究话语体系

    作者:安德明 刊期:2017年第02期

    近二十年前,钟敬文教授曾经指出,中国的民俗学已经到了成人期,我们应该摆脱向外国理论"描红格子"的阶段,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本民族学科的建设上来,为建立中国民俗学派而努力。这一倡导,是在中国民间文化研究以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和深入扎实的理论与个案研究为基础、取得了丰硕成果的背景下提出的,它顺应了国内日益强烈的建设本土学科体系的需求...

  • 忠实记录、立体描写与生活相:三个本土出产的学术概念

    作者:万建中; 廖元新 刊期:2017年第02期

    建设中国民间文艺学研究的话语体系,需要吸纳西方和相邻学科理论,更应该立足于本土出产的概念和范畴。中国民间文艺资源丰硕,民间文艺活动多彩多姿,如何记录和表现民间文艺,一直是民间文艺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命题。从"忠实记录"到"立体描写"再到"生活相",形成了相互关联的富有本土特色的话语脉络。

  •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国民间文艺话语体系

    作者:林继富 刊期:2017年第02期

    建立中国民间文艺话语体系,历史立场上的"时代性"与人民立场上的"主体性"至关重要。反映时代生活、回答时代问题成为中国民间文艺理论话语建立的基础。文化自信成为在文化自觉基础上能动地塑造和建构中国民间文艺在文化选择和文明转型中的自主能力的根本。

  • “分析性文类”与“本土文类”——基于蒲溪羌族口头民俗的田野研究

    作者:范雯 刊期:2017年第02期

    民俗学的分析性文类概念已经被研究者广泛接受,而在实际的民俗生活中,民众有关于其口头民俗的本土文类概念。文章讨论蒲溪羌族口头民俗文类。首先,民众的文类意识并不一定建立在形式性标准上,而更多是建立在该文类被使用的典型场景上。第二,本土文类的辨识标准往往是主位的,例如蒲溪人根据一则叙事的亲历感,来区分tacpi和lumetsi两个文类。第三,...

  • 论21世纪新疆柯尔克孜族史诗传统保存现状

    作者:巴合多来提·木那孜力 刊期:2017年第02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对生活的深入影响,许多少数民族口头传统及其代际传承正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迁。在这种背景下,新疆柯尔克孜族的口头传统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保有强韧的生命力,尤其是史诗演唱还在以其复杂的发展走向保存在民间,仍然有史诗艺人默默地付出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保护并延续着史诗传统。本文以田野调查中所搜集到的史诗...

  • 生活革命、乡愁与中国民俗学

    作者:周星 刊期:2017年第02期

    当代中国社会已经和正在发生的极其深刻的生活革命,当下弥漫全国的乡愁情绪正是由不可逆转的生活革命所引发。这为一直以来始终是以乡村的传统与民俗作为对象的民俗学提出了全新的课题: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知识界过度礼赞传统、耽溺乡愁,以及在抢救、保护和传承等话语表象之中将乡愁审美化的趋势进行一定批评,以促请民俗学界同仁明确自身更为重要...

  • 从刀耕火种到菜场务工——麻山苗族生计方式变迁

    作者:唐娜 刊期:2017年第02期

    自雍正改土归流以来麻山苗族经历了生计方式的两次重大变革,在此过程中麻山苗族不得不面对诸多问题的挑战,包括生态灾变、化肥过度依赖、异地务工的变迁与适应。任何少数民族在社会转型和现代化的演进过程中,必然要面临更复杂的选择,跨越更大的鸿沟。麻山苗人在生计模式上主动选择与积极应对,为少数民族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范型,更...

  • 法国民俗学的史前史——凯尔特学会钩沉(1804-1813)

    作者:马千里 刊期:2017年第02期

    作为法国历史上首个系统地对本国民俗资料进行征集、调查和研究的组织,凯尔特学会(Académie celtique)是18世纪中叶以来法国民族主义思潮在学术研究领域的产物。学会通过对当时法国存留的岁时节日、人生礼仪、民间信仰、古代碑刻与建筑以及口头传统进行调查与研究,力图在学术上证明法兰西民族民间文化源起于古代凯尔特文明,以重新建构凯尔特文...

  • “日常生活中的视觉奇迹”:对尼洛特畜牧文化的审美人类学研究

    作者:杰里米·库特; 海力波 刊期:2017年第02期

    审美人类学者应该将研究视野从单纯的艺术与艺术品范畴拓展到更广阔的日常生活领域,从而深化对不同文化中审美观念的理解。尼洛特人将牛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核心,并在牛的毛色术语基础上生发出一系列完整的审美概念。尼洛特审美概念立足于他们对牛的独特认知,并反过来塑造了尼洛特人在建筑、身体装饰、体态动作、器物制造乃至口头传统中的审美感...

  • 论唐卡传承的主体能动性——以青海热贡唐卡传承人更登达吉为例

    作者:李航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为分析个体与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及个体在结构中的能动因素,本文以热贡唐卡传承人更登达吉为个案,从唐卡技艺习得过程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影响传承人主体选择的因素和方式进行分析,并从习得过程与主体身份的差异对主体行为实践进行区分,进而将影响主体选择的因素划分为:社会时代背景的外在现实性因素;信仰、情感情绪等内在可能性因素。提出传承主...

  •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亲属关系研究——评刁统菊博士的《华北乡村社会姻亲关系研究》

    作者:满珂 刊期:2017年第02期

    笔者在《能动性理论与女性人类学的发展研究》一文中简要概括了早期人类学发展与女性主义研究的差异和交叉,强调当时忽视女性的人类学探讨也未能将她们完全排除在外。具体而言,虽然Moore在检讨学科性别盲点的时候指出"由于‘我们’的性别偏见,往往把男性作为报道人,认为他们掌握着信息来源,在社区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因为"在人类历史的大多...

  • 在“群众”与“民间”之间——《中国农民画考察》评述

    作者:屈啸宇 刊期:2017年第02期

    作为一项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艺术形式,农民画虽为大众所知,但它的历史面貌却截然不同于大多数传统民间艺术。正如《中国农民画考察》(以下简称《考察》)一书开篇所言,农民画一开始就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第一,农民画的"群众美术"范畴诞生在具体实践之前,观念上是理论先行的;

  • 麦克斯·吕蒂

    作者:户晓辉 刊期:2017年第02期

    瑞士学者麦克斯·吕蒂(Max Lüthi,1909年—1991年)是世界知名的民间文学研究专家,尤其在童话研究领域贡献卓著。他的主要著作有《童话和传说中的礼物:论这两种形式的本质把握和本质区别》(博士学位论文,1943年)((1))、《欧洲民间童话:形式与本质》(1947年)((2))、

  • 保存鲜活记忆 传承优秀文化——中国文联在京召开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座谈会

    作者:侯仰军 刊期:2017年第02期

    2017年2月23日,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北京召开学习《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座谈会,就启动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征求专家建议。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民协名誉主席冯骥才,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中国民...

  •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全国第三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作者:郭俊红 刊期:2017年第02期

    2017年1月7日—10日,由中国民俗学会和山东省沂源县人民政府主办的"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全国第三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沂源县召开,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河北、山东、云南、山西、台湾等地的近3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牛郎织女传说"为中心,围绕传说的在地化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