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论坛

民间文化论坛杂志 部级期刊

Folk Culture Forum

杂志简介:《民间文化论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913/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间文学研究、民俗研究、民间艺术研究、书评、卷首语、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题、综述、申遗专稿等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8-7214
国内刊号:11-5913/C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65
复合影响因子:0.97
总发文量:1210
总被引量:4235
H指数:26
引用半衰期:8.6667
期刊他引率:0.976
平均引文率:2.3759
  • 卷首语

    作者:安德明 刊期:2015年第05期

  • 中国民俗学史

    作者:张多 刊期:2015年第05期

  • 绘图,还是照片?——关于民族志图像的诸问题

    作者:米歇尔·欧匹茨; 吴秀杰 刊期:2015年第05期

    以记录"异文化"为己任的民族志离不开图像这一记录手段,绘图是早期人类学著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进入20世纪之后,摄影、电影技术形成的图像取代了手绘图,并成为民族志图像展示的主流趋势。作者认为,绘图可以让被描绘对象脱离其置身其中的自然条件,可以将对象孤立、突出、去背景化,将主题搬运到不同环境当中,或者可以采取意想出来的视角。这些质...

  • 田野影像笔记——影视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之道

    作者:朱靖江 刊期:2015年第05期

    所谓"田野影像笔记",在人类学研究领域主要是指与田野调查同期进行的影像拍摄与影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掌握影像创作能力的人类学者可以独自操控一台小型数字摄像机,将它作为参与观察的记录工具,随时拍摄眼前的社会行为与文化事象,不会错失那些很可能不再重现的历史事件。在当代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活动中,人类学者应当越来越注重田野影像的现场拍...

  • 以花腰傣个案谈人类学纪录片意外事件拍摄的几点经验和教训

    作者:吴乔 刊期:2015年第05期

    本文介绍了云南花腰傣族群的一个集体仪式"称衣服换社头"的文化含义,描述了拍摄大槟榔园换社头时发生的意外事件,及其导致的影片主旨和摄制方案的变化。以此为例,本文提出了人类学纪录片摄制中面对意外情况,改换设置方案的几点经验教训。

  • 太行革命根据地抗战歌谣的时代特征

    作者:段友文; 刘金蕾 刊期:2015年第05期

    抗战文艺是中国现代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太行革命根据地的抗战歌谣是抗战文艺中璀璨夺目、振奋人心的壮丽篇章。以左权民歌为代表的抗战歌谣产生在太行山这一特殊的地域文化空间,肩负起了特定时代赋予文艺的使命,苦度灾荒、生产自救、誓死抗敌、热爱和平等内容得到了客观、真实、全面的反映。太行抗战歌谣不仅在当时具有无可替代的功能,即使在今...

  • 抗日战争与民间叙事——从日本学者的相关评述说起

    作者:刘守华 刊期:2015年第05期

    抗日战争的辉煌胜利,成为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在中国人民记忆深处和民间口头叙事中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页。本文从一位日本学者的论述中窥视中国抗日故事的巨大影响及其时代特征,并同义和团传说给予比较评说。

  • 延安时期解放区革命歌谣:社会记忆与时代“共名”

    作者:毛巧晖 刊期:2015年第05期

    革命歌谣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其内容承载了革命时代的社会记忆,同时也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成为与时代"共名"的作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其解读与阐释需要依附于特殊的时代情境,但是它所承载的革命记忆转化为一种共同的文化符号,熔铸为社会的共同情感。

  •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5·文学)在北京召开

    作者:毕传龙 刊期:2015年第05期

  • 河南桐柏抗战歌谣研究——基于历史记忆的视角

    作者:林继富 刊期:2015年第05期

    桐柏抗战歌谣记录着桐柏人民抗战时期的生活,是桐柏革命历史的重要内容。抗战歌谣是桐柏人歌唱传统传承、发展的产物,歌谣描述的抗战人物、历史侧重情感的抒发,其散发出的正能量激励着桐柏人创造更为美好的未来。

  • 文化史上不可遗忘的一个奇迹——抗战期间长沙临时大学湘黔滇旅行团采风述论

    作者:龙海清 刊期:2015年第05期

    湘黔滇旅行团的形成和组建是在抗战期间大学搬迁的必要举措,旅行团之所以成为千里采风团是学校搬迁的指导思想、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化自觉等因素促成的。这种千里采风不仅为学生日后学业有成打下了精神的基础,就其采风的成果而言也为文学创作,特别是中国学术研究的拓展和提高发挥重要的作用。

  • 寻找英雄“王二小”——关于《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文本生成与媒介传播

    作者:孙乃琨 刊期:2015年第05期

    一个原型"王二小",一个歌谣中的艺术形象"王二小",还有一个传播后的"王二小"。三个王二小合为一个王二小,正是让我们反思与正视历史的复杂性,重点不在于谁是真的"王二小",而是有一个"王二小",他从口头到书面,又从书面到口头,让我们反思去面对历史,面对我们自己。

  •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庆建院十周年

    作者:马海燕 刊期:2015年第05期

  • 中国纸马域外研究述评——兼论域外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作者:耿涵 刊期:2015年第05期

    纸马作为中国民间美术的独特品类,其自在的文化信息与美学价值已经逐渐凸现,其在民俗学、艺术学等跨学科的研究中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从19世纪末开始,一批域外学者首先注意到纸马这一中国民间普遍使用的信仰媒介。对纸马的采集和分析,为他们研究中国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汇总和梳理了域外学界对中国纸马的研究成果,在补充纸马学术史的...

  • 故事的重述与民间文化身份——以莆仙戏《拜月亭》为例

    作者:庄清华 刊期:2015年第05期

    地方戏在移植经典剧目的时候,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其民间文化身份。文章以主要流行于福建省莆仙地区的莆仙戏本《拜月亭》文本为案例,在与文人修订的汲古阁本拜月亭故事进行比较时,发现莆仙戏本《拜月亭》在情节设置、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等方面都有些明显的改编,而这些改编又带着鲜明的民间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