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论坛

民间文化论坛杂志 部级期刊

Folk Culture Forum

杂志简介:《民间文化论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913/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间文学研究、民俗研究、民间艺术研究、书评、卷首语、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题、综述、申遗专稿等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8-7214
国内刊号:11-5913/C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65
复合影响因子:0.97
总发文量:1210
总被引量:4235
H指数:26
引用半衰期:8.6667
期刊他引率:0.976
平均引文率:2.3759
  • 卷首语

    作者:安德明 刊期:2015年第01期

  • 《乌丙安民俗研究文集》

    作者:杨利慧 刊期:2015年第01期

  • “表演”新释

    作者:理查德·鲍曼; 杨利慧 刊期:2015年第01期

    本文主要论述了"表演"观念形成的学术基础以及多元的理论渊源。民俗学领域"以表演为中心"的视角的根基,主要源于民间故事研究者的观察。该视角的形成受到多种跨学科理论的促动,尤其深受语言人类学、社会语言学和符号学等的影响。作者通过生动案例的展示与分析,清晰地表述了其表演观:表演是一种特殊的、显著的交流性实践的方式,尽管一种更为宽泛...

  • 前沿话题“表演理论研究”主持人语

    作者:杨利慧 刊期:2015年第01期

  • 中国民俗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暨2014年年会在昆明召开

    作者:张礼敏 刊期:2015年第01期

  • “表演的责任”与民俗学的“实践研究”——鲍曼《表演的否认》的实践民俗学目的-方法论

    作者:吕微 刊期:2015年第01期

    本文将鲍曼关于"表演者对表演的否认"的田野经验,视为实践民俗学的研究对象的事实表象起点(而不是概念表象起点),并通过对在田野经验中呈现的民俗现象的条件还原的"理性的实验"(康德),指出,鲍曼的表演"职责/责任",不仅仅是对民俗现象进行归纳而得出的经验性概念,同时也是对民俗现象的发生条件给予先验阐明而演绎的先验理念。本文尝试将康德基于...

  • 口头表演的诗学与政治学——关于“表演”的批评与反思

    作者:王杰文 刊期:2015年第01期

    在口头艺术研究领域,"表演"的研究方式既是在跨学科的历史语境中被提出来的,又是在跨学科的横向交流中被发展完善着的;置诸于"表演研究"这一多学科对话的学术语境中,口头表演的诗学与政治学研究清楚地显示了"表演"如何正在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视角的研究方式。

  • 当代民俗学“以演述为中心的方法”——理论背景、发展轨迹及概念解析

    作者:朱刚 刊期:2015年第01期

    "演述"是当代民俗学的一个关键概念。如何更好地理解"以演述为中心的方法"在民俗学发展史上的位置及其深刻学理,需要我们从理论发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思想史的传承关系入手,从历史到现实、从学科内部到学科外部进行多重视角的观察和对比,定位该思想的理论主张与问题意识。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对"演述"的具体概念进行解析,找到其与以往民俗学理...

  • 作为表达资源的笑话——以山西万荣笑话为例

    作者:王旭 刊期:2015年第01期

    本文以万荣笑话"立碑为证"为例,通过对其书面文本和表演文本的分析和比较,说明将笑话作为一种表达资源的重要性,这一新视角打破了以往笑话研究的文学-语言学范式,转向了民族志的研究范式。这一转变有助于弥补书面文本研究的不足,使笑话研究更加关注相对性、综合性和主体性。

  • 2014民间文学研究年度报告——以神话、传说与故事为主

    作者:祝鹏程 刊期:2015年第01期

    2014年的民间文学成果卓著,在基础理论、神话、故事与传说等研究领域均有可观的成果,反映了当今民间文学的发展倾向:学科正经历着"朝向当下"的转变,研究呈现出了多学科融合的趋势,研究的侧重也从文史考证转变为对文化实践的考察。此外,学科的建设也呈现出了主题性讨论逐渐深入、学术对话有所增加、学术史的研究增多等良好的趋势。但也存在着一些...

  • 关东民众两性伦理观念论析——以辽宁歌谣口承文本为对象

    作者:张莹 刊期:2015年第01期

    民间歌谣作为民众表达生活的话语体系之一,架构起民众的精神世界。本文以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县卷本辽宁歌谣卷作为阅读、分析的蓝本,从使用歌谣口承文本进行本研究的可行性和学术价值的问题展开,回答了关东民众日常两性伦理观念是如何通过歌谣表达出来的,通过文本分析来呈现关东民众的两性伦理观念,并通过与正统伦理观念的对比,得出关东民众日常两...

  • 中国民俗学会与国家文化建设——以传统节日的复兴重建为例

    作者:萧放; 张勃 刊期:2015年第01期

    传统节日的复兴和重建是当代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它的开启与持续推进有着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民俗学会及其成员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著书立说、承担课题、举办会议、媒体宣传、田野调查以及推动传统节日进入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路径,资政备询,引领助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这得益于中国民...

  • 村落日常生活视角下的宗族变迁——浙江省龙现村宗族文化调查报告

    作者:邓苗 刊期:2015年第01期

    宗族研究一直是许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此类的研究文章也可谓是汗牛充栋。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政策的放宽,许多地区的宗族文化开始复兴。于是,这种现象又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但是,在人们的探讨中却一直忽略了一个领域,那就是没有复兴的宗族研究。本文以青田县龙现村为例,从个人的日常生活出发,探讨衰落的宗族对于村落和身处其中的人们的意...

  • 沧桑颜色幸犹存:论东丰台木版年画遗珍研究

    作者:杨永智 刊期:2015年第01期

    从北京孙家骥来台捐赠早年采集木版年画,触动笔者探索动机。早自民国以降,官方实业调查先后积累,民间学者专家陆续投入著述,文献积累逐渐廓清东丰台木版年画业的起伏消长,成住坏空。也多亏当地"顺德成"及"义盛做"画店后人坚持守护,祖传技艺、实物与口述得以拨云见日,薪传不息。近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披露遗珍,成绩可观,不仅为商讨奠定根基,进...

  • “民间美术”概念的知识生成

    作者:吴天跃 刊期:2015年第01期

    "民间美术"作为一个新拟的知识概念,其真正提出、成形和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相关教材和学术专著涌现,教学机构、学术研究团体也在这一时期纷纷成立。"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只有民间美术品收集之实,尚未形成学术概念。本文首先系统回顾了"民间美术"概念生成史及其背后的社会思潮,继而从构词法和重要奠基者张道一与靳之林对"民间美术"的认识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