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论坛

民间文化论坛杂志 部级期刊

Folk Culture Forum

杂志简介:《民间文化论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913/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间文学研究、民俗研究、民间艺术研究、书评、卷首语、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题、综述、申遗专稿等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8-7214
国内刊号:11-5913/C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65
复合影响因子:0.97
总发文量:1210
总被引量:4235
H指数:26
引用半衰期:8.6667
期刊他引率:0.976
平均引文率:2.3759
  • 卷首语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2014年第02期

    <正>民俗学究竟应该是纯学术的研究还是具有更多社会实践属性的一门学问?有关这个问题的讨论在民俗学的学科内部始终没有终止过。在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展开的各种研究中,这一争论的影响尤其明显。本期"前沿话题",以中国民俗学者向日本同行介绍中国的非遗保护实践及自己的学术思考、再由日本学者予以评议和回应的方式展开。文章在展...

  • 《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

    作者:吕微 刊期:2014年第02期

    <正>《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全书除"绪论"外共6章,800余页,98万字,规模宏大,材料宏富,将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上著名的学者、学派,网罗殆尽。该著的创新之处,从体例方面说:一是打破了"民俗学80年"的成说,勾画出中国民间文学百

  • “前沿话题·为了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学习”主持人语

    作者:菅丰; 陈志勤 刊期:2014年第02期

    <正>文化遗产这个概念,正是在全球政治(global politics)、世界文化政策的背景中所孕育而生成的概念。据此,全世界的文化状况进一步呈现显著的复杂化现象,而且,深受全球政治影响的各国、各地的文化政策也日趋复杂化。理所当然的,在与之关联性中,民俗学者或者说民俗学被卷入而参与,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日本民俗学会第65届年会之际,在此...

  • 民俗学者与当今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作者:陈勤建 刊期:2014年第02期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中国最有活力的文化政策和活动。在短短十年内,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生硬直译十分拗口的外来语称谓及工作,迅速为当代社会舆论、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所接受。总结这一成功,中国文化部的领导不无感叹地说,这是新中国成立(1949)以来,第一次有专家学者主动积极投入,在政府指导下,广大老百姓热烈欢迎的文化工作...

  • 大数据时代古村落保护与传承的新出路

    作者:冷杉 刊期:2014年第02期

    <正>2014年3月23日至25日,由中国民协、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协共同主办的"2014全国古村落经验交流会暨第四届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松塘村举行。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杨,中国民协副主席、江西文联主席刘华,中国民协副秘书长周燕屏,广东省文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曹利祥,广东省民协主席、...

  • 中国民俗学会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作者:叶涛 刊期:2014年第02期

    <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导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仅仅十年的时间里,已经成为中国政府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学术概念引入中国,并进而成为国家文化政策性工作的过程中,作为群众性学术团体的中国民俗学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 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多样性主体的作用——以“绍兴舜王庙会”为例

    作者:陈志勤 刊期:2014年第02期

    <正>一、问题提出对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法律制度层面而言有两个基础制度,即名录制度和传承人保护制度。其中的名录申报和评审制度,除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文化部公布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外,还有各地方文化部门公布的省、市、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形成了由国家、省、市、县各级所形成的金字塔式的结构...

  • 民俗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的尴尬处境

    作者:施爱东 刊期:2014年第02期

    <正>近100年的中国现代民俗学史,是一部学术与政治的博弈史。民俗学的兴衰成败,一直与各种文化运动,以及政府的文化政策密切相关。五四时期,早期民俗学者们主动担负起了文化启蒙的责任。他们为了打破以圣贤历史为中心的旧文化,建设以民众历史为中心的新文化,发愿"要把几千年埋没着的民众艺术、民众信仰、民众习惯,一层一层地发掘出来"。可...

  • 跨越“错误的二元论(mistaken dichotomy)”

    作者:菅丰; 陈志勤 刊期:2014年第02期

    <正>现在,我们的社会已经突进于文化遗产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中,从古往被继承下来的传统文化一跃成为大受瞩目的事物,而且,在过去似乎并不存在的文化的一些价值也正在被不断发现。为了发现古老文化的新价值,漫长的岁月是必要的,但这样的价值,是在最近数十年间才被发现的。然而,这些价值却并不是自然而然地被发现的,它与世界的政治以...

  • 卡特里娜飓风传说:有权犯错、幸存者对幸存者的故事讲述和疗伤

    作者:卡尔·林达尔; 游自荧 刊期:2014年第02期

    在卡特里娜飓风之后,媒体传播的传说绝大多数将可怜的新奥尔良人描述成罪犯;报道有失实之处,却被人信以为真,因为它们劝阻了救援者,而讲述者被赋予犯错的权利。相比之下,幸存者的叙述将罪责归咎于政府精英们,将同是幸存者的人描述为英雄,但这种叙述却遭到媒体的排斥,因此就出现了一种分化的叙述社区、叙述内容和叙事接受模式。这篇关于卡特里娜...

  • “刘锡诚先生从事民间文艺60年研讨会”在京召开

    作者:李修建 刊期:2014年第02期

    <正>2014年3月8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和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支持的"刘锡诚先生从事民间文艺研究60年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民间文化、民俗学、艺术人类学等领域的众多知名学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罗杨,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郎樱,中国社会科...

  • 论1958年新民歌的审美“二重性”

    作者:段友文; 杨晶 刊期:2014年第02期

    1958年新民歌的创作状况错综复杂,不应简单地将它们视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其中有些作品表达了时代里人民的真情实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文章从两个层面探究新民歌的审美属性,首先阐释民间话语中所蕴涵的"政治审美"属性,其次论证政治意识形态规约下的"民间审美"属性。从发生的动因来看,新民歌运动是在政治意识形态和民间意识形态相互交融、共同...

  • “民俗文本”的意义与边界—作为“文化实践”的口头艺术

    作者:王杰文 刊期:2014年第02期

    国际民俗学界曾想当然地把"民俗文本"定义为某种口头艺术表演的记录,并试图基于这一被对象化的"文本"以获得相关民俗事象的"意义"。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言学、语文学、语言人类学、文化研究以及民俗学都对"文本"的边界、"文本"被生产与接受的过程、"文本"中包含的不同声音、文本与社会语境中权力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反思,"口头艺术"的"文...

  • 京味儿文化

    作者:王文宝 刊期:2014年第02期

    <正>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此文,我们来谈谈京味儿文化。从商周时的燕国到社会主义的中国首都北京,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保存有丰富的史前文化及其以后社会发展的大量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魅力,为世人瞩目。北京最早的居民是房山区周口...

  • 大数据时代的民间文化保护与研究

    作者:刘加民; 叶舒宪 刊期:2014年第02期

    2014年2月28日,历经3年艰苦努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的"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工程(一期)在北京举行了成果演示会。来自社会各界以及在京主要媒体代表一百多人参加了演示活动。这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和研究领域的大事,也是当代中国文化界的一大盛事,在世界民间文化研究领域,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作为数据库工程重要专家的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