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论坛

民间文化论坛杂志 部级期刊

Folk Culture Forum

杂志简介:《民间文化论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913/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间文学研究、民俗研究、民间艺术研究、书评、卷首语、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题、综述、申遗专稿等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8-7214
国内刊号:11-5913/C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65
复合影响因子:0.97
总发文量:1210
总被引量:4235
H指数:26
引用半衰期:8.6667
期刊他引率:0.976
平均引文率:2.3759
  • 民俗学的中国立场与文化使命——纪念钟敬文先生诞辰110周年

    作者:潘鲁生 刊期:2013年第06期

    钟敬文是我国民俗学的创始者和奠基人,以毕生不渝的努力,观照和求解中国的文化现实与学术命题,以强烈的学科意识、贯通古今的学术视野和素养深刻阐释了中国学术的本土立场和内在构成,通过民间文艺学、民俗学、民俗文化学等学科体系建设践行了学术研究的文化使命。启示我们在当下进一步面对和致力解决百余年现代化进程中包藏演进的文化问题,坚定...

  • 从布衣学者到地方保护神——胡峄阳传说与信仰演进轨迹探析

    作者:郭泮溪 刊期:2013年第06期

    自清代以来流传于胶东半岛南部一带的胡峄阳传说,是寓崇拜于传说之中的神圣叙事。胡峄阳传说是胡峄阳信仰在民间得以广为流传的重要保证,而支撑胡峄阳传说得以流传发展的基础则是社会底层民众对胡峄阳的由衷崇拜。胡峄阳最终能成为一名地方保护神,是由"人"到"神"不断加工丰富演进的结果。对这一个案进行研究,有助于探讨民间知识分子在其演进为"...

  • “老化异类”故事中的老年意象与人观表述

    作者:海力波 刊期:2013年第06期

    "老化异类"故事是以老人化身为兽类、妖魅等异常之物为内容的民间故事类型,该故事类型既体现出普通人性中对老年阶段身心衰退状态的不安心理,同时也体现出中国民俗文化中对魂魄、寿命、乃至人生意义的独特认识。这一故事类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角度来体悟中国民俗文化中对待衰老、老年和寿命的复杂态度。

  • 宗族权势转移下的地方传说流传——基于后溪圆通庵建庵传说的个案研究

    作者:钟俊红 刊期:2013年第06期

    本文依据后溪流传的圆通庵建庵传说,把圆通庵建庵传说放进钟、陈两宗族当中进行考察。清中期,钟氏宗族在后溪由地方小族成为地方大族而陈氏宗族在后溪的影响力不断衰退,钟氏宗族无视陈氏宗族建圆通庵的事实,建构了钟陈两族争风水宝地的圆通庵建庵传说在钟氏宗族内部流传。由此,笔者提出在宗族社会进行地方传说流传研究,传说背后的宗族权势转移是...

  • 从牛王神话看中国牛耕的起源

    作者:王志芬 刊期:2013年第06期

    牛王神话中所描述的牛从住在"天宫的神物"转变为凡间精灵的过程,隐喻了现实生活中牛从沟通天子与神界的祭祀神物转变为寻常家畜的过程。而《列异传》中大梓树变牛的神话则是一则驯服牛的故事。根据神话中所包含的隐喻和所描述的社会特征,结合考古发掘资料和历史记载综合考证,中国的牛耕应起源于春秋年代的秦国。

  • “当代社会中的传统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举行

    作者:民文 刊期:2013年第06期

    <正>2013年10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民协、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3年"当代社会中的传统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天津皇会文化展暨韩美林艺术基金会捐赠天津皇会仪式同时举行。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著名美术家韩美林,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罗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 红色记忆中的悲壮历史——乘顺革命歌谣研究

    作者:林继富 刊期:2013年第06期

    乘马、顺河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这里因为革命诞生了许多歌谣。乘顺红色歌谣在继承传统歌谣艺术表达形式和内容基础上,创作了许多具有时代生活色彩的歌谣。乘顺红色歌谣记录了革命生活,记忆着特殊年代的历史。

  • 民间文学中的红色记忆——以河南南阳桐柏县为例

    作者:张晓冲 刊期:2013年第06期

    河南南阳桐柏,是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战争年代的经历滋养了一大批红色文化,有传说、歌谣、故事等,从经历到回忆,再到传承,桐柏人民不断地以自己的方式记忆着那段岁月。不同时期的红色歌谣和故事传达出人们不同的红色记忆。

  • 歌谣传统下的记忆表述——以湖北长阳“红色歌谣”为例

    作者:李扬 刊期:2013年第06期

    回顾长阳的革命历史进程,红色歌谣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群众口耳相传、未经艺术雕琢的歌谣,以质朴真挚的情感反映了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既是对那段历史记忆的真实复制,也是长阳土家族地区歌谣传统的生动保存。

  • 旧曲填新词,新歌忆旧时——从《八月桂花遍地开》说起

    作者:李晓城 刊期:2013年第06期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信阳革命历史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创作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利用旧曲填新词的方法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歌颂了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表达了工农群众的理想和心声,在革命年代起到了宣传、教育、鼓动群众的作用,在"后革命"时代它仍旧闪光夺目,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因此。...

  • 北京饮食文化的基本状态与语汇特点

    作者:万建中 刊期:2013年第06期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北京是汉民族和北方渔猎、游牧民族交往融合的中心地之一。北京的历史文化清晰地打上"多民族共同创造"的印记。这一人口结构反映在饮食方面,同样纷杂多样。各方人士的口味不同,形成五花八门的各类饮食。其中以宫廷风味、民族风味和山东风味为代表,融合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京味儿"。"京味儿"还表现在饮食语汇方面,释放出...

  • 民俗旅游影响下的传统饮食变迁:前台与后台的视角——以京东高碑店为例

    作者:祝鹏程 刊期:2013年第06期

    文章以京东高碑店村的民俗旅游为主要考察对象,从旅游人类学"前台"与"后台"概念切入,探讨民俗旅游影响下的传统饮食的传承与变迁。文章认为:民俗旅游对作为前台的民俗接待饮食与处于后台的日常生活饮食都产生了影响。在前台层面促进了传统饮食的复兴,扩大了传统饮食的发展空间,在后台层面有利于民众重新认识到日常饮食的文化与社会价值。同时,民...

  • 从生活到展演:“麻阳十八怪”中饮食习俗的变迁

    作者:张青仁 刊期:2013年第06期

    "麻阳十八怪"中的饮食习俗是解放初期麻阳民众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而随着这一饮食民俗所依存的空间发生变化,"麻阳十八怪"淡出人们的视野。随着近些年湘西地区旅游开发热潮的兴起,"十八怪"中的饮食习俗迎合了现代人的需求走向了展演的舞台,成为地方象征的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言说着"麻阳十八怪"的主体也发生了转换。

  • 作为生活方式的中国饮食文化

    作者:汪青梅 刊期:2013年第06期

    饮食是人生存的必需保障,因其对人类生活的极端重要性,对人类社会生活方式产生重要的结构力量,衍生出丰富灿烂的饮食文化。

  • 艰难的历程 巨大的成就 藏文《格萨尔》精选本(40卷)编纂出版工作圆满完成

    作者:降边嘉措 刊期:2013年第06期

    <正>《格萨尔》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她历史悠久,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精深博大。千百年来,她作为喜马拉雅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周边地区广袤的土地上流传,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格萨尔》代表着古代藏族民间文化的最高成就,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美学价值,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历史的一部百科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