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论坛

民间文化论坛杂志 部级期刊

Folk Culture Forum

杂志简介:《民间文化论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913/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间文学研究、民俗研究、民间艺术研究、书评、卷首语、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题、综述、申遗专稿等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8-7214
国内刊号:11-5913/C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65
复合影响因子:0.97
总发文量:1210
总被引量:4235
H指数:26
引用半衰期:8.6667
期刊他引率:0.976
平均引文率:2.3759
  • 紫砂大师精品选(屠刚收藏)

    刊期:2012年第05期

  • 贺信

    作者:冯骥才 刊期:2012年第05期

    <正>值此《民间文化论坛》创刊30周年之际,谨致上我的诚挚祝贺。《民间文化论坛》的30年,是在社会转型中步履维艰、矢志不渝的30年,是伴随着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与发展的进程、忠实记录我们的理论思考轨迹的30年,也是民间文艺理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的30年。回眸三十年风雨兼程,既有改革的阵痛,又有辛勤的耕耘和付出,更有收获的喜...

  • 使命双肩气自华——《民间文化论坛》创刊30周年回顾与展望

    作者:刘德伟 刊期:2012年第05期

    <正>《民间文化论坛》的前身是《民间文学论坛》,作为我国唯一的一家部级的民间文艺学的学术期刊,是在周扬、钟敬文、贾芝等老一代民间文艺家的倡导和主持下,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982年5月创刊的。创刊时的《民间文学论坛》,出至1984年第4期,为季刊。自1985年第1期(总第12期)起,为适应民间文学工作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加强理论研究工...

  • 坚守学术品格 创新学术理念

    作者:刘锡诚 刊期:2012年第05期

    <正>《民间文化论坛》的前身《民间文学论坛》诞生于历史新时期之初的1982年5月。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创刊30年了。其间虽然几经波折,但终于坚持下来了。30年来,刊物上发表了许多好文章,仅两届"银河奖"就评出来了49篇,如果再续办下去,近20年的好文章怕是不止这个数;培养了好多优秀的作者,有些人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作为一个曾经工...

  • 《民间文学论坛》的创刊及其成长

    作者:陶阳 刊期:2012年第05期

    <正>《民间文学论坛》是1982年春节创刊的。主编贾芝同志在《发刊词》中讲了《论坛》的宗旨,"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间文学理论,发表对我国众多的民族的各种形式的民间文学作品的研究成果,期望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间文艺学有所建树,为繁荣社会主义新文艺创作,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 民间文化学科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

    作者:陶立璠 刊期:2012年第05期

    <正>《民间文化论坛》(原《民间文学论坛》)1982年创刊,至今已走过30个年头,到了而立之年。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理论阵地,《论坛》诞生在""之后,是中国民间文化复苏,恢复理论研究的平台,在当时,无疑起到了重建队伍,开展民间文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作用。大家知道,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前身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最...

  • 风风雨雨30年

    作者:向云驹 刊期:2012年第05期

    <正>论坛创刊三十周年非常不容易。祝贺论坛创办三十年,也祝贺所有的专家学者和论坛三十年来风风雨雨一起走过这三十年,这三十年很不容易,能坚持下来也是一种胜利。我也特别注意到,罗书记一直听专家学者们的意见,这表明分党组对这个工作非常重视,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状态,我们民协主席、书记都在关注论坛我有三句话,...

  • 《论坛》三秩 言进四题

    作者:李耀宗 刊期:2012年第05期

    <正>中国民协机关大刊《民间文化论坛》,已届"而立"之年,其"史"可感,其绩堪嘉。列《论坛》忠实读友,不才心潮难已,借此一吐微衷。一、挺身"扫盲"《文化学》指出,"文化"乃作为"群体的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及由此而创造物态、非物态产品之总和。而"民间",最堪荣称"群体的人",无疑位居"文化主体"。故此,所谓"文化强国",说到底,还应归根到"民间...

  • 《论坛》育人千秋业

    作者:刘守华 刊期:2012年第05期

    <正>《民间文学论坛》创刊30年来走过了曲折的道路,它在建设中国民间文艺学,培育民间文艺学人才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功在千秋,影响深远。以我自己的成长为例,我虽然是1957年由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从事民间文学教学至今的,但我并不是民俗学、民间文学专业的科班出身,而是在新中国勃兴的民间文学事业热潮中,受前辈和同辈学人的激励,...

  • 记第一届海峡两岸民间文学研讨会缘起——寿贾芝先生百岁华诞

    作者:金荣华 刊期:2012年第05期

    <正>1986年初,我在韩国的檀国大学中文系担任客座教授,经由在美国的丁乃通先生通信介绍,认识了在北京的贾芝先生,他邀我在暑假期间往访北京,会会大陆民间文学界的朋友。那时大陆已经适度开放人民出境探亲,也接受入境旅游申请。台湾虽然早已开放居民出境旅游,但不包括大陆,也还未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如果从第三地转进大陆而被发现,则是在...

  • 贾芝同志是位忠诚的民间文学家——敬贺贾芝同志百岁大寿

    作者:陶阳 刊期:2012年第05期

    <正>自从1950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贾芝同志就是驻会秘书组长,部下只有孙剑冰一人。不久贾芝便和钟敬文先生一起创办了《民间文艺集刊》。发了民研会主席郭沫若的文章:《我们研究民间文学的目的》(在本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老舍的《老百姓的创造力是惊人的》(在本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钟敬文:《口头文学: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

  • 民间文学之子

    作者:杨亮才 刊期:2012年第05期

    <正>开场白远看像个逃荒的,近看像个要饭的,仔细一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这不知是谁给贾芝先生编的顺口溜。在一次聚会上,贾芝先生当中朗读,有板有眼,十分得意,看来他是认同的,至少没有反感。这顺口溜的"作者"也真会编,看似贬,实为褒。是说贾芝先生生活朴素,平易近人;工作上要求高,生活上要求低;地位变了,仍保持简朴的本色。这是人们对...

  • 人民文化铁肩头——纪念贾芝先生百岁诞辰

    作者:白庚胜 刊期:2012年第05期

    <正>今年是贾芝先生百岁华诞,也是他投身革命文艺工作70周年。蓦然回首,我亦在贾芝先生等老一辈学者、领导的培养引领下从事民间文学、民间文化、民族文学工作第32个年头。犹记当年刚从大学毕业,我即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先在文学研究所报到,旋即转入成立甫定的少数民族文学所,成为刚任所长的贾芝先生麾下的一名科研人员。自此,我...

  • 亦师亦友话贾芝

    作者:张文 刊期:2012年第05期

    <正>我是1956年"五四"青年节那天到当时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工作的,那时贾芝同志是民研会的"总管"。在他的领导下工作,至今已六十多年,可以说他是我从事民间文艺工作的领路人,是导师。自从《中国歌谣集成》审稿工作结束后,好久没有见面了,欣意贾芝同志百岁诞辰,高兴得不得了。首选祝他老人家生日快乐!更加健康长寿!真是人生易老!到民研会...

  • 导师、旗帜、朋友——祝贺贾芝先生百岁寿诞

    作者:郑一民 刊期:2012年第05期

    <正>在当代中国,人活七十、八十,举目可见,但人活百岁堪称奇迹和寿翁。因此,当杨亮才老师在电话中告知我,今年是在全国民间文艺界享有盛誉的导师、旗帜、朋友——贾芝先生的百岁寿诞时,心情格外激动澎湃。我认识这位前辈,是1984年秋。那时,由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民协在前面开展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普查、编纂热浪,将我卷入到民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