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论坛

民间文化论坛杂志 部级期刊

Folk Culture Forum

杂志简介:《民间文化论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913/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间文学研究、民俗研究、民间艺术研究、书评、卷首语、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题、综述、申遗专稿等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8-7214
国内刊号:11-5913/C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65
复合影响因子:0.97
总发文量:1210
总被引量:4235
H指数:26
引用半衰期:8.6667
期刊他引率:0.976
平均引文率:2.3759
  • “二母争子”故事新探——聚焦中国的包公和日本的中冈忠相

    作者:袁琛 刊期:2011年第01期

    典型的民间故事"二母争子"流传于东亚、西亚、印度和我国多个地区,本文以包公和中冈忠相两位"箭跺式人物"为切入点,对该故事在中国及日本传承过程中的时代、思想、精神和情感等方面作了梳理和分析,说明民间故事流变过程中所折射出的文化历史印记,并通过本个案的研究,展示民间故事历史功能"再生成"的主要特征及其社会文化乃至政治的、经济的依据...

  • 《击壤歌》与平阳地区帝尧传说

    作者:张晨霞 刊期:2011年第01期

    在平阳大地经久传唱的《击壤歌》,描绘了上古的帝尧盛世。随着击壤故事与帝尧传说的有效结合,地方性传说的色彩日益浓厚,地域建构特征也得以彰显;帝尧文化进而成为平阳地区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 土家族巫歌的习惯法功能——以乌江流域土家族为例

    作者:王剑 刊期:2011年第01期

    土家族巫歌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共同创作和传承的带有巫术性质的民间歌谣。土家族巫歌不仅是一种最原始的音乐的象征,它还对土家族文化具有重要的习惯法功能,乌江流域土家族的巫歌中所包含的敬神祭祖的原始习惯法规则、自然和谐的生态法律意识和诚信守约的公平法制观念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但也要注意摒弃自由随意的法律行为和民...

  • 北宋时期风俗思想论纲

    作者:高有鹏 刊期:2011年第01期

    北宋时期风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与北宋时期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主要是范仲淹、欧阳修这样一批思想家对于风俗的理解、把握与概括总结。他们的风俗思想与其各不相同的知识背景、人生经历与追求,特别是他们的思想品格、道德情操、理论主张等内容密切相关。北宋时期的风俗思想在中国风俗思想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深刻影响了后世风俗思...

  • 试论老昆明儿童游戏的文化色彩

    作者:司德琳 刊期:2011年第01期

    游戏不是孤立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与中国的社会生活、民风民俗密切的结合在一起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特殊的社会环境和民族文化的主观精神及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娱乐活动的内容和特点。不同的社会环境形成不同的文化传统。昆明是一个移民城市,在融入当地文化的同时,也不断传承着内地文化。儿童游戏作为民俗事象的一个重要组成...

  • 公共性:理解宗族型村庄人情交往的视角——兼论人情性质的研究视角

    作者:王德福 刊期:2011年第01期

    本文考察了鄂东南农村人情交往的状况,认为其人情交往具有公共性质,并发挥了遏制人情异化、促进社会整合和生产地方性权威的功能,然后解释了其与村庄社会结构的关联,最后提出了从性质区分研究农村人情交往的新视角。

  • 民族传统节庆蕴涵的社会思想研究——基于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庆的分析

    作者:莫光辉 刊期:2011年第01期

    本文以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为个案进行分析,认为民族传统节庆作为人类社会活动在特定历史场域中传承的文化形态蕴涵着丰富的社会思想,指出民族传统节庆蕴涵的社会思想主要表现在自然崇拜思想、亡灵信仰思想、社会伦理思想、社会互动思想、社会理想思想等方面,这些民族传统节庆所蕴涵的社会思想对于人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人与人的诚信交...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生态论

    作者:汪欣 刊期:2011年第01期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单一项目的保护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文化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保护,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新阶段的重要趋势。笔者从理清文化生态学基本内涵,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文化生态保护的诉求以及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问题。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紫金县客家花朝戏研究

    作者:郑紫苑 刊期:2011年第01期

    花朝戏是河源紫金县独具特色的地方戏种。它起源于河源客家地区请神禳灾的仪式活动,体现了该地区的文化特征。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起源、意义、文化内涵以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若干有建设性的意见。

  • 黄帝与服饰文化简论

    作者:张志春 刊期:2011年第01期

    黄帝是中华服饰文化建构中的核心人物:他在中华文化叙述中成为服饰的创造者,而启示这一创造的构思与原型源自卦象;并借服饰以"治天下",即梳理社会秩序与性别秩序;黄色因在五行结构中与他相配成而为神圣崇高的色彩;以他的名义泽被深远的《黄帝内经》中更是展示了较为系统的服饰养生思想等等。所有这些,都成为了建构中国服饰文化大厦的重要奠基石...

  • 针笔线墨:无文字民族的另类书写

    作者:邓启耀 刊期:2011年第01期

    服饰是人们进行族群文化认同、表达自己社会历史的一种"书写"方式,通过这种书写,他们建构了自己特有的历史记忆、文化时间和文化空间。在无文字时代和无文字民族中,口耳相传、动作或图像,包括服饰等,是历史书写和知识传承的一种方式,具有特定的文化功能。这是一种另类的言说方式。我们以往的"笔墨"书写概念是应该打破的。因此,文化的多样性,应该...

  • 中国古代对火浣布之认知史考察

    作者:黄景春 刊期:2011年第01期

    火浣布是有悖于日常经验的神奇事物,中国古人先是怀疑它的存在,后来尝试用神秘文化对其进行"合理化"解释。汉魏时期的方士化文人依据神话观念,认为它产自昆仑山;依据神仙观念,认为它是神仙奇物;依据阴阳五行观念,认为它是南方炎火之地的产物。道教理论家试图阐释火浣布所包含的神仙信息,认为它是神仙实有和神仙降临的证据。宋代以后,人们在较多...

  • 试述“羽衣”的文化内涵

    作者:周思源 刊期:2011年第01期

    羽衣是由禽鸟羽毛制成的衣服。羽衣的形制几经变化,它是华美的奢侈品,是道士神仙家的制服,是文学艺术作品中神仙的仙衣,还是古代士夫追逐的时尚潮流。羽衣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它来源于中华民族鸟图腾崇拜,是不死之乡的羽人神话的置换变形。通过图腾崇拜、巫术仪式、宗教信仰等逐渐构建起来的羽衣意象之下是与死亡的顽强抗争、对自由的强烈渴...

  • 生态旅游场域中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以通道芋头古侗寨为例

    作者:穆昭阳; 曾舒; 曾婷 刊期:2011年第01期

    近些年,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的关注日益加深,民俗文化旅游逐渐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兴起,并在生态、经济、文化等诸多层面对这些地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旅游不仅仅是一种刺激经济的旅游或是观光游,更多也是从一种文化生态的角度来看,并能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进行很好的保护与开发,本文便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以湖南怀化通...

  • 民俗学与社会学田野作业的比较——以中日民俗学·社会学青年学者论坛为个案

    作者:邵凤丽 刊期:2011年第01期

    本文以中日民俗学·社会学青年学者论坛为个案,在介绍中日民俗学、社会学共同田野作业过程的基础上,讨论民俗学与社会学在田野作业方面的异同,主要体现在调查侧重点、调查方法和阐释视角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