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论坛

民间文化论坛杂志 部级期刊

Folk Culture Forum

杂志简介:《民间文化论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913/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间文学研究、民俗研究、民间艺术研究、书评、卷首语、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题、综述、申遗专稿等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8-7214
国内刊号:11-5913/C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65
复合影响因子:0.97
总发文量:1210
总被引量:4235
H指数:26
引用半衰期:8.6667
期刊他引率:0.976
平均引文率:2.3759
  • 蝈蝈白菜 绢艺

    作者:秦竹林; 高育武 刊期:2010年第06期

  • 民间故事的文史影响——以李岩传说为例

    作者:许军 刊期:2010年第06期

    明末起义将领李岩是否实有其人,学界尚有争议。从目前资料看,李岩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由小说家和史家共同创作的一个虚构故事:民间流传李公子传说,并产生众多版本;《剿闯小说》移植并改造了其中之一,引起史家、小说家的模仿。史家根据一党、一姓恩怨,不惜变白为黑,难免捉衿见肘;时事小说根据政治理念,姑妄言之,却彰显了反思锋芒。无论是史书还...

  • 回族民间故事中“变形逃亡”母题解析——《搜神记·女化蚕》与《白兔姑娘》比较

    作者:钟亚军 刊期:2010年第06期

    《白兔姑娘》是回族民众中广为流传的一个民间故事。它以"变形逃亡"为核心母题讲述了回族姑娘阿伊莎由人变形为白兔,又由白兔恢复人形,并找到了自己幸福归宿的故事。该故事与魏晋时期干宝的《搜神记》中《女化蚕》同属一个类型,即"变形逃亡"故事。这二个故事分别出自回汉二个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其"变形逃亡,,母题的文化寓意也截然不同。根据笔...

  • 村落传说与地方社会的建构——以菏泽龙王冯村传说为例

    作者:王娜 刊期:2010年第06期

    村落传说是村落对自己历史的一种认识,往往在村落中世代相传,虽然其中有很大的神化成分,但亦是对村落历史的一种反映,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对村落历史的一种记忆。这种记忆对维护村落内在的团结及外在的地位都有着重要作用。村落传说的形成及流传,反映了村落成员对自己村落的一种认识及定位,因此在地方社会的建构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 关于盘古神话探源若干问题之我见

    作者:龙海清 刊期:2010年第06期

    学术上的"政治正确"所导致的神话历史化倾向和经济利益的驱动,造成了盘古神话起源探索的误区,"发祥地"的纷争是其突出表现。文章认为,盘古神话的"发祥地"之说是不科学的,因为创造神话的古代先民也有一个不断迁居变动的过程。同时,本文在考证盘瓠神话先于盘古神话产生的基础上,用原始思维的理论为基础,并以古籍记载和民俗资料相结合,阐释了盘瓠、...

  • 端午节日文化的再创造——以部级非遗“罗店划龙船习俗”为例

    作者:许莉萍 刊期:2010年第06期

    文章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店划龙船习俗"为例,试图通过考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统节日法定化这些背景之下,利用传统划龙船习俗创造端午节日文化的现象和过程,以及以此为基础在新的社会时期建构新的地方文化特色的现状。

  • 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说部的传承特点和精神价值

    作者:曹保明 刊期:2010年第06期

    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说部是继中国三大口述文化史诗之后的又一民族口述文化的代表作。其早期的家族祭祀活动仪式,被完整保留于族人和部落之中。随着民族迁徙和征战,族人和传承者把自然和历史的感受融合其中,使得说部保存了大量民族情感因素,从而使它成为民族生存的纪实。此外,满族说部中还融合了中原文化的思想和文化成果,线索清晰而独...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文化建设

    作者:刘德伟 刊期:2010年第06期

    文章论述了非物质支化遗产与生态文化的关系,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意识、生态观念、生态精神、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生态美感。文化生态保护区包含着物质性的生态文化和精神性的文化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进行生态化保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化...

  • 在历史的传统里拷问民俗的意义——《中国民俗学史》的寻根之旅

    作者:王素珍 刊期:2010年第06期

    文章以张紫晨《中国民俗学史》为考察对象,对传统民俗学史的研究和书写进行了回顾与梳理。总结了该书在研究方法和理论上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其将民俗学史的时段推向古代,不仅拓展了民俗学研究的范围,同时也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及空间;在材料及形式上,该书在吸取前人研究基础上,有其独特的创新点和开拓意义。对该书的评析与重新审视同样有益于民...

  • 驾楼:民俗物在仪式中的多重象征意义——以对洪洞走亲仪式中关键象征物的分析为例

    作者:程安霞 刊期:2010年第06期

    仪式中的食品、服装、乐器、道具等物品以及它们的材料、形状、色彩、气味、音色等性质,并由这些不同民俗物品的同时出现及其排列组合方式形成一种全方位的文化符号系统。在这一文化符号系统中,按照各个民俗象征物的不同功能和地位可以分为"支配性象征符号"和"工具性象征符号"。文章以对洪洞走亲仪式中"驾楼"的分析为例,尝试探讨民俗物在仪式过...

  • 八卦与雄鸡:民间上梁灵物的巫术效力

    作者:李世武 刊期:2010年第06期

    上梁仪式是一种多民族所信仰的巫术仪式,仪式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巫术灵物,但以八卦和雄鸡最为惯用,传统积淀最为深厚。八卦和雄鸡在历史演变中,形成了一套解释性的话语体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支撑着民众对其巫术效力的信仰。

  • 琅琊财神赵公明考

    作者:聂楠; 鞠志国; 范海钧 刊期:2010年第06期

    财神赵公明之说在民间流传已久,但其渊源则有待考证。琅琊天台山历史文化遗存及周边财神信仰习俗和近期于国内外出现的相关资料充分反映出琅琊天台山乃武财神赵公明之说的发源地之一,而武财神赵公明则为远古太阳崇拜与道教神仙信仰的结合体。对"富"和"福"的探源亦表明财神崇拜乃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中华文化之幸福观和哲学观皆源于国人对"财...

  • 固义傩戏与乐户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贾利涛 刊期:2010年第06期

    河北武安固义傩戏是中原汉族傩戏的重要代表,乐户是民间赛社活动的承担者,二者的关系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固义傩戏和乐户有着密切的关系:固义傩神"白眉三郎"和乐户的行业神"咽喉神"为同一神,固义傩戏和乐户的赛社活动在仪式上具有很大的类同性,同时固义傩戏也和周边的赛社构成一个整体。通过这三个具体层面的考察,基本可以对固义傩戏和乐户的相...

  • 永靖“七月跳会”渊源浅论

    作者:胡毅; 胡颖 刊期:2010年第06期

    流传在甘肃永靖县的"七月跳会"是甘肃保存最为完好的傩舞(戏)形态之一,已被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对其的研究工作几乎仍停留在田野考察阶段。文章通过流传在永靖的《跳会禀说词》、傩舞戏形式、题材内容等,推测永靖"七月跳会"很有可能是历代尤其是明代军队"屯田"制度的产物,与贵州、南京、安徽等地傩文化存在着渊源关系。

  • 鄂东南村落的丧事民俗活动——基于湖北省大冶市丰村的田野调查

    作者:刘燕舞; 田孟 刊期:2010年第06期

    对于丰村的丧事民俗活动来说,它体现出准宗族型村庄农民的公私观念。这种公和私均是弹性的,私是可控的私,私在这样的村庄中让位于公,因此,私虽然可以释放,但不会危害村庄中的公,也因此不会危害村庄的整合。同样,这种公也是一种可控的公,公虽然具有强有力的整合作用,但又因为其并非如完全宗族型村庄中的公那样不可控,所以,村庄又不会过度整合,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