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论坛

民间文化论坛杂志 部级期刊

Folk Culture Forum

杂志简介:《民间文化论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913/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间文学研究、民俗研究、民间艺术研究、书评、卷首语、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题、综述、申遗专稿等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8-7214
国内刊号:11-5913/C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65
复合影响因子:0.97
总发文量:1210
总被引量:4235
H指数:26
引用半衰期:8.6667
期刊他引率:0.976
平均引文率:2.3759
  • 吾侪肩负千秋业 不愧先人庇后人——新中国民间文艺事业60年回顾

    作者:刘守华 刊期:2009年第06期

    中国民间文艺学的构建本来就有"文艺的"和"学术的"两个目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项文化学术事业在各族人民历史命运的巨变中,谱写出崭新的篇章。在20世纪50年代民间文艺学大普及的基础上,八九十年代中国民间文艺学集成的编纂,标志着中国民间文艺学朝向本土化、中国化大步迈进而走向成熟。新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宏大工程的实施,展现出民族民间文...

  • 婚姻、性别与山歌——传统时期闽西客家山歌的文化生态

    作者:王维娜 刊期:2009年第06期

    本文以长汀为例,考察传统时期闽西传统婚姻形式与性别因素如何影响着当地客家山歌的传承。根据调查指出:传统时期,童养媳婚和等郎妹婚下的女性在婚姻家庭生活中承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痛苦,这种痛苦成为女性演唱山歌的文化动力,女性成为山歌的主要传承群体。闽西传统婚姻家庭以及性别,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文化历史因素等,共同...

  • 上海地区曹王信仰研究

    作者:陈莹 刊期:2009年第06期

    曹王信仰为上海嘉定地区的民间俗神信仰,最早可追溯至明代永乐年间,是时庙内祭祀曹植。嘉庆以后,地方精英意图通过"曹植-李明"的神祗嬗变抬升曹王庙的地位。晚清新政以后,曹王信仰逐渐被地方行政机构所取代,但作为地方保护神的曹王信仰长期流传在民间,并最终定型为汉初功臣信仰之一的曹参信仰。

  • 试论山西洪洞的马子与当地娥皇女英信仰的互动关系

    作者:姚慧弈 刊期:2009年第06期

    山西省洪洞县的马子,在当地娥皇女英信仰的各个层面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同时当地信仰的不同层面,也可能对马子的个人方面产生影响。在这二者之间,实是形成了一种有机的互动关系。本文即从仪式、日常生活、地方传说、庙社组织及地域等五个层面入手,试图剖析马子与该信仰之间的互动关系究竟如何实现,以及由此可能对民众产生的影响,揭示出马子这一特...

  • “观社”婚俗的文化成因和特征及其价值

    作者:侯强 刊期:2009年第06期

    "观社"婚俗最早见之于《春秋》。其流布并非仅仅一个齐国,燕、宋、楚和中山等国与齐国一样,形成了这种以自由性交为特色的婚俗。作为周代主流婚俗的一种补充,其背后必然潜隐着某种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作为周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和文化发展中锻炼而成的一种性文化现象,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此时性文化的内容及其观念,而且也体现出鲜明的文...

  • 庙会与乡土社会的建构——以青岛即墨马山庙会的狐仙信仰为中心

    作者:李传军; 马文杰 刊期:2009年第06期

    农村传统庙会是我国农村文化的一大特色,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状态一直流传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马山庙会作为即墨地区较为重要的庙会之一,对民众的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庙会中以胡三太爷为中心的狐仙信仰极具地方特色,是区别于其他地方庙会的文化标志。其中包涵的道德、伦理、价值观为当地民众普遍信奉,他们的行为、生活均受其影响,这意味着...

  • 从四大圆圈纹到蛙纹图形的嬗变——柳湾马厂彩陶主体纹饰的民俗学解读

    作者:霍福 刊期:2009年第06期

    群众文化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而民间信仰和祭祀仪式是其中最为特殊的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青海柳湾彩陶蛙纹的民俗学解读,提出蛙纹是上古时期人们祭天(祭日)的仪式符号,并揭示出符号的文化内涵,厘清了蛙纹演变中的图示规律。

  • 中国民间牛剪纸中的牛文化

    作者:王媛媛 刊期:2009年第06期

    自我国进入农耕社会之后,牛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牛文化也就随之产生。牛文化曾经是中国比较兴盛的文化,在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民间歌谣等各种民间文化中都有丰富的牛形象。本文着重从剪纸中的牛形象来分析中国牛文化的深厚意蕴,以期探讨牛形象所代表的农本思想、趋吉避祸、力量、财富等内涵,以及它所体现的劳动人民任劳任怨、...

  • 不为、匿为与过为——试析田野作业中访谈对象的几种反应

    作者:刁统菊 刊期:2009年第06期

    鉴于学界对田野作业中访谈对象对调查的反应缺乏相关的总结和思考,文章尝试对此进行总结。访谈对象在面对研究者进行田野作业时的反应有"不为"、"匿为"、"过为"三种。了解访谈对象"不为"、"匿为"、"过为"的反应既有助于田野作业的反思,同时更可促进和加深我们对访谈对象及其文化的理解。

  • 累积的“圆满”——贵州安顺周官大山村妇女“修佛”调查

    作者:王学文; 秦发忠 刊期:2009年第06期

    "修佛"是指贵州安顺屯堡妇女朝山走会、念佛修行的民间宗教生活,贯穿了屯堡妇女的后半程人生,与屯堡人的宇宙观念、道德情操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然而,这一重要的民俗事象,与众人关注的地戏相比,一直没有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本文以安顺周官大山村妇女"修佛"的情况为例,系统介绍了屯堡妇女的"修佛"生活,指出屯堡妇女的"修佛"是通过多个层...

  • 生活着的古代城市博物馆——有关平遥古城文化展示的考察报告

    作者:安德明 刊期:2009年第06期

    平遥古城的旅游设计,通过对诸多碎片式的历史元素重新进行拼装,构建了一个有关平遥乃至中国古代城市历史生活的城市博物馆。古城中大量普通居民的存在,又使得这座博物馆化了的城市始终保持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进而使作为旅游点的平遥古城具有一般旅游景点难以比拟的勃勃生机和独特魅力。旅游业的展开,使作为普通生活者的当地居民,自觉或不自觉地变...

  • 韩国民俗现在的保存和“活用”——以江原道束草地区的龙王巫仪为例

    作者:中野泰; 余志清; 陈志勤 刊期:2009年第06期

    文章以韩国江原道束草地区的龙王巫仪为例,阐述那些没有被登录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没有得到"指定"无形文化财)的民俗,现在仍然在继承、在"活用"的事实;并通过这一事例,就韩国无形文化财"指定"制度与民俗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诠释,以此探讨民俗学者对于现代的民俗文化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