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论坛

民间文化论坛杂志 部级期刊

Folk Culture Forum

杂志简介:《民间文化论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913/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间文学研究、民俗研究、民间艺术研究、书评、卷首语、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题、综述、申遗专稿等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8-7214
国内刊号:11-5913/C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65
复合影响因子:0.97
总发文量:1210
总被引量:4235
H指数:26
引用半衰期:8.6667
期刊他引率:0.976
平均引文率:2.3759
  • 保持传统 更新品格

    作者:郭于华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进入新世纪的民间文化研究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也面对着重大挑战和困境,前景是喜是忧还要看其从业者的选择、作为和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此时让人不由地想到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在那场思

  • 赫哲族伊玛堪

    作者:陈恕; 孙亚强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伊玛堪”是赫哲族独有的一种口耳相授、世代传承的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形式。说唱伊玛堪时所用的曲调称做“伊玛堪调”。对“伊玛堪”一词,迄今为止,尚难作出语源上的解释。历史上,赫哲族人把那些长篇说唱古代智勇双全的民族英

  • 机遇与挑战

    作者:编辑部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去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规定从2006年开始,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 人文关怀与民间文化研究

    作者:王建民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在民间文化研究中,存在过度科学化的倾向。本文从方法论层面入手,从物质化和本质化两个主要角度,对这种倾向可能给研究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倡导在科学研究中增加人文主义的角度,以求促进民间文化研究产生更加丰富的研究成果。

  • 包容地看待复杂社会的复合文化

    作者:高丙中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我们的主流社会是以追求民族现代文化为标榜的。这种追求演变到当下,所谓“现代”文化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传统文化在“民间”仍然传承着,大量可以被辨识为“外来渊源”的文化也异常活跃,因此我们处于拥有复合文化的复杂社会。复杂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化的

  • 关注现代人的文化生存世界

    作者:庄孔韶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民间文化中所涵盖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既是人类学、也是民俗学的研究领域,乃至是连接考古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领域。人类学重视故去的人和现今的人们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决定了特定群体的民间创造与表达、智慧和价值、情感与认同的长久意义。因此,

  •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民间文化研究

    作者:张海洋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从法国历史年鉴学派倡导的“长时段、大范围”视角观察,人类社会的政治体制和一部分社会制度会因为革命或干预而有中断,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即

  • 学科界限与学术取向

    作者:施爱东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一、民俗学与人类学的区别谁也说不清2006年12月,在北师大“民族志·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上,刘铁梁把北京城里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的许多知名学者都请到了。不同学科的学者坐在一起,就一个共同的话题展开了有趣的

  • 前沿和预流

    作者:陈泳超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一、前沿、后沿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以前不懂,还以为说反了,后来慢慢自以为懂了,觉得他老人家说得真好。孔子所处的时代,肯定算是社会转型的突出代表了,可他一辈子说的很多话,大概都算不得什么

  • 合阳跳戏——宋金杂剧的遗响

    作者:刘文峰 刊期:2007年第02期

    跳戏是流行于陕西省合阳县沿黄河一带的古老剧种。其表演以吟诵、拳术舞蹈动作、锣鼓伴奏为特征,与河东山西临猗、新绛等地流行的“锣鼓杂戏”同源异流,与山西、陕西、河北、内蒙流行的赛戏和晋东南流行的队戏同属宋、金时期流传的吟诵类戏剧形态。对跳戏的历史、演出形态以及它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的研究,对于了解我国早期戏曲文化的特征有重要...

  • “格萨尔藏戏”: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说唱戏剧形态及其演剧情形的描述

    作者:曹娅丽 刊期:2007年第02期

    本文从艺术特征、戏剧情态及模式等方面对“格萨尔藏戏”做了描述,探讨了“格萨尔藏戏”在青海果洛地区各寺院表演中仍然保留着说唱艺术输入戏曲时的初始形态。中国戏曲与说唱艺术有着血缘关系,但成熟后的戏曲艺术完全是戏剧化了的代言体,因此,“格萨尔藏戏”为戏曲艺术如何从说唱艺术脱变为代言体艺术提供了一种借鉴和参考的模本。

  • 武宣壮族翡翠鸟舞及其文化内涵

    作者:谭茂同; 黎子君; 张廷兴 刊期:2007年第02期

    广西武宣县历史悠久,早在一万年以前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活动。①古时为百越之地,这里的壮族先民(骆越民族)自古以来有崇鸟习俗,即鸟图腾崇拜。在这块土地上,至今保留着如盘古信仰、师公歌舞、蝴蝶舞、龙鱼舞、龙宫水族舞等文化遗存现象。其中壮族的翡翠鸟舞颇具特色,是古代先民生殖崇拜、鸟图腾崇拜的活化石。

  • 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书稿征集启事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学苑出版社近十年来特别致力于民间文化类图书的出版,2004年又同中国民协合作复刊了中国唯一部级的民间文化研究纯学术期刊——《民间文化论坛》,通过不到三年的努力,该期刊已受到海内外民间文化研究学者的充分肯定。现在,学苑出版社计划出

  • 壮族服饰与社会规范

    作者:陈丽琴 刊期:2007年第02期

    服饰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不仅能为人类御寒、扮美,而且起着不同族群间以及同一族群内部不同社会地位和角色的标识作用,具有社会契约作用和规范控制的社会功能,成为指示或约束人们行为的指示符号。在壮族传统社会里,服饰具有辨族别异的族徽功能,起着社会角色的标识作用,也是地位等级的象征,成为标识人的社会地位、角色、等级的一种符号。

  • 流传在上海的陆沉传说

    作者:阮可章 刊期:2007年第02期

    上海陆沉传说有三:一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全市民间文学普查中发现的10例;二是1944年成都《风土杂志》发表的陈志良《沉城的故事》中列举的3例;三是在《水经注》、《搜神记》等典籍中记载的由拳县陆沉为湖的传说。本文对以上14例陆沉传说做了分析论述,对陈志良论文中的典型例子有新的辨析,并对典籍中记载的古由拳县县治所在地做了考证,提出了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