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论坛

民间文化论坛杂志 部级期刊

Folk Culture Forum

杂志简介:《民间文化论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913/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间文学研究、民俗研究、民间艺术研究、书评、卷首语、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题、综述、申遗专稿等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8-7214
国内刊号:11-5913/C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65
复合影响因子:0.97
总发文量:1210
总被引量:4235
H指数:26
引用半衰期:8.6667
期刊他引率:0.976
平均引文率:2.3759
  • 江南鸟(日)神话崇信的传播和衍化

    作者:陈勤建 刊期:2006年第06期

    通过中国江南稻作区的田野调查结合文献资料的梳理分析,我认为,远古江南地区稻作生产与鸟(日)神话传说的粘连,造成了江南鸟(日)神话崇信的萌生。殷商部族的鸟(日)崇信,日本弥生时代稻作生产的崇鸟行为,是伴随着江南崇鸟食稻部落迁移兼并过程中诞生的,是中国、日本乃至东亚诸民族崇信凤鸟——鸟(日)神话崇信的渊源。

  • 春天即将来临

    刊期:2006年第06期

    <正>时光匆匆,我们向读者奉上了2006年的最后一期。

  • 茅盾

    刊期:2006年第06期

    <正>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著名作家,政治活动家,中国神话学的奠基人之一。1949年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长,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 民族志·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

    刊期:2006年第06期

    <正>2006年12月16日至1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民俗文化普查与研究中心、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民族志·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隆重召开。

  • 蓍草神话传说的生态解构

    作者:蔡大成 刊期:2006年第06期

    论文对中国古代蓍草神话传说的片段性记载做出整理和分析。古人相信蓍草是草本植物中寿命最长者,不死而神,故而能数往知来。蓍草的预测神性应来自其宿根每年得天气之先,在固定地点萌发新茎,拥有物候学意义上的信用。论文认为古代10以内的数字符号由草棍组合,推测原始八卦来自抛掷12支蓍草梗落地后的累积图像。蓍草不但是计算历法的算筹,还是夜间...

  • 华夏清音动京城——中国民协举办“中国民间经典音乐展演”

    作者:刘德伟 刊期:2006年第06期

    <正>高亢的“花儿”,悠扬的“信天游”,欢快的苗歌,清脆的唢呐——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精心组织编排的“华夏清音”——中国民间经典音乐展演于12月1、2、3日晚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演出。精美的民间音乐给初冬的京城带来浓浓的春意,并以全新的表现方式向观众展示来自民间的音乐艺术之美。

  • 七夕故事考

    作者:刘宗迪 刊期:2006年第06期

    本文探讨了牛郎织女故事的天文学渊源,揭示了这一故事与七夕之间关系的来历,并证明七夕原本完全是一个农时节日,无关乎爱情与婚姻,更非什么中国的情人节。

  • “草根”的生命力——评《草根南昌——豫章风物寻踪》

    作者:洪文雄 刊期:2006年第06期

    <正>众所周知,南昌市是一座80多年的英雄城市,红色革命的诞生地,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而“草根”一词源于英文“grass roots”,本意为“非主流”,主要指“基层群众”、“平民百姓”等等。“草根南昌”也就是指“基层群众”、“平民百姓”的南昌。

  • 解析都市传说的理论视角

    作者:张敦福; 魏泉 刊期:2006年第06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都市传说的理论视角和方法日趋多样化,弗特的神秘主义、语言学(或语言-结构学)的解析、文学的解读、精神分析方法、历史-地理或比较的方法和结构主义视角等,逐渐形成各自独特的取向、风格和路径。可以把上述理论观点和方法大致归为三类:意义的追寻、形式与结构的分析和实证的探索三大类。多种视野分析路径共存的局面扩展和...

  • 普罗普功能人物理论的电影应用

    作者:李稚田 刊期:2006年第06期

    俄罗斯故事学者普罗普的功能人物理论,同样适用于电影故事的创作与分析。本文举例描述了电影故事功能人物理论的使用,但同时指出,普罗普对人物功能的确认有一定的使用范围——仅仅适用于“迫害/考验”模式的故事,所以功能人物理论还有相当的理论发展空间。

  • 民俗学新的可能性——分类意义下的民俗学和直观的可能

    作者:李牧 刊期:2006年第06期

    本文首先简要重述了民俗的“发现”过程和民俗学的历史,随后在对作为民俗的两个最基本元素“民”和“俗”的考察中,提出民俗最基本的功能——分类。根据本尼迪克特的“想象共同体”理论,分类功能将民俗的起源定位于民众的创造和想象。因此,为了能更为深入地探讨分类意义上的民俗,我们无疑应把目光聚焦于想象的领域。而只有通过直观,我们才能真正...

  • 《民间文学引论》出版

    作者:吉国秀 刊期:2006年第06期

    <正>万建中所著《民间文学引论》2006年7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

  • “中人”在分家中的角色功能审视——以辽南海城市大莫村为例

    作者:原源 刊期:2006年第06期

    分家常与“家丑”相联系,因为分家多源起于家庭的内部矛盾,而以利益分割为主要内容的分家又会加剧和激化这些矛盾,弄不好则会父子反目,萁豆相煎,极大地破坏了深植于民众观念中的儒家伦理规范和熟人社会极其看重的家庭和个人名誉。本文试图揭示在这一家庭事件中,作为分家仪式的主持者——“中人”是如何减少或调和这些矛盾,使得这一家庭危机能够...

  • 信仰、仪式与乡民的日常生活——井塘村的香社组织与民间信仰活动述论

    作者:叶涛 刊期:2006年第06期

    香社(或称香会)是民众由于信仰旨趣相同而自发结成的民间信仰组织。本文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并依据有限的文献资料,对中国山东省青州市井塘村民间香社的历史进行系统梳理,并通过民俗志的形式,具体描述井塘村香社组织的历史和现实活动的基本状况,展现了香社组织在村落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经验交流会在豫举行

    作者:冯莉 刊期:2006年第06期

    <正>2006年11月25至29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经验交流会暨河南省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命名表彰大会在河南郑州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200余名民间文化工作者聚集一堂,就三年多来的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交流经验,展开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