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学报

国际汉语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杂志简介:《国际汉语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语言本体研究、语料库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言习得、语言对比、语言接触、语言测试与语言能力评估、语言网络教...

主管单位: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海外文化研究所;新侨研究院
主办单位: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海外文化研究所;新侨研究院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福建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8
总发文量:456
总被引量:212
H指数:5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4.0577
  • 动词拷贝句的语法化机制及其发展层级

    作者:施春宏 刊期:2014年第01期

    文章首先讨论了学界关于动词拷贝句(重动句)的形成机制及产生的认识,认为相关研究在语言事实的挖掘和分析模型的构建这两方面都有重新分析的必要。本文重新构建了动词拷贝句的分析模型,借此探讨动词拷贝句的生成动因和发展机制,从而刻画了不同类型动词拷贝句的发展层级。文章重点从篇章功能和句法结构之间、句式结构和句式意义之间以及这两组关...

  • “给—动结构”的句法分析:论控制动词的可能性

    作者:邱力璟 刊期:2014年第01期

    本文观察一个与施用结构表面相仿、行为却迥异的结构,称作"给—动结构"。首先,针对该结构的句法分析提出双层子句假设,并分析其内部特性。将本结构句法行为与语法学家较为熟悉的"控制结构"与"提升结构"作一个比较,发现其与控制结构的相似性。而后再另外举出动词组删略与动词组提升两个测试,进而得到"给—动结构"归属于控制句的一个结论。

  • 构式视角下“V+O+V+QM”句式研究

    作者:谢福; 王培光 刊期:2014年第01期

    文章借鉴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以补语为计量成分的重动构式"V+O+V+QM"为个案进行全面考察,对该构式各构件特点以及构式的多义性进行了描写和解释,并阐述了其话语功能。

  • 汉语广义中动句的共时分布和历时发展

    作者:蔡淑美 刊期:2014年第01期

    本文通过系统考察汉语广义中动句在共时层面上的句法分布情况,尤其注重构式的句法配置及相关构式之间的内在关联,构拟出该构式在共时平面上逻辑推演的虚化过程。广义中动句的共时分布是其历时发展不同阶段的缩影,因此本文进一步梳理了它的历时演变过程,并验证了共时构拟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存在句语义比较研究

    作者:黄素源 刊期:2014年第01期

    存在句是存现句最典型的一种。对于这种特殊的句子,至今已有不少学者深入研究并在此方面获得了相当大的成果。本文力图将现代汉语与越南语"存在句"(CAU TON TAI)的语义进行比较。

  • 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的认知语义条件

    作者:刘振平 刊期:2014年第01期

    词的认知语义是其进入句法结构得以表达某种句法语义的基础。在认知语义上,双音节述动形容词以动作为性状主体,一般都能自由地作状语;双音节述物形容词以事物为性状主体,作状语则需要至少满足六个限制条件之一。有些双音节述动形容词不能作状语,有些双音节述物形容词满足语义条件也不能作状语,或者是词义发展、义项分立的结果,或者是同义词在句...

  • “很”“不”是系词性成分吗?——兼谈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问题

    作者:吕峰 刊期:2014年第01期

    文章通过对系词内涵的探讨,从形容词谓语身份的保留与否、系词的句法特征、"语法化"角度以及相关的句法事实论证了现代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中的"很""不"并非系词性成分。它们仍然是程度副词和否定副词。汉语形容词是偏谓词性的,充当谓语无需借助系词(性成分)。虽然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确实需要带标记,但是,这样的标记还不能称之为"系词"或"系词性...

  • 现代汉语零价动词考察

    作者:邢素丹 刊期:2014年第01期

    关于汉语中是否存在零价动词,至今仍存在许多争议。本文在配价是句法—语义范畴的基础上,通过论证动词论元的确定方法以及鉴定方法,认为汉语中存在零价动词,并指出以往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争议主要是因为对研究的着眼点和确定动词价的方法的不同认识。

  • 汉语“就”与泰语“■/k■/”的比较

    作者:陈佩佩 刊期:2014年第01期

    汉语中的"就"与泰语中的"■/k■/"在分布上是有异同的。通过比较和理性分析,我认为泰语"■/k■/"可以自由出现,用法灵活,分布范围比汉语的"就"更广。从两者的意义来看,"就"的意义非常丰富,不过"■/k■/"却没那样丰富。两者的连接功能和连接关系的方面大部分是相同的,但是"■/k■/"的连接关系比"就"要多一些,而且还比较细致。

  • 从小说《西游记》到鼓词《西游记》看明清常用词的兴替

    作者:张美兰; 周滢照 刊期:2014年第01期

    清代鼓词曲本《西游记》在明代小说《西游记》基础上加工改编,其中出现了大量同义异文表达,为我们研究明清汉语常用词的更替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本文通过对十组常用动词的替换使用进行调查,揭示明代带有江淮官话特点小说《西游记》到清代北方话特点的《西游记》曲本之间这些常用词从明到清的演变线索。

  • “格外”与“分外”的异同——兼论两词的副词历程与动因

    作者:周泉 刊期:2014年第01期

    文章通过对程度副词"格外"与"分外"的详细考察,从句法特征、语义语用功能和历史起源与发展的角度,发现两者在修饰动词问题、能否重复问题以及与"之"连用能否修饰形容词问题等方面存在差异。此外,两者在语义侧重点、语体色彩和使用频率上存在不同。文章最后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历史原因。

  • 常用词“痛”、“疼”的历时演变和共时分布

    作者:颜玉君 刊期:2014年第01期

    表"身体疼痛"之义,"痛"、"疼"是一组同义词。先秦至唐宋,"痛"是主导词。"疼"约始见于汉代,到唐代单用的频率才开始增加。元末明初,"疼"使用频率开始超越"痛",同时其句法功能逐步完善,渐渐替代"痛"成为主导词。两者在地域上分布略异:"疼"通用于长江以北,"痛"则多用于长江以南。此外,"痛"与"疼"皆由"外在的疼痛感受"引申出"心理的感受"。"痛"更多...

  • 粤语熟语概念隐喻认知研究

    作者:刘森林; 徐一飞 刊期:2014年第01期

    粤语熟语是粤港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蕴含着丰富内涵的语言精华,其中包含着大量的隐喻。本文结合粤语熟语语料,从认知隐喻学的角度分析其语义及其认知过程。

  • 德庇时(John Francis Davis)的汉语熟语研究——以《贤文书》为中心

    作者:侯颖; 温云水; 王姜梅 刊期:2014年第01期

    《贤文书》(以下简称《贤》)是英国知名汉学家德庇时于1823年编撰的一部关于中国熟语的著述,收录了包括格言、谚语等在内的熟语201句,内容囊括了修身养性、交友处世、天理人伦等诸多方面。本文将在简要论述德庇时生平、著述以及相关汉学研究贡献的基础上,介绍《贤》的成书及出版经过、编排特点、编写目的,重点从熟语内容选取(修身养性、人际交往...

  • 语言学界的先驱之作:斯塔恩塔尔(Heymann Steinthal,1823—1899)对汉语的论述

    作者:柏寒夕 刊期:2014年第01期

    斯塔恩塔尔(Heymann Steinthal,1823—1899)是19世纪德国最著名的语言学家之一。文章从斯塔恩塔尔出版于1850年的《语言理念发展中的语言分类》和1860年的《语言结构的主要类型与特征》入手,论述斯塔恩塔尔的汉语语法理念。同时,笔者还把斯塔恩塔尔的理念与洪堡特的论述作对比。强调斯塔恩塔尔的贡献在当时意义非常深远。斯塔恩塔尔突出了:词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