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 部级期刊

Reference Teaching To Middle School History

杂志简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1-1036/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历史教育视点_特别关注、教研交流长廊_互动平台、历史教育视点_热点追踪、教学实践探索_精彩瞬间、学生学业指引_试题分析、历史教育视点_...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2-2198
国内刊号:61-1036/G4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72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6924
总被引量:2375
H指数:15
立即指数:0.0034
期刊他引率:1
  • 费孝通:教育以人为本

    作者:贾海红 刊期:2004年第12期

    师者的魅力 我最喜欢教书,我搞了一辈子教育,我也喜欢别人叫我老师。我认为学问是一生的事情,学问是立身之本。没有学问不行,我把学术视作我的生命。中国古人讲,要立德、立功、立言,学术正是这“三立”的根本,要以学为本,这是我一生的追求。可以讲,我一生都是为了学术,我这辈子学术的中心思想就是四个字:志在富民。

  • 乡土历史教材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冯一下 刊期:2004年第12期

    我国有编撰乡土史和乡土历史教材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土历史教材建设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

  • 知识整合与思维发散——谈中学历史的自主创新学习

    作者:焦功成 刊期:2004年第12期

    人类历史,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再到铁器时代,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无不体现了人类的创新精神。学习历史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同学们在学习历史中不能被动地接受教材和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而要学会自主创新学习。所谓创新,有两个层次,即“人类首创”和“个体首创”。

  • 史实的创新理解

    作者:李绍贵 刊期:2004年第12期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但是,也只有智明的人才能读史。然而众所周知,高中历史学习的实际情况是:有的同学确实思维明朗,既能纲举目张、线索分明、举重若轻,又能小心求证、比较辨析、深度挖掘,可谓兴趣盎然、人其堂奥,但也有不少同学陷入大量历史细节中,照本宣科,越学越死,难分巨细,不能自拔,

  • 在学科特点中自得学史方法析例

    作者:杨子坤 刊期:2004年第12期

    高三学生备考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方法。例如,充分利用课本,有效获取知识,正确运用观点,独立完成作业,解决实际问题,发挥个人创见等,都离不了相应的思维方法。真可谓:学习方法无所不在。学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贵在自得其法。学生的素质、潜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善于“自得其法”上面。

  • 试论文科综合试卷的命题策略

    作者:朱可 刊期:2004年第12期

    尘埃终于落定,期盼却再次涌起——2004年文科综合试卷已然揭开神秘的面纱,展现在大家前面。对于广大中学教师来说,他们现在关注的焦点已经不在试卷的本身,而在于试卷所蕴涵的精神对今后文科综合考试的引领,以及对高中政、史、地教学的导向。毫无疑问,经过多年的磨合,文科综合试卷越来越趋向成熟与稳定。

  • 2004年历史高考试题对2005年历史高考复习的启示

    作者:张书林 刊期:2004年第12期

    我们通过对2004年北京、天津、上海、湖北、福建、甘肃、广东、广西、内蒙、江苏10份高考试题的统计,先秦部分内容占试题分数总量的1207分之54,即4.5%。这些试题只有上海试卷中一题为原始社会,江苏一题为夏商周时期共计4分,其余试题集中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文化部分,

  • “文综”历史命题趋势浅论

    作者:徐驳 刊期:2004年第12期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强调考查考生对文科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文综”测试虽名为综合,但考虑到“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仍单独设课,各学科的教学大纲、教学组织等均分别独立制定完成。”所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内容并未脱离开高中学生已具有的文科各学科知识体系,

  • 让学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获得发展

    作者:黄志英 刊期:2004年第12期

    历史本是一个过程,没有过程就没有历史;历史教学也是一个过程,没有过程就无所谓教学。

  • 从七国民风看战国兼并

    作者:李斌乐 刊期:2004年第12期

    民风是不同历史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民间社会风尚。它主要体现为社会群体行为所具有的地域性集体特征和价值观念上的共同心理习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变法,改革政治,移风易俗,在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风。对这些不同民风的考察和了解,无疑是深入认识战国历史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 中间势力在抗战中的作用和地位

    作者:崔创 刊期:2004年第12期

    中间势力是指介于以中共为代表的进步势力和以国民党为代表的落后势力之间的阶级、阶层和政治派别的统称。1940年在《目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指出:“争取中间势力,就是争取中等资产阶级,争取开明绅士,争取地方实力派。”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断丰富,成为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科学依据。

  • 客卿制:秦国由弱变强的关键因素

    作者:刘菁 刊期:2004年第12期

    商鞅变法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改革,历来都是教学的重点。现行中学课本中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有: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什伍连坐法;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废井田,开阡陌,用法律的形式肯定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以及“燔诗书明法令”。

  • 国学大师梁启超

    作者:杨建华 刊期:2004年第12期

    梁启超自号“饮冰”,取的是庄子内热饮冰之意。他一生“多变”:由改良而倾向革命,复又回归改良,由拥袁(世凯)而后反袁,由投段(祺瑞)而离段。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不惜今日之我与昨天之我斗争”。他的多变,常被人指斥“心无定见”,甚至有人骂他是反复无常的小人。

  • 日本军队在新加坡对华侨的大屠杀

    作者:张港 刊期:2004年第12期

    南京大屠杀已经为世人所知,二战中日本军队在新加坡对华侨进行的灭绝性大屠杀,也是让人震惊的。

  • 中学历史教学当前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作者:王薛刚 刊期:2004年第12期

    新学期伊始,笔者有幸陪同领导听了几节高三文科班的历史课,发现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在某些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个史论结合的老问题。例如,我们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这一课。教师重点讲了“铁农具的使用”和“商鞅变法”。而且讲得很清楚,学生也听得很认真。领导(非历史学科科班出身)认为教得很好,问我有什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