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08 06:31:55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第1篇

【关键词】体育 武术教育 现状 对策

我国在校的学生有2亿多,如果他们能在学校得到良好的武术锻炼,掌握武术锻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学习几套拳械,常练不辍,练得体魄健壮,武德高尚,若干年后,我国整个国民的精神风貌,必将大为改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中强国”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武术进入学校并得到广泛普及,势在必得,只要各级有关领导,尤其是决策层,从思想到行动上真正把武术工作重视起来,加上各基层教育者的认真贯彻落实,那么,中华武术一定会在学校教育中显示出其博大精深的内涵,真正成为学校教育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一、学校武术教学的现状

(一)学校武术师资的配备情况

目前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锻炼观念。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开设武术课教学的学校占一少部分,使得我国学校武术教育几乎处于名存实亡的现状。

(二)学校武术教材实施的现状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武术教材的科研论文,对学校武术教材的调查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主要问题:(1)教材陈旧和脱离学生实际。对武术教学内容的调查表明:学校生最喜欢格斗和对练,其次是套路。(2)武术教材的结构过于单调,包括:基本功、基本组合、武术套路。(3)武术基本功的创新很少,缺少新颖的武术基本功组合动作,使同学们失去了对武术的热爱。有68%的学生不喜欢体育教材中的武术内容,40%-45%的学生没有体育教材,30%多的教师是没有体育教材,特别是农村学校,情况更加严重。说明了现行的学校武术教材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三)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与教师教学现状的矛盾

据调查,学生普遍喜欢武术运动,但不愿意上武术课,缘自于体育教师的呆板教学,现实的武术课并不被学生所认同。学生普遍认为:武术是一项较为简便的锻炼方法,通过习武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自卫防暴,同时还可以体会武术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强身自卫是多数学生追求的目标,女生习武更加追求自信和自卫的目标。学生的兴趣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武术固有的健身、修身、防身的作用,也反映了学生不同层面的价值取向。学生喜爱武术,但是在正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又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形成了一种矛盾,教师难以把武术的教学内容真正的传授给学生,造成了目前武术教学的空洞无力,甚至是流失。有的学校甚至取消武术教学,长期如此,那么这项流传千年的民族传统精髓就会不复存在。

二、加强武术教育的对策

(一)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指导,着力培养武术专长教师

近几年来,我国体育师资的整体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每年从体育院校培养出来的武术专业毕业生是很有限的,而这些毕业生中能到学校一线从事武术教学工作的是少之又少。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整体素质较高,适合于各种教学,但对于灵巧性和技击性较强的武术教学,稍显不足,面对这种情况,上级主管部门应该把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武术教师作为长远目标,解决目前武术教师缺乏的现状。对学校的体育教师,应选派责任心强,基本功扎实的年轻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加大培训力度,使这些年轻教师能承担起武术教学的重任,形成一支具有武术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尽可能的使每一个学校都有一名具有武术专业的教师,定期进行测验,提升整体教师基本水平。

(二)合理搭配术教材,提高学生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下,各项目教学都进行合理搭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武术教材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以适应新的体育教学思想的要求。首先,教材要突现武术项目攻防和对抗的本质特点。其次,武术实战技能与文化熏陶并重。在教材的设计上将丰富而博大的文化内涵转化为学生易懂、易学并感兴趣的形式,要提升武术教材的科学性,深入了解武术项目的特点,深度加工教材,用简化、变形、游戏等多种途径进行,综合与分化相结合,把复杂难学的武术竞赛素材进行分解,用其中符合体育教材原则和学生心理的内容作为武术教学的内容,展现武术自身的风格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三)合理改善武术教学方法,选择多种教学手段

学校很多学生不愿意上武术课,与体育教师呆板的教学有关。要想改变目前武术教学的现状,必须从改变武术教学方法上做一些尝试。教学方法是教师运用一种主要的手法进行教学的行为方式。在武术教学中,主要运用念动训练法和表象训练法,这主要是心理学方法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其中武术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讲解动作的规格,动作路线,攻防含义,引起学生对动作的求知欲望;示范法是武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生动、具体的直观手法,在示范过程中,要注意示范面、示范位置、选择示范时机、变换示范速度等,使学生清楚的了解动作,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提高学生兴趣。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音乐在武术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要根据不同的动作选择不同的音乐,了解音乐与武术动作的内在联系,使音乐与武术动作的配合恰到好处,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第2篇

【关键词】 传统武术 体育教学

武术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在长期的演化与发展中,形成了集健身、防身、养生为一体的独特锻炼功效,是一项很好的健身和终身体育运动。武术也成为了我国各级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一形式满足了不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而且由于授课时数和教学内容的增加,使得武术教学过程更加系统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一技之长。

一、大学体育课程中武术教学的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内容丰富多彩,分类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按照运动形式,可以分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两大类。在当代大学的实践教学中,套路运动教学占据内容。

教学中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正式的武术套路运动一样,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遵循攻防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的徒手和器械套路演练。在大学的体育教学中,武术主要有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项目等。格斗项目在校园体育教学中开展的比较少,因为格斗运动在进行的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的几率比较大。现在校园体育开展的格斗运动有散打和太极推手。

二、武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武术由于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色彩,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与精神都在武术的精神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武术同时对强身健体有着显著的功效,更可以锻炼一个人意志力,武术的道德也在不断的影响着现在的大学生,起到教人做人的作用,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着明显的地位优势。同时也因为武术神奇的强身健体的功效,也为其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喜爱。

1、武术课程是壮内强外内外兼并的健身运动。武术强调的是内外俱练,身心双修。通过练习对外可以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特别是太极拳强调用意识引导动作,长期锻炼对调解人体的阴阳平衡,调气养血,改善人体机能和精神状态,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都有很大的作用。

2、武术课程可以自卫防身。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都是以攻防的动作为主要内容,可以起到一定的自卫防身效果。这同其他的体育教学是有很大区别的,其他的体育项目能做到的仅仅是强身健体的效果,却不一定在自卫防身上取得很好的效果。

3、武术课程可以锻炼大学生的意志。武术课程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武术基本技艺,而且能培养吃苦耐劳、果敢顽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长期以来中华武术都有重礼仪、讲武德的优良传统。通过习武,让正在成长的大学生可以学会做人的道理,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礼仪守信、宽以待人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4、武术课程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武术项目的观赏价值很高,不论是技术动作的艺术美,套路演练时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还是团体竞赛时团队的团结一致的气势,都给人以美德享受和精神上的激励。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这是别的体育教学项目所无法企及的。

5、武术课程可以增加在学生的交流。武学内容丰富,理论博大精深,功夫亦无止境。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可以通过互相学习,切磋技艺,交流体会。这不仅仅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增进了友谊,丰富了业余生活。

三、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学习武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武术内容非常丰富,一个套路往往动作多变,技术复杂,方向路线变化大,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记,学不会,教学费力又效果差。

1、让在学生学会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武术教学应从“基本”入手,后教学拳术和器械套路。“基本”练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专项身体素质,提高基本动作规格,而且是学习拳术和器械套路、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武术套路都是由基本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跳跃、平衡等单个动作组成的,基础是否扎实,动作是否规范,直接影响以后教学武术套路的效果。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第3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 武术 教学方法

高中体育课程标准认为,体育课程教学应该在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注重依据本地区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注重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训练的过程中增强体质。笔者根据本地的群众体育活动,选用了武术教学模式来增强学生的身体体能。在教学中,我们紧紧围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技能”这根主线,以套路规范训练为本,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样化的训练方法来予以灵活练习,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理解能力。可以这么说,武术教学的开展,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他们学习的潜能,还能够在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容忍心态,从而促进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1 高中体育课程中武术教学的必要性

1.1高中体育课程中运用武术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好奇心理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能训练是较为重要的一种内容。学生对于武术的了解较少,仅是从影视资料中获取,倘若在课程教学中穿插武术教学定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1.2高中体育课程中运用武术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一致性。学生的动作协调一致不仅使他们未来身体发展的一种必备技能,也是提高他们身体素养的重要措施。学生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强身健体的方法,更能够使得动作协调一致。

1.3高中体育课程中运用武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意志。学生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一些基本技能,还能够培养他们坚强意志和宽容待人的精神,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身心修养,满足他们未来发展需要。

1.4高中体育课程中运用武术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现行的教材要求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基础上,能够多运动,以增强体质。而武术教学则为学生特别是女生提供了更为有利的自我保护,减少受伤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 高中体育课程中武术教学的方法

2.1完整示范,帮助学生熟悉武术过程

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武术时往往因为了解不够深入而难以真正做到全面系统地掌握武术,需要借助一定的引导示范来予以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注重引导示范,通过运用整体示范的方法来向学生传授整个动作要领。

对此,笔者以为,这种整体示范就是在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动作要领中不断地让学生能够深入领会,进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这种整体示中应该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应该在认真专研武术动作要领的基础上,仔细分解其中的难度较大的动作。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讲清楚各个动作的用力、运行规律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有机的联系中更好学习和运用。这种完整示范应该做到反复,规范。在形成正确的动作技术定型基础上反复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熟悉武术练习的过程。

2.2分解示范,提高学生练习武术质量

在教学中,对于一些较有难度的动作,我们不妨采用分解示范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在分解示范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身体体能的实际情况考虑出发,注重武术动作彼此之间的连贯性,做到“刚柔并进,运用自如”。这样的分解教学,更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

笔者以为,在教授分解动作时,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学习理解感悟能力出发,注重做到“层层分解、步步到位”,以便让学生能够予以接受和掌握。如教“歇步盖打”动作时,我们可采用逐层分解的方法来进行操练,可以通过“撤步盖掌”来规范学生的上肢练习动作,通过“歇步冲拳”来规范下肢练习动作,以此来做到动作彼此一致。这样能使学生明确动作结构,并掌握动作技术。这样的分解更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2.3长期训练,达到强身健体学习要求

在武术教学中,切不可做到花拳绣腿。这样,不仅不利于课程教学,更不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整地掌握。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按照教学要求认真教学;另一方面,做到长期训练,提高教学效果。

当学生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学习武术自然就有了兴趣,就应有更高的目标与要求,那就是武术完整套路练习,就是将学习的单个动作串联成连贯动作了。通过这样的长期训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了解,更利于学生强身健体。

3 高中体育课程中武术教学的思考

3.1高中体育课程中运用武术教学应该体现“学生为主体”理念。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运用多元样化的教学思维模式为每一位同学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3.2高中体育课程中运用武术教学应该做到“科学而规范”要求。我们知道,武术教学是一种讲究非常严格的课程。正是这样的规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够遵循规律,规范教学。

3.3高中体育课程中运用武术教学应该树立“安全是第一”思想。任何武术训练都是为了增强体质,而非争强好斗。在教学中,应该时刻从学生的安全着想,做好防范措施,确保安全。

综上所言,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注重武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一方面,是课程教学发展的必然需要,能够促进学生体能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增强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注重武术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成为该项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让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徐敏.对高中武术选项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体育教学,2010,10.

[2]田芳兵.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2.

[3]刘晋元,冯敏,桑全喜.竞技武术创新系统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3,4.

[4]颜世亮.论传统武术的现代生存方式[D].山东师范大学,2004.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第4篇

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武术的精华。二是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武术去研究。通过这样的创新,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和综合素质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更高更远的人生目标。只要掌握了合适的教学方法,体育和武术教学会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武术教学;爱国主义;综合素质

随着李小龙、叶问等电视剧,电影的热播,大家对中华武术的关注越来越热,尤其是青少年,更是对英雄钦佩加崇拜。这几年我在职高体育教学中,曾经遇到好多学生,体育课自由活动时间里抬拳踢腿,口中还念念有词,当我询问时,他们都热切的期盼老师能教给他们一些,哪怕最基本的小武术。面对同学们对武术如此地渴望,我久久不能平静,于是在做了大量的调查和测试后,我决定创新体育教学,将武术教学和体育教学融为一体,这样既增加了同学们上好体育课的欲望,也满足了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武术的爱好,同时也为他们终身学习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在把武术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做到了以下几点:

1 让学生了解中华武术的精华。

武术里面固然有健美的姿势、高难的动作,给人们以美和力的享受,但同时又可强身健体,这是练武的作用。武应该理解为打,那么术指是就是方法和技术了。但是,往往有的习武者练了很长时间拳术,姿势优美,表面上看很有功夫,可是一遇到实际交手之时,就应用不上。原因当然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未得武术之真谛。著名梅花桩拳师韩其昌老师常讲,练拳要练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艺的程度,方为可矣。意无意,达到真意出现潜意识支配,亦就是达到了阶及神明的上乘功夫阶段的,也就掌握了武术之真谛。

2 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武术去研究。

教育部前两年发文,要求在全国普通中小学校,含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推广武术健身操,旨在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据悉,为推广武术操,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创编了《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统一习武内容。 小学、初中及高中的武术操有所区别,小学所习武术操有两套,即旭日东升和雏鹰展翅,两套操均是以长拳基本动作为主,动作欢快;初中生的武术操为英雄少年,以长拳基本动作和运动风格为基础,汲取了太极拳、少林拳、南拳和健身气功的技术元素;高中生所习武术操为《功夫青春》 (对操),选取武术基本攻防动作,练打结合,突出武术既可以单练,也可以对打的特点,将健身性、防身性结合。武术操姿势舒展大方,动作刚劲有力,喜好新奇的学生们应该会喜欢。整套操操练下来约3分钟,比现行的广播操时间要短,但是运动量比广播操要大,对学生们能够起到较好的锻炼作用。

高中生所习武术操中增加了“攻防”招势,武汉中学教师张辉对此表示,武术本来就是防攻结合的,攻防招式的出现不稀奇。他认为,攻防招式表演的成分还是偏多,但它增强了锻炼价值和练习的趣味性,也给学生们灌输了一些武术攻防的意识。为了让我校学生既享受体育课的乐趣,也享受体育课中武术的熏陶,我和我校体育组的几位老师,反复查阅有关体育课,武术课的资料,从中选出抬拳道、散打、自由搏击、咏春、太极等几种适合高中学生健身,防身的简便易学的武术,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自由选择。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周边武术人力资源,请来了县里有知名度的武术各方面特长人事来传授学生。通过这样的尝试,我和学生都深感到体育课和武术课融合在一起的无穷魅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同时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坚持、有恒心和毅力、不服输等好多优秀品质。和终身锻炼的理念。

最后我想谈谈体育教学中融入武术教学的感想。

一、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在学生学习武术过程中,我给他们讲陈真等故事,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对学生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起到了更好的促进作用。体育运动使人进入一种超凡脱俗的竟界,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勇敢、果断、坚毅、自信心、自制力、进取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武术紧张而激烈的竞技对人的心理品质即是严峻的考验,也是一种健身强体的技能,同时也是一种注重积极进取的生活方式,它可高贵气质、修炼身心、,可提高人对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适应性,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增强信心、使人得到勇气。因此体育教学和武术教学融为一体更能也是修炼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很好方法。

三、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起到了更好的促进作用。武术中有许多可以用于实战的对打练习,这些练习可以使修习者更加谦虚,培养克制能力和勇气。而且可以提高机敏性和警惕性,同时可以测验动作的适应性和正确性。武术中的套路、散打和跆拳道的练习使人的身体动作更加柔韧,优雅达到武幻芭蕾的艺术境地。学生通过体育和武术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体育和武术知识、技能和技术,并使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构成智力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的融合,能更好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更高更远的人生目标。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第5篇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运动健康越来越重视。在高校体育课上,体育课的项目不断拓展,采用传统武术教学不仅仅能强身健体,拥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和坚毅坚韧的情操。本文简略对武术教学在高校体育课上的应用与开展情况进行一些分析。

关键词 武术教学 高效课堂 体育锻炼

武术是我国较为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不仅是一种强身健体,锻炼体魄的体育项目,更是弘扬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是传承与祭奠历史的宝贵国粹。近年来,武术项目虽然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但是由于无人教,教不会以及师资力量的缺乏,教学体制的限制等等问题的出现,武术教学的路途仍是举步维艰。

一、什么是武术教学

武,止戈为武;术,思通造化、随通而行为术,在历史中一直是教育的内容之一,它的产生是因生存斗争需要而产生,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不断的总结形成了今天的这一种特别的行为文化。它拥有消停战事、维护和平的实力,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生存技能,中国传统武术伴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成为维系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魂、和承载中华儿女基因构成的魄,止戈为武。武,是拥有维护自身安全和权、益的实力。我们修习武术,是让我们从身到心、由魂而魄得到提升而充满安全感,精壮神足,具有安然自胜的实力。这是我族历代沉淀而成、安魂守魄的法宝。历史证明武术是推动文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受现代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这些思想的影响,导致越发多的人重文轻武,认为武术是不学无术的非主流游戏,因此得不到一定的重视。现在的武术在体育课堂中大多以表现套路为主,散打、擒拿为辅教学内容,在实际实践中健身效果既不明显,也没有实战的作用,形成所谓的“花拳绣腿”。所以武术教学在目前的高校教学中有着许多要改进与完善的地方。

二、 体育课堂中的武术教学

高校体育课,主要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当代的高校大学生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心理,有一定的体育能力。因此对于高校大学生的体育课可以采用较为难度的和战术性的体育项目。比如武术,所以武术在高校中的应用时,首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武术教学问题及原因

现在的武术教学大多偏重于对武术套路的练习,缺乏武术实质性的操作与锻炼,泛泛的介绍武术的基本而没有实质操作武术的实打练习,这些原因导致了广大多数高校学生对武术失去兴趣,使他们更热衷于具有很强表现性和对抗性的跆拳道以及其他项目。其次,武术教学的内容讲学过于单调,缺乏深度,缺少表现性,有的教师在对武术教学概念上的理解也是空洞,教学和解说上不易于让学生理解,从而使学生更加对武术缺乏学习的耐心和喜爱。再者,武术师资力量的缺乏,教师的技能水平又参差不齐,有的教师教学还理念陈旧、方法落后,语言过于笼统,不够细致不能跟上新时代学生的步伐,犹而武术得不到新的拓展和突破。在一些调查中发现一些武术老师,只会泛泛的教一些套路练习,对动作技术解释的语言缺少启发性,学艺不精教学就很差劲,如果教师对武术认识不深,课堂中表现的不认真,懒散怠慢,对武术的精髓理解不精通,这些都很容易影响学生对武术的理解以及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误解。再者,现实中虽然武术一直受国家的重视,但是很多情况下都缺少专门的场地和器械,高校武术的场地设计又有很多没有规定武术专门的场地,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高校学校中很少有重视武术教学的开展的,场地缺少,师资缺少,学生的参与者就更少,因此武术教学的问题在高校应用中开展有着比较严重的问题。

(二)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

通过对武术教学在高校课堂中的一些问题分析,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实质性的对武术教学的重视度不高,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大对武术教学的宣传以及对我国国粹文化的弘扬,带动对武术这种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视,从社会、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等上宣传,从而推动人们对武术的重视,这才能提高高校对武术教学的教学质量,才能在高校武术教学上能改进设施,增加师资,提高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

虽然武术教学在我国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发展目标是明确的。随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对武术教学的改善,增加对武术教学的更加重视,高校武术教学应用上一定会更加完美。而且武术的良好精神是不灭的,在传统文化的长河里闪耀着熠熠生辉,这是肯定的,通过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对武术基础设施的完善,让学生学有地方,学有所成,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把良好的武德的精神会带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正确的了解到武术的概念,提升学生的精神毅力,正确的带动武术的影响力。我想,把武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武德精神思想的良好融合,身心的共同发展,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武术选手,这应该就是武打者对于武术的意义了吧。

参考文献:

[1] 刘巧芳,牛炎涛,姚亚行.武术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6(06).

[2] 高岩.我国高校体育法课程开设现状与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4.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第6篇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武术教学可行性

1国内外研究现状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最初兴起于一些欧美国家的高等院校,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盛怡、杨洪等人写到:美国,其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成功的实践运作。刘波在德国科隆体育学院攻读博士期间对德国的体育俱乐部体质与学校的体育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德国中小学除体育课外,其余体育活动一般以俱乐部的形式来实施,尤其是课外体育锻炼。邓达阐述了日本学校体育俱乐部的现状,“学校课余体育活动学生全员参与俱乐部。校内俱乐部有两种,一种是称为特别活动的必修俱乐部,可从艺术、体育、科学中选择一个项目;另一种是自由俱乐部,主要是由学生为主体建立的,教师起指导和辅助作用。”通读国内有关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的文章及刊物,其中大多是关于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只有很少部分是与中小学相关。研究对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说法各异。刘建坤,王桂欣等提出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概念,有的则称其为教学俱乐部。大部分学者则采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这一统称不仅与国际接轨,同时也符合我国对于“体育俱乐部”这一术语的通俗解读。二是体育俱乐部的分类不一。姚毓武、张大为将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俱乐部划分为单项体育俱乐部、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和体育教学俱乐部;邹师、冯火红把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划分为课外体育俱乐部、课内体育俱乐部和课内外结合的体育俱乐部;陈云龙指出,目前有两种划分方法是切实可行的,一种就是以性质划分,即社团型俱乐部、企业型俱乐部、民办非企业型俱乐部,另一种就是以任务划分,即职业俱乐部、业余俱乐部、健身俱乐部。三是体育俱乐部的外延不同。在研究过程中有的将体育俱乐部看作课外体育活动处理,有的把针对体育教学的教学俱乐部称为体育俱乐部。基于体育俱乐部的分类不一,体育俱乐部的外延也就不可避免出现分歧。由此可见,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已经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运用成为今后教学的必然选择。笔者通过辨析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概念认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以体育练习者的自觉结合为基础,以学校的运动场馆为依托,围绕着某一运动项目,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的体育教学模式。

2武术俱乐部的发展趋势

2.1成立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中正式确定的使工作任务得以分解、组合和协调的框架体系。现代组织理论认为,组织结构影响组织行为,也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对服务对象也有深刻影响。结合国内外非营利组织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实际,建立董事会制度,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成立董事会领导下培训、竞赛、场地、宣传、财务等管理部门,实施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管理机制是比较理想的管理方式。中学生在认识上有了较强的目的性、精确性、概括性;其注意的有意性、选择性、稳定性也有了很大发展;记忆的领域扩大、技巧多样、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具备了初步的辩证思想;想象及至幻想空前发展,为创造性的发挥、创造能力的培养开拓了广阔的天地。由于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心理活动,行为的自觉性有所增强,自主意识逐步发展。中学生自身的特点,再加上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出于对武术的喜爱,希望聚集起拥有共同爱好的伙伴一起习练武术,为中学武术俱乐部的创建提供了极大空间。这些武术爱好者自身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推选出负责培训、竞赛、场地、宣传、财务等方面的分管人员,分管人员具体策划、安排、实施各项活动,从而扩大俱乐部的影响力,争取吸纳更多成员加入。中学武术俱乐部作为国内外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缩影,尽管其组织规模小、组织形式简单、组织人员各项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存在,但组织框架的日益完整使得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中学武术教学中顺利实行奠定了基石。

2.2完善规章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对组织正常运行的基本方面的活动框架,是将单独分散的个人行为整合为集体化行为的必要环节,是管理工作赖以依托的基本依据和手段。武术俱乐部成立初期即针对成员准入制度、管理制度、活动制度、经费使用制度等制定出专门的规定与要求。根据俱乐部成员武术技能掌握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武术俱乐部实行会员准入制度,会员需缴纳一定的会费,遵守俱乐部的规定,定时参加俱乐部举办的活动,践行武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际,积极宣传武术的健身价值、教育价值等。俱乐部成员要以身作则,发扬优良武术文化传统,本着自愿的原则,吸纳喜爱武术的人员。对于对武术有偏见的人要主动纠正其错误思想,主动帮助校园弱势群体,爱护、团结同学,不可强制要求他人入会,更不可仗着自己有一定的习武基础欺压其他同学。武术俱乐部活动要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切不可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俱乐部经费支出要合理,做好经费预算,保障俱乐部正常运营。

2.3依托学校武术场馆和器材设施

场馆是中学武术教学开展的物质保障。体育场(Stadium)是在室外进行体育锻炼和比赛的场地,大型体育场为综合性运动场,一般建有一个标准田径场,在田径场内设置一个标准足球场。体育馆(Gymnasium)是室内进行体育运动的场所,体育馆按使用性质可分为比赛馆和练习馆两类。目前,绝大多数中学配有标准的室外田径场,少数中学配有室内体育训练场地,部分中学拥有专门的室内武术训练馆,这些都为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运用提供了实践基地,武术俱乐部可依托学校武术场馆组织会员开展训练与比赛。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除却运动场馆之外,武术器材的配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刀、枪、剑、棍等。由于武术俱乐部经费来源有限,不能购买大量的武术器材设施,在此情况下,可借用学校现有的器材,为武术俱乐部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2.4开展各种武术活动

活动是俱乐部存在形式的外在表现,只有通过举办活动才能向他人传达俱乐部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武术俱乐部可结合学校文化艺术节、联欢晚会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展示武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手抄报、剪贴画、书法比赛等文艺活动,展现武术“力与美”的展演活动,凸显武术能力的比赛,彰显校园文化的武术操,以及定期进行的武术训练等。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举办多种形式的座谈会,通过集体讨论、个人陈述等方式挖掘武术的本质与真谛,开发武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根源。为增强武术俱乐部成员的技能水平,可邀请武术专业的教师、专家对成员训练方式方法及技能动作进行教学指导,也可发挥俱乐部成员自身优势,尤其是获得过部级奖项的成员的优势,对其他成员进行指导。为检测俱乐部成员的水平,根据个人情况可通过参与校级、市级、省级、部级的比赛进行验证。

2.5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首先,学校武术俱乐部的经费来源一般集中在会员会费、依托单位补贴、经营创收和企业赞助等方面。会员会费是俱乐部成员准入制度规定的一项固定收入,由于中学生属于未成年人群体,还未有争取个人收入的能力,因而将自身的零花钱或压岁钱作为会费予以缴纳。依托单位也就是学校,校领导根据武术俱乐部开展情况会给予一定的资金或物质支持。经营创收是学校俱乐部获得生存经费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其自身造血能力的重要指标。武术俱乐部通过举办活动和比赛,或参与有资金奖励的活动和比赛,从而获得创收;待俱乐部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或成为精品组织时,也可通过发售纪念品的形式进行创收,拓宽武术俱乐部的经费来源。其次,对外宣传是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中学生充分运用所学教育技术知识,或为达到一定目标而探索的新渠道,如制作网页、注册微信公众号、办海报、利用学校宣传栏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宣传手段扩大中学武术俱乐部的对外宣传力度。

3新课标的必然要求与选择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中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求中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做学习的主人。新课标的理念与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同一个方向性的问题,即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正式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出发,以武术练习者的自觉结合为基础,以学校的运动场馆为依托,围绕武术这一运动项目,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将武术教学、课外武术、武术训练与竞赛等融为一体。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第7篇

【关键词】武术;体育课;课间操;业余队;文化

武术于1961年被纳入体育教材内容之中,1998年再次被当时国家教委规定为体育课项目。“学校武术”有着教师、学生、课时和练习场地相对稳定,有利于武术大面积传授的教学条件。中国武术的可持续性发展急需要这样一个年龄结构轻、文化层次高,人员集中固定的大领域。可见,学校开展武术教学课程具有健身、防身、教育功能正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还能弘扬民族精神,锤炼陶冶人的性格。武术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传统武术只有满足人们的需求才能得到生存,所以传统武术的发展也必须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为前提,按照社会的要求进行改革和创新。因此,以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为切入点,如何以新的理念为指导,正确、科学、有效地普及教学。笔者作了一些尝试:

1构建“生活化”体育课堂,是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

体育生活化教学是以体育生活为根基的体育教学,是体育技能和教学方式充分结合生活情节,体验等经验,并以此指导学生健康、娱乐、生活行为的教育课程。在武术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把武术教学视为一种生活,创设和谐、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创建积极丰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创设有挫折、有成功、有喜悦、有悲伤、有猜想、有思考、有交流、有争论等,多彩的教学生活。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激发求知探索的潜能 。这样武术课堂才能更好的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内在需要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相渗透。

1.1体育场地布置生活化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体育场地的布置上下足功夫,场地的设置、装饰必须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一眼看上去感觉非常的逼真、充满吸引力,学生有跃跃欲试的感觉,想立刻参与其中的欲望,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针对小学生心理的特点,设置情景,将学生身体辅助练习和武术教学内容同教学任务联系起来,使课堂教学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1.2情景教学趣味化

情景教学生活化是给学生创设一个能够积极主动学习氛围,给学生应有的自,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并结合武术教学情景来渲染课堂的氛围。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允许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让他们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实施他们的做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各种认知和实践活动中去。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创造性学习的真正主人,生动活泼地发展、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为今后更好的生活打下基础。所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从课的开始到结束的设计,都必须让学生一直在情景中学习。 如:教学《猴拳》。课的开始,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要求,规范课堂管理,确保课堂教学有条不紊的展开。

准备活动部分。内容设计让的辅助练习,应将学生身体辅助练习和武术教学内容同教学任务充分联系起来。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窜出“水帘洞”“绕过小树林”“ 跳过溪”“走过独木桥”“过爬杆 “短距离疾跑”等活动,让他们把自己融入到情景中,把自己看做是一只真正的小猴子。教师就扮演“大王”的角色参与其中,但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必须形象逼真,语言生动有趣,引领学生完成整个准备活动。正是这种真实的情景再现,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拼搏精神,更能激发学生往下学习的热情。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更加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这个环节。学生学习猴拳时,先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想想孙悟空在花果山和候孙们挠痒痒时的神态、出洞、窥探、赏桃、攀登、摘果、争斗、嬉戏、摘桃、蹬枝、拼抢、藏桃、蹲坐、吃桃、喜乐、惊窜、入洞的样子;然后再由老师将猴拳的动作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由浅入深,进行掌握猴子的形态的系列动作;接着再掌握猴拳的基本动作方法如:抓、甩、采、切、刁、拿、扣、顶、个“度”。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方位进行指导,耐心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鼓励学生和尊重他们的意愿,包容他们的错误,并积极参考学生的建议与要求,优化武术课堂教学进程和方法。定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动作的想象和学习中去,达到在愉快中学习,在快乐中健康地成长。

2开发有价值的系例武术操,提升民族素养

国家体育总局指出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进校园活动”,《学生体育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中对“课间操”等活动形式规定出勤考核标准,以加强学生的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在新《九年义务教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相关政策实施下,紧随着新一轮改革的深入,学生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武术操开始走进中小学校园,有力的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与阳光体育课间活动的开展。2010年9月,当全国小学生武术操《旭日东升》等以武术基本动作为元素,以广播操为基本形式,保留了武术的韵味和属性,吸收了部分韵律操动作,丰富了体操的表现内容和形式,在全国中小学大部分学校开展起来。然而,众多的因素的存在严重干扰了学校武术的教学指导思想,导致学校武术的开展现状不容乐观,开课率更不理想,武术操的开展没有在各学校普及开来。而有的学校只注重形式,停留表层,口号响亮,没有行动,事不追我,能过就过,人为地让学生停留在维持性的学习上。现代社会处于急速变换之中,是知识更新的时代,不能只对学生提出掌握知识的要求,而是要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不断的掌握新的技能。实际上校园是指传承文明和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育人场所,是培养人和造就人的实验基地,是让师生眷恋的地方,是人们取得和谐发展的一个空间。如果校园没能给学生施展武术锻炼的平台,那么就阻碍了教育保持民族传统性的需要。因此,学校体育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一种精神。中国武术才能在学校领域里和谐发展和。

2.1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探索、好奇、模仿能力和表现欲特强,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住学生这些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做到让学生“一看就精彩”。 首先让专职武术教师为全校师生来一次精彩的武术表演,从教师娴熟自如,舒展大方、准确到位、富有力量的优美示范,给学生一种健与美的感受;从学生理解到欣赏武术的神韵美到视觉上的冲击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激情; 从教师展示时发出的号子如“哈 、哈哈”等,积极调动和激发大课间的课堂氛围。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先分节教学,难度大的动作要分解来教,,教完第一节武术操后,让学生在课堂课外练习、互相展示、互相指点。待整套操教学完后再连起来练习,纠正、规范动作。教学时一定要注意配上教师灵活多样的口令和音乐伴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在教学时还要仔细观察,挖掘那些模仿能力强、身材协调性好、节奏感强、动作比较到位的学生,让这些学生在全校的大课间操时示范表演,以促进全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再次,对刚入学的新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差,只凭单纯的简单的讲解是不够的,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模仿能力。首先,利用多媒体视频慢播功能,让学生跟着画面中的动作慢慢模仿;其次,利用课间操组织高年级武术操做得好的学生为一年级新生带操,既可以使学生对武术操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又可以树立学好武术操的信心。这样,每天的模仿练习,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武术操的基本动作。再步步深入,在众多爱好中形成一个中心爱好。由单纯从兴趣出发转到有目的的去发展特长的轨道上。

2.2构建武术操校本教材

武术操作为体育课程进入我校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是玉溪市唯一的一所,最早把中华武术课程引进校园的学校,武术课间操早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为了更好的在校园传承和普及武术体育课程,打造学校体育特色,让武术操成为学校对外的宣传、展示的窗口,继承中华武术的优秀文化遗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兴趣。武术操作为我校的大课间活动,早已在1999年就开发了《中国功夫》的校本教材,以推动武术运动的开展。新生入学的新生第一学期都要学习武术操。在此基础上2009年我校又开发了具有观赏性和武术技术元素为一体的《精忠报国》武术操的校本教材,囊括了武术中的拳术、剑术、棍术和少林入门功夫等基本动作。“在武术操的创编过程中,力求做到三大突破”首先是主题突破。武术不仅贯穿了中国文化的主题,还渗透了文化内涵,突出“以武养德”,而不是单纯的武术动作的组合。第二是内容上的突破。打破了极少吸收韵律操的动作,丰富了本操的表现内容和形式,还原了武术的本性。第三是形式上的突破。将武术的本质属性通过操的形式体现出攻防内容,保留了武术的韵味和属性。使整套操贯穿着培养民族精神和因我是中国人而骄傲的主旋律,以及武术动作劲美结合的特点,激发和调动学生做好每一次、每一个动作的激情。培养了少年儿童活泼、向上、开朗的精神风貌。丰富了想象力与表现欲。同时,音乐铿锵有力,激发了学生爱国的热情和新时代中国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的风采。其次,动作变化和歌曲相融会贯通,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武术动作的表达。如最后一句歌词:“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达到整套操高潮阶段,学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倍增,学生展示武术功夫的意境更强。再加上武术操中的基本手形、步形、腿法、跳跃、抱拳礼、起势、侧展、砸拳、剑指、划臂仆步等,一招一式打得更是有模有样。当表演到出拳、踹腿、横扫千军、少林的拳脚功夫时那一声声整齐的“哈、哈哈”,把“武术的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更显示出中国武术气吞山河的气势和中华武魂的魅力。展现了武术运动的体育性和艺术性的和谐发展,对中国武术能否在学校领域中发挥作用做了最好的诠释。所以,丰富中小学校“大课间”活动,开发不同系列的武术健身操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是带动群体推动学生锻炼的意识。

3提高学校武术队的水平,是带动群体锻炼需要

学校武术业余运动队主要指利用业余时间对部分体育基础较好的同学,通过运动队的形式集中进行较系统的训练,从而达到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专门教育过程。它是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普及与提高武术知识和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不仅可以培养优秀武术运动员的后备力量,还可以推动和指导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带动更多的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融入到传统武术文化的氛围里。如我校的业余武术队,从建队到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是玉溪市唯一的一所,最早把中华武术引进校园的学校,学校把它作为特色项目来抓,引人学校规划和工作计划,进一步探讨,开展武术课程教学研究。为了使武术更加系统性、阶段性、融合性,学生天天坚持训练,从不间断,不断的培养了学生的技能、思维、创新的良好个性,成为自信、有创造力的人才。为体校输送了多名优秀运动员。今年我校的三名队员代表红塔区在省运会女子拳术比赛中又获得第七、第八名的理想成绩,双人对练获得铜牌。带动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武术队伍中来,形成了办学特色,校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为弘扬民族体育文化,使武术在小学体育课程中不断升华。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第8篇

Abstract: With higher education enters into the era of quality education, education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ability,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with the quality education as the basis and starting point, started from 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style and the benefits of training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other aspects, layered traditional Wushu teaching suggestions in the university sports program are proposed.

关键词:高等教育;体育;传统武术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sports;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312-01

1传统武术的特点、技术风格分类

1.1 从运动形式上划分,可以分为功法、套路、搏斗运动。功法运动是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体能的运动。按其形式与功用又分为内壮功、外壮功、轻功、柔功四种。套路运动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组合及整套练习。按照练习时的人数多少,套路运动又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搏斗运动是2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技的实战攻防格斗。现在开展的有散打、推手、短兵、长兵4种。

1.2 从系统论角度划分,可分为竞技和传统武术体系。周伟良曾提出,从历史深处蜿蜒而来的中国武术发展至今,除了旨在祛病强体、老少皆宜的健身武术外,大致由作为标志性文化符号的竞技武术和主要依托民间习武群落的传统武术两大体系构成。

1.3 根据竞技体育项目将武术分为长拳、南拳、太极拳等以及同类拳的器械。长拳具有动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动迅静定、节奏鲜明的运动特点。长拳运动中的闪、展、腾、挪、起伏、转折等动作变化在躯体的紧密、协调配合下,达到上下和顺、首尾相随、完整一体。太极拳柔和缓慢,势势相连,绵绵不断。动作要求沉肩垂肘、舒指塌腕、含胸圆背、虚实分明、进退轻灵。

2传统武术项目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优势

2.1 在武术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通过武术教育能够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通过练习使身体各器官机能得到提高,增强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能使他们在不同的环境里养成克服困难、吃苦耐劳和勇于进取的精神,能使意志薄弱的学生变得坚强。通过武术锻炼还能使学生养成坚毅顽强、不畏艰险、不惧、见义勇为和勇敢果断的道德意志品质,这些都是坚持终身锻炼不可缺少的意志品质。此外,武术教育为校内外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大批的骨干力量,有很多学生走到工作岗位后都能成为群众体育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2.2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正是为其步人社会做好心理上准备。武术中的各种竞赛,是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进行的,教师通过比赛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进取,超越自我。

2.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创造,人类只能停止在一个水平。在武术教学过程中,要改进教学方法,多提问,多启发,鼓励学生多思考,灵活运用技术,让学生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4 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武术教学中,由于个体存在的差异,主客观条件的影响等,往往有一些学生不能跟上教学的节奏,从而产生心理上的负担。作为教师,应及时细致地发现问题,运用事物发展的规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要善于发现差生的某些细微的长处,有意识地让其展示特长,树立信心,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

2.5 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人的基本身体素质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性等方面,在武术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2],全面地发展这些基本素质,而不能单纯地或过分注重发展一种素质。

2.6 改善了学生的健康状况和抗痛能力。武术教学使学生掌握了锻炼身体的方法,即学会了武术的套路练习和散手搏击,长期演练能起到强身健体祛病作用。防身强身是武术运动的主要功能,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用来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不论是三国时期华佗创编的五禽戏,还是明清时代的“内家功法”都强调了武术的祛病延年、强身健体的功效。武术运动是内外结合的一项运动,以意导气,与呼吸相配合,可以提高中枢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增强了血液循环达到强身祛病功效。

3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开展传统武术教育的建议

①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抛弃不适应现代教育改革要求和学生发展特点的单一、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科学有序地安排教学层次,符合教学与训练的循序渐进性原则,解决了学下学生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③有利于评价教学和训练的效果,使考核更加具体、清晰,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容易控制。④有利于激励和竞争机制的形成[3]。分层教学法使优秀学生进一步开拓了视野,加深了对武术运动内涵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成绩,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能通过以勤补拙的方式提高自身的基本能力,品尝到取得成绩的喜悦。

4结论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开展传统武术项目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素质提高。在开展武术教育时,应实施分层教学。这样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了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分层教学有利于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4],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练习武术意识,增强民族思想和武德思想。

参考文献:

[1]曾庆国,刘存生.武术课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现状之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4,(6):66-67.

[2]郑成为.多媒体技术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