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17 21:09:51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

第1篇

一、在课堂上建立相互信任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

学生在教师面前往往表现得很羞涩,有了错误缺点没有勇气承认,这种羞涩使学生心理封闭,教师在发现他们的错误时不必居高临下去训斥、责骂,甚至处罚,而应用良好的相互信任,委婉的语言引导他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相信学生不是主观行为。学生感到教师是信任他们的,相信他们会改掉自己的错误,学生就会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同时,教师要做到平易近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既尊重学生又关心学生,注意自身的仪表,这是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直观因素。

在体育课堂中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是最近的,是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教师在指导体育锻炼项目时,对学生的错误要及时的提醒,避免出现不安全的因素,这样学生就会知道教师是关心和爱护他们的,当错误发生时,教师的语气不应是生硬的,而应是委婉和气地、平等地沟通。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静下心来,和气地指出学生所做的错误动作,相信他们一定能做好。这样学生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完成体育锻炼,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学会做学生的倾听者

篮球教学中,有的学生对篮球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技术比其他学生要好,教学比赛时,由于规则的问题经常出现矛盾,与教师和学生讨论的声音和语气不是很好,有些学生的性格较为倔强,对于教师的教育引导,往往不是沉默就是反抗。在课堂上会当众顶嘴,遇到这样的情况,往往课堂气氛很紧张。这时教师应首先是“冷静”,要以退为进,用冷静、柔中带刚的话语,引导学生把问题说清楚,让学生说出心中的不满和情绪。不要强加自己的观点,先入为主。和谐地与学生交流,认真听学生的倾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学生感到教师信任他们,关心他们,是他们可以信赖的人。

三、教师要学会做学生的朋友

中学生有强烈的个性和欲望,并渴望别人理解,希望与成人有着平等的地位和交流的权利。总想独立地处理一些问题,特别是愿意得到成人的尊重和支持。教师和家长的过多关心和帮助,使学生常常很反感,他们很相信自己的感觉和对事物的判断。总是把事物简单化,有着很急躁的情绪,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很快的灰心丧气。由于他们对事物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但又因看到问题的片面性而导致结论的偏激。不愿意和教师说出心里话,往往对抗着教师的教育,使教师很难对他们进行教育,这时教师应学会平等地和他们交流,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他们心中的“小秘密”。认真观察他们的情绪,找好时机,用真心去交流,学会和他们保守心中的“小秘密”,和学生成为好朋友。

四、教师要了解学生,正确角色变化

由统一的规格化的教育向差异性教育的方向转变,在传统的体育课中,教师把教学内容、时间、计划制定好,上课时教师认真教,不管学生对上课的内容是否有兴趣,教师都一视同仁。但现在看来,这种教育方式有着很多的弊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别差异、能力差异、心理差异等。但教师一味地“教”而不管学生是否能“学”会。可以先调整好“教”与“学”的比例,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需求。适时适当地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改变教师的角色和方法。增加师生的双边互动,使教师“教”的主导,学生“学”的主体得到充分体现。

五、在体育教学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曾有“亲其师,信其道”的名言,它深刻精辟地阐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相处的距离最近,沟通的机会也最多,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学生的心情和情绪,教师热情的指导,会给学生减轻压力,增强信心。在集体的活动感受集体的力量,实现学生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活动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与学生和谐相处,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关爱,热情地鼓励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尽量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学习成功的机会,根据不同的学生身体素质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了解学生心理变化,热情地给予指导,建立良好的师生友谊。

总之,体育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师生之间是一种相互有好感,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这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把教与学辩证地统一起来,才能把真正的指导者、领导者的地位转移到学生平等的咨询者、辅导者,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第2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游戏;教学

在体育课堂中新课程的要求下,要根据本校的特点及老师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需要、能力、对技能的兴趣来实施多样化的体育课堂。如何让孩子们在体育课中愉快、欢快的锻炼身体,是广大小学体育教师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体育游戏教学的应用无疑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对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一、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能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提高体育课堂积极性

体育游戏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关注,培养他们对体育课中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练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堂教学在愉快而轻松地氛围中进行,有助于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育学生遵守纪律,改善人际关系

体育游戏对参与者、场地都有一定的规则要求,这个规则可以由教师来规定,同学们在玩游戏中执行遵守。使同学们在游戏中培养其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体育游戏的集体性特征提倡同学们的协调配合,有利同学们的团结,可以改善人际关系,使同学们走向集体,形成和谐的群体关系。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竞争能力

体育游戏一般都会以争夺胜利为最后的结果。在体育游戏中胜败不仅是在体力方面的竞争,同时也是智力方面的竞争。在体育游戏中,不论规则如何,胜利的判断是什么样的。方法与技能是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要想获得胜利就需要同学们之间有非常好的配合和相关战术的安排,更需要同学们展开自己的思维来争取成功。因此,优秀的体育游戏能对孩子的身心成长起到良好的作用,对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有很大益处。

二、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运用途径

(一)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体育游戏中有很多适合在准备活动中应用,例如,可以帮助大家活动身体关节,提高学生们对所学内容的兴奋性。老师可以在体育准备活动中有时也可以采用一些奔跑类的游戏。如:蛇形跑、螺旋跑;跑动中的“听号抱团”、“拉网捕鱼”;在蓝球课准备活动,可采用“两人争球”、“传球比快”等游戏使学生熟悉球性。这样会使学生们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些了解与兴趣。

(二)体育游戏在技术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在体育课关于技术与技能教学中,一般的教法会枯燥无味,一遍遍的重复,容易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烦,若在课堂中正确的运用体育游戏法,这样可以改变这种较为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从而大大的提高学生对技能学习兴趣。比如在篮球教学中多运用一些“一人运两球”、“活动蓝筐”等游戏,那蓝球的基本技术改编成游戏的形式,不仅灵活了教学方法,还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从而达到吸引学生们全身心投人,熟练掌握动作技能的目的。

(三)体育游戏在素质练习与整理活动中的运用

在体育课中身体素质的练习,一般比较单调且幅度较大,会使学生有种厌烦、枯燥的感觉。在其中采用游戏的方法来增强练习,不但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下课时的整理运动以游戏的方式来结束,能更好的消除疲劳,是学生们尽快的回复过来。让心情从紧张的学锻炼状态到相对安静的休息放松中,或者放一些轻松愉快的歌曲,力求做到在一个轻松、活泼的环境中使同学们的身体与心理得到放松。

三、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在体育游戏进行前应给同学把游戏的内容及目的清晰的介绍给同学们,并且在安排体育游戏内容时要新颖、有趣,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对学习兴趣,能够让他们在游戏中得到精神的愉快与满足感。

在游戏中要对学生群体有相关了解,做到各有分工,让那个游戏有条理的进行下去。合理的组织各游戏。应以同学们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课堂内容要注意上下肢、运动大小及动作难度的合理搭配。这样的合理搭配可以更好的、全面的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游戏的应用中,还应该注意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在体育游戏的运动量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大小,身体状况来设定。在游戏的时间和强度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合理安排。以免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

四、体育游戏的选择与创编

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其他运动项目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有目的有选择地运用或者创编体育游戏,辅助体育教学。

(一)游戏的选择

游戏的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选择的游戏与教材内容要相互配合,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进行。选择体育游戏中要选择能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有激情的投入到游戏当中。并在其游戏中加入适当的鼓励语。在课堂结束时要选择一些能够放松身心,提高学生兴趣的游戏。游戏的选择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还应但考虑到对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让其接受游戏中的规则,让学生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二)游戏的创编的原则

教育性原则:所创编的内容要及能反映本堂课的的具体内容,又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游戏中的规则、游戏后的奖罚要做到公平公正,但同时也应考虑不同参加者的承受能力,合理可行。

趣味性原则:趣味性是体育游戏的又一本质特征,可以从游戏的开展方式和分组两方面考虑游戏的趣味性问题。如在平时常做的动作在高难度、长时间的要求下去完成。在制定胜负的判定规则中,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同时运用记时和记数法,可以吧个人得分与群体得分相结合,在小学部的游戏中也可加入一些故事情节来增加吸引力。

安全性原则:安全是体育游戏中是最重要的,体育游戏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不论在创编体育游戏的任何阶段都要注重贯彻安全性原则。游戏编排完后可以对游戏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检查。看一下自己设计的动作是否会引起伤害事故,在动作幅度较大时是否会出现安全事故。在有危险的环节要有保护措施。如果在狭窄的活动场地中,我们还要考虑到周围的障碍物,避免出现意外。

第3篇

关键词:调动;兴趣;教学方式;积极投入重要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小学生体育课现状,大部分为放羊式教学,带学生做一些不是很危险的运动跳绳踢毽子、跳绳,不敢教学生一些貌似危险的运动,足球不能踢单双杠不能上,我们小的时候学习的跳山羊、胃芩杠,也在学校的操场上消失的无影无踪,也许以后篮球架、排球架、足球门也会消失,甚至有的学校已经消失了,再后来可能操场也不需要了。

现在绝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普遍增多,这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一定影响,残缺的爱,容易导致心里畸形,容易对社会产生危害。容易导致上课时的纪律不好或者孤僻抑郁封闭,从而影响了一部分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低下效率不高。

北京地坛小学在40分钟的比赛中0∶15惨败给俄罗斯某小学队,引起了国内舆论的轩然大波。据透露,地坛小学校长目睹惨败后无奈地表示,这是由于目前学校体育课根本不正规导致的,“孩子摔伤碰伤了,家长真的很生气,投诉后,后果很严重。现在小学体育课基本以不出事故为宗旨。”

一场比赛的胜负,说明不了多大问题,但是,地坛小学校长的最后一句话却爆出了当前体育课的最大问题!家长们,你们孩子的体育课怎么上,你关心过吗?

对于小学生在校来说,教育部的通告要求各校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按照此规定来说,能够达到学生锻炼身体的目的。但事与愿违,我们在这里只是就事论事,不掺杂学校管理问题,因为学生的教育主要突出在课堂上,体质的强弱和体育课有着直接的关系,我觉得在当今的教育改革大潮中,课堂要质量,关键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形式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把提高学生的体质与素质落到实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早已不适应当今的教学形式,各种教学都在随着素质的深化而转变教学观念,小学体育课也不例外,强硬的练习方法和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已使学生兴趣全无导致现在的体育课纪律与效果很糟糕,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每个单元所讲的内容完成不了,很简单的任务规定要反复的强调很多遍。

二、研究方法

结合以上现象并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体育、艺术2+1项目”的相关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创新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学校领导和同组体育教师进行反复的研究和探讨并决定对小学体育课进行初步摸索的改革试验。但是由于学校资源有限开设的体育特长班每一类先开一个班,不超过60人,类别有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在每周三的下午进行小班式教学训练。因为学校场地有限,而且学校班级和人数过多不可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进来,所以首先要进行一部分的选拔由于是初步摸索阶段会有一些不足希望多提出宝贵意见与见解。

普通体育教学班的情况,每个班级大概50人左右男女比例各半。上课铃声响起,大部分班级学生在体委的组织下能够站好排,偶尔有极个别班级站的不整齐,少部分学生在站好排后仍然与周围其他同学说话打闹,甚至在体委的警告下也无动于衷,还有的班级在教师来到队伍前方还在说话,体育教师在无任何口令下达之前学生一直在说话。教师进行整队后有所改善,但会有极个别同学会不听指挥。

在练习的过程中那些认真听教师讲解示范动作的同学会很顺利完成练习,在练习的这个时候会有一些不太注意听得同学主动会找老师询问如何去练习,还有一些同学自己练自己的。针对那些没注意听,后来问的同学第一遍老师耐心的告诉,第二遍耐心的告诉,第三遍耐心的告诉,很多遍后教师会是什么心情会耐烦么?是继续回答下去还是保持沉默应对或者让他们去咨询其他同学?

最后做游戏活动时状态基本同前面教学差不多效率不高。四十分钟的课,利用率也许就是50%或者更低。但是普通班教学中普遍女生的状态要好于男生,可能是因为年龄阶段与性别的差异造成的。因为普通体育班和篮球兴趣班是同一个教师去教学,无论教师的水平高低不会对两个班级比较有太大影响。

篮球兴趣班招生范围在四年级、五年级。报名条件只要是对篮球感兴趣并且喜欢篮球即可,不限男女,人数控制在30~50人之间。

篮球班遵照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且实行点名制,三次无故缺席立即开除篮球班,迟到累计5次开除篮球班。每个年级选出一名队长,总队长由五年级队长任职,各个年级队长负责自己年级人员管理,并由总队长任体委进行课前的整队。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两个月的测试比较,篮球兴趣班的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并且带动着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意志品质的提升并且能够体会到团队的氛围与力量,并且把这种精神带给身边的人。

按照性别、体能、兴趣、特长编排的班级实施课堂教学中在纪律、学习效果、身体素质等方面比普通体育班要好。

根据小学生年龄及生理特点对教材内容提出几点建议。

1.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实行体育选修课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希望在以后的小学体育课中也会像大学选修课一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比较喜欢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进而了解、掌握,并且运用熟练,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2.由于学校班级多人也多,配备的运动器材以及场地有一定局限,希望加强器材的配备。

3.体育教师配备不够完善,体育教师超课时超量的教学任务使体育教师身心疲惫。

4.体育教师的后续学习提高以及进修都需要进一步的给予更大的空间去开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体育教学.《体育教学》编辑部.

第4篇

一、引导启发教学法

启发教学法,是指学生受到教师引导、启发,从而积极表达自己想法的教学方式。好奇心是学生主动学习参与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例如,在上跳高、跳远课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大家有没有过河的经历?”“没有桥的小河、小溪是怎么过的?”“跳山羊会玩吗?”“大家有没有玩过障碍赛?”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由分成两组。教师可以分别教学生跳远、跳高的技巧,然后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实际应用、得到锻炼。学生既可以了解障碍赛的乐趣,又可以掌握课堂教授的技巧,同时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明白跳高、跳远不仅仅是体育课堂的学习任务,更是生活中可以运用的本领。由此可见,教师“引导启发”教学是让学生思考的重要教学方法。学生在这种情境中领悟到跳远、跳高所体现的技能技巧,同时极大地感受到智慧的力量。作为教师,教学任务也容易顺利完成。

二、实际练习法

第5篇

【摘 要】合作教学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一般包括小组合作学习、同伴合作学习、全员合作教学三种主要形式。本文简述了体育课堂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中的问题。

关键词 体育教学;合作学习;学习方式

一、前言

现代人的活动有着强烈的社会性,而现代社会的发展更需要依靠群体的合作。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体育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实现的。用合作学习模式教学,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实到体育教学之中,引导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而且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1)合理指导、明确“角色”。体育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动态因素的互动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标准,共同完成体育教学的目标。这种教学形式更注重师生间的互相交流,使双边活动变为多边活动,充分开发体育课堂教学体系中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增加新的活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把被动学习的“要我练”变为“我要练”的主动学习积极状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性质的特点将全班同学按技术水平、身体素质、能力、性别等因素进行分组,并让学生推选自己信任的小组长,再由小组长根据需要细分本组练习的角色。

(2)设定目标。 为了使学生做到自发地、主动地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充分体验到运动学习的乐趣,就要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教学实践中,特制定了三级目标:一是教师根据学生和教材情况确定整体达到目标;二是学习小组根据整体目标和组员情况确定小组目标;三是学生个人目标。通过目标的制定,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进行自主练习,从而让他们体验达到不同级别目标带来的运动乐趣。如武术教学,教师制定的整体达到目标是初步掌握套路动作的技能和技巧。通过讲解示范,学生分组练习,达到了动作规范、套路熟悉的合作小组目标指导。再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身努力,一套完整的有武术特点的学生个人目标在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中实现了,学生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

(3)健美操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在健美操教学实践中,学生完成单个基本动作后,老师布置组合动作分组练习,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将动作进行合理的编排,这时学生会热情高昂、各抒己见,彼此启发,分析精心设计提出最佳方案。通过反复练习,各合作小组的表演都有精彩之处,各有所长,这时教师及时指导,取长补短,一套完美的健美操动作组合在学生的创造中脱颖而出,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排球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熟练地掌握基本技术是战术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但基本技术的掌握与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对排球的熟练程度等诸多因素有关。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合作学习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在排球单个技术和组合技术(双手垫球——上手传球)的练习中,各组由技术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组长的带领下,相互交流,共同体会,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徒手模仿和持球练习。待分组练习结束后,教师组织各组进行汇报表演,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术和规则参加比赛,在这种欢乐的竞争气氛中,同学们都想尽力的表现自己,为小组争取荣誉,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注意事项

(1)做好课前准备,重点培养小组长。教师在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好各小组练习的位置及学生的行动路线,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熟悉学生学习过程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才能精心选择有效的练习方法,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乱。在小团体教学中,领头人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不能指定小组长,应该在民主的氛围中产生,因为学生的团体意识很强,领头人不仅技术好、水平高,而且要值得学生的信任。教师要注重对领头人的培养,教会他们组织小组练习的方法技巧,使每个团体都紧紧同教师连在一起。

(2)摆正位置。在课堂上,教师是导演,不能代替演员的角色,否则学生永远是观众和被动的参与者。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针对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训练方法, 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启发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以确保正常的教学课堂秩序。教师主导、巡视、协调者的角色,密切了师生关系,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供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真正主动、愉快的练习。

(3)把握时机,及时指导。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组练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情况,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启发、诱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的技术。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集中讲解示范,统一纠正指导,以免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对教学目标完成得好的小组或个人要有激励机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反之,应指出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使其学生有追求的目标。

(4)创设竞争环境,培养竞争意识。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组员之间虽能通力合作,相互帮助、学习交流。但应该看到,技术水平高的同学在指导水平低的同学时本身就是一种提高, 而水平低的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想赶上或超过水平高的同学的欲望, 这种潜在的竞争意识,激励他更加百倍努力,刻苦学习。组与组之间既是协同关系,又是竞争关系,在相互间的竞争中,大家交流技艺,提高水平和能力。

四、结论

第6篇

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直接影响到新一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当前来看,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这是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中一个较为支柱性的能力,它使得体育课堂室外操作具有了一些特殊性。应该说,这种组织能力超越了教育制度与教学模式的限制,它是中学体育教师必备的一种课堂教学能力。那么,对于中学体育教师来说,他必须能够具备传统的教学能力以外,还应该有所提升,尤其是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来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课堂组织能力,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因为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教学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主体地位,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与辅助者,如果体育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有限,就有可能让体育课堂显得松散而无纪律性。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在原先课堂组织能力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从而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自己的主导性作用。

2. 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中学体育教师的表达能力是由语言与肢体共同构成的,它是中学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课标的改革要求与教育宗旨,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该提倡快乐体育与终身体育的理念,要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观,培养他们的自主运动意识与能力。从本质上来讲,这就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传承,而语言又是理念的载体。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应该要能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把新课改的新教育理念正确的体现出来,并使用学生易懂的语言诠释出来,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中学体育课堂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事实上,中学体育课堂并不是人们想象的主要是实践方面的锻炼课程,它也需要理论方面的讲解。那么,中学体育教师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化自身的语言文化修养,把体育的教学内容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把握动作的要领与注意事项等。因此,我们说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即语言具有针对性、科学性、趣味性、启发性、准确性以及强化性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3. 较高的教育创新能力。中学体育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实际上,这也是新课标对于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出的一项全新要求,是时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我们甚至可以说,创新能力是当前推动中学体育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灵魂所在。这就要求中学体育教师改变过去那种沉闷呆板的教学方式,使用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新观念通过新课堂更好地展现出来。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就应该在对场地和器械功能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进行一定的创新,要能够使得中学体育课堂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体育器械和运动场地。这件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凝聚了中学体育教师的聪明才智。此外,中学体育教师还应该能够把枯燥乏味的体育课变得更为生动有趣,激发出学生参与到成功体育与快乐体育中去的乐趣。中学体育教师还应该运用一些自制器材来丰富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内涵,活跃课堂氛围,加强引导,树立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充分挖掘教材,给予学生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空间,从而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来让师生一起分析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多以鼓励作为回报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正确处理好创新精神与德育的关系,处理好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从而让中学体育课堂在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引导下,获得新生的力量与源泉。

4. 灵活的应变能力与其他相关能力。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有时也会碰到一些意外的突发事件等。那么,这就需要中学体育教师能够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处变而不惊,能够沉着应对。应该来说,这是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另外一项教学特质。一般来说,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尤其需要中学体育教师具备较好的应变能力。此外,中学体育教师还应该具备较好的个人形象以及职业道德等,这些也会对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是因为中学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离不开运用自己的形体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机会,他们的仪表、气质、教态等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进而会把教师当作模仿的对象。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的榜样性作用,并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尽职尽责,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努力把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第7篇

关键词:体育课 “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C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学校体育课是引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基础,是引导学生健康爱好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手段。体育学困生在体育课堂中是弱势群体,但又是不容忽视。因此,中小学体育课堂中对“学困生”及其群体教学研究相当重要。

一、对体育“学困生”群体再认识

有研究认为“学困生”群体,是指学生的学习行为经常违背师生行为准则,或是体育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等。体育“学困生”并不是定性的,之所以区别体育学困生,其目的是为便于体育课堂的具体教学,有利于教师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体育“学困生”群体在各年级中普遍存在,而且随着年级的上升所占比例增加,初中到高中“学困生”群体所占比例剧增。

二、体育课产生“学困生”的原因

1、家庭影响。家长大多注重增加孩子的营养,但不太注重孩子的体育锻炼,使校园里出现了“肥胖型”、“豆芽型”的学生。这类学生由于运动能力低,往往在集体活动时,成为集体活动的“累赘”,遭到周围同学的“嫌弃”,很难体会到体育所带来的乐趣,加之自尊心的作用,比较排斥体育活动,逐步成为“体育技能低下的学生”。

2、学生自身体育观。身体虚弱或者生理缺陷的学生,其在体育课中总是落后于他人,或者在体育课堂中怕别人笑话,于是体育课便成了他们的“噩梦”。有的学生思想保守,缺乏对体育作用的了解,缺乏运动兴趣,对体育课无兴趣,总是存在着无所谓的态度。

3、体育现行教学组织形式的制约。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技术、技能没有说服力,教师上课形式呆板,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偏激,强制性要求学生练习难度大或者危险性动作,用不良语言刺伤学生,对学生进行体罚、粗鲁责备,场地器材的陈旧、缺乏安全感等,都将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正所谓学生喜欢活动,却不愿上体育课。

三、体育课“学困生”群体的教学

上体育课容易,但是上好一节体育课难,转化“学困生”群体的教学更难。体育课教学应采用多渠道逐步转化体育“学困生”存在的教学形式。

1、对症下药,根据“差”的原因进行教学

(1)针对“书呆子”型的“学困生”群体:一般这类学生思维敏捷,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发挥其特长,开拓他们的思维,激发参与体育活动的潜在意识,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

(2)针对心理素质或者运动能力较差的群体:由于他们觉得技不如人,不想在大家面前现“丑”、“自取其辱”。多给予保护和帮助,多用积极语言鼓励并重塑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练习热情,使其在学习中各尽所能,各有所得,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3)针对具有逆反心理的“学困生”群体:这类学生练习技术动作时,首先要以情感来感化他们,使他们产生崇敬之情;其次还要因势利导,把握好教学、学、练的时机与时间。

2、根据“学困生”群体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教学

(1)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气氛。体育课堂教学的气氛是指客观存在的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实质上指的是师生群体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或精神状态,及其与之相关的群体成员的综合态度、人际关系、组织活动特征和某些环境原因。

(2)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当代体育教学倡导的是,多样化的快乐体育将替代“模式化”教学;各种有氧健身活动形式取代了精力充沛,劲头十足地练习,达到入趣、入情、入境的境界,是目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改的主要方向,只是具体的操作应根据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而定。

(3)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个好、学习能力、学习心理和学习态度等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解决所谓“吃不饱”或者“吃不了”或得“吃得无汁无味”的状况。

3、寻找“学困生”闪光点,推行成功感教学

通过帮助学生成功,让学生尝试成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信心和毅力。体育教学实质是心理活动对身体活动起着调节和控制的主导作用的过程。学生在体育课中获得成功愉快的情感体验,这是成功教学其中的一步。

发挥“学困生”的优势是以增强“学困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出发点,是转化“学困生”的途径。人最本质需要是渴望被表定。所谓“学困生”并非样样都差,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身潜在的“闪光点”,培养“学困生”群体的成功感不妨从其“闪光点”入手:①相对于体弱、伤疾的“学困生”应从最简单的动作开始分解教学,改变教学任务要求,让他们获取成功的机会,享受运动的乐趣;②对行行为散漫的学生,教师应在同学面前肯定他们的思维聪慧的同时,还需提出规范课堂的基本要求;③对于喜欢称霸的攻击型的学生,应给他们有表现自己运动能力强的机会,逐步引导他们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4、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激励“学困生”群体学习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考核评价是评定学生最后成绩达到的程度,而不是站在教育的立场上,对学生的进步进行全面的评价。其沿弊端是没有体现个体差异,不利于鼓励“学困生”群体进步。对于“学困生”群体的成绩考核与评价,既要考虑客观反映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水平,又要考虑“学困生”能够达到教学的基础要求。因为评价体育教学效果首先是一种教育评价,即必须从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原理出发进行评价,使其能反映出学生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各种变化,激发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持续不断地向新的学习目标迈进。

四、小结与建议

(1)在任何班级总是有“学困生”群体的存在,作为教师必须正视他们的存在,关注他们,理解他们,重视他们。

第8篇

1 要构建开放型的体育教学课堂环境

说到体育课上的“开放”,人们往往会把它和“一个哨子,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等同起来,认为体育课“开放”就是教师不负责,不认真的表现,所以体育教师不敢“放”,惟恐沾上“放羊”式教学之嫌。其实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放羊”式教学是指教师课前没有准备,上课时仓促上阵,让学生无目的、无组织地自由活动,这是对学生不负责的一种教学方式。而这里所说的“放”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放”,是指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地锻炼,减少教师无谓的干扰与约束。如:投掷教学,我不拘于以往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进行集体练习,这样学生显得十分被动、练习密度较小,学生的的个性也得不到发展。因此,我是先让学生各自分散进行投掷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点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的进行讲评和表扬,其目的是为了确定更为有效与合理的投掷方法。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或投掷动作正确的学生再进行分散的练习,最终达到对投掷动作的掌握和锻炼能力的效果。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在课堂的舞台上唱主角,在“放”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思想上教师放心,在实践上教师放手、放开、放宽、放活是进行“开放型体育课”的关键所在。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合作交流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增强师生、生生之间情感;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排球垫球的教学中,由于动作细节性与手部有一定的疼痛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女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难掌握垫球的技术。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了“忽视教学法”,有意忽视“问题学生”的所在,并通过对掌握动作较好的学生再进行较为细致的指导,然后按不同的水平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自由结伴练习,他们在合作练习中各自交流了自己垫球的方法和技巧,出现了“水平低的学生学的积极,水平高的学生教的认真”的课堂氛围,学生练习的密度与效果也明显增强,在同伴的帮助下,那些没有掌握垫球技术的学生慢慢学会了垫球。他们之间的友情倍增,每位学生的长处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个个脸上露出了成功的笑容。那么在培养合作意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 强化学生合作意识。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因而强化意识是实施合作教学的第一步。从体育教师的角度而言,首先要建立教育对象的合作伙伴的观念,学生最反感的是“训斥”型和“粗暴”型的体育教师,他们高高在上,致使教学中合作的特性大大削弱。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伙伴身份参与教学,要自觉地“忘记”自己“教师”的角色,这将使学生产生向心力,从而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2.2 引导学生参与到合作当中。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合作机会。应该说,在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都有学生合作的条件,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引导。比较常用的方法有:①商量合作法:商量的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合作的过程,在学生帮助老师想办法出主意的过程中,学生便不知不觉地当了教师的合作伙伴。例如上双杠课时,双杠前摆上后,对下法不做具体规定,而是采取与学生商量的办法,听取学生的意见,由他们自主设计后商量决定,可采取杠中跳下、杠侧跳下、前摆下与后摆下、前摆内转下等多种下法。②暗示合作法:让学生主动领悟。例如对练习中长跑中出现的怕苦怕累的学生不要直接批语,而是评论“马家军”不怕流血流汗,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事迹,让学生受到积极暗示,积极参与中长跑的练习。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之一。而现在的学生的兴趣激发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课的情境或是项目进行有意识的安排,从而来触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浅层的兴趣激发,维持的时间与整体效果性并不太好。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让学生模仿学习动作远没有让学生自己创造出新的学习方法来得兴趣更强、效果更好。

记得有一次,在推“自制铁环”的教学中,我发现几个学生没有按照老师所教的方法去推铁环,他们自己创出了一种方法,铁环照样滚动,而且运用自如,当时我没有因学生不按照老师的练习方法做去指责他们,反而为他们的创新举动感到高兴,在讲评时特地请他们进行了示范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下可好,他们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想出各种各样的“怪招”,有的创出几种“刹车”的方法;有的想出了用橡皮筋绑在推杆的钩上来控制铁环滚动速度;有的越过障碍而不败;有的利用铁环进行造房子;有的用铁环拼奥运五环及各种图案……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只有让全体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小主人”,才能实现体育教学优质高效,才能促进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创造条件;只有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练,培养他们自主、合作、创新的习惯,才能真正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4.提高教师素质

体育教师不仅要有高水平的专业素养,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还要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与此同时,学校应该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工作,努力为体育教师提供后续学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复合型的教育人才。

5.加强硬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