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汇

教育文汇杂志 省级期刊

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

杂志简介:《教育文汇》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211/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教研·教学_教学纵横、教学、教研、管理、聚焦·传真_关注、德育、叙事、一线、教研·教学_探究、管理·育人_德育话题、管理·育人_视点、专题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安徽省教育宣传中心
国际刊号:1009-8186
国内刊号:34-1211/G4
全年订价:¥ 196.00
创刊时间:2001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
总发文量:7128
总被引量:301
H指数:8
立即指数:0.0017
期刊他引率:1
  • 赏识孩子的母亲

    作者:顾霞光 刊期:2010年第07期

    这是好多年前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个孩子在家中院子里一边玩耍,一边大声地喊着,惊动了正在做饭的妈妈。妈妈问他在干什么。孩子说:“我想跳到月球上去!”妈妈说:“哦,原来是这样。记住,别忘了回来!”这真是智慧的母亲,经典的回答,因为她懂得保护孩子的热情和好奇心。后来,那个孩子真的飞上了月球。他就是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地球人——阿姆...

  • 蒋老师的小黑板

    作者:杨显志 刊期:2010年第07期

    有一年夏天,我在华南师范大学参加高考作文评卷。在广州读大学的弟子们知道我来了,纷纷赶来叙旧。弟子们说:“老师,您在高三教我们的那些字词,早就像水过筛子一般大都漏完了,而您在高一高二,教我们听《梁祝》《二泉映月》作文、看漫画、欣赏广告的这些场面现在还记得。”是的,一个语文老师,教了学生几年语文,到底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呢?...

  • 大师不是培养出来的

    刊期:2010年第07期

    “钱学森之问”,原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但在有些人笔下却成了“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培养不出大师”。其实,这两个问题是有区别的,不能划等号。

  • “咱们是平等的!”

    刊期:2010年第07期

    一位老师多次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有一天,一位顽皮的孩子仍然摘了花园里一朵漂亮的花。她问这位同学:“为什么摘花?花哪去了?”没想到这位同学怯怯地吐出两个字:“吃了。”她真想劈头盖脸地批评一顿:“花怎么能吃呢?难道它是米饭?你这个脑子怎么长的?”可她还是忍住了。她把这位同学叫到办公室,让他坐下,心平气和地说:“现在老师不...

  • 不妨换个“座次”

    刊期:2010年第07期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提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方针;2007年党的十七大上,第一次将这四个字的次序作了调整,变成“又好又快”。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看似细小的排序变化,却并非玩文字游戏。“又好又快”,蕴涵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全新理念,不仅更加清晰准确地体现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 教育不可划“墙”而治

    刊期:2010年第07期

    据报载,有家长反映。北京通州某校门口常聚集十几人,拦住学生要钱,不给钱就打。校方表示,事情发生在校内应由学校管,但出了校门学校就管不了。学校教育的责任边界究竞该如何划分?教育能否简单地划“墙”而治?这一问题引人深思。

  • 让学生“民主投票”不能滥用

    作者:严丽荣 刊期:2010年第07期

    4月7日,河南洛阳孟津县某初级中学初一女生雷梦佳因为和同学打架,班主任让全班同学就“该给她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还是“让其回家反省一周”进行“民主投票”,结果大部分同学选择后者。随后,雷梦佳独自离开学校,在附近的黄河渠边留下遗言,投渠自尽。一时间,传媒以“学生投票逼死花季少女”为题报道这件事,颇令社会瞩目。

  • 到底是谁的尴尬

    作者:陈立武 刊期:2010年第07期

    近来有这样一则报道:我国一位中文教师到日本一所中学教汉语,因为她基本不懂日语,没有跟校方沟通交流,也不熟悉日本的教育规则,在首次学生考试阅卷完成后,便按照在国内教学的习惯,依据分数高低当众点名宣布成绩。没想到,这事儿弄得沸沸扬扬,

  • 牛津,世界一流的“穷”大学

    作者:林培 刊期:2010年第07期

    5月2日,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在南京“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语惊四座:“中国高校的新楼,牛津快比不上了。我们最特别的优势——昂贵的导师制遇到财务的挑战,但是我们不会因此放弃传统,我们可以停止投资楼房和设备,也不会停止投资导师制。坚持对人的投资,并事事做到优秀,是最根本所在,无论是教育理念、招生还是教师团队的...

  • 一所县中的两种教育观碰撞

    作者:蒋昕捷 刊期:2010年第07期

    县一中是中国教育的一个专有名词。它通常是县城里的“最高学府”,承载着无数农家子弟对知识改变命运的热切期盼。由此产生的“县中模式”则意味着一套行之有效的应试训练方法,包括空间上的封闭式管理,最大限度地占用学生的时间(每天除了吃饭睡觉都要上课,很少放假),不断地考试、排名等,让学生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竞争状态。总之,一切成...

  • 不读书何以为师

    作者:张帮群 刊期:2010年第07期

    这几年,我曾多次为一些地方的教师培训班讲课。每次培训会上,我都特别强调:好教师不是培训出来的,好校长也不是培训出来的。教师心智的成长,智慧的生成,靠的是自主培训、心灵培训,靠的是追求生命的自觉。每次谈到教师读书时,我都要求老师们现场回答有关读书的一些问题。比如,“除教参类的书籍外,每年读5本书的老师请举手。”这个读书...

  • 我在澳大利亚考大学

    作者:胡正阳 刊期:2010年第07期

    今年春节前,我回到上海过澳洲的“暑假”。此前,我经历了一次正儿八经的澳洲“高考”,不过这次高考和国内的高考有很大区别。回上海前几天,我已收到悉尼大学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 “减负”怎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豚”字教学谈“减负”

    作者:张业厚 刊期:2010年第07期

    2010年9—12月《每月话题》预告: 9月:备课笔记(教案)要不要规范? 10月:有的中小学期中、期末考试考场、座位是按照学生前一次考试成绩排定的。您如何看待这种做法?

  • “减负”只做两件事

    作者:梁万明 刊期:2010年第07期

    说到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首当其冲是初中毕业班。为了给他们“减负”,我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自己下“题海”。

  • 课前多阅读 课后少抄写

    作者:夏玉桥 刊期:2010年第07期

    “籍”与“藉”是两个形近字,学生难以把握,在组词时经常混淆。以往的教法,是把这两个字相关的词找出来,让学生抄写10来遍,又编在试卷中,反复测试订正,可效果仍然不佳。学生累,老师累,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