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

中小学德育杂志 省级期刊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杂志简介:《中小学德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682/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本期视点、本期视点_党史学习教育与中小学德育的价值同构、道德领导力、课程育德、教师德育专业化_专栏、教师德育专业化、学生发...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2095-1183
国内刊号:44-1682/G4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总发文量:4942
总被引量:2045
H指数:17
引用半衰期:4.45
立即指数:0.0014
期刊他引率:0.75
平均引文率:0.3736
  • 陆士桢:中小学教育应加入针对留守儿童的内容

    刊期:2010年第17期

    据全国妇联的相关调研,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5800万,他们面临着安全和青春期教育缺乏等问题。据此。今年七月底,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陆士桢表示,中国出现留守儿童的原因在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变迁,这一现象还将长期存在。她建议中小学教育应加入针对留守儿童的内容,帮助他们应对种种困境。

  • 毛羽:儿童“不良心理”检出率不断攀升

    刊期:2010年第17期

    小朋友并非永远充满阳光,“八九点钟的太阳”同样有自己的小阴影。如果不及时干预,将来可能产生大问题。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毛羽表示,目前儿童“不良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呈不断上升之势。

  • 刘京林:把媒体素养教育列入教学大纲

    刊期:2010年第17期

    不可否认,低俗信息对青少年身心影响很大。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不少青少年虽然看过低俗、暴力的媒介内容。自身却表现出一定的免疫力,基本上能够抵制,这与教育有关。中国传媒大学刘京林教授认为,解决媒体低俗的问题,应该把重点放到提高青少年使用网络的媒介素养上来。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让青少年能正确地选择并使用媒介,提高评论、...

  • 汪毅:女该患抑郁症的比例比男孩高出一倍

    刊期:2010年第17期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青少年自杀位居全球青少年死亡原因的第三位;重度抑郁障碍通常起病于青少年,导致他们心理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害并有自杀的危险;与行为有关的品行障碍,会从小延续至青少年甚至成人。就此问题,北京回龙观医院儿童心理专家汪毅认为,14岁左右进入青春期后,女孩息抑郁症的比例比男孩高出一倍,如此悬殊的比例,可能与通常所...

  • 细数国外维护校园安全的招数

    刊期:2010年第17期

    1.美国:定期进行多种演习 美国俄亥俄州肯伍德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正在上算术课,突然校长发出通知说,有一持枪匪徒进入学校。孩子们马上放下课本,安静地在老师的指点下退到墙边盘膝坐下。老师迅速关好窗户,用厚纸挡住教室门上的小玻璃。10分钟后,校长宣布,枪匪警报解除。这是美国多所中小学进行的抵御枪匪来袭的演习之一。

  • 王佳佳:道德教育的前提性反思

    刊期:2010年第17期

    王佳佳在《中国德育》2010年第1期刊文认为,在当前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存在着道德教育前提不明确的问题。由于不明确甚至忽视这种前提。道德教育的实施者常常用道德的标杆来衡量各种问题,最终沦落为空洞的道德说教家而忽视了人的存在,失去了“人”的立场;道德教育的评价者则漠视甚至无视道德教育的成就,盲目指责道德教育的低效或无效。

  • 李戬:学校道德教育的窘境与突围

    刊期:2010年第17期

    李戬在《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第4期刊文指出,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双面人”:他们“表里不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一套,做一套”。究其原因,受传统的知性德育观和容器式教育方式的影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在内容上缺少道德主体生活的基础,在方法上缺少与道德主体的体验对话。这使学校德育流于形式,效果不佳,日...

  • 冯永刚、董海霞:环境教育:英国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刊期:2010年第17期

    冯永刚、董海霞在《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刊文指出,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环境教育的国家之一,经过多年的关注、追究与探索,该国积淀了相当丰富的环境教育的经验。作者指出,英国重视通过环境教育的形式和措施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时刻捕捉和充分挖掘环境教育中的道德价值,其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大致包括:

  • 开学感言

    作者:王淦生 刊期:2010年第17期

    倏忽间,暑假结束,新学期开始了。开学,意味着多少人就此开始了自己崭新的人生;开学,又意味着多少人重被打入藩篱。快乐的人总是相似的,悲哀的人各有各的悲哀——在开学这件事上亦如是。

  • 巨型学校的道德审视

    作者:李松梅 高德胜 刊期:2010年第17期

    当前,我国中小学中人数过万的巨型学校不断涌现。从道德的角度审视,巨人学校作为一个陌生人堆积的地方,改变了学校空间的性质;巨型学校的管理容易滑向没有“人味”和教育性的“官僚体制”;巨型学校病态竞争常态化;巨型学校缺少公平;巨型学校是应试的天堂。巨型学校背后的直接推手是名校,真正的决策者是政府。

  • 论学校中的竞争性学习观——一种道德批判的视角

    作者:纪虹 刊期:2010年第17期

    竞争性学习观在学校中普遍存在着,基于竞争,学习的主要目的异化为战胜竞争对手,其内涵是工具理性在学校教育中的投射以及个人主义的学习观、被压迫着的师生关系的盛行。它造成了生命的遮蔽和缺席,使学校教育缺乏尊重、关怀和诚信,本质上是不道德的。因此,以一种全新的角度理解学习竞争,以期还原教育的生命本性,回复充满生命关爱的学习就...

  • 教育惩罚——人生观抑或文明观的诠释

    作者:徐巍 李玉萍 刊期:2010年第17期

    教育惩罚作为一个在实践中客观存在而在理论上备受争议的问题,是否可以从人性观中寻求依据?本文通过对教育惩罚人性观诠释的分析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惩罚有其人性观的依据,但文明观能对教育惩罚给出更加合理的诠释。

  • 将教育作为一生的画板——记重庆市人和街小学肖方明校长

    作者:本刊记者 刊期:2010年第17期

    窗明几净。在一张办公桌的玻璃板下,压着两副已有些褪色的美术作品和一张照片。美术作品中一张是传神的人物素描。另一张是描绘山城步道的水粉画;而旁边则是一张六年级学生的毕业照。这张办公桌的主人,就是重庆人和街小学校长肖方明。

  • 主题活动教学要处理好三对关系——关于营造高效品德课堂的思考

    作者:陈光全 周芬 刊期:2010年第17期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小学品德课程教学正在经历由知性的授受模式向活动型自主建构模式的转变。课程标准指出:主题活动教学是品德课程的基本形态。然而,在这种具有突破意义的转型中,不少教师对主题活动教学的设计、运筹和实践操作,却偏离了辩证法,陷入了绝对化和片面性的误区——只看重活动的表现形式,而漠视主题的意义,淡化知识...

  • 有花堪摘只须摘——捕捉动态生成资源策略研究

    作者:杨水英 刊期:2010年第17期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更何况活泼开放、有差异的人!课堂教学是人的活动,师生的一个闪念、一个举动、一个误会、一个忘形,都可能导致非预期动态生成的出现,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的进程。尤其是小学品德课程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的教材体系促使教学观念日趋更新,教学形式更加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