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小企业信息化

中小企业信息化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1 16:28:55

中小企业信息化

中小企业信息化第1篇

第七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简称“会”)于9月15日至18日在广州举行。“中小企业信息化论坛”作为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会开幕的当天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融合、创新,以信息化推动中小企业健康成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副司长郑昕,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吴锋,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总经理唐卫清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国内外知名中小企业代表及业内专家作为嘉宾出席论坛并讲话。

应对变化的环境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对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维护社会和人民生活稳定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郑昕副司长在此次论坛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中小企业所处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长期依靠低成本赚取微薄利润的经营方式已难以为继,市场化、国际化的现实要求,使中小企业面临机遇与挑战。

2003年,《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颁布实施,第一次从法律上确立了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为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更为宽松的环境。

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6号文件),从八个方面,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缓解融资难,落实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扶持政策提出了具体措施。

2010年,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以落实国发36号文件为主线,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推动两化融合,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本届会中小企业信息化论坛正是政府领导下的落实国发36号文、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帮助中小企业成长的一次实际举措。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吴锋表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要坚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强国家的宏观引导和调控,促进信息化健康发展。很多中小企业通过改善内部管理、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人才结构和供应链,逐步提高了竞争力和获得效益的发展能力。

一些有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信息化。提高了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通过不断将创新产品推向市场,增强了核心竞争力。信息化对提高企业的效益和效率有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能够给企业带来商机,已经得到很多企业,特别是已经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中小企业的认同。

电子商务: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尖刀”

2009年,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委托用友畅捷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对全国60个城市、35个行业、近10万家中小企业进行了免费健康普查,调查中发现,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不足是影响其竞争力的关键问题之一。

分析原因,除受融资困难、人民币汇率波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之外,大量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较弱,存在着应收账款周转慢、库存周转长,资金占用周期长等精确度低、控制力差等突出问题。

调查问卷显示,中小企业希望借助信息化手段降低管理成本,规避经营风险。希望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需求比例分别达到了86.4%和32.3%;希望改善企业财务管理和进销存管理的需求比例分别达到12.2%和10.6%。

此外,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对9734家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小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电子商务服务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新兴产业,也成为了帮助广大中小企业迎接挑战的“尖刀”。

郑昕副司长在论坛期间透露,2009年我国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创造的新增价值已占到我国GDP的1.5%。

中小企业通过开展电子商务直接创造的新增就业达130万人,相当于我国2008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的11.7%。使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人均产能比不使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高出10.9%。

使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在小订单利润率等方面,高于不使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9~15个百分点。

事实说明,传统的管理手段和营销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形势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中小企业需要借助先进的管理软件和电子商务,来有效降低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管控能力,提高效率和效益,对市场做出快速和准确的反应。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郑昕副司长介绍了2010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的重点内容。

他总结道,“中小企业具有巨大的成长潜力和发展空间,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很多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对信息化的需求更为迫切,这为服务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移动网络:抢占制高点

随着改革步伐的迅速迈进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中小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信息化战略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已经愈加明显。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客户部李小文处长在论坛中表示,为了真正满足中小企业客户的需求,特别是入门级信息化需求,中国移动为中小企业打造量身服务,以托管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即开即用、安全高效的信息化应用,助力企业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促进商机,助力中小企业在纷繁复杂的竞争态势中赢得先机。

中国移动根据以往客户的划分方式,从行业、特点、服务、营销等4个纬度来构建中小企业的方案。此外,应用无线城市的产品服务于中小企业也是中国移动的一大举措。

无线城市定位于无所不在的网络,主要分四个层面:第一,一体化的无线网络;第二,集体化的信息系统。中国移动认为,如果把城管、交通等各个行业的信息化系统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促进横向、纵向的访问系统,客户将获得倍增的效益;第三,技术化的运营平台。第四,多样化的业务应用。在手机终端将无线城市根据需要进行展现。

无线城市意味着什么?在李小文看来,是随时、随地、随身的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应用广泛,但是如何将随时随地随身的移动互联网整合成无线城市,是需要思索的问题。

“如果要给无线城市下一个定义,基于零计算的基础,融合了互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对中小企业讲,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应用。中小企业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化的应用,这是无线城市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想要完成的任务。”

李小文介绍,中国移动目前在民生、产业、文化上有很多的应用。只要在门户网站下载客户端,就可以方便到企业。

物联网:感知未来

近年来,国家领导人先后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依靠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要重视新兴产业的成长,并明确提出“感知中国”的理念。一时间,物联网成为国内业界最火爆的话题。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物联网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人,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物联网也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拓展。

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谈到中小企业如何面对物联网的发展,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广州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院长倪明选在论坛期间表示,在无限的应用空间中找出实际有价值、可感受的应用是当前面对的最大挑战。

倪教授表示,“物联网可以做三件事:感、知、行。各种数据收集、传感器、RFID都是收集数据的核心技术,智慧城市就是体现物联网最好的例子。什么叫智慧城市?是通过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物流、智慧电网等整合在一起的产物。”

而中小企业要抓住机遇,还需要在这些“智慧城市”的应用中找出有商机的切入点。

中小企业信息化第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路径

0引言

近两年,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证明,信息技术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行业细化分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在信息化社会的浪潮中,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主体都在寻求发展的良好机遇。一方面,国家提出“互联网+”的产业催化政策,从宏观环境方面优化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践,从某种程度上激发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活力。一些企业正是看准了信息技术的红利,适时借助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饿了么、滴滴打车等新兴企业便是例证。在看到中小企业走信息化管理道路的机遇的同时,也要准确把握企业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定位有一个准确把握。

1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截至2016年,我国企业的数量超过5000万家,其中,中小微企业所占比例高达99%,这些企业在税收、吸纳就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从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来看,虽然多数企业接入了互联网,实现了信息化的沟通与交流,但真正将信息化手段应用到核心业务和部门中的企业数量偏少,多数企业只是将互联网作为一种沟通的方式,并没有将其融入企业的长远发展中。从地域方面来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大。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在业务开展、资源整合等方面有较高的需求,并且拥有较为丰富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程度偏好,能够发挥信息化引领企业发展的作用;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管理方式和资源方面的限制,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开发方面缺乏动力和紧迫性,发展相对滞后。从行业来看,目前,新兴行业,尤其是服务行业,在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应用程度方面相对较高,而一些传统性行业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则比较落后。从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创新来看,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被动式的应用,即只有当自身的发展面临重大挑战时,才可能想到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缺乏主动实践和创新的动力。

2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对信息化管理手段的价值和意义有一定的认识,但从真正信息技术应用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化管理理念滞后、信息化管理人才缺乏,以及信息化管理缺乏制度支撑等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挖掘和实现信息化管理,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开展具有推动作用,丰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实践。

2.1企业信息化管理理念滞后

管理理念是贯穿企业日常运营与管理的重要思想主线,是企业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推动力,同时,也是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信息化条件下,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的先进与否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而企业获取信息是否及时、信息的价值是否能够充分被挖掘和利用,是衡量一个企业市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对信息化管理理念的认识和践行程度并不理想,多数企业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企业运行中可有可无的工具,没有将其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特点进行整合、创新。一些企业虽然开通了网站入口,但网站的日常管理与运营工作滞后,信息出现长期不更新的情况,信息化建设仅仅停留在起点。

2.2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

缺乏人才是支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素。企业是否拥有足够优秀的信息化人才,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效果。而当前我国广大中小现有的人员虽然能够从事简单的信息系统录入和分析,但难以从海量的数据中分析出对企业决策和发展有真正价值的结论。一些企业甚至是通过外聘兼职或者托管的方式,进行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管理,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风险,同时容易导致企业发展的不健全,不能彻底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长远需要。

2.3信息化管理缺乏制度支撑

当前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制度对企业运行的价值,在实际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过程中,缺乏硬性的规定,虽然引进了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在使用方面缺乏必要的培训制度和监管制度,导致信息化管理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

2.4信息化管理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信息技术

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短暂而迅速的时期,在短短的几年内,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而与这种发展速度形成对比的是信息安全方面弱点的暴露。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遭遇重要信息被窃取、篡改的情况,而国家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制度滞后,导致对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维护面临诸多困难。同时,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意识,一些工作人员在重要信息安全保护方面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导致不安全因素有机可乘,严重威胁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3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质量的路径

3.1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理念

中小企业要通过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应用、研究与创新,不断革新企业管理理念。一方面,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要形成一套关于自身以及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思想和模式,定位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发展方向和目标;另一方面,企业要多进行企业间、行业间的信息化管理理念的交流,通过与大型企业管理者的互动交流和学习,提升自己对信息化建设方向的敏锐度和洞察力,并能够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制订灵活的企业发展战略和策略,提升企业信息化发展对市场变化的“免疫力”。

3.2打造信息化管理主力军

对于企业来说,信息化人才的获取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首先,企业要通过与高校密切合作的方式,通过实行校企合作的方式,利用学校优秀的人才作为支撑,挖掘和培养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化人才。其次,企业要立足于发展现状,从企业中寻找可以培养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提升现有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能力。再次,企业要善于利用外部优秀的信息化管理资源,如,一些当前没有实力打造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管理队伍的企业,其可以暂时聘请一些外部的信息化咨询管理公司,利用其专业的知识和管理系统,提升自身的管理效果。

3.3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从制度层面加强对企业相关行为的引导与约束。首先,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管理情况,制定适合企业或者部门日常工作开展的规章制度,对信息化管理的落实提供保障。其次,企业要完善相关的培训、监管制度,切实保障企业的各种信息化管理手段能够落到实处,让基础员工熟练掌握。

3.4强化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保障

面临经常遭遇信息化安全威胁的情况,一方面,国家要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法律体系建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为基础,不断完善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各种侵害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权益的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管理环境。另一方面,社会要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通过对本行业内信息化运行情况的分析和掌握,制定较为统一的安全性保障制度和规范,保障中小企业行业内运行的安全化、稳定化。

4结语

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对我国大量的中小企业来说,既是一种提升自身实力和竞争力的因素,也是企业进行创新与发展的“孵化器”。信息化一方面能够弥补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资源缺乏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能够提供相对比较宽广且公平的平台,为企业实现良性发展提供帮助。当然,当前中小企业在管理理念、人才应用、资源整合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企业用发展的思想进行有效克服,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夏鸣.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管理[J].厦门科技,2012(2).

[2]胡磊.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思考与探索[J].企业经济,2011(11).

中小企业信息化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个性化信息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开始起步。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的进程很慢,而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010,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不加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伟大战略就难以实现。

与此同时,随着用户信息需求的个性化特征不断凸现,个性化信息服务已经成为信息服务机构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这不论是对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都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个性化信息服务于管理将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企业的竞争中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如何能够及时地认识到这一点,有效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将成为其制胜法宝。

2中小企业实施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中小企业实施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现状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网络信息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已经引起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兴趣,因而近两年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但何谓个性化信息服务,现在还没有统一的科学认识。在一些文献里,将个性化信息服务称之为个性化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个性化信息搜索服务、个性化信息推荐服务、个性化信息提醒服务和个性化信息服务等等。总体来说,个性化信息服务,就是针对不同用户采用不同的服务策略和方式,提供不同的信息内容的服务。这种服务方式的实现主要是根据用户的设定,借助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向用户提供和推荐相关信息,以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这些服务中的个性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的个性化,服务方式的个性化,服务时空的个性化这三个方面。

我国是中小企业的大海。中小型企业产出规模小。全国独立核算小型企业的平均资本不足200万元,平均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下,基本上没有小型企业“巨人化”的业绩。它们是各种常设的、临时的技术市场的重要客户,选购技术的盲目性很大,买什么,买不买,常无定数。并且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使用的软件系统都是基于微软系统之上开发的产品,企业的应用软件随着微软产品的更新而更新。

目前还有很多企业对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意识很淡薄,有些中小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的认识也存在很多偏见和误区,少数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还不会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应用网络,许多中小企业也仅是在网上开设了主页和E-mail地址,既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没有信息管理制度,更没有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2.2存在的问题

2.2.1企业自身的问题

中小企业要实施个性化信息服务,其自身就有很多缺陷和不足,很多问题也很棘手,很现实。很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在认识上就存在偏差,更不说提供个性化服务。有些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不搞信息化企业照样能发展,企业实施信息服务的成本也高,周期也长,使中小企业望而兴叹、驻足不前。信息服务也需要企业实行全面、彻底的改革,因而阻力较大,任务繁重。另外,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缺少可依赖和可靠的指导者、权益维护者和风险分担者。

2.2.2信息资源建设问题

信息资源建设是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前提,个性化信息服务往往需要将信息资源分类整合成各类模板。从而保证其科学性。中小企业自身实力本身就有限,要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2.2.3服务效率与服务反馈问题

企业开展个性化服务最重要的评价指标是服务是否到位。要提高个性化服务效率,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个人信息环境。服务反馈也是进一步改进个性化服务质量的重要基础。中小企业要完善客户的个人信息环境,无论从成本,技术,效率,能力上都有先天性的不足。

2.2.4用户个人信息及隐私权保护问题

企业在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过程中.为了使服务更具有效性、针对性,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有必要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因此,个人信息的外泄以及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就不可避免。如何在这方面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也是企业必须要面临的问题。

2.2.5个性化信息服务人才短缺

个性化信息服务需要服务人员具有较为广博而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社交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然而,当今中小企业少有具备信息分析、市场调研、营销攻关等能力的高素质个性化信息服务人才。

3中小企业实施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措施

3.1企业自身的信息化转变

企业自身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宣传动员,尽快提高认识,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企业才能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积极转变机制,提高总体素质,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为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分步实施完善相关软件。选择一套最适合自身的硬、软件设备是提供个性化信息的保障。运用新技术,提高建设效益,新的管理理念与技术是事实个性化信息服务必要条件。

3.2服务理念转变是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前提

现今传统的服务理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以用户为中心”成为当代企业的根本思想,“不管使用的设备和信息系统多么复杂,其目的都是助人。”以人为本,更人性化的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的主导服务形式。

3.3建立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

建立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是实施高层次个性化信息服务的重要措施。企业可设计专门的计算机系统,为各类用户提供定制的个性化服务,平台界面的设置应当反映“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充分反映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充分满足实用性要求。并兼顾灵活性、准确性和权威性等要求,最终将最合适的结果按用户事先定制的方式反馈给用户。

3.4将服务进行细分,定制有企业特色的服务

个性化服务是建立在企业实力的基础上的,在提供服务的载体上,采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管理、开发和利用,借助先进的网络传输技术和设备,对资源进行技术加工整合。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将企业文化融人服务当中,有针对性地实施定题信息服务,这样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其需要,并且将企业文化传播出去。

3.5建立适宜的管理制度,吸纳人才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升企业形象,让所有员工都严于律己,将企业的荣誉视为自己的荣誉,严格把关用户信息,防止外泄,要求信息服务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注重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以及质量,提升自身素质,这是做好个性化信息服务工作的难关。并且尽可能的加大投入,吸引人才为企业开发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

中小企业信息化第4篇

对于规模快速膨胀的中小企业来说,其企业组织架构和业务模式不断变化,并且普遍面临着资源相对紧张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老板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信息化是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化解快速发展所带来烦恼的一剂良药。

但是,真正能深切感受到“药效”的中小企业并不多,中小企业的ERP幸福指数普遍不高。信息系统实施后,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此,哈通咨询中国区总经理Joerg Heil认为,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往往在于实施阶段的盲目性,这将直接影响运行效果。

“消化不良”难题

中小企业对ERP的精髓往往理解得不够透彻,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优化的业务流程很难落地执行。对此,哈通咨询资深项目经理廖志强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这就好比中小企业需要一份烤牛排(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而且还是八分熟(进行一些本地化改造),但是,最终实施上线的ERP系统却是一份半生不熟的炒牛肉。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对ERP‘消化不良’。”

谈到“消化不良”的原因,廖志强认为主要有两点: 一是中小企业本身的发展速度较快,规模快速膨胀导致管理的问题一下子凸显出来,让中小企业老板们措手不及,他们虽然知道要借助软件提升管理水平,但也只限于初级的概念了解,对ERP等系统并没有真正的、深刻的理解; 二是咨询公司良莠不齐,咨询公司直接影响着软件的实施效果,但是很多咨询顾问并不具备先进的管理思想,他们只对软件比较熟悉,这样的人只是 “工程师”,而不是“咨询顾问”。

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消化不良”的难题,廖志强强调,咨询公司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发力。第一,本地化。中国中小企业的管理特色、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等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譬如说,应收、应付账款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哈通咨询虽然来自德国,是SAP的合作伙伴,但早在1995年,哈通咨询就进入了中国,长时间扎根中国,对中国企业和中国市场有深刻的认识,而且非常看重本地化工作; 今年还计划将中国公司的员工人数扩容40%,投入更多的人力来完善其中小企业解决方案。

第二,深耕行业应用。咨询顾问一定要是行业专才,要与用户有共同语言,用专业的行业术语跟用户交流,否则只凭借IT术语肯定是无法沟通到位的。咨询公司要将行业内的共性与通用的特点总结出来,这样就基本上能涵盖了70%~80%的内容,剩下的20%~30%再做个性化实施。

第三,对企业进行充分的调研。咨询顾问要先对企业及其所在的行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的竞争环境、发展的瓶颈、亟待解决的难题等; 还要了解企业的管理思路,为企业计算出明确的投资回报率。

小步快跑

A企业是成都市一个销售制冷设备的零售企业,年销售额不到10亿元。A企业快速发展,从销售五金件起家,现已成长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制冷设备分销商。如今,A企业老板在管理上产生了困惑,连每天最基本的资金流都无法实时搞清楚,他强烈希望借助软件来提升管理水平。

中小企业信息化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乡镇企业 非公有经济 企业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 甘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经济全球化、信息化速度的加快,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信息化建设是政府为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意义

甘肃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点多面广,其企业数量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以上,是本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地方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繁荣城乡经济、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⒈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推进企业发展和效益提高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七大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积极探索和实践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今天所说的信息化,是与国民经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一体互动的信息化,是需求驱动、应用主导的信息化,是追求高效、资源共享与整合的信息化,是不断发展与丰富的信息化,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甘肃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的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甘肃省对信息化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作用的认识尚不到位,受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资金投入不足等的制约,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尚未整合,对已有的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对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协调。由于认识不足,形成了目前甘肃省信息化建设起步迟、发展慢、动作幅度小、缺乏推进后劲等被动现状。

企业信息化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信息化的关键环节。企业信息化的最重要价值,主要不是体现在它给企业创造了多少显性价值,而在于它能够减少企业的管理层级,打破企业间各种信息沟通的障碍,改变企业所处的信息孤岛状况,从而使企业决策者和参与者能更快、更便捷地获得决策支撑信息,找到更科学的企业市场行为,使企业对国内外市场的反应能力提高,使企业的产品、服务更贴近用户。各级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和效益提高的促进作用,从思想认识、行动部署上理清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制订信息化发展规划,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从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出发,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

⒉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综合来看,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⑴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网(站、页)平台,可以拓展产品的市场空间。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网站,对外及时产品信息、相关的图片和影像资料,推介宣传自己的产品,加强企业同原材料供应商、产品需求客户的联系,及时了解商品的供求行情,提高企业敏捷的反应能力和管理水平。

⑵企业通过产品的电子商务网站将产品的市场需求、产量控制、采购销售、银行结算等贸易环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及时获取商品贸易信息,有效降低成本,缩短生产销售周期,从而提高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企业通过互联网可以开展与国际市场的对话,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通过网络信息,使自己的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使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⑶企业可以利用网络虚拟性大大减少对生产车间、仓库、办公用房、产品展览厅等硬件设施的依赖。通过诸如网上展厅、网上商店等网络交易方式,摆脱货房、仓库位置的束缚而面向各地销售商品,大大降低生产销售成本。互联网络可以为企业搭建国内外的销售平台。

⑷企业通过互联网服务客户,最大优点是信息量大、成本低、针对性强、信息反馈及时,还能帮助企业了解不同客户的需求,从而使企业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增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交流。

⒊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扩大企业品牌、知名度和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的必然选择

2007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已达到了创纪录的1.37亿人,比2005年底净增2600万人,这反映出信息化网络的强大生命力以及信息化市场的巨大潜力。扩大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企业走出本省、跨出国门、步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和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新技术革命浪潮和科技强企的挑战,企业的自主品牌、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标志着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于扩大产品品牌知名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竞争能力的作用十分明显。

企业利用信息化网络实施产品的广告宣传策划和营销战略,能够以低廉的成本提升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从而达到塑造品牌、推进产品销售、强化售后服务的目的;企业注册的网址和电子邮箱既能让客户了解企业多方面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又能使客户通过远程了解到产品的性价比,在较短的时间内签署贸易合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遍运用,企业围绕信息技术还可以进行产品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在关键技术领域紧跟国内外先进水平。通过计算机集成逐步实现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生产,进而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在企业科技进步和产品自主创新中将信息技术发挥到极致。

实践表明,在推进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信息化建设上,谁先动,谁主动;早投入,早受益。各级主管部门,要站在创新发展和应对新技术革命浪潮挑战的高度,深刻认识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企业品牌和产品科技含量的重要意义,强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推进甘肃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的信息化建设。

二、甘肃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2006年以来,甘肃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2006年建立并开通了“中国中小企业甘肃网”。在省局的指导帮助下,目前已有兰州、张掖、陇南、酒泉、甘南、临夏、平凉、定西、武威、嘉峪关等10个市(州)先后建立并开通了中小企业网站,并与省中小企业网站成功链接;各县(区)局的中小企业网站目前正在积极筹建中。省、市级主管部门网络已初具规模,实现互通。“中国中小企业甘肃网”日点击率达到2300多人次,截止2006年底,共有63.4万人次点击登陆。“中国中小企业甘肃网”作为甘肃省服务与指导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经济的综合信息网络平台,积极有关省内外的经济信息、科技信息、金融信息、人才信息、供求信息和中小企业、非公有经济的产业、行业相关动态。“中国中小企业甘肃网”已成为外界了解甘肃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经济的窗口,也是展示企业形象,企业收集、、了解信息的主渠道。在省财政的支持下,省局多方筹措资金,2006年底已给全省14个市(州)局、86个县(区)局配发了电脑及打印设备,今后还将逐年加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

但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份,目前甘肃近78%的中小企业还没有计算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才刚刚起步,其投入力度、运作状态存在不足和缺陷。据不完全统计,甘肃8.8万户中小企业中,利用信息化开展业务的企业不足20%,熟练掌握现代信息化技术,开展网上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则更少。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具体表现为等待观望,存在着慢慢来的思想。绝大多数企业尚没有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打算,有些企业甚至认为发展电子商务为时过早,远水解不了近渴,有的企业把电脑仅用于打字,把上网局限于点击股市行情和游戏;二是企业的网络覆盖面偏低,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由于规模小、实力弱,有些企业地处乡镇,宽带和互联网尚不能达到全面覆盖,能上网的企业有限,而达到办公自动化、营销网络化、统计数据传输电子化的企业更少;三是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现有的微机操作者大多用非所学,致使计算机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有些客户网上咨询或发来订单,得不到及时回复,企业失去了许多商机。

对此,各级主管部门要引起足够的警醒,要迅速行动起来,研究制定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案和目标。这既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有的放矢的过程,又是检验企业分阶段适应信息化的过程,更是通过信息化建设加快企业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三、目前甘肃省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现实选择

面对刚刚起步的甘肃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信息化建设,如何选择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信息化普及率高的建设路径,是各级主管部门亟待研究而又必须破解的课题。因此在推进信息化建设实践中,就要不断探索符合省情、适合企业特点的信息化建设新路径。

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息化建设的便捷途径

对于发达国家,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在企业信息系统较为健全完善的前提下,在社会信息化程度与配套设施比较完备的条件下开展的。甘肃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由于受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尚不健全,个别企业从未接触过信息化服务。普及并推进信息化建设必须结合企业实际,区分不同规模、不同产业、不同销售对象,选择推进信息化的具体建设内容。例如从建设并依托网站网络入手,运用电子商务选择符合本行业企业对路的网上交易、电子采购、网上营销、在线支付等商务活动,这一途径既简便易行又有可操作性。

⒉选择并确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在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伊始,选择并确定切实可行的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信息化技术方案,是顺利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根据甘肃中小企业的特点和现状,首先,在“中国中小企业甘肃网”或一些商业性网站上建立企业的网站(网页),面向外界企业信息,包括企业概况、自荐产品、企业动态、技术咨询、在线调查等各种信息。通过网上互动,企业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而且通过在线调查的反馈信息,明确怎样进行企业的形象塑造。其次,通过网站在互联网上构建一个企业的电子商贸平台,充分利用前台与后台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展业务,借助自己的网站平台在巩固老客户的同时,拓展新的信息化商务活动,如商品报价、电子合同签订、订单下达、库存信息、售后服务等。通过建立电子邮件系统,使企业内部各分支机构拥有电子信箱,实现信息对流,使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话或会议。其三,将商务网站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系统平台相互结合,实现企业管理模式向电子商务模式转变。利用商务网站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系统相互结合,构筑起快速、敏捷的信息系统。企业利用这样的系统同时提供给分布在省内和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营销网点和办事处、联营企业共同使用,不但能极大地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更加快捷地与客户和供应商进行沟通,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营运效率。

⒊选择建设独立域名的企业网站(页),构建上下贯通、开发应用逐步递进的信息化平台

信息化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特别是管理系统信息化,能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提高管理人员的决策水平,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企业可以从3个层面拓展并逐步递进:一是利用互联网,通过建设企业的网站(页),构筑上下贯通、左右逢源的信息交流平台,积极拓展网上信息资源,开拓网上市场;二是导入计算辅助设计(CAD)和辅助制造(CAM)等系统,推进生产制造流程信息化;三是建立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等管理系统,推进经营管理和决策的信息化。

现在各种各样的网络繁多,由于中小企业量大面广,企业规模一般偏小,受自身实力制约,独立构筑信息化网站平台、搭建服务器组、开发应用软件等条件尚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起始阶段企业积极链接和租用电信运营商的宽带网路和服务器就显得切实可行。各级主管部门要动员企业积极整合各种信息技术资源,借助各网络企业、IT公司的力量,按照开放合作、优势互补、信息共享的原则,构建上下贯通、内引外联的信息化开发应用平台。甘肃将以“中国中小企业甘肃网”为龙头,把各市县中小企业局的网站及企业的虚拟网串成线、连成片,形成有机联系、有效运行的多功能网络服务体系。

四、甘肃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经济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原则和任务

⒈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的总体要求,为加快甘肃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信息化建设步伐,已制定的《甘肃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经济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中国中小企业甘肃网”建设为切入点,逐步推进甘肃省中小企业在英特网互联互通,实现办公、营销、仓储、物流配送、财务管理、计算机开发应用等方面的三阶段推进目标。

⑴初级阶段,普及互联网应用。以网站、企业邮箱、网上企业信息、产品展台等互联网普及和应用,实现信息系统的联接互通,扩大企业宣传面,提升企业形象。

⑵中级阶段,借助并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提高企业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⑶高级阶段,整合企业内外部信息系统,通过一揽子解决方案,实现企业生产、管理、销售等信息化。

这些目标的实施和完成,可以有效提升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

⒉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原则

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三项重点,构建一个体系。一个中心是指,推进信息化建设要围绕中小企业发展和提高为中心。突出三项重点,一是坚持政策引导,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二是争取部分资金、设备投入,推进市场化运作模式;三是调动和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强化指导与服务。构建一个体系是指,构建起政府主管部门积极引导,电信部门、IT企业和社会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广泛参与并充分利用英特网、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计算机开发应用,促进企业办公、管理自动化建设的工作体系。

各级主管部门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推进信息化工作的安排和部署,遵循“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统一标准、规范建设、多种主体、适度竞争、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强化信息管理制度和信息交流制度,注重各类信息的搜集利用并完善信息服务功能,通过积极建立和完善“中国中小企业甘肃网”,拓宽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营销相关信息的刊载,真正发挥网站政策信息及相关市场信息、实用信息的交流导向作用。

⒊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甘肃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用7年时间,分三步达到初级阶段目标。第一步到2008年底,用2年时间在14个市(州)87个县级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并开通中小企业信息网站;第二步,2009-2010年在骨干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实体、中心乡镇经委(经济办公室)建立并开通中小企业信息网站;第三步,到2012年在80%以上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实体建立并开通中小企业网站,实现同省中小企业网的互联互通。在网站建设和推进办公自动化、管理自动化以及营销、仓储电子化方面,要本着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相结合,真正使信息化建设服从和服务于企业发展,构筑起满足中小企业特定需求的信息化建设框架。

为此,实现信息化建设初级阶段目标,各级主管部门要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要不断深化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对信息化建设的思想认识。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破除制约甘肃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推进信息化工作的试点;树立协同推进的整体观念,打破部门、地区之间的界限,促进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扶持和鼓励更多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

第二,要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相互融合。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的要求,进一步调动和整合社会各种信息资源,形成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合力。要积极争取科技研发资金和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省乡镇企业管理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政策指导、资金和设备投入、统筹协调等方面的优势,依托“中国中小企业甘肃网”,加快基层网站建设,通过政策、资金、设备、技术支持,在省与市县、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畅通互动的信息网络,初步构建起全省中小企业信息化网络体系。

第三,要充分发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调动和激励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利用现有的人才、技术,逐步加大软硬件设备的投入。要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依托有一定实力、有实践经验、有市场开拓能力的信息技术公司,充分发挥其专业技术力量的作用,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第四,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信息化建设技术含量高,信息管理系统需要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人才去管理和维护。各级主管部门要从长计议,舍得智力投入,强化人才意识,定向培养和招聘一大批业务熟、技术精的信息化专业人才;要分期分批组织信息网络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更新知识,增长才干,并把技能培训与技术等级鉴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信息化专业知识列为职工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必要内容,提高企业员工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作者简介:

中小企业信息化第6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7-0016-02

20世纪后半叶,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己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新世纪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如今,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开始制定自己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战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信息化理应被放在了最优先发展的位置。各国纷纷出台各种政策,促进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力争在新世纪的全球化竞争中谋求竞争优势。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经济,提高整体经济效益,解决就业问题的重大举措。中小企业信息化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优化升级;有利于推动产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促进国民经济高效运行。对中小企业自身而言,信息化拓展了其生存空间,提高了其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是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满足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中小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加速我国经济市场化与国际化,适应国际经济网络化、信息北的要求。

目前,我国各类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其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60%、40%和60%左右。在流通领域中,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也是安置社会就业的主体,据统计,中小企业吸纳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口。因此,在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应该是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一项必须完成的改革任务。

一、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

中小企业的发展和信息化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日本在1986年就提出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改革的建议方案,加拿大建立了健全的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支持体系,韩国在其中小企业结构高度化政策中,特别强调对中小企业的技术现代化、信息化的支持。借鉴国外经验,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必须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技术和人才培训、构造公共信息网络、加快网络法律建设等方面提供援助和服务。

二、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策略有别于其他企业

中小企业由于在人才、技术、资金上都无法与大企业相比,但是其规模较小、生产管理环节少,需要信息化的数据也往往要少的多,实现起来也往往要容易的多,且可靠性也容易保证。因此说,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事情。中小企业要搞好信息化建设,应该重视和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强化企业领导者对企业信息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认识都不足,认为企业规模小,生产管理过程比较简单,用不用信息化照样能管得好。另一方面,认为中小企业缺乏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资金也不宽裕,没有必要进行信息化建设,从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因此,企业领导者首先思想观念必须转变,认清信息化建设对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其次,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研究制定企业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技术方案,做好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准备。

2.做好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整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系统不仅要求满足现实的需求,还必须兼顾今后的发展,一定要有长远的打算,做好调研工作,搞好信息化系统的整体规划。

3.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

企业信息化虽然是一个长期过程,但它可以分成若干不同阶段。中小企业由于在人才、资金、技术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规划确定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围绕提高效益这个中心,制定企业信息化的分期分阶段实施计划,确立每期每阶段的任务和目标,采取阶段发展、逐步推进的办法,不断地创造条件,循序渐进地实现信息化建设目标,最终实现全面信息化。

三、加强自身基础建设,推进信息化进程

一是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市场反应能力的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必然要求引入现代管理体制,通过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将从上而下的金字塔型管理系统进行扁平化、内部网络化。而我国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其业务流程是无设计的,随意性很大,根本无法运行。因此,企业信息化投资与建设,必须与组织设计紧密结合,重新设计和优化企业业务流程,重建每道工序、每个部门的数字化基础,使企业内部信息传输更便捷。这也是国际上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必须辅之以专业的管理顾问长期合作的原因所在。从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实施的经验来看,业务流程重组、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式是企业信息化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必不可少的步骤。

二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人才培训。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招聘、培训等形式,不同程度地使企业全员尤其是主要领导接受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培训教育,使新的信息理论知识与已有的自身业务相结合,促进生产经营管理的创新和优化。同时,理顺人与机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企业信息化得以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建立数据库,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企业信息化是以数据为中心的,其核心是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如果说信息网络建设是企业信息化的“路”,信息处理硬软件设备是企业信息化的“车”,那么,企业的内外信息资源就是“货”。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根据发展目标,重视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科学、统一、全面的数据指标体系,在数据的采集、录入、存储、处理、分析、应用及共享、开发、利用上下工夫。只有建立准确、全面的数据库,才能为企业管理服好务。

中小企业信息化第7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

一、中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存在问题比较突出,现状令人担忧

1 信息化总体水平比较低。据抽样调查表明,在中国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整合中,全部实现计算机网络互联、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不足10%;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目前已实现的企业仅占2.9%。而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已基本完成企业信息化建设,欧洲也将在本世纪初完成信息化建设。中国实现上网的企业只占到所有企业的20%~30%,利用网络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就更少,在实现上网的企业中,多数所做的工作也仅是在网上开设了主页和E-mail地址,既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没有借助网络开展商务活动。有的企业网站长时间不更新信息,成为名副其实的“空站”。相比之下,美国有60%的小企业、80%的中型企业、90%以上的大企业已借助互联网广泛开展商务活动,企业已有近70%的业务行为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在欧洲,企业也有近50%的业务行为在网上完成。

2 企业领导层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中国企业领导层在信息化的认识上存在问题,尤其是那些中小企业老板,还不能系统地了解信息化建设的知识,还不能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已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企业,部分企业领导对企业信息化的内涵理解不够,认识不足。他们把信息化建设仅仅单纯理解为计算机的操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在这些企业中,往往认为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就意味着信息化建设的完成,这些不完整的认识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 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力度小且结构不尽合理。中国目前信息化程度低的主要原因是对信息产业基础设施、部分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投入不足。尽管近年来国家对信息产业资金的投入增长很快,但资金投入的绝对额相对于发达国家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尤其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普遍。一般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和系统应用方面的累计投入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仅为0.22%,而发达国家企业的信息化投人占总资产的比例一般在5%以上。国内企业之间投入不平衡,从企业规模分析,大型企业高于特大型企业;从行业分析来看,信息化投入最多的是石化、电子、外贸、冶金、电力;从企业经济类型分析来看,非国有企业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合理,企业信息化在建设投入中还存在年历“重建设轻维护更新”、“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技术轻管理”的倾向。这种状况不能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维护更新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不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真正通过信息化提高经营效率、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4 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目前,造成中同国民经济信息化整体水平低、信息产业竞争力不强、综合信息能力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信息技术人才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不高,这与中国的教育制度改革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关。同时,师资力量缺乏和教材落后制约了信息化人才的发展。

5,缺乏专业服务伙伴提供完善的服务。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比较复杂,而中小企业人力、物力有限,在系统维护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麻烦。但是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软件市场较为混乱,大多数供应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上,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得不到满足。而且,缺乏信息化管理的专业咨询机构,从而不利于信息系统的推广与维护。

二、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让我们感觉到了无形的压力。我们必须正视现状,面对问题。充分认识到发展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必然性

1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一是信息技术进步导致企业信息化所依赖的信息技术投资品,如半导体芯片、计算机、通讯设备等硬件产品价格以及信息通信费用的持续下降,从而极大地刺激了企业对信息技术资本的投入;二是在信息技术投资品和信息通信费用迅速下降的同时,信息技术投资品,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和网络设施的质量和性能都得到了大幅度改善;三是面向企业信息化不同需要的各种新技术不断地被创造出来,这种新技术的持续创新既扩大了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范围,而且也使得技术的投入产出效率得到持续的改进,从而推动了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2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国家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手段。企业信息化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也是必然选择。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的企业,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不一样。实现的方式也不一样;同一个企业,在不同阶段要达到目标不一样,因此实现的途径也会不一样。但是这其中有三点则是共同的,一是所有企业都要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二是都要进行管理和制度创新;三是都要朝着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这样一个综合目标努力。

3 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迫切需要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企业投资结构的多元化要求必须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消除管理瓶颈,再造管理流程,优化管理结构,提高管理效率。 转贴于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加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1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与推动作用,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政策导向,健全信息化法律法规。政府应尽快颁布与完善相关的信息化法规和政策,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目标、相关技术标准与信息规范,不断增强政府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力度,使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积极投入资金,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是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目前中国网络基础设施很不完善,网络传输速度慢,费用高,资源垄断和体制性障碍弊端逐渐显现。

2 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全员分工负责制。企业信息化,领导是关键,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能完成并使用的,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共享本身就要求全员参与。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必须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企业副职、中层主管和相关部门主观能动性,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全力推进,遇有重大问题再请示“一把手”或董事会研究解决。广辟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统筹规划适时分步实施。

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外资投入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一是建立专项发展基金,支持共性技术及平台的开发、建设和运用,选择、支持一批中小企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项目。二是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投入,以市场为导向,将信息化的重大技术开发和应用项目列入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专项来抓。三是通过市场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吸引市内外企业资本、民间资本投向信息产业及信息技术应用项目,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投融资体系,积极探索技术资本与金融资本、优秀的IT技术创新人才与社会法人资本、民营资本相结合的新途径。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人。推进企业信息化,人才是根本。企业能不能培养造就一支胜任信息化工作的人才队伍,直接决定了信息系统使用的效果和维护的可能性。首先,企业要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企业员工作为企业和知识的主人,直接决定着企业创新、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其次,要通过到大专院校进修学习等方法,使企业信息化具体组织实施的团队具有全新的信息化理念和新型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领导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中小企业要想顺利、高效地进行信息化建设,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是至关重要的。这里的优秀既包括合作伙伴的开发水平,又包含合作伙伴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如果合作伙伴虽有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但个个办事拖泥带水,没有一点紧迫感,这样就不能按时完成项目,势必造成人力、财力上的浪费。合作伙伴要有系统集成方面的丰富经验,这样做起来轻车熟路,效率就高。

中小企业信息化第8篇

会计信息化技术是企业发展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还很不完善,中小企业缺乏对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制度,领导对会计信息化认识不到位,使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加快推进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实施,保障中小企业稳步发展。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

1.减轻工作量,节约成本

会计信息化是应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相关的记录和核算工作,操作方便,也便于查找数据资料。既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也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为企业节省了生产资料,减轻了企业的支出。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规模小,企业要想生存发展除了加强企业的管理运营机制,还要有节约意识,保证企业的能够良好运行。

2.转变会计职能

中小企业由于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在财会部门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雇佣临时会计完成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企业缺乏对财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使财务工作容易出现漏洞。中小企业应用会计信息化技术,保证了会计数据记录及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方便了对财务数据的筛选和分析,转变了会计职能,拓宽了会计职能范围。

3.规范会计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中小企业应用会计信息化技术,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质量。在计算机系统中导入会计数据时,还提高了录入的准确率。财务岗位的统一管理,进一步规范了财务制度,加大了财务信息的审核力度,提高了中小企业会计工作质量。

4.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中小企业引进会计信息化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人员要转变以往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要求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计算机技能和会计信息化相关知识。会计信息化所具有的自身优势,是改善中小企业会计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升中小企业领导决策的基本要素。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制度不完善

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制度的不完善使会计信息化运行出现困难,不能保证会计信息化的实效性和科学性。中小企业在应用会计信息化之前,就存在财务制度的不完善以及财务方面的漏洞,这些问题在应用会计信息化后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另外,有些财务人员对会计信息处理软件不能熟练操作,出现会计记录错误和核算错误等问题,容易造成电子会计信息丢失的现象。有些企业虽然采用了会计信息化,并制定了会计信息化制度,但是仍然按照传统的会计方式进行工作,忽视了会计制度,使会计信息化制度形同虚设。

2.中小企业领导不重视

中小企业领导对会计信息化技术不够重视,没有从根本上正确认识和看待会计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员工对会计信息化的看法,使企业财会人员不能正确认识会计信息化,限制了企业财会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同时也影响了企业领导进行企业管理的决策效果。

3.信息化管理不统一

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会计信息化软件,会计信息化软件品种多、功能和质量各不相同。由于对会计信息化软件不能进行统一管理和规范,没有对企业安装使用上的监督机制,使不少中小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状况,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会计信息化软件,这种自由性的选择,使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很难确立。

4.会计人员不能掌握计算机技能

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要求财务人员既要熟悉会计知识,也要了解计算机的技能。不少中小企业的财会人员只具备基础的会计从业资格,不能运用专业的计算机技术,导致会计信息化技术不能顺利开展。有些中小企业年龄稍大的会计人员会使用简单的计算机技能,但与会计信息化要求的计算机技能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由于他们学习计算机技术的速度较慢,并且已经习惯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对会计信息化技术存在抵触情绪,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三、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问题的措施

1.建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要建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保证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完善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工作流程、岗位职责、权限管理等管理控制制度,并确保这些制度在实际工作运行中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和完整以及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加大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中小企业领导对会计信息化要有明确的认识,对信息化技术要有足够的重视。企业领导对这项工作提高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财会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作风,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就要依靠科技创新的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小企业管理者应在保证自身认识正确性的基础上,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既提高员工的认识水平,还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让员工掌握会计信息化的专业技术和应用技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的管理

中小企业要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的管理,要保证会计人员能够严格按照企业制定的会计信息化制度进行工作,严格执行正确的工作流程,同时企业要加大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监督力度,要杜绝会计信息化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问题。政府职能部门要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调研,并结合调研结果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会计信息化规范标准,保证中小企业引入会计信息化的工作正常进行。

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中小企业在财务人员的选择上要具备计算机技能、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从业资格证,这是进行财会工作的最基础要求。中小企业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工作,以较高的速度适应和顺利实施会计信息化。企业中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他们可以采取单独培训的方式,让他们逐渐适应会计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