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

中小学德育杂志 省级期刊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杂志简介:《中小学德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682/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本期视点、本期视点_党史学习教育与中小学德育的价值同构、道德领导力、课程育德、教师德育专业化_专栏、教师德育专业化、学生发...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2095-1183
国内刊号:44-1682/G4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总发文量:4942
总被引量:2045
H指数:17
引用半衰期:4.45
立即指数:0.0014
期刊他引率:0.75
平均引文率:0.3736
  • 全国:雷锋精神不曾走远,志愿者精神遍地开花

    刊期:2009年第06期

    “雷锋精神没有走。志愿者精神,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雷锋精神。”37岁的河北唐山农民宋志永如是说。作为道德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雷锋精神始终不曾因时间的流逝而黯淡,当前风行全国的志愿者活动正在为雷锋精神注入新鲜的血液。

  • 云南:让三生教育成为道德教育的“新概念”

    刊期:2009年第06期

    云南省教育厅德育处最近对1399份有效学生问卷、1053份有效教师及教育管理干部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8.4%的学生对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感兴趣;84.6%的学生认为参加三生教育没有学习负担;86.6%的学生认为参与三生教育对自己的成长非常有用;98%的学生认为三生教育改变着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 孙云晓:重新审视儿童教育使命,预防“童年恐慌”

    刊期:2009年第06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认为,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可以概括为12个字: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发现儿童是发现儿童的特点及其规律,解放儿童是打破对儿童的各种束缚,发展儿童是促进儿童全面协调成长。这三大基本原则应当成为检验和评价教育得失乃至成败的重要标准。但由于现阶段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父母过高的学历期望和教育...

  • 任美琴: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说“不”

    刊期:2009年第06期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临海市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任美琴代表建议,义务教育阶段应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她在一次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学生家长认为手机进校园弊大于利;在家长的200份回执单中几乎没有人对“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提出异议。任美琴代表解释说,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如手机可能成为学生考试...

  • 钱文忠:让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一起进入血液,进入精神深处

    刊期:2009年第06期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钱文忠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像《三字经》这样传统的启蒙读物是把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揉在一起,就好像和面,知识是面粉,道德好比是水,它是把水灌注到面粉里面,和出一个面团,把面团发得非常好,而现在我们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依然很重视,但是会另外开一门课,小学有专门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课,这就...

  • 叙事德育:走进学生心灵的智慧

    作者:李季 刊期:2009年第06期

    由他律到自律,由教化到自省,这是品德形成的一般规律。传统的学校德育,在方式上往往比较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思想观念的说教,而较少关注品德形成的内化规律,尤其是德育要求如何通过主体的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走进心灵——入脑、入心而成为品德的心理机制。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不仅是知、情、意、行协同发展的过程,

  • 学海博击谱华章——记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品德教研员张光富

    刊期:2009年第06期

    勤奋,是一种自我磨砺、孜孜不倦、奋发进取的精神,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一个人所能拥有的知识永远是有限的,特别是处在当今信息时代,科技在迅猛发展,一些新的理论和概念被不断充实到教学领域,谁不加强学习,谁就会被时代淘汰。所以,我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学习,再学习!

  • “魅力人物”栏目征稿启事

    刊期:2009年第06期

  • 构建有农村特色的品德课堂

    作者:盛其仁 刊期:2009年第06期

    正在进行中的农村生活对农村儿童而言具有独特的价值,农村儿童只有在自己的生活中才能接受教育的引导,形成和发展教育者所期待的德性。因此,教师要设法让教学内容贴近农村儿童的生活实际,真正使德育内容生活化。

  • 以生为本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作者:杨晓凤 刊期:2009年第06期

    众所周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基础,对其品德的形成和今后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师对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道德转化的过程认识不足,还明显存在着重教材资源、轻学生资源的现象。如何把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让教学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为此,笔者在近年的...

  • 品德课堂活动教学有效运用的思考

    作者:叶美飞 刊期:2009年第06期

    品德课程教学需要活动,尤其是有效的活动。我们在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开心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在活动中是否有明确的认知、深切的感受、鲜明的态度,能否培养学生良好的能力和习惯。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体会。

  • 科学实验,让品德课更有效

    作者:高国平 刊期:2009年第06期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其中包含了大量涉及自然科学的内容。在这一类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程的综合性特征,注重其与科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有选择地将科学实验引入课堂,

  • 美丽,只因为邂逅——关于品德课堂生成的三则故事

    作者:江少芳 刊期:2009年第06期

    新课程教材趋于开放,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品德教学的生成性因而大大增强。在品德课中,我们经常会遭遇一些美丽的邂逅,而教师把握生成和巧妙应对的能力也在这一瞬间经受着考验。

  • 感恩逝者 勤学报国

    作者:姜溪 刊期:2009年第06期

    同学们: 阳春四月,春意渐浓。这个时候,人们赏春、赞春,也伤春、惜春。因为春天经过三月的繁茂,正在渐行渐远。美好的东西,总是那么短暂,那么容易失去,所以春天也是让人伤感的季节。

  • 正容 正行 正心 正德——以“养正”特色德育传承学校精神的实践探索

    作者:严明强 刊期:2009年第06期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这种昂扬正气的传神写照。也正因为有了这股浩然正气,中华民族才能永不沉沦,永远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桐乡县志》载:“千乘乡,夫差阅兵于此,车凡千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