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

中小学德育杂志 省级期刊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杂志简介:《中小学德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682/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本期视点、本期视点_党史学习教育与中小学德育的价值同构、道德领导力、课程育德、教师德育专业化_专栏、教师德育专业化、学生发...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2095-1183
国内刊号:44-1682/G4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总发文量:4942
总被引量:2045
H指数:17
引用半衰期:4.45
立即指数:0.0014
期刊他引率:0.75
平均引文率:0.3736
  • 教育应追求“糊涂”之妙

    作者:陈晓华 刊期:2006年第16期

    古语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史载东坡“黑白太明”,“不容于时”。可见“难得糊涂”确有其妙处。美学上的距离,文学上的朦胧,生活中的恋爱,网络中的“隔膜”,无一不是如此。山之高,常以烟霞托之;水之清,常以游鱼衬之。

  • 福建省青少年犯罪20%是留守孩子所为

    刊期:2006年第16期

    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夫妇外出务工,他们大部分人把未成年的子女留在家里,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代为照顾。这些留守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缺乏亲情关爱和及时有效的教育规范,极易产生自卑、孤僻、任性、固执、暴躁等性格缺陷,造成学习成绩不好,厌学、逃学甚至辍学。

  • 调查显示家长最希望孩子当老师

    刊期:2006年第16期

    根据中国科普研究所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教师这一职业无论在公众心目中的声望还是在公众对子女从事该职业的期望中,始终排在各职业的首位。

  • 小学生不文明留言、另类留言引起社会关注

    刊期:2006年第16期

    据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对长宁、普陀、闸北等区1000名小学毕业生抽样调查显示,毕业典礼之前,90%以上的小学生都会请同学写毕业留言。其中,有三种倾向的另类留言很流行:一是包含暴力,威慑言语的“死亡留言”,如“祝你马上去死”、“祝你早日离开地球”等等;二是包含低级趣味的成人化留言;三是包含脏话和所谓灰色幽默的低级趣味留言。...

  • 教育部:禁止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抢险活动

    刊期:2006年第16期

    教育部、公安部等10部门联合制定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将从今年9月1日开始实施。其中规定,学校禁止组织学生进行抢险活动。该办法要求各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新生入学应当提交体检证明;学校要合理安排学生晚自习时间,防止拥挤踩踏事故发生。

  • 项灵羽:正确对待学生心理发展上的自然问题

    刊期:2006年第16期

    学生身上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心理发展上的自然问题,它们既不是品德问题,也不是心理健康问题。我们教育者必须警戒自己,不要将学生的一切问题都归为品德问题或“心理问题”。如:1.认识偏差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不仅是学生,即便教师和其他成年人也会时常产生这一类认识偏差。只不过在青少年阶段,

  • 周国平:培育生命尊严意识应从孩子开始

    刊期:2006年第16期

    当今社会上,许多人对生命抱冷漠的态度,苛待和残害生命的现象相当严重。翻开报纸,几乎每天都有凶杀案的报道,其中一些作案缘由的微小与一条命的价值惊人地不相称。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冷漠的病菌也侵蚀了孩子们的心灵,校园暴力、青少年凶杀犯罪的案例明显增多。与此同时,孩子们对自己的生命也不知珍惜,

  • 教师:德育的第一资源

    作者:帅宁华 刊期:2006年第16期

    常见这样有意思的现象:一位老师连续几年任教某班级后,班上学生的言谈举止便越来越像这位老师,其认识世界和处事方式也都有了这位老师的影子。这是学生的“向师性”所致,年龄越小的学生,向师性就越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成为学生道德上的引路人,并不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人的态度。”

  • 浅议挫折教育与快乐教育

    作者:王余幸; 袁爱玲 刊期:2006年第16期

    一、挫折教育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挫折教育逐渐引起我国教育界的重视。挫折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会正确面对并战胜挫折,以培养他们的耐挫能力,促进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育和成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 用整合的观念开展品德课程教学

    作者:邬冬星 刊期:2006年第16期

    综合课程的设置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在由分科课程走向综合课程的实验过程中,老师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年5月,“浙江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综合课程教学研讨会”在杭州市余杭区举行,与会代表通过课题交流、现场教学、互动论坛、座谈研讨等,就如何“把握课程的综合性,切实上好综合课”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现...

  • 《从“四大发明”说起》课堂实录与反思

    作者:俞李 刊期:2006年第16期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四大发明,了解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巨大影响。 2.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培养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课堂实录与反思

    作者:周建忠 刊期:2006年第16期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 2.感受全球化给国家建设、人们生活带来的发展和变化。 3.培养开放的国际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习从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 4.培养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 《有人生病时》教学设计

    作者:柳鹃 刊期:2006年第16期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儿童常见疾病及其症状。 2.初步学习预防疾病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培养保健意识。

  • 《夏天的小虫》教学设计与评析

    作者:徐燕(执教); 蒋雪飞(评析) 刊期:2006年第16期

    教学目标 1.感受千姿百态的小虫世界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培养珍爱小生命的意识。 2.初步了解昆虫的主要形态和特征,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乐于探索的精神。 3.知道防治蚊虫叮咬和消灭蚊子的方法。

  • 更新教育观念 提升综合能力——《我的祖国多辽阔》教学实践与思考

    作者:赵燕 刊期:2006年第16期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全新的综合课程,课程实施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我的祖国多辽阔》一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师不仅要努力更新教育观念,而且要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