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杂志 省级期刊

Histo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

杂志简介:《中学历史教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142/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教学研讨、学业评价、学生学史、图说历史

主管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9-3435
国内刊号:44-1142/G4
全年订价:¥ 288.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3847
总被引量:878
H指数:10
引用半衰期:5.5667
立即指数:0.0085
期刊他引率:0.8298
平均引文率:1.3644
  • 指涉历史“教学立意”操作过程的三点“冷思考”——以人教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为例

    作者:费胜英; 王得众 刊期:2019年第06期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包启昌老师的“一课一中心”到李惠军老师的“一课一灵魂”再到聂幼犁教授提出“教学立意”;从历史教学立意的概念界定到缘由、特征再到立意的操作方法……关于历史教学立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至今不绝。

  • 从思维意识到思维方式的转向——浅议“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

    作者:张兆金 刊期:2019年第06期

    时空观念是构建正确历史认识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将“时空观念”定义为,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为此,我们可以将其细化为思维意识和思维方式。从思维意识到思维方式的转向体现了思维发展的一般过程,这就决定了对“时空观念”的培养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 “历史的观念”下的中学历史生命化课堂建构

    作者:马守信 刊期:2019年第06期

    多年的课程改革,虽然使历史课堂教学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历史课堂重知识的灌输,机械的训练、填鸭式教学依然盛行,漠视了生命的需求,导致人文教育的缺失,教育与生活的隔离,生命灵性的泯灭,不利于学生的健全人格养成和个性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 时空框架、时空观念与历史分期

    作者:戴世锋 刊期:2019年第06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五个核心素养方面达到具体的水平要求。

  • 基于时空观念素养的高考“历史地图”试题分析及教学反思

    作者:贾全全; 魏凤岐 刊期:2019年第06期

    随着2017年新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颁布,高中历史在课程性质、理念、目标、结构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提出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与教学的新理念。”

  • 从清末“戊戌政变”高层密电谈史证教学——例说杨锐之死是被请杀还是误杀

    作者:陈小军 刊期:2019年第06期

    史学研究有个重要原则“孤证不立”,[1]就是从多方史料中探寻、辨析彼此互证和印证的东西,正如傅斯年所倡导的治史一样“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关于史证教学方式颇多,本文另辟蹊径,从前人不多留意的研究视角出发.

  • “历史解释”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以《秦末农民起义》一课为例

    作者:王康茜 刊期:2019年第06期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教育的总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 基于历史解释的模块整合——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例

    作者:王芳 刊期:2019年第06期

    在高三二轮复习中,我们尝试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专题将必修二中“二十世纪20、30年代的苏联(苏俄)经济”、“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二十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等三个部分内容进行整合.

  • 史学冲突中培育历史解释素养——以《南京条约》和古代皇权专制为例

    作者:陈长锁 刊期:2019年第06期

    治史的过程就是一个解释的过程,史学研究不能终止于唯物史观、时空结合和史料实证,应在它们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从不同角度、不同视角,做进一步的解释,因为“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

  • 史料实证在课堂教学中的理性运用

    作者:甘波 刊期:2019年第06期

    历史是逝去的客观存在,具有间接性的特点,我们无法直接感知。了解历史必须借助史料中介,脱离史料中介不可能全面认识历史,这是历史认知的特点。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本)》在学科核心素养方面明确提出了“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

  • 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和健全人格——从戴加平老师的课看基于家国情怀立意的教学设计

    作者:赵红梅 刊期:2019年第06期

    就目前我国历史课程改革深化期而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修订问世,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即刻便吸引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其中关于“家国情怀”的文本表述则如下所示:它“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 避陷阱寻方法——例谈数据史料的使用

    作者:姜佳曦 刊期:2019年第06期

    在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为达成所有素养必备途径,而数据史料以其特有的客观性、直观性备受青睐。笔者通过统计发现,数据史料的使用已经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趋势之一。

  •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策略初探——基于学习情境创设的思考

    作者:危建红; 席长华 刊期:2019年第06期

    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是21世纪国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教育部在2016年9月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1]其中“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和“问题解决”等都与发现问题能力直接相关.

  • 史料互证: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关键——以《鸦片战争》一课教学片断为例

    作者:陈龙; 李健 刊期:2019年第06期

    史料实证素养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提学科核心素养中方法范畴的素养,是诸素养达成的途径。史料实证素养水平划分中,“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指考订史料真伪,分类整理史料.

  • 文史综合能力培养探索

    作者:郑妙娟 刊期:2019年第06期

    随着全国卷高考的进行,各学科的考核要求和培养目标在发生着变化,对文科生的学科综合能力要求更加突出。一、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培养能力上的相似之处在《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历史考试大纲》里规定,历史学科的考核目标与要求是: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