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杂志 省级期刊

Histo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

杂志简介:《中学历史教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142/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教学研讨、学业评价、学生学史、图说历史

主管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9-3435
国内刊号:44-1142/G4
全年订价:¥ 288.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3847
总被引量:878
H指数:10
引用半衰期:5.5667
立即指数:0.0085
期刊他引率:0.8298
平均引文率:1.3644
  • 浅谈部编历史教科书中插图的选取和使用

    作者:黄云龙 刊期:2018年第01期

    目前,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已开始投入使用。就当前可见的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册来看,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插图类型多样,信息量丰富,与文字部分匹配度较高,是教科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就类型来看,部编教科书中的插图包括地图、文物图、人物图、遗迹遗址图、历史照片(场景图)等。教科书在插图设置方面的考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 苏联及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中的1917年十月革命

    作者:М.В.诺维科夫; 俞紫梅 刊期:2018年第01期

    “1917年十月革命”这一主题无论是在苏联还是在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中都占有一席之地。由别尔辛与费多索夫所著,基姆院士编辑,苏联教育部通过的九年级历史教科书(1982年,第7版),在广阔的范围内研究了这一主题。([1])书中分述了1895至1917年和1917至1937年的革命,

  • 关于人教版“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历史意义”的教学思考

    作者:许星 刊期:2018年第01期

    人教版七年级新教材发行以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历史意义”这一知识点成为广大教师讲解的一个难题。针对讲解该内容时出现的典型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课标要求的四点改进策略,并推而广之,思考了讲解历史意义时的基本思路,力求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典型教学方式及问题分析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极...

  • “中庸之道”与“雅典民主政治”教学的关联设计——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作者:武其芳 刊期:2018年第01期

    古希腊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与中国儒家文化中的“中庸之道”都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但是在实际生活的运用中,古希腊人更胜一筹。“中庸之道”不仅渗透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发挥了重要的政治价值,成就了古希腊辉煌的民主文明。

  • 在理解与解释之间合理选择——试说《圣雄甘地》一课的教学主题(立意)

    作者:冯一下 刊期:2018年第01期

    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年第8期上,浙江桐乡郑婷婷老师发表《人物史教学凸现“人”核心地位的教学策略——以《圣雄甘地》一课为例》一文,详细介绍她讲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圣雄甘地》一课的感受和体会。郑老师说:“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编制人物年表、

  • 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家国情怀——以张仲景、华佗和李时珍教学为例

    作者:王慧; 何成刚; 唐正才 刊期:2018年第01期

    一、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历史教师而言,既是历史责任,更是义不容辞的使命。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真正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助于提升民族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不断增强“家国情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2月7日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一文中强调指...

  • 巧借多文本阅读,培养历史核心素养

    作者:刘盘松; 魏松根 刊期:2018年第01期

    我们常说“让历史告诉我们”,或者说“让历史告诉未来”。如何从过去的“记忆”寻找通向“未来的密码”,需要人们返回历史的“原点”,从那里获取崭新的“体验”——历史意识。历史意识的形成是历史教学的核心,是历史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根本性问题。历史意识是一种社会记忆的存在,是历史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也是历史教育的根本属性。历史反思需...

  • “师生共读”对提升高中生时空观念素养的有效性探究——以人教版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教学为例

    作者:罗燕媚 刊期:2018年第01期

    如何充分利用历史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线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就人教版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一、问题的提出时空观念,是指学生能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2016年9月初,笔者就学生在中国古代史方面的时空观念发展情况对高一新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他们...

  • 历史解释的形式及其教学运用

    作者:卢晓华 刊期:2018年第01期

    历史的基础是史实,但历史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知道”史实,更重要的是理解史实。为此,必须要对史实进行解释。“历史解释”属于历史认识论范畴,它是历史作为人文科学的标识。史学界关于“历史解释”的研究成果丰硕,对于历史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目标颇有启示价值。

  • 历史教学中空间素材的选用策略研究

    作者:曾学辉 刊期:2018年第01期

    历史事件都是在一定的空间里发生的,恩格斯说“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所以学习历史必须要有一定的空间意识,历史教学中也必须注重学生空间意识的培养。2016年新修订的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大要素,其中之一就是历史的时空观念,从去年到今年,

  • 从师生关系看历史课堂中的对话教学

    作者:徐赐成; 乔昊嫱 刊期:2018年第01期

    在二元论哲学背景下,教育界长期存在着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之争,但无论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还是“教育主体”的论述,都没有突破“主体教育学”框架。在“主客二元对立价值观”中,教育的一方(教育者或被教育者),自然地成为被改造和控制的对象,演变出教育中的“压迫”现象。而西方哲学中的“主体间性”理论认为,交往中的...

  • 以年表说逻辑——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背景的教学思考

    作者:石海龙 刊期:2018年第01期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一种能力。历史是一门极具逻辑性的学科,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理应成为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但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注重的是主观的历史结论,忽视的是历史事件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的。本文拟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背景为教学内容、以年表为主要教学材料、

  • 中美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差异与启示

    作者:唐冬爱 刊期:2018年第01期

    一、问题的引入笔者使用美国八年级的教学设计《秦朝的灭亡》试着上一节课,目的是观察美国教学设计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以及在中国的课堂使用美国的教学设计的教学效果,以达到借鉴与反思的目的。《秦朝的灭亡》在人教版是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内容,为更有利于观察,笔者对美国教学设计的处理是基本不作改动,

  • 历史教学中的“反事实推理”运用刍议

    作者:赵冠峰 刊期:2018年第01期

    一、什么是“反事实推理” 在日常交流和课堂讨论中,我们会经常用到假设的方法,这在学术上被称为“反事实推理”。美国学者小约瑟夫·奈对于这种方法有较为客观和系统的概括:“通过精心假设与事实相反的条件来想象出某种情势的思维实验。它们经常以‘假如……那么会怎么样’的问话形式加以表述,被运用来分析国际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

  • 谈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

    作者:李昆 刊期:2018年第01期

    历史学科知识的最大特点就是过去性,以往的历史教学多是“灌输”“识记”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的现象十分普遍。随着新一轮课程标准的修订,现今的中学历史教学必须打破旧有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领者,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