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杂志 省级期刊

Histo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

杂志简介:《中学历史教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142/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教学研讨、学业评价、学生学史、图说历史

主管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9-3435
国内刊号:44-1142/G4
全年订价:¥ 288.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3847
总被引量:878
H指数:10
引用半衰期:5.5667
立即指数:0.0085
期刊他引率:0.8298
平均引文率:1.3644
  • 浴火重生 再创辉煌

    刊期:2016年第12期

    斗转星移间,蓦然回首,60载风雨,60载坚持……60华诞,学术研讨与交流,全国的同行们分享天南地北、东西交融的课堂展示,师生互动、主持人的循循善诱与学生的智慧应答,彰显出学生的潜质与多年教改的成果。资深编辑的故事、资深读者的故事与资深主编的故事,这一系列故事又让我们享受到满满的温情与成长的满足,更有高端大气的专题讲座让我们陶醉其中...

  • 高中阶段历史学科核心能力模型初探

    作者:李渊浩; 胡艳萍 刊期:2016年第12期

    2014年3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理念的新一轮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力图构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和学科学业质量标准体系,研究每门学科究竟要发展...

  •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席长华 刊期:2016年第12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历史思维是历史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

  • 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岳麓版《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学为例

    作者:付华龙 刊期:2016年第12期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课作为政治文明历程的开篇之课,涉及制度繁多,距今历史久远,而且和文言文联系紧密,对初升高的学生来讲比较晦涩,学习难度较大。如何上好高中历史第一课?将直接影响着初、高中学生历史课堂的衔接问题,也影响着学生对高中历史课堂的理解。基于此学情和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理解,本人试图从以下四个维度来提升历史课堂教...

  • 我想做后一个“农夫”——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新尝试

    作者:田颖城 刊期:2016年第12期

    提高课堂效率的新尝试,是我在本届高一进行的,产生这种想法是源于我首次面对上海新高考"3+3"模式下的高一历史教学,深知不可能要求学生有更多时间课下做历史作业,可否不要作业,以此来满足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对历史课的期待呢?不要作业,学生相应的能力全在课上获得,成败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 “南橘北枳”,何以为然?——数字故事(Digital Storytelling)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作者:林志荣 刊期:2016年第12期

    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数字化的叙事方式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后来在我国的研究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开始广泛起来。然而,它在国内这片教学土壤中却逐渐被"培植"为"北枳"。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课堂中数字故事不同的应用方式,探析"南橘北枳"出现的原因。

  • 弗莱雷对话教学理论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作者:仇世林; 王振娟 刊期:2016年第12期

    1970年,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其《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中,系统阐释了"对话式教学"理论,指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1])。他猛烈抨击主流文化统治下压迫人的灌输式教育,倡导将对话同人性的丰富与完善紧密结合起来,这种对话式教学理论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从学科核心素养视野解读课标——以《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一课为例

    作者:申永健 刊期:2016年第12期

    解读课标是教学准备的首要工作。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视野来解读课标,教师可以更清晰地定位课程性质,更新教育理念;可以在教学准备环节较为科学地判定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立意,为教学各环节设计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及评价标准;可以对课标、学情和教学准备三者间的契合度做一个更准确的分析和定位,有利于拓展历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 史料教学:基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尝试——以“马歇尔计划”的多视角解读为例

    作者:许爱国 刊期:2016年第12期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把史实传授给学生,很少让学生用批判性的眼光来分析问题,最终导致学生批判意识的缺乏。特别在当下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转型时期,迫切需要课堂教学重视批判性创新思维的培养。为此,中学历史教学也应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 历史课堂重在逻辑关系的引导——以“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课为例

    作者:胡京昌; 李玉芬 刊期:2016年第12期

    一、导言的设计:重概念与窥全貌概念是思考、探究问题,形成独立知识结构、提升思维品质的基本成分,是历史教学多个维度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环节。因此,本课把国际关系格局这一核心概念前置,目的在于找准问题的原点,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达到运用核心概念,去统摄零散知识的目的。

  • “移情”与“逻辑”——两种不同教学设计意向下的历史课堂

    作者:杨晓伟 刊期:2016年第12期

    同一节课,不同的设计意向能体现出不一样的效果。采用"移情"的方法,有利于"了解之同情";而"逻辑"的立意则注重严密推理与理性思维。以历史人物为案例,不仅凸显"人"在历史中的作用,还建立了"事"的逻辑脉络,最终形成"时间"、"空间"和"人事"的三维立体场域。

  • 逻辑素养不可或缺——以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第27题为例

    作者:张兆金 刊期:2016年第12期

    正在修订中的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作为培养目标的首要任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讨论稿)中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列入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充分彰显...

  • 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求真”与“向善”——基于“抗日战争”一课教学实录的分析

    作者:郑秋洁 刊期:2016年第12期

    现今电视荧屏上充斥着太多的抗日神剧,该让学生以什么样的角度来铭记这段历史,该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展开教学,成为我设计《抗日战争》这节课时思考得最多的问题。一、求真:还原战争之貌求真,作为一种价值追求,有知性之真与德性之真之分。

  •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三个维度——基于课堂教学观察的分析

    作者:方淳 刊期:2016年第12期

    教研实践表明,直接有效的教研方式就是课堂观察。为此,笔者选择从学生活动的有效性、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教学资源运用的有效性三方面对广州市一次教研活动中的《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例进行观察和分析,整理观察量表,形成了一些关于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 激活学生,让初中历史文化史课蕴涵人文气息——以《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为例

    作者:裴阳舒 刊期:2016年第12期

    当下,新课程赋予历史教育的一大任务是培养学生较高的人文素养,文化史内容中含有丰富的人文素养教育资源,可以帮助实现这一任务。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教材十分重视文化史的教学内容,以七年级为例,总共44课,文化史部分占了15课(含《华夏之祖》、《灿烂的青铜文明》、《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三课),占学量的三分之一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