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杂志 省级期刊

Histo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

杂志简介:《中学历史教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142/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教学研讨、学业评价、学生学史、图说历史

主管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9-3435
国内刊号:44-1142/G4
全年订价:¥ 288.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3847
总被引量:878
H指数:10
引用半衰期:5.5667
立即指数:0.0085
期刊他引率:0.8298
平均引文率:1.3644
  • 我心中的“她”——《中学历史教学》与我的成长之路

    作者:胡欣红 刊期:2016年第08期

    虽然是《中学历史教学》的老读者,但每每拿到最新一期的刊物时,总是心中一动,因为它已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我的血液,成了心中的“她”。

  • 精神成长的10块界碑(1)

    作者:郭富斌 刊期:2016年第08期

    回望清秋,蓦然间,已到天命之年,两鬓秋意渐浓。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似乎也到了谈谈所谓成长经历的时候了。

  • 中学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人的发现与存在过程——基于伦理学“是”与“应该”关系的考察

    作者:刘道梁 刊期:2016年第08期

    中学历史教学过程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知性教学,还是围绕人的发现与存在的德性教学,这关系到(个)人的存在和价值。本文引入伦理学之“是”与“应该”的关系原理、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思想作为分析工具,试图找到历史教育中的人之未来幸福之路。

  • 积极乐观 愉悦宁静 利他幸福——积极心理学原理与《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学实践

    作者:赖立新 刊期:2016年第08期

    二十世纪末,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博士掀起了一股积极心理学思潮,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致力于培养个体包括智慧、勇气、仁爱、公正、节制、卓越在内的六种美德”,“着重研究了那些使生命更有价值和更有意义的东西”。

  • 高中历史翻转课堂后的“信息”重组——以“甲午中日战争”教学为例

    作者:朱劲敏 刊期:2016年第08期

    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翻转课堂后教学过程的重建,使得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呈现出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在新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的。

  • 教后反思: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作者:章文静; 蒋其君 刊期:2016年第08期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中双眼瞄准教学任务的完成,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往往重课前,轻课后。课前的备课较为充分,诸如教学目标的设定、主题的选取、思路的设计、史料的搜索、情境的预设等,但却常常忽视对教学效益的反思。课后反思作为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研究的专业性活动,是促进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途径,不但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水平达成,还有利...

  • 深度描绘理论视阈下的历史主题教学策略——以《鸦片战争》为例

    作者:张琦祯; 马宁 刊期:2016年第08期

    格尔茨的深度描绘理论认为,“研究者在占有大量调查资料的前提下,……为某一特定区域的文化构筑一副解释性的图景,并力图从细小但结构密集的事实中引出重大结论。”就历史学习来说,深度描绘就是通过微观的、细节的描述来解释文化和历史,注重叙述方式的过程性和生动性,“由于具有注重微观、细节、故事性等特点,非常契合当下视野下移的研究...

  • 浅谈史料教学的“细节·思维·视角”——以《甲午中日战争》教学为例

    作者:齐燕春 刊期:2016年第08期

    近年来,广大历史教师不断实践和丰富史料教学。但在探索过程中,简单的史料堆砌和课堂设问、师生思维互动的表面化等现象仍不乏出现。下面就结合本人执教的高中历史必修——《甲午中日战争》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以求证于同行。

  • 历史教学中“伪生成”现象举证及对策

    作者:吴宝树 刊期:2016年第08期

    “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对课堂教学有价值的生成资源,这些生成资源彰显了历史课堂的活力,演绎了许多“未曾预料的精彩”。然而,冷静审视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课堂“生成”也不断遭遇尴尬,“伪生成”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使教学生成失去真正的价值,而且也损害了教学...

  • 凸显价值:文化史教学的应然追求

    作者:陆安 刊期:2016年第08期

    文化史题材的初中历史课到底应该怎么上?这无疑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不久前,笔者在青岛沧口学校听了《昌盛的秦汉文化》一课,引发了我对这个话题更为深入的思考。

  • 政治文化:理解历史的有效路径

    作者:卫凯 刊期:2016年第08期

    一、一道试题引发的思考 在云南省全省统测试题中曾出现这样—题:“革命”是中国二十世纪以来使用频率最高的—个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汉字中的农业史

    作者:石海龙 刊期:2016年第08期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会使用到多种类型的材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各种材料的配合使用让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学生能在更加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在这些材料中,有一种很容易被大家忽视,这就是古文字材料,它是文字和图片的结合体。古文字学因其疑难枯燥向来被人视为畏途,中学老师可能更加不会注意,但是事实证明,这是一...

  • 为什么柏拉图强调“几何”

    作者:邵长坤 刊期:2016年第08期

    人教版教材在《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一课的导语部分有这样一段叙述:“学园门口写着‘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一’。正文又说:“柏拉图强调,进入学园的人必须学好几何,否则就难以进入深奥的哲学殿堂。”为什么柏拉图强调几何?几何与他的哲学有怎样的关系?参考书和各种教辅用书对此都语焉不详,这个问题成为教师的一个困惑。

  • 浅谈创设情境的有效性——基于中学历史课堂观察

    作者:叶健仪 刊期:2016年第08期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对某个知识的理解运用而设置的教材中没有的,或者是将教材内容整合而成的背景或平台。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通过有意义的学习而获得的。因此,课堂中创设情境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迁移知识、主动构建新知识、形成新知识体系的起点。

  • 学科育人视野下运用神话传说进行史料教学的误区

    作者:孙继珍 刊期:2016年第08期

    “知真”是中学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基石。历史的“真”,并不仅仅强调其确已发生且不可再现的客观性,更强调后人对史料证据认识与把握的客观性。因此一堂好的历史课离不开史料的合理运用。而史料的形式多样,不同的史料有不同的证史价值,需要教师和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