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杂志 省级期刊

Histo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

杂志简介:《中学历史教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142/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教学研讨、学业评价、学生学史、图说历史

主管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9-3435
国内刊号:44-1142/G4
全年订价:¥ 288.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3847
总被引量:878
H指数:10
引用半衰期:5.5667
立即指数:0.0085
期刊他引率:0.8298
平均引文率:1.3644
  • 中华民族格局形成的几个特点

    作者:费孝通 刊期:2012年第06期

    1.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存在着一个凝聚的核心。它在文明曙光时期,即从新石器时期发展到青铜器时期,已经在黄河中游形成它的前身华夏族团,在夏商周三代从东方和西方吸收新的成分,经春秋战国的逐步融合,到秦统一了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的平原地带。汉继秦业,在多元的基础上统一成为汉族。

  • 略谈历史认识过程的三个阶段

    作者:冯一下 刊期:2012年第06期

    一般来说,事物发展的过程都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人的认识过程也是如此。大约从延安时代起,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便普遍认为,认识过程应划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认识过程“两阶段论”成为我国政治界和学术界的共识,并通过各种方式灌输给广大干部和群众。受此影响,历史教学界也一致认为.历史认识过程应分为历...

  • 历史想象与虚拟教学的“真实”边界——帕帕迪、王氏与张九奴形象背后的历史哲学思考

    作者:丁翀 刊期:2012年第06期

    还在新课程改革之初。夏辉辉老师就虚构了一个小人物“帕帕迪”,由此引出了中学历史教学界的纷纷议论,拥护者为之叫好。模仿者又推出了许多类似人物——二牛、阿毛和库特森等等;反对者则指之为“人造史料”,认为此风不可长.是一种对历史及历史教学极不负责的倾向。

  • 历史课堂教学基本功修炼

    作者:徐赐成 刊期:2012年第06期

    认真审视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六大具体目标,不能不感觉到教师责任的重大,有道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就历史课堂教学来讲,重在练好课堂教学的内功——学术基本功、教科书研读基本功、课堂讲授基本功和探究点拨基本功。改革是永恒的,

  • 宋代的翰林院与学士院

    作者:陈鹤 刊期:2012年第06期

    川教版初中《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1页“史海拾贝”栏目中有一则“关西大汉唱苏词”的故事。故事说:“苏轼在翰林院任翰林学士时.翰林院有一个喜欢唱歌的人。苏轼请他评判自己和柳永词的高下。那人回答说:柳永的词适宜于十七八岁的女孩子,用象牙拍击节,

  • 注重历史前概念,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陈丽 刊期:2012年第06期

    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之前,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和自身的实践.对客观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并在无形中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在接受正规的科学教育之前所形成的概念一般称之为前概念。

  • 历史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作者:王珍英 刊期:2012年第06期

    新课改推行以来。从接受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到捧起新教本把新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其间产生了许多困惑.碰到了许多难题。下面从历史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的现状出发。把自己的一些困惑和对策写下来.以与同行探讨。

  • 对实施高中历史活动课的思考

    作者:李志珍 刊期:2012年第06期

    实施高中历史活动课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按常规教学内容和进度围绕教材内容进行的一种活动形式,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其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具体而言,其意义有以下几点:

  • 《大西洋宪章》

    作者:陈伟壁 刊期:2012年第06期

    漫画发表于1941年8月15日的英国《每日邮报》,作者是英国人伊林沃思·莱斯利(LesfieIUing-worth),原标题为《缔造者的会议》(Thebuildersmeet)。漫画中,茫茫的大海上,一只写着“盎格鲁与美国”的手,与另一只写着“团结”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双手形成“友谊之桥”。

  • 以管窥豹——从教科书目录看德国中学历史教学概况

    作者:吴朝阳; 邹之嬅 刊期:2012年第06期

    在德国,历史课属于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科书一般由民间编写。编写后的审查通常只是在原则上加以规范。且德国是联邦制国家,教育政策权在各州政府手中.教科书没有中央政府“钦定”版本,各学校有权自行挑选用书,所以德国历史教科书版本众多而“凌乱”。

  • 炮烙之刑到底是什么样的酷刑?

    作者:陆宗高 刊期:2012年第06期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页注释②说:“炮烙.一种酷刑。把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强迫受刑者在上面行走,受刑的人站不住,就掉在炭火中活活烙死。”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5页注释①则说:“炮烙之刑:商纣王设置的一种残酷刑罚。用炭火置空心铜柱中。将铜柱烧红,将人捆绑放在烧红的铜柱上活活烙死。”

  • 立足学情,找准方向--谈对大危机原因的教学认识兼与胡军哲老师再商榷

    作者:尹海峰 刊期:2012年第06期

    大危机自发生之后就成了一个说不尽的话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更是如此。对大危机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探讨,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其终极目的应是如何通过吸取经验教训应用于现实问题的预防和解决。对于中学历史教学来说,则应在立足学情、尽量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方式下,传递给学生普遍可以接受的观点及合理分析问题的方法。然而,忽...

  • 借《百家讲坛》之"技"解思想史教学之"难"--以人民版《百家争鸣》为例

    作者:史善庆 刊期:2012年第06期

    在现行高中历史教学中,必修三的思想文化内容由于语言晦涩、内容枯燥,一直是教学中较难处理的部分。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依样画瓢是普遍现象。而旨在传播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百家讲坛》栏目,却格外受人喜欢,《百家讲坛》讲史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破解思想史教学的困难,或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中学史料教学反思

    作者:黎璎 刊期:2012年第06期

    “史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历史指发生在过去的一切,它具有不可再现性.在这种情况下,史料就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历史的基础。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已十分重视史料的引用,这为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得到更多历史教师的关注。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谁提出来的?

    作者:刘振修 刊期:2012年第06期

    中学历史教材在讲妒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一目时提到: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叶挺、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一提法是如何形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