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杂志 省级期刊

Histo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

杂志简介:《中学历史教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142/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教学研讨、学业评价、学生学史、图说历史

主管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9-3435
国内刊号:44-1142/G4
全年订价:¥ 288.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3847
总被引量:878
H指数:10
引用半衰期:5.5667
立即指数:0.0085
期刊他引率:0.8298
平均引文率:1.3644
  • 什么是历史?(节选)

    作者:杜维运 刊期:2011年第03期

    一般来讲。所谓历史,不外是以往实际发生的事件(简言之为往事),或者是以往实际发生的事件的记录(往事的记录)。前者实际上已经过去了。以往实际发生的事件,早已消逝于天地之间,所以以往实际发生的事件,不就是历史。历史与往事之间,有很大的距离。后者大体上讲是正确的,古今中外的史学家,谁也无法完全否认历史是往事的记录。

  • 由一则案例谈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陈志刚; 高春秋 刊期:2011年第03期

    读罢张元教授一课时讲完隋唐史的教学案例,颇为钦佩。该节课运用了大量的材料,设计了很多启发性的问题,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张先生妙语连珠、风趣幽默,是一节不可多得的好课。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否真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呢?下面笔者谈谈浅见,就教于大家。

  • "天下苍生望谢安"的出处

    作者:陈鹤 刊期:2011年第03期

    老版初中历史教材《中国历史(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44页曾引用一副对联——“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称赞前秦丞相王猛和东晋宰相谢安的功业.此后.许多历史教材和教辅资料都曾转引这副对联,至于该对联的出处来历.则一直不太清楚。囿于闻见,笔者未能考索出上联“关中良相唯王猛”的出处.还望诸位学界先进...

  • 旅游考察与历史教学

    作者:陈伟国 刊期:2011年第03期

    历史遗存、遗迹是最重要的史料之一。杜维运先生认为“遗迹可以让史学家看到历史,不待置疑”(《史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31页)。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说出了实践对于人们认识的重要性。世间的道理有的隐藏于古史典籍之中,有的写在名山大川之上,前者需要用眼去领略,后者则需用脚去丈量。近年来,在工作之余(...

  • 是数量平等还是比值平等?

    作者:魏成新 刊期:2011年第03期

    税光华、宋庆华老师《史学理论型选择题的特点和解题技巧》(《中学历史教学》2010年第11期)一文,对高考复习指导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但笔者认为其中的例六有错误之处。原文为:

  • 分层:“解构”历史内容以有效实施学习策略

    作者:刘俊利 刊期:2011年第03期

    首先要说明,本文标题中的“解构”不具有完整的哲学意义。这里仅指打破教科书内容的编排秩序,进而构建更适于历史学习的秩序。因为历史教科书的学习内容,同史学著作一样,也具有层次性,可分为客观史实、历史叙事、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等四个层次。并且,不同层次的性质.决定了其学习方法的不同。

  • 中美历史课堂教学的差异

    作者:辛红灿 刊期:2011年第03期

    《中国教育报》有一篇文章《听来的美国教学故事》,看完很受启发。同样是历史教学,中美课堂完全不同,文章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如果是讲内战,咱们的老师会怎么讲?一节初中历史课上,老师讲了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讲了重庆谈判,讲了政治协商会议.最后讲全面内战的爆发。还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及《双十协定》签订的背景分析得句...

  • 课堂因“设计”而精彩——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新授为例

    作者:周云华; 杨建亚 刊期:2011年第03期

    在一年一度的苏州课改展示活动上,我市外校的杨老师在张家港沙洲中学上了一堂公开课——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课堂因“设计”而精彩。

  • 浅议表格评课法在中学历史教师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高飞 刊期:2011年第03期

    评课活动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教学教研活动的延伸过程。特级教师徐世贵认为:“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科学正确的评课能较好发挥应有的功能。”诚然,科学正确的评课具有管理教学、科研促教、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多重功效。

  • 同人异名不该出现在同一课文中

    作者:赵邵俊 刊期:2011年第03期

    人教社2007年版高中《历史》选修二第四单元第二课《英国责任制内阁》一课出现了沃波尔和华尔波尔两个人名,前者出现了三次,后者出现了两次。关于沃波尔,课文正文是这样表述的,“作为辉格党领袖的沃波尔实际上是英国第一任首相”。而历史纵横栏目又说“华尔波尔当政期间,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根据这些信息和笔者查阅有关资料。断定沃波...

  • 读书提升备课与教学

    作者:雷勇军 刊期:2011年第03期

    “教学变还是不变,关键在教师。高考已经发生了变化,即使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师也应当更新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了。”这不仅是任世江老师的看法,也是一线中学教师的共识。如何强化与更新专业知识?笔者认为,阅读期刊杂志、高校教材、学术专著等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这样的阅读,跳出中学教材圈,高平台、宽视野、多角度地获取鲜活、实用...

  • 参加"七千人大会"的人数就是七千吗?-对人教版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的一点质疑

    作者:苟德仪; 杨宇忠 刊期:2011年第03期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中共执掌政权的历史上,由中共中央主持召开的会议,应有百余次之多。其中许多会议,都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而1962年初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在这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正若钱庠理所言:首先,它是自1949年以来中共中央召开的参加人数最多的“中央工作会议”;其次,它的召开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

  • “汉高祖”小议

    作者:孙阳 刊期:2011年第03期

    台湾作家李敖在复旦大学演讲时曾提到刘邦被称为“汉高祖”是错的,应该是“汉高帝”。而易中天在《汉代风云人物》却说,刘邦得到的庙号是高,所以叫“汉高祖”,得到的谥号也是高,所以称为“高皇帝”,也叫“汉高帝”,认为“汉高祖”和“汉高帝”只不过是庙号和谥号的区别。刘邦的谥号的确是“高皇帝”.被称为“汉高帝”是没有疑义的。问题...

  • 如何理解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

    作者:庞友海 刊期:2011年第03期

    同盟会成立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关于这场论战的内容,人教版概括为“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三点。这三点内容学生基本都记得,但是否真正理解其内涵?

  • 对顾炎武“天下”之意的误解

    作者:陈德运; 严由润 刊期:2011年第03期

    “天下兴产,匹夫有责”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汉语大词典》将之解释为:“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这种现代诠释如此深入人心,成为我们的共识。我们现在一般人也会把这句话理解为国家民族的兴旺和衰亡,即使是普通人.也负有责任。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历史纵横”栏目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