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与评论

教育研究与评论杂志 省级期刊

Research and Review on Education

杂志简介:《教育研究与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791/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科教育、教材教法、独家策划、专题研究、教师发展、热点透视、课程改革、本刊特稿、齐华视点、前沿论坛、卫东漫话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江苏凤凰报刊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674-4632
国内刊号:32-1791/G4
全年订价:¥ 228.00
创刊时间:2009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3
复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1819
总被引量:241
H指数:8
立即指数:0.0068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6463
  • 以人弘道:活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在新教育实验第十一届研讨会上的演讲

    作者:朱永新 刊期:2011年第06期

    一、迷失了精神的中国人 在新教育实验第十一届研讨会的“东胜新教育叙事”中,东胜四小的孩子们在诵出“当文化的晚潮开始催眠,诗歌以新的变音唱出,像一只夜航的鹰”之后,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诗句向全场教师追问:

  • 永远的陶行知——在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作者:朱小蔓 刊期:2011年第06期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缅怀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中国现代教育作出的杰出贡献,重温他的教育思想和“生活教育”学说,激励人们继承他的事业,实现他未竟的理想。

  • 和新教育携手走过的日子——焦作毛虫访谈录

    作者:张硕果 刊期:2011年第06期

    干国祥老师曾说,和新教育相遇,只有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擦肩而过,从此之后和它分道扬镳;另一种结果是自己的孩子、班里的学生甚至当地的教育因此而受益。

  • 把远方握在手中

    作者:卢志文 刊期:2011年第06期

    从“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起点,到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教育的关联,宏大的教育话题成为循环的轮回。其间,经历着精微课程的耕耘,田野种子的播种,项目梦想的实践,公益情怀的输送。

  • 免费师范生政策价值观调查研究——以西南地区某大学为个案

    作者:周琴 丁晓琼 刊期:2011年第06期

    2007年5月,《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正式颁布(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提出,从2007年秋季开始,在部属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

  • 困境与超越:解构哲学视域中的师生关系重构

    作者:谢镒逊 刊期:2011年第06期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的独特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甚至是学校中一切活动的基础。

  • 电大学生“考场作弊”现象的分析与对策

    作者:薄忠信 刊期:2011年第06期

    打开电脑,搜索,输人关键字“考场作弊”,可以看到的消息达119059条,真是蔚为壮观。最有趣的,是一首《沁园春》:“考场风光,千里纸飘,万里眼瞟。望教室内外,甚是热闹,交头接耳,互打手势,欲与考官试比高。须来日,看试卷成绩;无比自豪。惜八股考试,摇头晃脑,死记硬背,何等枯燥。

  • 国内外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比较研究

    作者:韩慧君 刊期:2011年第06期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求学者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等),提供通向某一职业的道路,即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明确的培养目标确立了高职教育应当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 书院教育对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启示

    作者:唐镭 刊期:2011年第06期

    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官学和私学是其基本的教育组织形式。从唐代开始,出现了一种既异于官学又不同于私学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书院教育别具风格,它所推崇的德学并重、教研结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为我国当今高校的素质教育提供借鉴。

  •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参编制何去何从?——基于三省一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作者:陆平 刊期:2011年第06期

    教学参考书,简称“教参”,是专门与教科书配套设计的,旨在帮助教师运用教科书,以便有效地教学的工具性用书。有人认为,“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教参则是罪莫大焉。至少,教参的负面影响绝不能低估”,主张“废除教参”。

  • 试论补课泥沼的根源与出路——以“学习策略指导”取代“补课”

    作者:杨洁 刊期:2011年第06期

    补课是由来已久阻碍学生减负的一大教育问题,颇为奇怪的是,一边是社会上对补课的责难增多,一边是更多的家长送孩子参加补课。其中原因何在,又有何解决办法,成为社会热议的一个教育问题。

  • 精彩:从导入开始

    作者:陈小娟 刊期:2011年第06期

    导人是教师在一节课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环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 百合班的故事

    作者:俞玉萍 刊期:2011年第06期

    在中国达人秀中脱颖而出的刘伟曾对着观众说:在我的生命里,有三样东西不可缺少,即:水、空气、音乐。

  • 文本的温度:基于儿童的解读视角

    作者:于静 刊期:2011年第06期

    语文教学中,如何解读教材文本,并呈现于课堂,是关系到能否真正提高儿童语文素养的一个关键问题。现实情况是,当把教材文本肢解得零零碎碎,或把教材文本俗解得味同嚼蜡,甚至把教材文本曲解得离题甚远时,儿童面对的文本.

  • 文本解读视角的创新——以《散步》教学为例

    作者:王书月 刊期:2011年第06期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目前,对文本错误阐释、割裂阐释、过度阐释的批评文章有很多,也有不少对文本体验阐释、创新阐释的文章,但这些文章有一个共同点,即全都源于教师视角。于是,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很多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精彩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