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视界

教育视界杂志 省级期刊

The Horizon of Education

杂志简介:《教育视界》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848/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智行_活力人物、智策_对策研究、智行_教苑拔萃、智行_课程与教学、智行_显身手、智行_打擂台、智行_治校方略、智策_教法例谈、智行_教师...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江苏凤凰报刊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2095-803X
国内刊号:32-1848/G4
全年订价:¥ 260.00
创刊时间:201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5220
总被引量:789
H指数:11
引用半衰期:5.4615
平均引文率:0.2726
  • 用“生长”定义教育

    作者:孟晓东 刊期:2016年第02期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本意为“引出”或“发挥”,指教育活动即引导儿童固有能力得到完满发展。教育是历史范畴,亦是生命存在的方式之一;教育之河宛转流淌,试图融合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试图统一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源引我们回到教育的原初意义——儿童教育。

  • 诗歌与形象思维

    作者:孙双金 刊期:2016年第02期

    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灿烂瑰宝。自孔子以来,在我们的文化母体中,就形成了一种深厚的“诗教”传统。然而,为了适应考试的需要,当前的诗歌教学却越来越背离了传统,大多仅停留在“一读(诗歌)、二讲(大意)、三背诵”的机械操作层面上。诗歌教学到底该“教给学生什么”、又该“怎么教”,值得重新审视。

  • 诗歌与语文教育——基于三个维度的思索

    作者:杨澄宇 刊期:2016年第02期

    “诗”其实是一个说不清的东两。西方文论家艾布拉姆斯曾写过一本书叫《镜与灯》,在这本书一开始,就有这样一段对话,一个人问一位学者:“先生,诗是什么?”学者说:“你问我诗是什么,还不如问我诗不是什么?就像我们知道阳光是什么,但是你要让我说清楚阳光,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

    作者:朱志林 刊期:2016年第02期

    一、关注注释。读诗明意1.读诗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预习了吗?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师:对照注释读一读,你肯定有新的发现。(生自读)谁再来读?(指名读)师: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衣裳”“妻子”你读成“Yi chang”“qi zi”?

  • 让诗歌教学散发出浓浓的诗味——《闻冠军收河南河北》备课随想

    作者:朱志林 刊期:2016年第02期

    一、历练中,授之以渔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如何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关键是师者要授之以“渔”。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我努力体现几个关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关注注释,读准字音。

  • 《小儿垂钓》教学实录

    作者:崔兴君 刊期:2016年第02期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读懂古诗,以“遥招手”为切入点,在诵读感悟、表演对话中,引领学生走入古诗描绘的意境,感受乡村儿童不拘小节专心钓鱼的鲜明形象,品味古诗中的童趣。3.学习本课两个生字:“稚”“侧”,做到书写正确,书写美观。

  • 在文字、意象、情感之间搭桥——崔兴君老师的《小儿垂钓》印象

    作者:徐艳 刊期:2016年第02期

    叶嘉莹先生在《叶嘉莹谈词》中曾说:“(诗歌)创作者所致力的乃是如何将自己抽象的感觉、感情、思想,由联想而化成为具体之意象;欣赏者所致力的乃是如何将作品中所表现的具体的意象,由联想而化成为自己抽象之感觉、感情与思想。”崔老师教四年级学生学习古诗《小儿垂钓》,便是逐步在文字、意象、情感之间搭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课堂生活:从学生的生长原点出发

    作者:胡丹 刊期:2016年第02期

    “为生长而教”是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孟晓东的教学主张。从教多年,他始终践行这一主张。用扎实深入的教学研究持续丰富其内涵。他所领衔的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也延续了这一主张,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这一主张有了更为深刻的个性化解读。

  • 在言语活动中汲取生长的力量

    作者:田长青 刊期:2016年第02期

    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场所。学生在课堂中的生长,基于他们已有的经验,但又不能囿于这种原有的经历与体验,仅仅让学生在经验中生长。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学科特质,以学科特有的力量助推学生生长。具体到语文课堂上,就是以语文的视界引领学生,让他们在言语活动中经历真实的语言学习,发现语文的大世界,促成言语智慧与心灵的拔节生长。

  • 探索性活动:儿童言语智慧生长的场域

    作者:李淑英 刊期:2016年第02期

    儿童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活动?有学者对随机挑选的32名1-6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发现“体验式”学习、“做中学”和“讨论式”学习三种方式是在孩子的回答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用教育现象学的方式倾听儿童内心的声音,印证了儿童喜欢“在真实情境中探索”“在亲身经历中学习”。

  • 教学对话:走向视域融合的师生共长

    作者:倪凯颜 刊期:2016年第02期

    生长性语文教学观的提出者孟晓东先生认为,“用‘生长’来观照语文教学,语文课堂就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交互作用而生成的一项具有建构生命意义的活动。”他所指的课堂上的师生交互,其实就是教学对话。“对话时代”下的教学对话是指“对话主体超越于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从各自的理解出发,以语言文字等为媒介,以交往沟通为方式,以意义的生成为...

  • 学习,因“序”而生

    作者:陈春雯 刊期:2016年第02期

    大凡在语文教学中有所追求的教师,都会希望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语言生长的土壤,都渴望感受一种“学习正在发生”的幸福。这也恰恰是富有品质的语文课堂的表征。那么学习究竟因何而生?其实,如同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规律一般,语文的学习也需循“序”渐进,顺生而行。

  •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以“月”的意象为例谈主题阅读

    作者:陆伟伟 刊期:2016年第02期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季羡林 “审美入境”的倡导人、特级教师刘听校长提倡: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心中要有儿童,心中要有语文,心中要有对审美的渴求。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在审美入境中得到丰盈、提升、发展。作为她工作室的成员,我一直在思索怎样让自己的课堂充满语文...

  • 入情 融情 写情——苏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教学谈

    作者:陈慧 刊期:2016年第02期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四单元选用了四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分别为《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第一次抱母亲》和《我不是最弱小的》。细细品读这组课文,篇篇都洋溢着浓浓爱意,彰显了人性之美。“爱”串联起了整个单元的文本,“爱”使本单元的教学有了支撑点和着力点。

  • 古诗教学,仅仅意会还不够——《赠刘景文》教学思考

    作者:李竹平 刊期:2016年第02期

    古诗词教学,历来强调一个“读”字,如今又提倡回归诗的本质,变宽泛的“读”为“吟”、为“诵”。作为从一诞生就与音乐结缘的诗歌,平长仄短,依字行腔,通过音韵节奏来传达情感意蕴,自是有一番道理的。然而,古诗词实在是博大精深,并不是在“读”“吟”“诵”上做足了功夫,就能抵其肺腑,融会贯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