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社会科学

国外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Social Sciences Abroad

杂志简介:《国外社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63/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海外中国研究、全球卫生治理研究、文化传播研究、创新与方法、学术人物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0-4777
国内刊号:11-1163/C
全年订价:¥ 216.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77
复合影响因子:0.23
总发文量:1462
总被引量:11869
H指数:43
引用半衰期:5.0455
立即指数:0.0216
期刊他引率:0.9854
平均引文率:16.9065
  • 为什么要加强有机马克思主义研究

    作者:冯颜利 刊期:2016年第01期

    加强有机马克思主义研究,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有机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在批判资本主义与现代性、揭示生态危机根源等的深度与广度上都有所推进,这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资本主义制度和新自由主义发展理念的本质;有机马克思主义赞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推崇中...

  •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思维及其生态治理

    作者:黄铭 吕夏颖 刊期:2016年第01期

    有机马克思主义将怀特海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继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之后深化对现代性的批判,并嵌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其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可为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生态治理提供一种思维和观念上的借鉴。有机马克思主义倡导以整体性、间接性及反思性为特征的有机思维,超越了现代机械论思维的局部性、直接性和对象性,因而更契合于生态文明建设...

  •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新生态观——兼评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解决之道

    作者:孟献丽 左路平 刊期:2016年第01期

    为应对日益凸显的现代性危机尤其是生态危机,美国学者菲利普.克莱顿等提出一种新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并以此作为对资本主义和生态灾难的替代选择。有机马克思主义蕴含丰富的生态思维和思想,认为资本主义毁灭性的现代性发展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而全世界无产阶级则成为全球生态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因此,是时候果断放弃...

  • 论有机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

    作者:王玉鹏 孟丽荣 刊期:2016年第01期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美国学者提出的一种资本主义和生态灾难的替代方案。有机马克思主义着力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精神,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主张在今天仍然令人信服,也仍然是人们寻求世界避免全球资本主义破坏的主要希望。同时,有机马克思主义还对工业马克思主义、苏联马克思主义和解构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反思,澄清了相...

  • 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到有机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替代选择研究的推进

    作者:崔赞梅 唐庆 刊期:2016年第01期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揭示了生态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这对正确认识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但它也存在着明显局限,尤其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已转变为生态危机的判断,忽视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面对21世纪日益严重的生态灾难,人类和自然呼唤一种有机整体思维方式的出场,这种有机整体的思维...

  • 菲利普·克莱顿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作者:杜梅 甘冲 刊期:2016年第01期

    美国后现代主义学者菲利普·克莱顿将怀特海过程哲学、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传统思想融合在一起创立了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求为化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提供新的理论框架。这一理论将资本主义以及现代性视为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其目标是实现人类整体、人类以外的其他物种以及地球生态系统的共同福祉。由于产生于西方文化背景和学术传统,克莱顿...

  •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第三条道路”研究

    作者:吴艳东 刊期:2016年第01期

    有机马克思主义试图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生态马克思主义和有机哲学的融合,高度关注现代性危机特别是生态危机,以“主张混合制~超越公一私二分法”和“超越‘价值中立’的教育”为核心原则的“第三条道路”,表达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建立有机共同体、人类和环境再次融合的美好愿景。但由于这一理论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对传统农村经济...

  • 近年美国学界中国民主研究评析——文献、脉络与方法

    作者:黄晨 刊期:2016年第01期

    21世纪初的“威权韧性”之争以来,美国对中国民主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美国学者在早先宏观描述和预测的基础上,对中国的领导干部、知识群体和基层社会的民主观念进行研究,以期剖析中国民主话语是如何生产和传播的。这些研究在试图勾勒更清晰的中国政治图景的同时,也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如何在东方文明推行民主,这又产生了怎样的社会...

  • 21世纪以来的澳大利亚中国研究述论——基于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立项项目(2001-2014年)的统计分析

    作者:卢勇 肖航 刊期:2016年第01期

    作为澳大利亚级别最高、资助力度最大的国家资助课题,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每年定期的探索发现类研究项目直观反映出该国不同学科的发展状况、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通过对2001年以来探索发现类研究项目中中国研究领域立项课题的统计分析,数据显示:中国研究是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重点资助的领域,研究理事会对澳大利亚中国研究起到了促...

  • 从近百年美国的三次金融立法看“金融自由化”的历史命运

    作者:何秉孟 刊期:2016年第01期

    近百年来,美国曾有过三次重大的金融立法行动,产生了三部有影响的金融法——《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格雷姆-里奇-布利雷法》、《多德-弗兰克法》。分析、比较这三部金融法产生的不同背景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不同作用,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新自由主义学派长期鼓吹的“金融自由化”的本质及被唾弃的历史必然性。

  • 次贷危机之后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趋势与挑战

    作者:张雪兰 何德旭 刊期:2016年第01期

    次贷危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原有金融监管理念及框架的深刻反思。针对危机暴露出的市场力量与规则的不足、微观审慎监管的缺陷、过于重视效率而忽视公平以及金融监管的顺周期性等问题,主要发达经济体从提高金融监管工具的前瞻性、建设更具“超机构性”的金融监管架构、进一步拓展金融监管涵盖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金融监管改革,力图革除金融...

  • 亚洲国家的追赶、超越、落后与亚洲发展模式

    作者:李根 金菊花 朴光海 刊期:2016年第01期

    本文以国家间的追赶、超越、落后为分析框架,对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第一代亚洲国家和地区发展模式的成就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了以中国、印度为中心的第二代亚洲国家的发展模式。最后,通过将亚洲国家经济的兴亡盛衰与非亚洲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模式进行比较,考察了亚洲国家发展模式对世界发展的意义。

  • 政治意识形态研究的新视野

    作者:爱德华·卡明斯 尼古拉斯·达米科 罗湘衡 刊期:2016年第01期

    以往50年间针对美国政治意识形态的研究为学者们留下了一种范例:一方主张公众显然是非意识形态化的,另一方强调意识形态思维尚未超越公众。政治意识形态研究的未来路径绝非重塑这一争论,而是要推动两大新研究领域。一者考察价值与原则在决定个人政治观点和意识形态思维时的作用,二者关注当前有关政治意识形态的概念与测量标准。本文认为美国...

  •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另类阐释——《社会中的国家》评述

    作者:程同顺 高千 刊期:2016年第01期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核心要旨是如何处理国家的行政权与社会的自治权之间的关系,即权力如何在国家与社会之间进行分配的问题。在对比较政治学领域中发展主义、依附论与世界体系理论等研究范式进行批判与反思之后,米格代尔提出了“社会中的国家”分析框架。他认为社会是由包含国家在内与其他社会组织组成的混合体,不仅国家影响社会,社会也在影响...

  • 全球化时代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作者:彼得·诺兰 朱旻果 王金戈 刊期:2016年第01期

    英国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知名经济学家、《中国能不能“购买”世界》一书作者彼得·诺兰在近期的《中国经济与商业研究》杂志刊文,探讨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领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而这段时间正是自由市场原则在理论与实践政策讨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作者在文中考察了全球金融产业结构变化的幕后逻辑以及产业合并的情况,并分析...